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1 个结果
  • 简介:考察苏雪林的早期创作,可以发现一个显在的成长历程,始而出游,在经历种种的人生磨难之后,又实现了回归。这种叛逆和回归经验,在中国现代人文知识分子中具有普遍性。这也使得苏雪林的成长模式成为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成长寓言。

  • 标签: 苏雪林 出游 回归 知识分子 成长
  • 简介:摘要为促进内涵式建设,保障职业院校持续健康发展,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各类实际问题,各职业院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大力推进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本文将主要针对技术知识管理视阈下职业院校教研改革面临的困境与解决措施。

  • 标签: 技术知识管理 职业院校 教研改革
  • 简介:摘要知识管理是以读者满意为目标,知识创新为本质,完善方案是重点,进行动态跟踪,使知识增值。图书馆依据丰富的文献资源、人力资源与技术优势,开展知识管理应转变观念,坚实地迈出知识管理的第一步;进行深入的读者需求分析,以引导需求;开展定题跟踪服务,进行重点突破;由点到面为教学提供知识信息;为专家教提供个性化服务,为硕博人员提供专题性服务。

  • 标签: 图书馆 知识管理 必要性
  • 简介:“智识阶级”作为外来词进入在中国,至1922年3月6日《晨报副镌》载俄国盲作家爱罗先珂名为《智识阶级的使命》的演讲辞才发生普遍影响。此前,鲁迅对这部分人群使用传统的称谓,如早期著述的各类“士”,“士人”,《新青年》时期的“鸿儒”,“文士”。“智识阶级”一词被引进后,鲁迅采用的同义语有“知识阶级”,“智识分子”,“智识者”等,如《坟·春末闲谈》的“特殊知识阶级”,《华盖集·通讯》的“智识阶级”,同时解释了该词的舶来性质及其与中国相应人群特征存在的差别。后鲁迅多用“知识阶级”,相当于现在的“知识分子”。

  • 标签: 知识阶级 “立人”思想 人群特征 知识分子 《新青年》 文化精神
  • 简介:读罢张虎生中篇小说《临时动物》(载《飞天》1998.10),当时的感觉就像文中的"我"一样,在面对王木来记录自己以前吃喝嫖赌的丑行时突然之间明白所有这一切都是姚威的阴谋,"心情像被灌了一堆大粪"。"我"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市甲骨文研究所工作,"随着商业活动的频繁和超级市场的兴起,甲骨文研究一天天接近衰竭"。"我"终于被迫宣布下岗。正当"我"在家进退尴尬之时,意外地受到中学时代的同学姚威的邀请,为其做秘书工作。"我"因曾与姚有隙而心存芥蒂,但最终为其做事。姚的一次次关怀令"我"感激涕零。"我"开始自责进而发展到对其崇拜起来。正当我春风得意而把姚威看作自己的上帝的时候,姚公开了他的全部秘密:原来一切都是圈套,一切都是阴谋,姚威不过是在报复我。结尾是,"我用前腿抱起那台已多次成为某种象征的29时大彩电,向姚威的后腿砸去,也很凶狠"。小说就艺术表现层面而言,并无新颖独到之处,叙事完全采用传统模式,以第一人称"我"为视角纵贯全篇,语言操作上甚至表现出明显的不成熟。但是文中

  • 标签: 知识分子阶层 甲骨文 生存状态 动物 商业活动 独立人格
  • 简介:严歌苓的长篇小说《陆犯焉识》,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归来》后,曾经火过一阵。电影好坏如何另当别论,但好的小说是在时光的沉淀后留得下来的,值得过几年再拿出来读一读。陆焉识是中国文人、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有着现在网络上特别怀念的浓郁"民国风":学识渊博,博古通今,风流倜傥,不懂政治却总自觉不自觉地掺和政治或被政治裹挟。还有特别重要的一点:"没用场",其实就是想单纯凭自己的才华本事在社会上博取知

  • 标签: 严歌苓 学识渊博 叙事技巧 小资 不自觉 家国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成都市蒲江县农村居民对人体常见肠道寄生虫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为进一步开展农村居民寄生虫的卫生宣教和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蒲江县的农村居民中发放调查问卷,填写完全的为有效问卷。结果本次调查发放500份问卷,有效问卷428份,其中男性有238份,女性有190份,对肠道寄生虫防治知识平均认知率为47.79%,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年龄阶段有着较大的差别。结论农村居民对常见肠道寄生虫防治知识不够了解,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相关知识的普及宣传工作。

  • 标签: 肠道寄生虫 防治知识 了解程度 问卷调查
  • 简介:成立于晚清的远东通信社虽然并不闻达于普通大众,甚至很长一段时间几乎被历史遗忘。但这个中国第一家总部设于海外和首家向海外发稿的通讯社,却是中国人近代影响国际舆论的一次尝试,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仅凭几个新式知识精英人物,通信社一度办到“英、法各大报招录原电,不加删改”,殊为不易。

  • 标签: 国际舆论 知识精英 通信 远东 近代 精英人物
  • 简介:置身在当前全球化语境中,随着我国文论与西方文论的关联度愈来愈深入和复杂,西方文论在我国当代文论中的作用力到底如何,我国文论的独创力究竟何在,无疑是需要认真追究的问题。而要追究这个问题,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了解当前正与我们频频打交道的那部分西方文论(例如“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和“文化研究”等),而是同时需要由此出发,更全面而深入地了解那部分后面所携带或缠绕着的更为久远而深厚及更为复杂而多变的西方文论传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以为需要从当前正与我们发生关联的当代西方文论中稍稍抽身而出,退回到一个有一定距离的平台上旁观,看看西方文论在其漫长的发展与演化历程中经历过哪些转变或转向。我曾在20世纪90年代初引入“语言论转向”(1inguisticturn)概念④,由此解释与那时的流行理解颇不相同的20世纪西方美学与文论的语言论取向,并将“语言论转向”(以语言为中心)与更早的“认识论转向”(以理性为中心)及认识论美学与文论对应起来阐释。

  • 标签: 当代西方文论 中国文论 现代性 知识型 20世纪90年代初 语言论转向
  • 简介:摘要20世纪三十年代,中华民族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一方面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另一方面新疆民族问题爆发。国内外危机的加剧引发了知识分子对新疆局势的关注,提出了开发新疆的观点。

  • 标签:
  • 简介:一次有趣的经历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呆着挺有意思,当然有时也会不愉快,甚至是困难和孤独。其实很多外国人不喜欢人家叫他"老外",也许是有个"老"字的原因吧,我说不清。除了一些大城市,差不多每个地方的人都会用好奇的眼光看我们。人们关心我们买了什么东西,我们买这东西花了多少钱,我们的头发为什么是"黄"的,能摸一下吗。在饭馆,他们围观我们,还

  • 标签: 外国人 语言知识 中国 大城市 懂英语 学习外语
  • 简介:世纪之交迄今,中国思想文化界的变化之一,是对二十世纪中国左翼文化和历史实践的重新关注。这不仅表现为思想界关于“新左派”/“自由派”的论辩,也直接表现为现代文学(1919—1949年)、当代文学(1949—至今)研究界对左翼文学(包括二十年代的革命文学、三十年代的左联、四十年代的延安文学)重新关注的热情。在整个八十年代,受到

  • 标签: 丁玲 左翼文学 革命精神 马克思主义 女性主义
  • 简介:“西方现代派”与中国“现代派”文学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当代文学界的研究热点,以往多借助比较文学的方法探讨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以及二者的差异。本文拟转换设问的方向,将1980年代“西方现代派”知识的生产过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袁可嘉定义“西方现代派”方式及其内在逻辑的考察,提出作为1980年代中国文坛重要资源的“西方现代派”不能完全等同于Modernism,其知识形态(历史分期、思想特征和艺术观点)需要放置在“文革”后的具体语境中才能得到更清晰的理解;这一清理为进一步认识“西方现代派”与“新时期文学”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可能。

  • 标签: 新时期文学 西方现代派 袁可嘉 知识生产
  • 简介:  在科技和信息突飞猛进、瞬息万变的二十一世纪,知识已日益成为经济建设中的基本要素,任何一个国家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依赖于知识对其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图书馆作为知识载体的复合体,对充分发挥知识的作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如何做好图书馆管理工作,当好"信息参谋",使其在知识经济中有所作为,已成为人们备加关注的问题.……

  • 标签: 做好图书馆 图书馆管理工作 时代做好
  • 简介:北大荒,这是一个令无数知青心动的名字。从1968年到1976年,54万来自大城市的知青奔赴黑龙江,踏进衰草寒烟的北大荒。1976年大批知青返城时,一部分知青却留了下来。40年过去,昔日的姑娘小伙如今已是白发老人,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给了这片原本陌生的土地。从黑龙江畔到红兴隆垦区,到处都留下他们的足迹。在哑丈夫与哈尔滨之间如何选择?曾经许下的婚姻誓言在回城的诱惑下能否信守?让孩子待在身边还是回城读书?被人指为"封锁毛泽东思想"的孙绩威为什么没有返城?还有"不要前程要爱情"的周军岳,勇挑重担抚养精神病人的康金环,不能床前尽孝只能面对母亲坟墓的张玉林……每一个留守知青都有感人至深的故事。本文将带您进入他们的生活。

  • 标签: 北大荒文学 衰草寒烟 关明辉 会说话 文魁 张玉林
  • 简介:伍尔夫在《一间自己的房子》中杜撰了一个牛桥大学,以此说明妇女在以男性为中心的高等学府遭遇的不公平待遇,而玛丽-贝登则代表着徘徊在牛桥大学之外不得入的女性们。与此同时,玛丽们还在大英博物馆看到由大量男性作家撰写的论述女性的作品,某些教授认为女性的智力、体力和道德均低于男性。这些政治上非常不正确的观点,其实在现代日常生活中依然流行。在中国当下的现

  • 标签: 玛丽 大英博物馆 男性作家 伍尔夫 文学叙事 女性精神
  • 简介: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中,导演调集了大量能指符号,以乱花迷离之势,跨越所指边界,打破了单一的叙事方式与故事格局。青春、爱情、梦想、冒险、欺骗、虚伪、执

  • 标签: 权力考古学 百万富翁知识 真相贫民窟
  • 简介: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界对库淑兰的关注多侧重对其个人的身世介绍及作品的本体研究方面,但是作为非遗传承及保护主体的民间艺人而言,依然大多处于“见物不见人”的学术惯性之中。那么,如何关注非遗文化中“人”的要素,并避免使之停留在简单的人生经历记录或者贡献铺呈阶段.

  • 标签: 民间艺人 库淑兰 作品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个案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