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与19世纪偏向于起源论不同,20世纪民俗学是以变迁过程为中心民俗学。将变迁过程定为目标的正是柳田国男。柳田排除了起源论,但是他将重点放在过去变迁上。柳田国男民俗学是在野学问,柳田等研究者带着自己问题意识投身民俗学,方法论尚未确立,潜藏着种种可能。1958年,民俗学专业教育开始进入大学,学院派民俗学成立。这是以大学为中心公共研究机构再生产民俗学,形式上得以完善,柳田国男方法进行了恰当整理并继承下来。但是,研究者没有将自己问题意识使命感融入其中。20世纪民俗学包括前半期柳田国男民俗学后半期后柳田国男民俗学两个部分。这两者之间,作为在野学问民俗学学院派民俗学虽然互相对应,但是都受到柳田国男制约。尤其是后柳田国男时代民俗学,虽然以从柳田独立开来为目标,结果却变成强调柳田国男民俗学研究无缪,以向柳田民俗学回归为目标。21世纪民俗学应该成为从柳田国男那里解放出来民俗学,也就是超越一国民俗学民俗学。

  • 标签: 在野的学问 学院派民俗学 后柳田国男民俗学 21世纪民俗学
  • 简介:2016年5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文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国家文物局《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若干意见》,鼓励全国文化文物单位开展文化创意产业。本文结合工作实际,试从博物馆开展文化创意产业意义、方法等方面开展论述,阐述博物馆开展文化创意产业如何有利于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

  • 标签: 博物馆 文化创意 意义 方法
  • 简介:从笔墨抽象这一特殊艺术思维入手,能更好地理解掌握笔墨技法并揭示中国画理论建设之所需。

  • 标签: 中国画 笔墨 抽象
  • 简介:陶行知是众所周知教育家,他音乐艺术教育方面的贡献却鲜为人知。阐述他音乐艺术教育观,即艺术教育是大众教育,目的是美化世界、激发创造力,通过创造主体集体合作,创设艺术环境氛围,最终塑造学生真善美之人格。陶行知进行了广泛社会音乐教育实践,晓庄师范育才学校即是典范;此外他还创作了许多优秀富有激情、颇具时代感、有教育意义歌曲。

  • 标签: 陶行知 音乐艺术教育 社会音乐教育
  • 简介:20世纪三四十年代日本侵华战争,不仅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深重灾难,中国博物馆事业造成了巨大破坏。博物馆建筑被炸,大量馆藏文物被掠夺或毁损,许多博物馆藏品迁移途中发生不同程度毁损、丢失,博物馆数量急剧下降。此外,国内其他文化机构所拥有的文物民间收藏文物惨遭蹂躏,来自日本考古人员沦陷区盗掘地下文物,使我国博物馆事业未来发展潜在资源遭受重创。战后虽然我国向日本进行文物追索,但巨大文物损失并未获得应有的赔偿。今天,以史实证明日军侵华中国博物馆事业造成破坏,为继续追索被日掠夺文物提供新证据,是我们学界不可推卸责任。

  • 标签: 日本侵华 博物馆 文物 破坏
  • 简介:农村文化是指与农村区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相联系、适应当地群众需要思想观念、道德伦理、法律意识、科学文化、知识教育、文娱活动统称,是农村经济、政治、社会生活发展变化反映。农村文化发展反映着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农村文化发展推动着新时代农民全面发展发展繁荣农村文化,既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内在动力,更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有效途径,

  • 标签: 农村文化建设 现代与传统 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社会文明程度 精神文化需求 农民群众
  • 简介:舞台调度是指演员从剧本内容出发,根据剧本所提示规定情景布景设计表演空间艺术地部署角色舞台上活动位置行动路线,是导演对人物(角色)进行生动舞台表演处理体现形式,是导演对剧本题材、艺术风格形象体现,是导演对人物“行为逻辑”形象揭示,是剧本台词舞台语言视觉形象上体现,是导演艺术重要表现手段。

  • 标签: 舞台调度 舞台行动规律 导演构思 艺术体现
  • 简介:20世纪二三十年代,"看电影"已成为上海市民最受欢迎"时尚"娱乐方式,与转瞬即逝电影艺术共生共荣电影期刊随之承载起记录早期电影面貌重任,民国影刊佼佼者《明星半月刊》作为30年代上海中国电影刊物拥有最多读者之一电影杂志,以明星公司多位女性明星担当封面女郎。研究她们发型妆容、服饰神态、拍摄环境等多种角度,可以展示早期影刊封面女星对时尚生活引领,探寻上海都市如何在西方好莱坞电影强势文化突围,展现中国特色审美文化。电影刊物特色栏目"读者信箱"展示影迷与明星、读者与编辑之间互动交流,可以解构文字背后女星形象电影生活。

  • 标签: 明星半月刊 电影 封面女星 时尚生活
  • 简介:我国将完善历史文化名镇(村)保护法规有关规章制度。近年来,不少历史文化镇(村)遭到人为破坏。一些地方没有充分认识到古建筑、传统街区历史文化价值,致使不少建筑遗产被拆毁。一些江南水乡古镇发展埋河修路,填湖建房,失去了水乡古镇特色。一些地方片面追求经济

  • 标签: 中国 历史文化村落 法制建设 管理机制
  • 简介:文化产业是高知识、高增值产业,产业属性市场取向同时,更要突出其文化属性品格,文化产业前提、核心灵魂是文化,是文化创造、原创,缺乏文化支撑、文化根基,怎能发展“高知识产业”?因此,政府应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第一推手,培育政策、平台打造、环境塑造等方面积极扶持,推动惠州市文化产业上规模、上档次,以高于GDP增速速度向前发展,真正成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破口。

  • 标签: 文化产业 模范政府 第一推手 培育政策 打造平台 塑造环境
  • 简介:文章利用了新考古资料,从新视角出发,先秦时期湖北地区技术发展与当地文明关系作了进一步探讨,使人们当时技术成就认识更为系统全面。

  • 标签: 先秦 湖北 技术 文明
  • 简介:<正>▲天台宗香港香港地处我国南方,地理位置居广东省珠江东侧。据史料记载,香港佛教史迹,可上溯到公元380—458年晋、宋时代,那时杯渡禅师屯门山(现名青山)上所建杯渡庵,便是著名佛教古迹。到了明代,锦田观音山凌云寺建立,使香港佛教进入活跃时期。

  • 标签: 天台宗 美国佛教 佛学院 香港 佛教图书 法师
  • 简介:日本古代岁时专书《年中行事拗,保存一条今天中国已经失传关于端午起源传说重要史料。《年中行事担崂引证《节记》云:

  • 标签: 端午节 史料 起源 日本 保存 典籍
  • 简介:<正>南湖位于余杭镇西南500,东汉蓄天目万山之水成湖.近代因苔溪疏浚,南湖遂渐干涸.1985年镇水产队在这里专营挖砂副业.1986年1987年,挖砂陆续出土100多件新石器时代陶器石器.积砂厚约1.5,器物均在砂底发现,难以分清文化层次.根据遗物分析,较早有属于马家浜文化夹砂腰沿釜、牛鼻耳罐,还有少量骨角器,也有腹部附加一周堆纹鼎,数量较多是良渚文化时期黑陶器皿及石器.60多件黑陶器,刻有较明显陶文符号有5件.1、黑陶豆1件(86C3—347),豆盘呈椭圆形,侈口,豆柄,竹节状,有镂孔,喇叭形圈足,通高16.8、盘径19.3×12.3、圈足径11.7厘,烧成后盘面两端刻有复线“山”字形符号各一,盘中心刻有4个同心圆,似一个太阳外围带有一圈光环(见图一).这一符号与上海青浦西漾淀水井所出鸟纹尊上图案基本一致,与山东莒县凌阳河发现大汶口文化文字也有相似之处.盘面刻有文字同类陶豆1937年何天行先生所著《杭县良渚镇石器与黑陶》一书中曾有述及,何先生还记录了其中8个文字,有7个字甲骨文中找到了同形字,其中3个与金文中同类字可以相对应,何氏认为黑陶文字为初期象形文,为古代越族文件表现.

  • 标签: 刻划符号 马桥文化 黑陶器 余杭 良渚文化 形符
  • 简介:李提摩太等西方传教士通过译书、办报等为手段,以西学知识为依托,宣传基督教思想,这种宗教思想通过康有为而对梁启超产生了间接影响,创办与广学会机关报同名《万国公报》,并提倡中国创立“孔教”,成为与西方基督教等量齐观宗教。1896年以后,梁启超通过与严复、马相伯等人交往,学习真正西学知识,深悟自己以前从康有为处学得西学知识肤浅,产生了怀疑与批判,并反对“孔教”。

  • 标签: 梁启超 李提摩太 宗教思想 影响 批判
  • 简介:作为齐文化发祥地淄博不仅承载两千余年齐文化深厚底蕴,也是孟姜女故事重要传承地,至今仍保存着大量与孟姜女故事相关民间风物,本地故事文本呈现出较强现实特征。

  • 标签: 孟姜女故事 故事文本 现实性 山东 齐文化 发祥地
  • 简介:博物馆公共性要求博物馆持续地通过各种评量、检视来确保运营效率社会效益。博物馆展览设计要对焦博物馆与观众之间关系上,要把观众研究放在展览规划做过程检视点,做观众可以接受教育展览。展览评量要与展览发展过程同步进行,通过观众反应和同侪批判来准确地评量博物馆展览。

  • 标签: 博物馆展览 展览评量 观众研究 公共性
  • 简介:<正>中国王朝国家权力周围诸国有着深刻影响,其中支配与被支配关系产生是汉以来事情,到南北朝时期,汉族鲜卑族等产生对立,周围诸国关系一度复杂化.总的说来,北朝在政治上,军事上占优势,而在思想、学术、文化方面,南朝则要先进得多,这样,江南制度和文化自然而然北朝以及周围诸国广泛流传,佛教图像不例外.笔者曾经认为伴随天莲花变化生乘云而飞龙门型天人像并非北魏时期所创,因为龙门以前有些已经南齐流行,在这些图像,有天莲花→变化生→天人这种链环式关系,特征显而易见.

  • 标签: 莲花 百济 北魏 高句丽 年刊 像对
  • 简介:嵊州竹编曾是浙江嵊州地区主要特色产业,但在上世纪90年代末出现前所未有的衰落,其主要现象是竹编需求量日益减少,竹编艺人难以为继,竹编技艺后继乏人。嵊州竹编发展已到了瓶颈。因而,目前嵊州竹编建立生态保护区措施对于它继续发展无疑是及时必要

  • 标签: 嵊州竹编 生态保护 传承
  • 简介:本文主要从中心——周边系统相互关系角度探讨了晋南地区两个商城政治经济活动,特别是跨地域控制运输重要自然资源问题,并认为聚落形态变化尤其是城兴衰,应从政治、经济系统角度考察。中国早期国家发展阶段,政治中心从周边地区掠取重要自然资源战略改变,往往会影响人口移动城市兴衰。

  • 标签: 夏商时期 晋南地区 自然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