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葛根素注射液对不稳心绞痛病人的治疗效果以及对心电图的影响。方法按照全国统编教材《内科学》第五版关于不稳心绞痛的标准入选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病人心绞痛症状变化及心电图变化。结果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素注射液治疗不稳心绞痛具有较好疗效,对心电图也有一定改善作用,无严重不良反应,两组在症状改善及心电图方面均有显著差异。

  • 标签: 葛根素注射液 治疗 不稳定性心绞痛 心电图 冠心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不稳心绞痛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1月期间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140例不稳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再加用曲美他嗪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心绞痛持续时间和发作次数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不稳心绞痛患者加用曲美他嗪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曲美他嗪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锁定加压接骨板在老年不稳桡骨远端骨折患者治疗中的运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22年1月~2023年6月间收治行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的36例老年不稳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临床病例资料进行查阅,对组内患者术前及术后X线片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看桡骨远端关节面掌倾角、尺倾角。同时,对比治疗后患侧及健侧腕关节背伸、掌屈。结果:术前X线片检查桡骨远端关节面掌倾角,可见术后较术前有较大改善,P<0.05。术后可见患侧及健侧背伸、掌屈度数无组间对比差异,P>0.05。结论: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老年不稳桡骨远端骨折疗效突出,可有效改善患者腕关节功能,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锁定加压接骨板 老年患者 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 疗效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适宜不稳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方式。方法:本实验所包含的患者是我院收治的60例不稳心绞痛患者,实验开始时间为2020年6月,实验结束时间为2021年4月,根据单双数法将患者分为甲组(30例)、乙组(30例)。乙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甲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采用综合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护理前后负面情绪评分。结果:甲组患者护理后负面情绪评分低于乙组患者,且护理满意度更高,表示为P

  • 标签: 不稳定心绞痛 综合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三参舒心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0年3月到2022年3月到我院治疗的116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2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西药基础上增加中医三参舒心汤治疗。观察比较心电图和心绞痛疗效和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C反应蛋白水平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三参舒心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心绞痛的临床上有良好的效果,可以降低患者C反应蛋白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的痛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三参舒心汤 冠心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面护理在不稳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效果分析。方法:运用对比分组方法,选取2023年1月到2023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40例不稳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采用全面护理,对比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5%高于对照组70%(P<0.05);观察组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全面、综合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地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减少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

  • 标签: 全面护理 不稳定性心绞痛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低分子肝素钠对不稳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不稳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低分子肝素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绞痛发作频率、疼痛持续时间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心绞痛发作频率和疼痛持续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钠可以有效治疗不稳心绞痛,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显著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和疼痛持续时间,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低分子肝素钠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临床疗效
  • 简介:结合某不稳斜坡治理的具体工程实例,通过野外地质测绘、勘探及室内试验等,查明不稳斜坡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对该不稳斜坡变形特征、稳定影响因素及演化发展过程分析,确定其变形地质力学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对其稳定作出定性评价、定量分析。并根据上述研究成果,提出不稳斜坡的治理方案,此方案为相关部门进行地质灾害治理提供决策支持依据。

  • 标签: 不稳定斜坡 变形 地质力学模式 稳定性评价
  • 简介:将88例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使用丹奥联合曲美他嗪对于不稳心绞痛的临床症状和心电图改善均明显优于B组,结果两组间临床症状、发作频率、心电图变化比较

  • 标签: 不稳定性心绞痛 丹奥联合 嗪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骨盆前外固定术在不稳骨盆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将来我院的 78例不稳骨盆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次研究开始时间为 2018年 11月,截止为 2019年 11月,按照抓阄法,将 78例患者分为两组,即治疗组( n=39例)与对照组( n=39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骨盆前外固定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治疗后评价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及负性情绪变化情况。结果:治疗效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远远低于治疗组,差异显著( 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治疗组,差异显著( P<0.05)。负性情绪变化情况:治疗后,患者负性情绪明显得到改善,且治疗组负性情绪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骨盆前外固定术对不稳骨盆骨折患者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既能确保治疗安全性,又能改善患者负性情绪,应被临床大力推广。

  • 标签: 骨盆前 外固定术 不稳定性 骨盆骨折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0月到2015年10月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不稳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分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治疗,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4.4%,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冠心病不稳心绞痛,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单一西医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中西医结合 冠心病 不稳定性心绞痛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对不稳心绞痛患者进行院前急救护理后,对他们的预后产生的效果。方法:选取了在本院急诊抢救的60名不稳型心绞痛患者,入选时间为2021年1月到2022年9月,使用奇偶法将患者分成了两组,每组分别纳入30名患者。在这两组中,对照组接收了院内急救,而干预组的患者接收了院前急救护理,将两组中的患者诊断和检查时间、心功能分级进行比较。结果:干预组确诊、急诊、检查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更短,Ⅲ~ Ⅳ级心功能比例(3.33%)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不稳型心绞痛患者,采用院前急诊护理方式可以有效缩短确诊和检查时间,改善其预后效果,应该在临床上得到推广。

  • 标签: 急救护理 不稳定型心绞痛 预后效果
  • 简介:摘要不稳骶骨骨折通常由高能量损伤所致,常导致脊柱骨盆力学传导结构受损,引起行走功能障碍。由于骶骨复杂的局部解剖、独特的生物力学和较差的骨质量,骶骨骨折的治疗一直是一个挑战。钉棒固定系统在治疗变异骶骨骨折及较为严重骶骨骨折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新技术的引入,钉棒固定系统已衍变出多种结构类型,根据固定范围是否延伸至脊柱分为脊柱骨盆稳定技术和骨盆稳定技术两大类。笔者从生物力学性能和临床疗效方面对骶骨骨折治疗相关钉棒固定系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内固定的选择提供参考。

  • 标签: 骶骨 骨折固定术,内 椎弓根螺钉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强化护理干预在儿童不稳锁骨骨折术后护理中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2月到2014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儿童不稳锁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强化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干预后观察组肩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显著(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能够促进儿童不稳锁骨骨折术后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强化护理干预 儿童 锁骨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选择钢板在桡骨远端不稳骨折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2例桡骨远端不稳骨折患者,术前根据骨折类型和部位选择合适的掌骨、指骨、跖骨微型钛钢板或不锈钢板代替克雷氏针置入内固定。结果42例患者术后骨折全部愈合,总有效率100%,功能锻炼后腕关节屈伸功能、旋后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随访3~12个月,所有患者无再移位和再骨折及骨桥形成等并发症,也未见神经和血管损伤。结论选择合适的钢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骨折治疗效果显著,术后并发症少,还可避免对前臂远端骨骺的损伤,可以代替传统的克雷氏针内固定,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 钢板内固定 疗效观察
  • 简介:可压缩流体界面不稳的小扰动研究中,往往首先规定具体的状态方程形式,然后给出色散关系。这使得所给出的结果仅适用于该状态方程的具体形式,具有特殊性。由于这种特殊性,使得某些机理的讨论变得复杂,且结论相互矛盾。

  • 标签: 界面不稳定性 可压缩流体 状态方程 色散关系 小扰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PFN(股骨近端髓内钉内固定)与DHS(动力髋螺钉)治疗老年不稳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同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40例老年不稳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其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DHS方法治疗,即给予患者动力髋螺钉;观察组给予患者PFN方法治疗,即给予患者股骨近端髓内钉,对两组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结果两组患者在经过有效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总有效率为95%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引流量方面都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方法,PFN较DHS两种方法比较而言,PFN在手术过程中操作简便、对患者的伤害较少,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切口大小方面都比较显著,因而值得我们日后临床借鉴推广。

  • 标签: 老年人 股骨粗隆间骨折 PFN DHS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主要对桡骨远端不稳骨折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效果进行对比。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桡骨远端不稳骨折患者66例,其中有39例患者42侧采用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进行治疗,将其设为保守组,27例患者28侧(其中包括手法复位再移位患者3例3侧)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将其设为手术组,两组患者运用不同治疗方法,并对比其治疗效果。结果保守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4.46%,手术组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29%,其中在保守组当中,有3例患者因为手法复位之后再移位,进行手术治疗,手术组患者未出现伤口感染、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结论对桡骨远端不稳骨折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效果更好,而对于相对稳定的患者则可以采用保守治疗。

  • 标签: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 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