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本文采用中国制造业27个分行业2003-2013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双向FDI的生产率效应。结果发现:外向FDI、行业集中度以及人力资本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内向FDI、国内研发、资本劳动比、出口依存度未表现出显著的正向溢出效应。此外,我们还发现制造业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之间存在互动效应,且内向FDI与外向FDI的生产率效应存在明显的行业差异;人力资本仅在外向FDI上对制造业生产率产生提升作用,双向FDI生产率效应的影响存在显著的门槛特征。这可能源于中国制造业仍以传统的低技术制造业为主,跨国公司对高端核心技术转移的严格控制和部分国内人才外流导致了在中、高技术制造业中人力资本的低效率。

  • 标签: 双向FDI 制造业生产率 人力资本 门槛特征
  • 简介:为了研究京沪高铁通车后对沿线城市的经济带动作用,文章采用全球夜间灯光数据,并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对2005-2013年47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显示,京沪高铁通车显著促进了沿线城市经济的增长。

  • 标签: 京沪高铁 双重差分
  • 简介:在中国改革和发展过程中,政治晋升激励和土地资源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在对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利用中国1999—2010年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联立方程模型检验了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1)晋升激励与土地财政存在显著的正向互动关系,而且晋升激励对土地财政的作用程度大于土地财政对晋升激励的作用;(2)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为正,地方政府的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是中国经济长期保持较快增速的重要原因;(3)晋升激励和土地财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小于中西部地区。

  • 标签: 晋升激励 土地财政 经济增长 面板联立方程 财政分权
  • 简介:选取2011年我国31个省市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进行实证研究,通过对比分析揭示了经典OLS方法无法模拟省域间各种影响服务业发展因素的空间异质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服务业发展的要素对不同省市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作用有很大的差异。具体来说,城市化水平、人力资本、公共财政支出、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对多数省(市)的服务业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第二产业发展状况和外商直接投资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效用不显著,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标签: 服务业 空间异质性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
  • 简介:电脑的普及是否给劳动力市场带来了冲击?本文利用2005年全国家庭普查数据,采用虚拟变量和趋势得分模型详细估计了使用个人电脑的工资回报率。发现即使排除个人的性别、年龄、教育水平、职业以及工资黏性等特征因素的影响,个人使用电脑的工资回报率仍然高达20%,直接验证了使用电脑对个人生产率的巨大提升,同时指出国家在将来信息化建设中应该优先发展服务业和制造业等信息化程度较低的行业。

  • 标签: 收入差距 使用电脑 技术偏向理论 趋势得分模型
  • 简介:本文利用唯一的清代人口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倍差模型对太平天国战争与人口损失的因果关系进行考察。本文发现,太平天国战争对近代人口变化有显著影响,受战争影响的区域与非战争区域相比年均人口增长减少35‰左右。即使在控制经济条件等因素,以及采用工具变量进行考察的情况下,该结果依然显著。本文不仅揭示了太平天国战争对近代人口损失的净影响,对现有估计进行了修正,同时也丰富了有关中国在19世纪是否存在马尔萨斯陷阱的讨论。

  • 标签: 战争 太平天国 人口损失
  • 简介:运用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分析2004年至2014年中国主要宏观经济变量波动成因,重点考察了镶嵌于设备投资的投资专有技术冲击的作用。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投资专有技术冲击对总产出和设备投资存在显著正向且相对持续的影响,但短期内会对结构投资产生挤出效应;可以解释总产出与投资在短期与长期中40%~80%的波动;其解释力在包括全要素生产率冲击在内的五类外生冲击中居首。总体上看,促进设备更新并改善其生产效率的技术进步可以提高社会投资总水平,并带动经济中其他主要变量增长。

  • 标签: 设备投资 相对价格 投资专有技术 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 贝叶斯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