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60 个结果
  • 简介:南京下关天妃宫在历史上称为龙江天妃宫。自从郑和下西洋回国,以海上平安,为天妃神灵感应所致,奏闻于朝,建龙江天妃庙之后,沿江沿海一带,如太仓、长乐、贤良港、泉州、湄州等地,普遍建立天妃庙宇,并遣使致祭。在明代,南京奉祀天妃的庙宇,共有三处,一在下关,一在上新河,一在大胜关,而以下关天妃宫规模最为宏丽,廊下宫内都画满了精美的壁画。

  • 标签: 历史价值 天妃 保护现状 郑和下西洋 下关 龙江
  • 简介:新发现的浙江省龙泉市档案馆藏民国地方法院档案,共17333卷,88万余页,时间自咸丰八年(1858)始,至1949年止,是目前所知民国时期保存最完整、数量最大的地方司法档案。龙泉司法档案的史料价值主要体现在司法史、社会史、法律社会史三个层面。它为研究中国司法从传统到近代的演变,包括制度、程序、法理、实践等各方面的过渡和衔接,以及法律与社会变迁之关系,近代浙南地方经济民生、政治军事、宗族组织、婚姻形态、社会问题等各个方面,提供了极为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 标签: 龙泉 诉讼档案 民国 地方法院 社会变迁
  • 简介:俞本《纪事录》从一个粗具史学意识的老兵的视角,记录了其亲历的明朝建国与开拓河州的军事历程,及其亲见亲闻的元末明初许多富有细节的重要事迹。此书自清初失传,至现代被重新发现,学界对其可靠程度尚存疑问。本文在陈学霖等的研究基础上,探讨成书的确切年代和文本的形成流传过程,进一步考察此书作者“亲历其事”与“不为贤者讳”的可贵之处及其局限性,判断此书独特内容的准确性和可信度。本文的结论是:(1)《纪事录》很可能系初刻,且忠实於原文。存世者为海内孤本,但刊刻粗率,错讹甚多,校勘非常困难。(2)作者用心搜集史料,详细记录其亲历的重大历史事件的细节,但学养有限,文辞鄙陋,晚年着述回忆错乱,导致原始材料编排错讹百出。(3)《纪事录》所记之事皆可考可证,绝非杜撰,作者直抒己见,全不顾及为尊者讳,但仅凭一己之好恶,难免记事偏颇,甚至是非颠倒。总之,《纪事录》是元末明初一位社会下层的亲历者以无所顾忌的理念写成的回忆录类野史,它提供的独特而细致的史料非常珍贵,可是只有经过相关史料的检验对照,并分析作者存真或致误的可能性之後,方可徵信。

  • 标签: 《纪事录》 元末 明初 《明兴野记》
  • 简介:释赞宁《宋高僧传》承继梁代释慧皎《高僧传》、唐代释道宣《续高僧传》而作,是记载唐初至北宋初三百多年间佛教僧人精英的总传。要了解佛教在中国的生存发展情况离不开佛教史籍,同时佛教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所以《宋传》成为研究唐代至宋初中国佛教史、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历史学等方面的重要资料。

  • 标签: 《宋高僧传》 史料价值
  • 简介:唐代以前,内地对广袤的西南地区地理了解甚少,且在地域观念上充满陌生、神秘甚至恐怖感。唐宋时期,随着中央王朝对西南地区经略的加强与西部地理之学的兴盛,文人学者对西南地理风物的考察记述明显增多,出现了《蛮书》、《桂海虞衡志》、《岭外代答》、《入蜀记》,《吴船录》、《成都志》、《益部方物略记》等一大批地志名著。这批地志文献不仅在唐宋地理学史上有重要价值,更重要的是多角度对西南地区的物候生态、奇木珍果,金属矿藏、温泉盐井、奇禽异兽、瘿病瘴疫及其农田水利、民族风情等记载,为后世丰富对西南地区地情特色认识,了解与开发西南自然资源与人文地理资源提供了珍贵的历史文献。唐宋西南地志之学的兴盛,不仅标示着唐宋时期西南地区方志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更重要的是表明内地对西部地区自然地理的认知较之前代有了长足的发展。

  • 标签: 唐宋时期 西南地志 西部地理认识
  • 简介:施邦曜与王阳明有深刻的牵连,施邦曜所编《阳明先生集要》不仅传播了王学,且体现了施本在评点上的意义及其价值,建立了新的诠释体系,创新评点内容的运用机制,意义非凡。

  • 标签: 施邦曜 《阳明先生集要》 价值
  • 简介:以发展经济为目标的政治价值观在过去的几十年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人民基本上摆脱了贫困。但是一些社会问题也相伴而生,特别是民生问题的解决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以改善民生、实现民生幸福最大化为目的的民生政治价值观便应运而生。因此,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实现经济关系、社会分工和发展成果分配的公平正义,实现个人需要与社会整体发展相统一,实现公共政策的民生价值转向是从经济政治向民生政治转变的重要途径。

  • 标签: 经济政治观 民生政治观 公平正义 民生幸福
  • 简介:三国曹魏时期的何晏、王弼提出的"贵无"论已进入对人性和个体的讨论,导引出一种合乎自然人性的自然生活态度。与此相应的"言""意"之争,则使魏晋时代知识阶层作为"人"和"士"的主体意识悄然形成。后来"竹林"中人又对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展开深入论辩,以嵇康"越名教而任自然"之说最得人心。"贵无"论促成了魏晋之际以建立理想人格、争取精神自由和超越为目标、为实践的人文主义大波的兴起。

  • 标签: “贵无”论 生活价值观 得意忘言 越名教而任自然
  • 简介:<正>青铜器铭文习称金文。重视金文资料的搜集整理,一直是金文研究的优良传统,历代学者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产生一大批成果。如宋代吕大临的《考古图》、王黼的《博古图录》、薛尚功《历代钟鼎彝器款识法帖》、王俅《啸堂集古录》、王厚之《钟鼎款识》、杨南仲《皇祐三馆古器图》、刘原父《先秦古器图》等。清代乾隆年间,钦定将皇家收藏的青铜器辑成《西清古鉴》、《宁寿鉴古》、《西清续鉴甲编》、《西清续鉴乙编》四部

  • 标签: 青铜器铭文 西清续鉴乙编 西清古鉴 薛尚功 王黼 南仲
  • 简介:目前,有关我国地方债务问题的研究备受关注。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债务形成和发展与全国具有同步性,但债务压力和债务风险比全国大部分地区形势要严重,其主要来源于“吃饭财政”、土地财政、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以及自然灾害和其他突发经济社会事件的影响。从理论研究层面和数据实证层面都可以看出,民族地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较大、增长较快,且县级债务负担更重,信用违约风险概率更高。因此,应高度重视民族地区地方债务问题,以求尽量客观、完整、准确评价债务风险,全面提高债务管理水平。

  • 标签: 民族地区 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土地财政 风险评价
  • 简介:<正>一、对回民领导者评价的变迁首先谈谈中国学者对这次起义的回民领导者的评价。建国初期,不用说这次陕甘回民起义,即是在新疆的“起义”,甚至对与此有联系的阿古柏政权,都给予了肯定的评价。所有的反对清朝的武力行动都作为起义而被肯定。马霄石在《西北回族革命简史》(上海·“东方书社”1951年)中虽然指责了陕西的孙玉宝,但强调了洪兴的作用。称白彦虎为“劳苦人民出身,革命意志最强”。而对马化龙友好地记述为“以宗教家的思想处理革命战争”。

  • 标签: 马化龙 白彦虎 西北回民起义 陕甘回民起义 同治年间 领导者
  • 简介:本文在建立人口安全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通过GCPA模型的运用,对西藏2008—2011年的人口安全水平现状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近年来西藏人口安全现状的总体水平虽然有所上升,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发展差距。

  • 标签: 西藏 人口安全 评价 GCPA模型
  • 简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人口较少民族的发展,新世纪以来中央和地方实施了专门扶持发展的政策,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地区呈现出经济发展、生活改善、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边防巩固、睦邻友好的大好局面,成为我国民族工作战略性安排的一大亮点。本文在对10年扶持人1:7较少民族政策回顾总结的基础上,对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的实践程度进行了总体评价。文章指出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历史任务,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还面;临许多亟待完善的问题,并对发展和完善人口较少民族扶持政策提出了若干思考。

  • 标签: 人口较少民族 扶持政策:实践程度评价 发展与完善
  • 简介:随着“一带一路”合作发展理念的提出,科技创新作为“丝路经济”发展的动力而备受关注,青海省作为贯穿南北丝绸之路的桥梁和纽带,其科技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结合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特点,从科技创新过程着眼,将科技创新投入产出进行了一定延伸,拟构建青海省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AHP——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对其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发现:青海省科技创新能力大体呈现快速发展趋势,2013年至2014年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这为青海省推进丝路经济带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但在基础设施建设、人力投入及环境效益等方面仍亟需改善。

  • 标签: 丝路经济 科技创新 评价 AHP——灰色关联
  • 简介:畏兀儿氏沙剌班家族在元顺帝朝的政治作为和表现,前人关注不够。本文依据《山居新语》及传世文献的记载,拟就沙刺班、世杰班父子在罢黜伯颜以及举荐帖木达世为中书右丞等重大政治活动中的态度和影响进行全方位的探析。此外,以往的研究者大多认为,元代的畏兀儿人沙剌班是《金史》的编修官之一,其实并非如此。笔者通过研读史料发现,参与编修《金史》的沙剌班又名刘伯温,是张掖人,与畏兀儿人沙剌班无涉,他们两人在元代的经历亦各不相同。

  • 标签: 史料价值 新语 山居 畏兀儿人 政治活动 《金史》
  • 简介:值此世纪之初,有着悠久历史文明和优秀革命传统的旬邑人民,迎来了旨在反映旬邑人民建设风貌和文化精神的重要历史文献—一《旬邑县志》的出版发行。这部地方志书的出版,是旬邑县委、县政府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的必然结果,它凝聚着历届地方志编纂人员的巨大心血和努力。

  • 标签: 县志 地方志书 风貌 历史文明 历史文献 编纂
  • 简介:南宋石(敦山)《中庸集解》明代就亡佚了,莫友芝在道光己酉夏五月(公元1849年)在宋卫正叔《礼记集说》中,辑佚出了《中庸集解》。莫氏《校刊〈中庸集解〉》,是研究石(敦山)及其《中庸集解》的资料汇编,恢复了经典的本来面目,弥补了学术史的空白。

  • 标签: 莫友芝 校刊 《中庸集解》 研究
  • 简介:孝道尊老养老是历朝历代黎民百姓的内在诉求,上古尧舜,尊老敬老传统业已生成。两汉时期"独尊儒术"推行"孝治天下",在思想、政治、经济、教育、法律等层面合力共推孝道养老,最终确立了一整套系统而又相对完备的孝道尊老养老体系。在思想和政治上将孝道尊老养老思想上升为国家意识形态和国家政治制度;构建以孝道尊老养老为核心的教育体系;在经济上将孝道尊老养老上升为社会保障举措;同时,以国家法律的形式推进尊老养老的实施。汉王朝在政治上推行"孝治天下"积淀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孝道文明,其孝道养老举措为中国封建社会养老制度的构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具有丰富的历史价值,可为当今社会解决孝道与养老问题提供历史借鉴。

  • 标签: 两汉 孝道尊老养老 举措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