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慢性患者的社区护理需求及其影响因素,以期为完善社区护理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择一个社区内老年慢性患者236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法,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健康状况、护理需求等数据。分析社区护理需求情况以及社区护理需求的影响因素。结果 研究发现,绝大部分老年患者存在慢性疾病,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认知功能有所减退。大多数患者在社会独立生活、生理自理能力方面存在困难。结论 老年慢性患者对社区护理的需求较高,但受多种因素影响,实际使用率并不高。为了满足老年慢性患者的护理需求,应进一步加强社区护理服务的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增加服务供给。

  • 标签: 老年慢性病患者 社区护理需求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社区健康管理在城市社区慢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童家桥街道1000例慢性高危社区居民,其中瓷器口社区500例为对照组,童家桥社区500例为干预组。对照组居民采用一般管理,干预组居民采用社区健康管理。比较两组管理前后饮食结构、运动状况、吸烟情况、体质指数(BMI)、腰围、血压、血糖、血脂达标情况。结果管理前,两组人群饮食结构、运动状况、吸烟、BMI、腰围、血压、血糖、血脂达标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管理后,干预组人群饮食结构、运动状况、吸烟、BMI、血脂达标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健康管理在社区慢性高危人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其可促使社区居民纠正不良生活方式,控制慢性影响因素,对降低慢性发病率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慢性病 社区健康管理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门诊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80例老年慢性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护理干预中采用门诊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在临床护理干预中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上述的护理干预后,在主观的幸福度评分的护理中观察组明显的比对照组的高,满意度97.50%明显的高于对照组的满意度75.00%,(P<0.05)。结论老年慢性在临床上的治疗采用门诊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高临床的护理工作及护理的满意度。

  • 标签: 老年慢性病 门诊护理干预 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研究常规护理联合健康教育对老年慢性患者进行护理效果,以提高护理水平。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慢性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临床的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患者给予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患者加强健康教育后与对照组SAS评分(45.11±5.03VS55.14±6.06分)、SDS(47.15±4.16VS58.34±6.07分)观察组评分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97.33%相比对照组80.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老年慢性患者加强临床健康教育有助于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值得应用。

  • 标签: 老年慢性病 消化性溃疡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为了深入研究对老年慢性患者实施门诊护理干预后,患者健康知识和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慢性患者共100例,将其随机分组,给予门诊护理干预措施组为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措施组为参照组,研究组和参照组各50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健康知识和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结果:干预期结束后,研究组老年慢性患者健康知识和自理能力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老年慢性患者实施门诊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健康知识和自理能力,故方案值得推广。

  • 标签: 老年慢性病病人 门诊护理 干预措施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健康管理在社区老年慢性的应用与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7年4月期间收集的73例社区老年慢性患者作为此次观察分析的对象,并给予健康管理(12个月),观察分析行健康管理前与行健康管理后的效果对比结果。结果全部患者在接受健康管理之后,其对慢性以及非药物治万等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与各项临床指标均有所提高(改善),且P<0.05,患者的慢性危险行为均显著下降,且P<0.05,有统计学差异存在。结论健康管理可有效改善社区慢性疾病老年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提高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等,值得推广。

  • 标签: 健康管理 社区 老年慢性病
  • 简介:摘要目的心理干预在治疗社区慢性中的效果观察。方法纳入广西柳州市南站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12年1月—2015年1月间对进行管理的56例慢性患者,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8例,为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为对照组患者提供常规护理服务,评价两组患者SAS焦虑及SDS抑郁评分、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SAS、SDS评分结果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患者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1.948、12.040,P<0.05)。实验组患者遵医行为、病情稳定率均高于对照组,致残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医生及护士为社区慢性患者在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不良情绪,提高遵医行为,病情稳定率大大提高,治疗效果明改善,降低了致残及死亡率。

  • 标签: 心理干预 慢性病 生活质量 焦虑 抑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社区慢性高血压建档分级管理的效果。方法从2012年9月-2014年9月我社区收录在案的慢性高血压患者中选取121例,于2014年10月起建立高血压健康档案并实施分级管理,随访一年后观察管理前后的效果。结果通过建立高血压健康档案并实施分级管理后,107例患者血压恢复正常,且总胆固醇增高从52%降至12.4%、肥胖指数从41.5%降至9.0%、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41.5%降至9.0%。结论在社区慢性高血压患者中建立健康档案并实施分级管理,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预防或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 标签: 社区慢性病 高血压 建档分级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科医疗方式之下防治社区慢性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60例慢性病患,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社区中的常规管理方法进行防治,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采用健康治疗管理模式。对比两社区慢性登记情况、慢性有关知识掌握情况、治疗及达标状况等。结果干预后病患体质指数合格率、血压合格率、血糖合格率、血脂合格率、健康知识知晓率均达标,并且对照组与观察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科医疗模式下控制慢性十分有效,对社区居民的健康平均水平提高有帮助。

  • 标签: 全科医疗 慢性病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控制中社区健康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 2017年 10月 -2018年 6月 90例慢性患者,信封方法分对照组 45例和实验组 45例,对照组予护理常规,实验组予社区健康管理。比较两组满意比率;患者参加体育锻炼依从性、摄入低盐食物依从性、遵医服用药物依从性、慢性知识了解度;护理前后慢性患者生活质量简表分数、生活幸福指数;疾病急性发作概率。结果:实验组满意比率高于对照组, P< 0.05;实验组患者参加体育锻炼依从性、摄入低盐食物依从性、遵医服用药物依从性、慢性知识了解度优于对照组, P< 0.05;护理前两组慢性患者生活质量简表分数、生活幸福指数相似, P> 0.05;护理后实验组慢性患者生活质量简表分数、生活幸福指数优于对照组, P< 0.05。实验组疾病急性发作概率低于对照组, P< 0.05。结论:慢性者实施社区健康管理效果好,可改善慢性患者生活质量简表分数、生活幸福指数,减少疾病急性发作概率。

  • 标签: 慢性病控制 社区健康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目的探究社区慢性综合管理在高血压稳定期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高血压稳定患者118例,按照管理模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68)。对照组给予一般管理模式,观察组患者给予团队慢性综合管理模式;随访干预1年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血压控制情况,1年内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对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体质量指数、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血压控制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发病率为8.8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00%,组间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社区慢性综合管理模式不仅能有效控制高血压稳定期患者血压水平,还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值得社区卫生医院和服务中心推广应用。

  • 标签: 慢性病管理 稳定期高血压管理 效果分析
  • 简介:【摘 要】目的:研究全科医疗模式对社区慢性的防治效果。方法:将我市两个社区老年居民纳入到本次研究,时间为2018年1月-2020年1月,共计82例,依据摸球法分为对照组(n=41)、试验组(n=41)。对照组给予慢性管理措施,试验组给予全科医疗模式,对比两组不同的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建档、慢性登记、知识掌握、血糖、血压达标率比对照组患者高,均为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科医疗模式可取得显著性的防治社区慢性的功效,具有全面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 标签: 社区慢性病 全科医疗模式 防治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社区健康管理对慢性防治的效果。方法收治慢性患者130例,给予社区健康管理,比较患者干预前后的效果。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患者的慢性行为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患者的血糖达标、血压达标、血脂达标、慢性知识知晓及非药物治疗知晓情况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健康管理能够有效改善慢性患者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降低由生活方式导致的慢性的发病率。

  • 标签: 健康管理 慢性病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健康教育在社区慢性防治中的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在社区中采用随机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226例慢性患者,具有针对性的对其开展为期一年的健康教育,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前后相关疾病知识的知晓率、生活方式的变化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经健康教育后患者对慢性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有了明显提高,干预前后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控制体重在健康教育干预前后情况无显著变化(P>0.05),其余各项健康相关行为均与健康教育干预前相比有了明显的升高,干预前后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社区中采用健康教育干预的方式能够有效提高社区居民对慢性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改善其不良生活行为习惯,这对于促进慢性防治效果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 标签: 健康教育 社区 慢性病 防治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控制中社区健康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6月90例慢性患者,信封方法分对照组45例和实验组45例,对照组予护理常规,实验组予社区健康管理。比较两组满意比率;患者参加体育锻炼依从性、摄入低盐食物依从性、遵医服用药物依从性、慢性知识了解度;护理前后慢性患者生活质量简表分数、生活幸福指数;疾病急性发作概率。结果实验组满意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参加体育锻炼依从性、摄入低盐食物依从性、遵医服用药物依从性、慢性知识了解度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慢性患者生活质量简表分数、生活幸福指数相似,P>0.05;护理后实验组慢性患者生活质量简表分数、生活幸福指数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疾病急性发作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者实施社区健康管理效果好,可改善慢性患者生活质量简表分数、生活幸福指数,减少疾病急性发作概率。

  • 标签: 慢性病控制 社区健康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社区慢性高危人群的服务模式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慢性高危人群患者60例进行研究,采用随机化分组法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实验组给予健康管理服务,对照组给予常规管理服务,对比服务效果。结果:实验组(X2=11.5236,P=0.0000)满意度高,P<0.05。结论:健康管理服务在慢性高危人群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显著,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的发病率,还可减少患者的治疗成本,提高社会人群的整体健康水平。

  • 标签: 社区 慢性病 高危人群 疾病控制 健康知识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社区干预对慢性高危人群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抽取某地区3个社区的老年人。采用自行设计的老年人慢性调查问卷量表,记录入选者概况、慢性类型和健康行为、老年人群慢性发生统计等相关内容,并分析影响老年人群慢性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562名老年人群中有慢性408例(72.59%),其中高血压146例(35.78%),冠心病116例(28.43%),糖尿病74例(18.14%),其他72(17.64%);发生慢性组超重或肥胖、饮酒、吸烟及体育锻炼缺乏占比高于未发生慢性组,高水平家庭支持低于未发生慢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超重或肥胖、家庭支持低、饮酒、吸烟及体育锻炼缺乏均是社区老年人群慢性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社区老年人群慢性发生率较高,可能受老年人超重或肥胖、家庭支持低、饮酒、吸烟及体育锻炼缺乏等因素影响。

  • 标签: 社区干预 慢性病 高危人群 临床效果 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社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随机数表法将本社区医院 2017年 10月至 2019年 9月收治的 104例老年慢性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 n=52例)和研究组( n=52例)。社区护理期间,给予对照组老年慢性患者常规护理干预,给予研究组老年慢性患者延续性护理干预,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项遵医行为改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明显, P< 0.05。结论:延续性护理模式在老年慢性社区护理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改善患者的遵医行为,而且能够优化护患关系,促进疾病的康复,值得在社区护理中着力应用和推广。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老年慢性病 社区护理 应用价值 护理体会 遵医行为
  • 简介:目的本文主要分析连续护理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社区从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老年慢性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社区慢性管理的基础上,对对照组实施常规社区护理,观察组实施连续护理模式,护理周期6个月。护理结束后确认两者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护理技能、健康知识认知水平和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结束后,对照组的生活自理能力、基本护理技能、健康知识认知水平和护理满意度均差于观察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老年慢性护理中,对患者实施连续护理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还能增加患者基本护理知识的掌握,提高患者对慢性知识的了解,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得到患者以及家属的满意,在老年慢性护理临床上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 标签: 连续护理模式 慢性病 老年 生活自理能力
  • 简介:【摘 要】目的  探析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社区服务中心收治的90例老年慢性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A组(45例,常规护理)、B组(45例,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对比两组病情管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结果 B组病情管理能力评分高于A组(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对比无差异(P>0.05);护理后,B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A组(P<0.05)。结论 医养结合护理模式在社区老年慢性护理实践中的应用,有助于更好的控制患者病情发展,提高患者自我护理管理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社区 老年慢性病 医养结合护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