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0 个结果
  • 简介:  在五一节的前夕,人民日报于4月26日在'劳动者之歌'的栏目中,用显著的地位登载了该报记者刘亮明写的人物通讯:《了不起的工人--王洪军》(见人民日报4月26日头版),以饱满的热情歌颂了'一汽大众公司'钣金维修工人王洪军不畏艰难、勇于攀登技术高峰,为祖国赢得荣誉的光辉事迹,读来颇为感人.……

  • 标签: 中国工人 人民日报 白车身 钣金 调整方法 热处理
  • 简介:《左传》里有句名言:'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这话的意思是讲:说话和写文章,如果没有文采,是不可能流传广泛的。《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在'情采'篇里一开头就说:圣人贤者的著作,都叫做'文章',这不是由于它们都具有文采吗?俗话说:'人靠衣裳马靠鞍。'大量的新闻实践表明,要将人物通讯写深写活,

  • 标签: 人物通讯 中国新闻 语言文字 作品 文心雕龙 描写
  • 简介:理论是平的,而记者的触觉应当始终是尖的。这种“尖”,不是别的什么“尖”,而是让人一看就忍不住“尖叫”的“尖”。打开3月23日的军报二版,第一个感觉就是“尖”。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蕴含的元素有很多,但最本质、最核心,也是最丰富、最活跃、最鲜活、最灵动的则是“当代元素”。

  • 标签: 核心价值观 新闻工作者 元素 下意识 解读 通讯
  • 简介:  今年8月7日工人日报头版头条,登载了该报记者毛浓曦写的通讯《学习型工人窦铁成》,生动地叙述了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东乌铁路变电所电工窦铁成,怎样从一名初中生成为掌握专业高级技师的历程,谱写出一个靠'知识的智慧和劳动的力量'创造出惊人奇迹的典型.……

  • 标签: 学习型 中国工人 通讯 铁路变电所 高级技师 鄂尔多斯市
  • 简介:摘要:大学生处于社会的过渡阶段,容易产生许多不良的心理问题,这一庞大群体是互联网的主力军,加上现实社会交往及传统社交软件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心理需求,以匿名社交为原则的新型社交软件应运而生,本论文利用使用与满足理论,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针对吉林大学大学生匿名软件使用情况及满意度进行调查并基于此提出建议。

  • 标签: 大学生 匿名社交 使用与满足
  • 简介:刊登在《解放军报》2003年10月17日五版上的通讯《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一稿,在第14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一等奖。这篇1050个字的通讯,为什么能受到评委们的如此青睐,荣获通讯类稿件的最高奖项呢?笔者认为,除了它的主题鲜明外,从新闻采访写作的角度上来分析,它是一篇具有“同期声”效果的现场好新闻。

  • 标签: “中国新闻奖” 第14届 同期声 杨利伟 一等奖 现场
  • 简介:如果记者当时只是单纯地将读者投诉的一种肝炎药“健肝灵”为何变贵了的事件加以报道,而没有对比其他药品,从中挖掘事情本质,就不会产生这样一篇好通讯

  • 标签: 读者投诉 中国新闻奖 通讯 药品 追踪 报价
  • 简介:刊登在《解放军报》2003年10月17日五版上的通讯《目击杨利伟飞天归来》一稿,在第十四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被评为通讯一等奖。这篇千字的通讯,为什么能受到评委们的如此青睐,荣获通讯类稿件的最高奖呢?笔者认为,除了它的主题鲜明重大外,从新闻采访写作的角度上来分析,它是一篇具有“同期声”的现场好新闻。“同期声”原来是广播、电视新闻学的一个特定术语,它指伴随新闻事件发生而同时出现的各种声音.包括新闻现场被采访对象说话的声音。

  • 标签: 第十四届 同期声 杨利伟 一等奖 中国新闻奖 现场新闻
  • 简介:重大典型宣传,往往习惯了“兵团作战”、全媒体介入,虽然眼球效应有了,却少了心灵感应,受众印象不深,传播效果不佳。2013年5月以来,《江西日报》持续一年多时间深入报道龚全珍同志先进事迹,得到广泛好评,取得丰硕成果,成为江西重大典型宣传的成功范例,并入选中宣部组织编写的《实践中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一书。而2013年7月12日推出的《老伴——听龚全珍讲甘祖昌的故事》,是追求独特性的结晶,是用报告文学形式讲述甘祖昌夫妇故事的唯一作品,是最早揭示甘祖昌精神是龚全珍精神重要源头的力作。《老伴》一文以其独立的思考、独特的视角、独辟的路径,被评为第24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 标签: 中国新闻奖 通讯作品 甘祖昌 一等奖 故事 典型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