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胆汁酸(TBA)和胆碱酯酶(CHE)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检测200例肝脏疾病组和10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TBA和CHE的含量,并进行比较。结果肝脏疾病组中各组的TBA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组患者血清CHE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慢性迁延性肝炎组与健康对照组间CHE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检测血清TBA和CHE水平,能较好地反映肝脏疾病的病情,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总胆汁酸 胆碱酯酶 肝脏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在下肢股动脉斑块形成与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11月到2012年11月因下肢股动脉出现斑块和颈动脉斑块前来就诊的患者85例,并将所选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超声进行诊断,共46例。另一组通过常规性检查方法进行诊断,为对照组,共39例,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患者的下肢血管及颈动脉进行超声检查和诊断,测量血管的直径,并观察其是否有硬化的斑块存在。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85例患者中,均经过超声来进行诊断检查,其中超声诊断组在下肢股动脉、颈动脉的斑块检查上准确率为95.36%、88.23%,高于对照组。结论超声诊断在下肢股动脉斑块形成与颈动脉斑块形成以及治疗的疗效观察上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超声诊断 下肢股动脉 颈总动脉 斑块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凤尾草黄酮对宫颈癌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在体外利用MTT法检测凤尾草黄酮对U14细胞增殖的影响,建立U14宫颈癌腹水瘤小鼠的模型,考察凤尾草黄酮对肿瘤的抑制作用和对小鼠存活时间的影响,利用试剂盒测定荷瘤小鼠血清中的IL-4和IFN-γ的水平。结果凤尾草黄酮在体外和体内均有显著的抑瘤作用,抑制宫颈癌U14细胞的生长,提高荷瘤小鼠血清IFN-γ和降低IL-4的水平。结论凤尾草黄酮能够抑制U14细胞的生长,其抗肿瘤作用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发挥抗肿瘤的作用。

  • 标签: 凤尾草总黄酮 抗肿瘤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超声对年轻(18—25岁)肥胖男性颈动脉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增加的预测价值,探讨两值增加是否预示着将来会发生血管功能障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09月健康体检的248例年轻肥胖男性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与观察组年龄相当的300例体重正常的健康男性作为对照组,均无其他疾病。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常规颈动脉脉冲多普勒超声检查,计算血流RI和PI。结果观察组的RI、PI、体质指数(BMI)、血压、血胰岛素、C肽、甘油三酯、低密度胆固醇脂蛋白、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显著高于对照组0.70±0.1比0.60±0.1、1.48±0.3比1.0±0.1、(36.6±3.4)kg/m2比(23.6±1.6)kg/m2、(127.5±14.3)mmHg比(110.5±11.0)mmHg、(78.8±9.8)mmHg比(69.9±7.6)mmHg、(27.5±19.6)mU/L比(8.8±8.8)mU/L、(3.7±1.6)pmol/L比(1.8±1.2)pmol/L、(150.5±75.6)mmol/L比(80.3±49.9)mmol/L、(120.2±26.0)mmol/L比(90.0±25.5)mmol/L、(4.0±4.4)μg/L比(1.3±1.2)μg/L,P<0.05。结论血压正常、无其他心脏危险因素的年轻肥胖男性血管的特征性表现为血管顺应性降低和阻力增加。年轻肥胖男性的血管初期表现为动脉管壁的功能改变,早期的干预如饮食控制、运动可能提高血管的功能。

  • 标签: 搏动指数 多普勒超声 肥胖 阻力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心病患者双侧颈动脉中斑块和内膜厚度同冠状动脉病变之间存在的关联。方法2016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收治的60例冠心病患者。参照患者主要血管病变和病变的数量情况,将患者划分成3组,即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并且随机选取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通过颈动脉超声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结果,深入剖析冠状动脉病变同颈动脉中内膜厚度之间的联系。将三组检查结果同对照组进行比较,检查结果显示病变患者颈动脉内膜厚度以及斑块面积都出现了明显增加,(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相对于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和斑块面积都出现了明显的增加,(P<0.05)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但双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厚度和斑块面积差异并不大,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情况一旦加剧,血清内皮素-1浓度会变大,且一氧化氮(NO)浓度会越来越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发现冠状动脉病变一定同颈动脉内膜厚度和斑块存在必然联系,可作为冠状动脉疾病早期诊断的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馈出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颈总动脉中内膜厚度 斑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血清胆碱酯酶、胆汁酸检测在肝脏疾病诊断中的作用。方法:我院2019年2月-2020年2月收治的32例肝脏疾病确诊患者(即为观察组)以及同期入院行常规体检的62例个体(即为对照组)为本次研究对象,比较两组血清胆碱酯酶、胆汁酸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血清胆碱酯酶低于对照组、胆汁酸检测结果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血清胆碱酯酶 总胆汁酸 肝脏疾病 疾病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络石藤黄酮的提取纯化工艺及抗炎镇痛药理作用。方法:通过微波+超声法对络石藤黄酮进行提取,然后根据提取率,再结合统计学处理,对结果进行研究,最终明确最为有效的提取工艺;利用小鼠热板法掌握镇痛作用。结果:和常规提取法相比,微波+超声法可更快的进行提取;对于抗炎实验来讲,络石藤黄酮能够起到遏制小鼠耳肿胀的效果,抗炎效果显著;黄酮在镇痛实验中可提升小鼠痛阈值,镇痛效果显著。结论:微波+超声法提取络石藤黄酮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能够使络石藤黄酮达到理想的抗炎效果。

  • 标签: 总黄酮 微波+超声波 抗炎 纯化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运用速度向量成像技术(VVI)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病程时期颈动脉弹性的差异。方法选择4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其中无血管病变20例为病理A组,有血管病变20例为病理B组。20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常规超声检查内中膜厚度(IMT)、收缩期峰值流速(PSV)、阻力指数(RI),应用VVI测量颈动脉管壁长轴方向上和短轴前、内、后、外对应点的最大运动速度(Vsm)、最大应变(Ssm)及最大应变率(SRsm),并进行比较。结论病理A组、病理B组、对照组间的长轴和短轴对应点间Vsm、Ssm、SRsm比较有差异。病理A组、病理B组、对照组内各位点比较Vsm、Ssm、SRsm比较有差异(P<0.05)。讨论VVI技术能够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早期颈动脉弹性的改变。

  • 标签: 速度向量成像技术 应变 应变率
  • 简介:目的研究应用AFS—230原子光谱仪对保健食品中无机硒、有机硒含量的测定方法,为简便、快捷测定食品中硒提供依据。方法保健食品经硝酸-高氯酸消解后,使用原子荧光谱仪测定样品中的硒,条件为炉高8.0mm,灯电流40mA,负高压300V,原子化温度200℃,载气流速300ml/min,屏蔽气流速700ml/min。结果本法检出限为0.2ng/ml,回收率高含量为91.1%~98.4%,低含量的为87.1%~103.9%。其他共存金属不产生干扰。结论本法操作简单,快速准确,适用于保健食品中硒的测定。

  • 标签: 原子荧光法 保健食品 总硒 测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行疏肝和胃汤对好转率的影响。方法:筛选2017年8月-2019年9月我科室收治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选取的治疗方式分为探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51例,探究组51例,对照组进行奥美拉唑治疗,探究组进行疏肝和胃汤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病症复发率和临床好转率。结果:数据分析结果:探究组的病症复发率明显较小,临床病症好转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反流性食管炎患者中采用疏肝和胃汤进行治疗,能够显著的降低病症复发率,提升病症好转率在临床的实用价值显著,因此应该广泛的推荐运用。

  • 标签: 反流性食管炎 疏肝和胃汤 好转率 复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ChildPugh级别肝硬化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胆汁酸和脂蛋白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将269例肝硬化患者按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三级,同时选择89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空腹采集血清标本,在日立7600-01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样品Alb、PA、TBA、HDL-C和LDL-C浓度。结果肝硬化患者各功能级别的TB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C级高于B级,B级高于A级(P<0.05);而Alb、PA、HDL-C、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且C级低于B级,B级低于A级(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血清TBA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Alb、PA、HDL-C和LDL-C均与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联合检测各项指标,有利于肝硬化的诊断、治疗监测及预后判断。

  • 标签: 肝硬化 白蛋白 前白蛋白 总胆汁酸 脂蛋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AIDS病人淋巴细胞(TLC)与CD4+T淋巴细胞之间的相关性,为监测病情进展和疗效观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895例AIDS病人在治疗前的淋巴细胞与CD4+T淋巴细胞相关性。结果895例A1DS患者CD4+T淋巴细胞均值134.18±102.48个/ul;淋巴细胞均值1818.96±3237.57个ul,CD4+T淋巴细胞数与TLC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487,P<0.01)(Spearman相关);分别用TLC数值小于等于1200个/ul、1500个/ul、1800个/ul预测CD4+T淋巴细胞小于等于100个/ul、200个/ul、300个/ul灵敏度分别为62.72%、64.15%、69.39%;特异度分别为82.53%、67.77%、51.02%;符合率分别为73.74%、65.25%、68.38%。结论在无条件检测CD4+T淋巴细胞时,可以检测淋巴细胞数初步推断CD4+T淋巴细胞水平,对病情的进展监测、疗效观察、机会性感染风险判断等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AIDS 相关性 总淋巴细胞 分析
  • 简介:在著名的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和熊耳山地质公园之间,座落着连续两年荣获枣庄市“百姓满意医院”称号的北庄中心卫生院。医院自60年代成立以来,涌现出了一大批优秀人才,现任药剂科主任田涛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位。

  • 标签: 中心卫生院 优秀共产党员 科主任 药剂 森林公园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检测哮喘患者血清中白介素(IL-13)和IgE水平,探讨茶碱类药物(舒弗美)对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ELISE方法检测口服舒弗美前后血清中IL-13和IgE含量,用Vmax620肺功能仪测定FEV1.0和FVC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IL-13为(165.3±28.0)ng/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2.4±21.8)ng/L,p<0.05。研究组IgE(209.1±32.0)IU较治疗前(311.3±42.2)IU明显降低p<0.01。FEV1.0和FVC两组对比差别不显著p>0.05,而组内对比差别显著p<0.05,特别是研究组改变更明显。结论茶碱类药物具有抑制TH2细胞分泌功能,合成IgE减少;对哮喘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调节有一定影响。

  • 标签: 支气管疾病 支气管哮喘 茶碱 白介素13 T淋巴细胞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白芍苷联合甲氨蝶呤与单用甲氨蝶呤比较治疗非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32例非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白芍苷联合甲氨蝶呤组17例,单用甲氨蝶呤组15例。观察指标为总有效率和血沉、C反应蛋白、活动性关节炎数。随访1年。结果治疗6个月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2.3%,单用甲氨蝶呤组总有效率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治疗12个月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8.2%,对照组总有效率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结论白芍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非全身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用甲氨蝶呤,且安全性好。但尚需大样本研究进一步证实。

  • 标签: 白芍总苷 甲氨蝶呤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 简介:目的观察糖皮质激素及三七皂苷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中的临床效果,寻求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有效治疗方案。方法对2000年4月至2010年11月入住本院并被诊断为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患者共92例分为三组并分别进行糖皮质激素治疗,糖皮质激素加三七皂苷治疗,以及普通基础治疗(即予奥美拉唑针抑制酸分泌,奥曲肽针抑制胰酶分泌,抗炎、维持水电解质平稳对症支持治疗)。治疗过程中进行血液检测。结果糖皮质激素加三七皂苷治疗的效果最佳,单纯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次之,基础性常规治疗效果相对较差。结论糖皮质激素加三七皂苷在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过程中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急性重症胰腺炎 糖皮质激素 三七总皂苷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三七皂苷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介入术(PCI)后心肌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76例行急诊PCI的AMI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三七皂苷联用替罗非班组,38例)与对照组(单用替罗非班组,38例),分析术后心肌灌注及术后1个月的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随访1个月,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治疗组TIMI3级血流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ST段回落幅度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血清N末端脑钠尿肽前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单用替罗非班比较,三七皂苷联合替罗非班能有效地改善心肌血流灌注,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 标签: 三七总皂苷 替罗非班 直接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灌注 临床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