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从1949年开国大典至1959年建国10周年.共和国每年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一大规模的国庆阅兵.前后共举行了11。1960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本着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的方针,决定改革国庆典礼制度,实行“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逢大庆举行阅兵。”1964年国防部颁布的军队列条令中.首次出现阅兵条款。

  • 标签: 国庆阅兵 大阅兵 共和国 天安门广场 开国大典 中共中央
  • 简介:1950年5月.经中央批准。武汉市民建成立了筹备委员会,准备由原地下小组建立正式的组织。一天。华煜卿同志来和我说,今天下午省里有个会,要我们几个人去。华煜卿同志考虑后决定,由他、贺尔梅和我三个人去。他已告知了贺尔梅同志。下午1时,我们一同过江,会议地点在武昌司门口上海银行。

  • 标签: 李先念 1950年 筹备委员会 上海银行 同志 个人
  • 简介:"有学问的革命家"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因慕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之为人,乃号太炎。先生系浙江余杭人,出身于书香门第。少年时代,在父(名濬,字轮香)兄(名炳森,又名篯)及外祖父朱有虔先生的躬自督读下,读书精勤,晨夕无间,遍览

  • 标签: 章太炎 明末清初 东吴大学 “九一八”事变 浙江余杭 顾炎武
  • 简介:二十多年前,我在北方一家出版社做小编辑。我们出版社在松花江边,离女作家萧红的故乡不远。社里的领导很有些魄力和胆量,竟然坚决支持部分老编辑提出的编辑出版萧红和萧军著作的建议,按说,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时候,出版界和文艺界的思想还没有后来那样开放,这在当时的确不是一件谁都敢做的事情。

  • 标签: 萧军 误会 编辑出版 七十年代 出版社 松花江
  • 简介:巨人的第一经历,对社会和历史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久远的影响。也许正是他的这些"第一",才使社会发生了变迁,使历史改变了发展方向。毛泽东就是这样一位巨人。毛泽东一生有许多"第一",有些"第一"是中国革命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些则是他个人人格和品质使然。而后者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这位一代伟人

  • 标签: 毛泽东 登泰山 韶山毛氏 志愿军 新中国 青年毛泽东
  • 简介:1930年11月,蒋冯阎混战结束,军阀各方取得了暂时妥协,蒋介石又调动3万兵力向赣东北革命根据地进行第“围剿”。为了粉碎敌人的反革命“围剿”.1931年2月5日,红十军在方志敏、邵式平等率领下,采取大踏步跃进,迂回穿插,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的游击战术首次挺进浙西华埠。

  • 标签: 红军 蒋介石 革命根据地 军阀 方志敏 游击战
  • 简介:天早上,没想到又有邮差来喊:"周晓云,你的信。"这回,我心里竟有些忐忑起来,我还是跑下去看,希望这次真的是一封我期盼了许久的录取通知书。拆开一看,果然不出我所愿,这次,我终于如愿以偿,走进了理想中的大学——武汉大学。

  • 标签: 高考 回忆 武汉大学 录取通知书 理想
  • 简介:张茜同志是陈毅的夫人,是新四军中的一个才女,是我尊敬的大姐之一.在战争年代里,在华东战场上,有时还能见到她.进到北京后,她在外交部,我在总参谋部,因为工作岗位不同,也很难和她见面了,越是见不到,越是思念她,越是想见她.

  • 标签: 张茜最后 最后见面
  • 简介:1969年9月,人民出版社除了少数人留在北京继续出版毛主席著作和“两报一刊”社论等小册子外,大多数干部和群众,包括全体所谓的“牛鬼蛇神”以及所有家属,都被遣送到湖北咸宁文化部“五七”干校,接受劳动改造。由军宣队带队,干校一律按部队编制,人民出版社编为一个连,排列为十三连。文化部的大队部设在向阳湖畔的“四五高地”。十三连被分派在离著名的北伐圣地订汹桥不远的一片荒山上。那里有一座名为凤凰山的石山。我们的任务是开荒炸山取石烧石灰。全连共分四个排(另有一批原农村读物出版社的同志分配到双溪镇附近挖煤,属十三连编制),连长由一位“激进的”造反派头头担任,除了军宣队,一切由他说了算。四个排的排长则由军宣队

  • 标签: 咸宁“五七”干校 王子 劳动改造 出版行政部门 烧石灰 意外死亡
  • 简介:中国当代文学泰斗巴金老人,于2005年10月17日19时06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终年一百零一岁。当晚我惊闻噩耗,欷歔长叹,感慨不已。先是因为一个特殊机会,后来由于工作关系,我一生同巴老有过多次接触。其中三,使我终生难忘,刻骨铭心。

  • 标签: 巴金 大学生 杂文 言论自由 工人文化宫 作家
  • 简介:人们大多认为,1942年空袭东京的美国空军飞行员杜立德是轰炸日本本土的第一人。其实早在1938年,以徐焕升为首的中国空军曾对日本进行了一鲜为人知的“纸片轰炸”。

  • 标签: 空袭 抗战 日本本土 空军飞行员 中国空军 第一人
  • 简介:陈独秀的第四被捕,是指1932年10月15日在上海,由于托派内部叛徒谢少珊(叛变后改名为谢立功)的出卖,当夜在寓所被公共租界军警逮捕的.

  • 标签: 陈独秀被捕
  • 简介:“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凤阳县小岗村.在继1978年摁下“包产到户”的生死契约后.村民们又先后为安徽省财政厅下派干部、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摁下3鲜红的手印。1978年的红手印,小岗村为了治穷要地而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为沈浩摁下的红手印.则是小岗人为了致富而留人.是对一名群众离不开的干部的最大褒奖。

  • 标签: 小岗村 手印 “包产到户” 中国农村改革 下派干部 省财政厅
  • 简介:1920年风波后,陈独秀和胡适分道扬镳.自1923年至1926年,陈独秀曾三争取胡适,希望他参加到国民运动的联合战线里来.

  • 标签: 胡适争取 陈独秀胡适
  • 简介:1977年恢复考大学的消息我是知道得比较迟的。大约10月底或11月初的一天,我上街办事,路过张文匡后庄,遇到朋友李亚年的母亲,礼貌地打招呼。李亚年高中比我低两级,我问她家亚年在不在家,她告诉我在,随即笑着把我往家引。李亚年家两进房,他的哥智障,小学与我同班,在前门口对我傻笑。进得后屋,李亚年迎上来。我问他忙啥,他说在复习,我说复习啥。他说:“你不知道?恢复考试上大学啦,都报名一阵了,真不知道?”我说不知道。李亚年的父亲在上海工作,他大哥在大连海军当副营长,掌握信息早些。

  • 标签: 高考 打招呼 大学 复习 高中 小学
  • 简介:孙中山先生一生的革命事业与天津有着密切的关系。他曾四来到天津:第一(1894年6月)来天津是为上书李鸿章。他提出了革新的政治主张,被拒绝后,转赴檀香山,创立了兴中会,提出了推翻清王朝、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纲领。第(1912年8月)、第三(1912年9月)来天津是为北上会见袁世凯。途经天津时,他发表了三演说,阐明了期望祖国南北统一,从而发展经济、振兴中华的思想。第四(1924年12月)来天津是为了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废除军阀统治,提出了召开国民会议、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政治主张。孙中山先生的这四天津之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 标签: 孙中山 天津 资产阶级共和国 中国历史发展 政治主张 不平等条约
  • 简介:《元史》中有两个仅出现一的地名“马金山”与“忽兰荅班”,分别见於卷三五《文宗纪四》和卷一○○《兵志三》,然通过对勘相关史料,此地名皆有误,前者实应作“金马山”,後者实应作“忽兰荅班”,中华书局点校本皆未校出。兹作辨正如下。

  • 标签: 《元史》 地名 金山 辨正 中华书局点校本 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