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  一、引言  歧义是自然语言普遍存在的现象.传统的歧义研究主要从语言层面探讨一种歧义语言形式表达多种意义.然而,意义不仅仅存在于语言的形式之中,而且存在于它的使用之中.因此,近年来不少学者从语用的角度对歧义进行动态研究,即展开语用歧义的研究.……

  • 标签: 修辞功能 歧义修辞 语用歧义
  • 简介:"vp+去"是现代汉语常用的一种结构,它最迟在西汉已产生,最初的"去"表"离开"。随着vp的变化及"vp"和"去"关系的改变,"去"最终虚化为语助词。它与"去+vp"的"去"的虚化道路截然不同。此外,它的构式体现三种不同的意义,即表示方式状态类的,表目的类的,还有二者兼表的。以上情况的出现,跟"vp"与"去"的语义特征密切相关。只有弄清楚"vp+去"歧义现象产生的原因,才能在实际生活中更准确地理解它。

  • 标签: VP “vp+去” “去+vp”
  • 简介:<正>胡适先生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然则,历史向来是为现实服务的,这样一来,一段段往事经过采择、润色,款款朝今人走来,历史那蓬头垢面的狰狞面孔也变得鲜活起来,其中功效,足以引发今人的历史感与现实感。就国史而言,当今中外史学界有多种历史观,若以华裔中人论,则以黄仁宇的"大历史观"、唐德刚的"口述历史"等等为其中荦荦大者,是脱离旧窠的治史方法。得失姑且不论,但仍然是以为今人提供借鉴蓝本为出发点的。这二者虽然在方法上颇具独

  • 标签: 姑且不论 大历史观 黄仁宇 口述历史 荦荦大者 治史
  • 简介:"超故事层"与"次故事层":双层结构带来的歧义可能首先从结构上来看,这篇小说采用了近似薄伽丘《十日谈》的"框架式"结构。瑞蒙·科南讲述了构成这种结构的方法:"一个人物的行动是叙述的对象,可是这个人物也可以反过来叙述另一个故事。在他讲的故事里,当然还可以有另一个人物叙述另外一个故事,如此类推,以致无限。这些故事中的故事就形成了层次。"

  • 标签: 亨利·詹姆斯 叙述策略 薄伽丘 家庭教师 框架式 叙事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