学科分类
/ 11
218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病并发耐多药细菌感染的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随机选择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在医院住院的50例血液病并发耐多药细菌感染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n=25)接受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n=5)接受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感染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8.45±3.22)天低于对照组(13.69±4.21)天和(23.19±5.09)天,具有统计学意义(t=4.943,4.200,P<0.05);研究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8.00%,结论:综合护理措施能促进血液病并发多药耐药细菌感染患者各种感染症状的缓解,有助于患者更快地恢复健康,提高患者满意度。

  • 标签: 血液病患者 多重耐药菌感染 临床护理 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中对病菌清除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对10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研究,以2022.1-2023.1期间作为研究对象,以双盲法分组,对照组(n=51)、综合组(n=51),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综合护理。结果:综合组病菌清除时间、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评分等指标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数据差异,P<0.05。结论:将综合护理应用于感染性疾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中,可有效进行细菌清除,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并提升护理满意度评分,值得应用。

  • 标签: 感染性疾病科 多重耐药菌感染 综合护理 病菌清除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抗菌药物临床干预对ICU多药耐药菌带来的影响。方法:选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入住ICU的32例患者形成对照组,不采取抗菌药物临床干预,选择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入住ICU的32例患者形成观察组,接受抗菌药物临床干预,对比干预前后多重耐药菌(MOROs)感染率与检出率。结果:对照组MOROs感染率与检出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抗菌药物临床干预效果显著,可有效控制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强化感染护理对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影响。方法:将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重症监护病房患者70例进行分组,主要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人数相同。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强化感染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患者满意度、对护理人员知识水平的评分。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效果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74.29%,P

  • 标签: 强化感染护理 重症监护病房 多重耐药菌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思考细菌耐药机制指导在抗生素合理应用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11年12月-2018年10月本院收治的50例患者,随机划为参照组25例、试验组25例。患者均使用常规对症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则以细菌耐药机制指导为前提,合理使用抗生素,比较患者抗生素相关知识知晓度评分。结果试验组抗生素相关知识知晓度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各数据比较有意义(P<0.05)。例如试验组耐药机制知晓度评分为(15.6±3.3),参照组耐药机制知晓度评分为(9.4±3.2)。结论以细菌耐药机制指导为前提的抗生素使用方式,能够在保证其用药合理性的同时,预防耐药菌感染,值得推广。

  • 标签: 细菌耐药机制 抗生素 合理应用 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泌尿外科术后泌尿系统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方法选取2019年5月—2021年9月于我院收治的152例泌尿外科术后泌尿系统感染(UT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Vitek-32自动化细菌分析仪和纸片扩散法分别进行病原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分析152例UTI患者的大肠埃希菌检出情况和耐药。结果152例患者共检出致病菌152株,检出率100%,且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占比56.58%;大肠埃希菌在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和膀胱癌中的检出率存在明显差异(P<0.05)。药敏结果显示,86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低,分别为1.16%、1.16%、6.98%和8.14%;且86株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株54株(62.79%),非产ESBLs菌株为32株(37.21%);产ESBLs菌株对头孢噻肟等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大于非产ESBLs菌株(P<0.05)。与≤60岁患者相比,61~70岁、71~80岁和>80岁患者对头孢噻肟的耐药率明显升高(P<0.05),>80岁患者对头孢他啶、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大肠埃希菌是泌尿外科术后泌尿系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且多为产ESBLs菌株,其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等耐药较低;且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哌拉西林、环丙沙星和头孢吡肟的耐药率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高,临床上应重点监测老年泌尿外科术患者耐药情况,合理选择抗生素,以提高抗菌药物疗效。

  • 标签: 泌尿外科术 泌尿系感染 大肠埃希菌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感染性疾病科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护理措施进行分析,对干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方法  于2021年2月-2022年2月,以感染性疾病科患者58例为对象,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2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试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感染性疾病科 多重耐药菌感染 综合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信息化监测在多重耐药菌(MDRO)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20.04-2021.04月收治的32例MDRO感染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另选取我院于2020.08-2021.08月已实施信息化综合防控管理的32例MDRO感染患者设定为观察组。对两组MDRO控制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MDRO控制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MDRO感染患者监测过程中,采用信息化监测能取得较佳的效果,可提升医护人员对MDRO疾病相关知识掌握能力、MDRO感染上报率,减少医院感染比例。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信息化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 比较结核病3种实验诊断方法,分析目前分枝杆菌耐药情况。方法 统计2018年11月到2019年11月我中心临床确诊结核病例患者痰标本涂片镜检、培养和LAMP法检测结果,并对分枝杆菌菌种及对治疗药物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76例资料齐全的结核病确诊病例入选,其中肺结核48例、结核性胸膜炎20例、结核性脑膜炎8例,分枝杆菌涂片镜检阳性率分别为39.58%(19/48)、5%(1/20)、12.5%(1/8),分枝杆菌培养法阳性率分别为45.83%(22/48)、10%(2/20)、25%(2/8),PCR检测阳性率分别为43.75%(21/48)、15%(3/30)、25%(2/8)。经分枝杆菌菌种鉴定,人型结核分枝杆菌占66.0%(33/50)、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占18%(9/50)、非结核分枝杆菌占16%(8/50)。结论 目前结核病实验诊断方法主要有涂片镜检、培养和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法检测,病原菌以人型结核分枝杆菌为主,对3种主要抗结核药物的耐药率较高。

  • 标签: 结核病 分枝杆菌 耐药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耐药结核病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的应用效果以及对其负性情绪的改善情况。方法:抽取40例在我院就医的耐药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已征得同意,对于先入组的20例患者纳入至对照组,继续实施常规护理,另外20例则纳入至观察组,对其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改善情况。结果:经SAS、SDS评估,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SAS、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人文关怀护理实施于耐药结核病护理中有助于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改善负面情绪。

  • 标签: 耐药结核病 人文关怀护理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集束化干预措施防控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06-2018.06,1年以内到我院就诊的患者80例,按照管理方式的不同,将80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仅常规病房管理),观察组(40例,集束化干预多重耐药菌)。管理完成,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感染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78.00%低于对照组96.00%,p<0.05,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集束化干预措施防控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效果显著,值得临床运用借鉴。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集束化干预措施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应用“网式”控制管理对感染防控价值。方法:将2020年1月至12月接收的500例住院者纳入对照组,2021年1月至12月接收的500例住院者纳入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控制管理方法,观察组则应用“网式”控制管理方法,对比两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情况及感染防治措施执行情况。结果:观察组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医疗垃圾处理、日常用品处理、医疗器械处理、健康宣教各项措施执行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住院患者,采取“网式”控制管理对于防控多重耐药菌感染价值突出。

  • 标签: “网式”控制管理 多重耐药菌 预防 控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下呼吸道感染致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和对药物的抗性情况,为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方法:对2881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样本进行了微生物培养,并对其中分离菌种的种类组成和对其中一些分离率较高菌种的抗药情况进行了回顾性研究。结果:下呼吸道感染致病原菌种类繁多,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下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链球菌,而白色念珠菌和烟曲霉菌则是真菌中检出率非常高。结论:目前临床上已经发现了对碳青霉烯类具有明显抗药性的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以及多重耐药菌株如ESBL和MRSA的检出比例也很高。因此,加强对BLAF患者样本的病原学监测,对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组成和细菌抗性改变,预防和控制重耐药菌株,对下呼吸道感染进行标准化诊疗,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重症肺炎 经纤支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集束化干预措施防控重症监护病房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06-2018.06,1年以内到我院就诊的患者80例,按照管理方式的不同,将80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仅常规病房管理),观察组(40例,集束化干预多重耐药菌)。管理完成,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的感染率。结果:两组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感染,但是观察组患者的感染率78.00%低于对照组96.00%,p

  • 标签: 多重耐药菌 集束化干预措施 效果
  • 简介:1病史摘要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