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 要】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对急性胃溃疡患者胃黏膜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急性胃溃疡患者88例。按照患者的意愿分为中药组(n=44)和对照组(n=44)。对照组患者应用雷贝拉唑进行治疗;中药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服用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记录中药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结果:中药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3%;中药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芍药甘草汤 急性胃溃疡 胃黏膜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龙肝汤送服黄及粉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奥美拉唑等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龙肝汤送服黄及粉,7d为1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高于对照组之70.0%。结论龙肝汤送服黄及粉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急性胃黏膜病变引起的上消化道出血较单用西医治疗效果更佳。

  • 标签: 上消化道出血 急性胃黏膜病变 中西医结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本团队首创的"烧卖缝合法"在胃黏膜下肿瘤(SMT)内镜全层切除术(EFTR)后闭合缺损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单臂临床研究方法。纳入标准:(1)病灶位于胃底或胃大弯,并确认起源于固有肌层;(2)肿瘤直径≤3.5 cm,与腔外腹膜内组织和器官无广泛粘连;(3)肿瘤在超声内镜下无恶性肿瘤特征;(4)患者同意参与研究;排除严重合并疾病的患者。根据上述标准,2015年1月至2018年3月期间,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收治的20例胃SMT患者入组本研究,其中男性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1.1(38~70)岁。全组均行EFTR并采用"烧卖缝合法"闭合术后胃壁缺损。"烧卖缝合法"使用临床上常见的内镜抓取钳辅助尼龙绳圈套结扎装置,借助抓取钳轻拉缺损胃壁,将尼龙绳圈套锚定在缺损部位并结扎,成功完成闭合。观察记录手术时间、闭合过程时间以及随访情况。结果20例病例的肿瘤均通过EFTR一次性完整切除,全组胃壁缺损的部位均通过"烧卖缝合法"成功闭合。3例肿瘤位于胃大弯的中上部,17例肿瘤位于胃底部。肿瘤直径1.4(0.5~3.5)cm。平均手术时间为43.8(20~100)min,闭合过程平均耗时10.1(3~30)min。所有病例的病理结果均显示肿瘤完整切除,且肿瘤包膜无明显中断,整块切除率为100%。术中和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平均于术后3.1(1~11)d出院。术后6个月时,所有病例的创面均已完全愈合,仅见瘢痕,未见溃疡。中位随访41(15~54)个月,未发现有残留病变、肿瘤复发或转移,亦未发现有消化道漏或窦道的形成。结论"烧卖缝合法"用于闭合胃SMT的EFTR后缺损的胃壁可行、有效、安全,是一种较为简单的新型闭合方法。

  • 标签: 胃黏膜下肿瘤 内镜全层切除术 胃穿孔 内镜下闭合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上消化道症状与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及胃粘膜癌前病变。方法随机选择苏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0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00例慢性胃炎患者,56例上消化道症状阳性患者为研究组,44例症状阴性患者为对照组;所有患者采用14C卡式幽门螺旋杆菌检测仪(型号YH04D)检测Hp。结果研究组患者Hp阳性感染率89.74%,高于对照组16.85%,研究组胃粘膜癌前病变11,19.64%,也高于对照组3例,6.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症状的出现对Hp感染及胃粘膜癌前病变有较好的提示作用。

  • 标签: 上消化道症状 HP感染 胃粘膜癌前病变 关系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良性和恶性病因术后残胃黏膜组织学变化特征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9年2月于四川省石棉县人民医院因良性和恶性病因行胃部手术治疗患者共80例,其中36例为良性消化性溃疡患者(良性组),44例为早期胃患癌者(胃癌组),两组患者术后均行黏膜组织学与胃镜检测。分析入组患者病例资料(首次行胃大部切除手术时年龄、性别、术后病程、行胃镜检测年龄、幽门螺杆菌感染、手术病因、病理和胃镜检测结果和手术方式等),观察患者胃黏膜病变[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化生(IM)和异型增生(DYS)发生率]、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胃黏膜炎症与活动性异常等,比较两组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与未感染者胃黏膜的病理特征。结果良性组患者手术年龄为(40.46 ± 6.71)岁,低于胃癌组[(54.08 ± 8.17)岁],胃镜检测年龄及术后病程分别为(67.78 ± 11.36)岁、(27.26 ± 8.87)年,高于胃癌组[(61.99 ± 11.03)岁和(8.04 ± 6.57)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 10.419、P < 0.001,t = 3.102、P = 0.003,t = 13.964、P < 0.001);良性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黏膜活动性异常比例分别为47.22%(17/36)和66.67%(24/36),均显著高于胃癌组[31.82%(14/44)和40.91%(18/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4.147、P = 0.039,χ2 = 8.239、P = 0.003)。良性组、胃癌组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胃黏膜活动性异常、CAG及癌前病变比例均高于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者,而NAG比率低于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胃大部切除手术后残胃黏膜病变与进展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一定关系,为预防残胃黏膜癌变可在幽门螺杆菌检测基础上加强胃镜随访。

  • 标签: 胃切除术 幽门螺杆菌 胃黏膜 病理组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应用新型再生可降解生物材料猪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修复补片(SIS)与植皮术在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共收治手部软组织缺损36例,根据缺损面积与治疗方法分为两组:补片组21例,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1.5 cm~ 9.0 cm×3.5 cm,平均5.3 cm×2.1 cm,采用SIS治疗;植皮组15例,软组织缺损面积9.0 cm×4.0 cm~16.0 cm×9.0 cm,平均12.0 cm×8.5 cm,采用中厚皮片植皮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方法促进软组织缺损愈合的效果,记录术后14 d、21 d、28 d、3个月创面区愈合情况,并随访评估创面区愈合后的外观、色泽、弹性、感觉恢复与部分肌腱外露的治疗效果。结果本组3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10个月,平均5个月。两组创面均完全愈合,外观、色泽接近,皮肤弹性及感觉均恢复良好。补片组感觉恢复优14例(66.6%),良5例(23.8%),差2例(9.6%);植皮组感觉恢复优9例(60.0%),良4例(26.0%),差2例(14.0%)。创面愈合效果补片组优14例,良5例,差2例;植皮组愈合优9例,良4例,差2例。结论SIS能快速、有效的刺激机体再生出表皮组织,并且新生的表皮经过生长与周围皮肤颜色无明显差异,无明显瘢痕增生,是一种手部小面积浅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修复材料。

  • 标签: 软组织缺损 小肠黏膜下层脱细胞修复补片 植皮 显微外科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胃黏膜内pH(pHi)值评价每搏量变异度(SVV)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腰椎手术老年患者内脏灌注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腰椎手术老年患者160例,性别不限,年龄65~80岁,ASA分级Ⅱ或Ⅲ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n=80):SVV目标导向液体治疗组(G组)和传统液体治疗组(C组)。G组以SVV<15%作为目标行目标导向液体治疗,C组以MAP、CVP和尿量为指导行常规输液。记录2组患者术中晶体液用量、胶体液用量、总输液量、出血量、尿量、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围术期输血情况;记录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1)、手术开始后1 h(T2)及术毕(T3)时CI、SVV、pHi值、胃黏膜CO2分压(PgCO2)、PaCO2和动脉血气分析结果;记录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结果与C组相比,G组患者术中晶体液用量、总输液量、尿量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率降低,胶体液用量升高,T2,3时CI和pHi值升高,SVV、Pg-aCO2和动脉血Lac浓度降低(P<0.05),术中出血量、动脉血pH值、PaCO2、BE、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VV目标导向液体治疗改善腰椎手术老年患者内脏灌注的作用优于传统液体治疗。

  • 标签: 每搏输出量 补液疗法 腰椎 老年人 胃黏膜 氢离子浓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美拉唑对高血压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患者胃黏膜损伤及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患者24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西咪替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患者采用奥美拉唑,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胃泌素和血浆胃动素的水平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血浆胃动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胃泌素水平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奥美拉唑对高血压脑出血后应激性溃疡患者胃黏膜损伤及应激反应有显著影响,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 标签: 奥美拉唑 高血压脑出血 应激性溃疡 胃黏膜损伤 应激反应
  • 简介:目的:横向对比观察电针急性胃黏膜损伤(AGML)模型大鼠胃、大肠、小肠、胆的下合穴对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及胃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核转录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胃腑下合穴治疗胃腑病变是否存在相对特异性。方法:将7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模型、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阳陵泉及承筋组共7组,每组10只,雌雄各半,除空白组外均采用WRS法诱导建立急性胃黏膜损伤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并治疗10d后,取材,肉眼观察胃黏膜损伤并评分,ELISA法检测血清HMGB1及胃组织TNF-α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胃组织NF-κB的表达。结果:①与模型组比较,4个下合穴组胃黏膜UI、血清HMGB1含量及胃组织TNF-α、NF-κB表达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②与足三里组比较,其他治疗组胃黏膜UI、血清HMGB1含量和胃TNF-α、NF-κB表达均明显偏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①电针相关内腑下合穴均可通过调节HMGB1、TNF-α、NF-κB抑制机体免疫应答,减轻炎性反应,降低黏膜损伤等来实现对AGML模型大鼠的干预治疗作用;②足三里组的总体干预效应优于其它治疗组,部分说明足三里穴与对应胃腑之间存在相对特异性。

  • 标签: 电针 下合穴 AGML模型大鼠 HMGB 1 TNF-α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胃黏膜保护剂治疗慢性胃炎症状的价值 。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慢性胃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胃黏膜保护剂进行治疗。结果:对两组临床治疗后的症状情况分析,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 胃黏膜保护剂 慢性胃炎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患者胃黏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例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采取计算机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00)和研究组(n=100),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各项胃黏膜形态学评分均较优,溃疡愈合率和幽门螺杆菌清除率均较高(P<0.05)。结论:对幽门螺杆菌感染性胃溃疡患者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西医结合治疗 幽门螺杆菌 感染性胃溃疡 胃黏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比较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患者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影像学特点和消化内镜分型,并评估病灶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反映肿瘤增殖活性及判断存在弥漫性大B细胞转化成分的价值。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2012年12月至2019年1月间南京鼓楼医院36例[男19例、女17例,年龄(46.4±18.1)岁]未经治疗、病理确诊为胃MALT淋巴瘤患者的18F-FDG PET/CT及消化内镜资料(分为慢性胃炎样型、凹陷型和隆起型)。通过目测法判断病灶为阳性(FDG摄取高于周围组织)或阴性(FDG摄取低于周围组织),摄取方式分为局限性和弥漫性,勾画病灶感兴趣区,记录SUVmax,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最小显著差异t检验对3种类型病灶SUVmax进行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对发生弥漫性大B细胞转化与非转化病灶的SUVmax进行比较。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SUVmax与细胞增殖核抗原Ki-67间的相关性,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获得SUVmax判断病灶存在弥漫性大B细胞转化成分的阈值。结果PET/CT阳性者15例,诊断准确性为41.7%(15/36),其中,对消化内镜分型为慢性胃炎样型的诊断准确性最低(4/16),凹陷型次之(6/15),而隆起型病灶最高(5/5)并多以局限性为主(4/5)。隆起型病灶SUVmax(10.7±6.4)明显高于慢性胃炎样型(2.1±0.8)和凹陷型(2.7±1.4);F=13.010,均P<0.05)。36例患者的病灶SUVmax[2.7(1.8, 5.0)]与Ki-67指数[10%(15%, 40%)]呈正相关(rs=0.345,P=0.039)。存在弥漫性大B细胞转化成分病灶的SUVmax明显高于不存在弥漫性大B细胞转化成分的病灶[9.4(3.1,14.8)与2.3(1.7,3.9);z=-3.044,P=0.002],且SUVmax判断存在弥漫性大B细胞转化成分的阈值为6.5(曲线下面积为0.788,P=0.011)。结论18F-FDG PET/CT在诊断隆起型病灶上优势明显,但对慢性胃炎样型及凹陷型效能欠佳。SUVmax可用于辅助判断胃MALT淋巴瘤增殖活性及是否存在弥漫性大B细胞转化成分。

  • 标签: 淋巴瘤,B细胞,边缘区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脱氧葡萄糖 内窥镜检查,胃肠道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中药药浴联合中医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12月在我院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新生儿进行护理干预,随机选择新生儿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口服药物和蓝光照射治疗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中药药浴联合抚触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新生儿的黄疸消退情况。结果观察组中96例患儿经药浴治疗后效果显著,其余4例患生儿药浴治疗后,由于对药物吸收存在个体差异或喂养不当而造成黄疸消退较慢。但和对照组比较,效果好于对照组。结论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用中药药浴配合中医抚触护理干预,可有效促进新生儿胎粪的排出,新生儿大便次数增加,使新陈代谢增快,加速了体内胆红素的排出,起到退黄作用。

  • 标签: 药浴 新生儿 高胆红素血症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电针足三里穴对Ⅲ度烫伤大鼠口服补液时胃排空率和胃黏膜血流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只SPF级成年大鼠分为5组:假伤后胃内补液组(GR组)、烫伤后胃内补液组(SGR组)、烫伤后电针+胃内补液组(SGR+EA组)、双侧迷走神经切断+烫伤后胃内补液(VGX+SGR组)、双侧迷走神经切断+烫伤后电针+胃内补液组(VGX+SGR+EA组),每组24只。在1 000 mL无菌蒸馏水中,加入3.5 g丙酮酸钠、3.5 g氯化钠,1.5 g氯化钾和20.0 g葡萄糖,配置丙酮酸钠口服补液盐(Pyr-ORS),调节pH值至7.35。将大鼠麻醉后分别行颈动脉、股静脉和股动脉分离术并置管。烫伤大鼠采用沸水(100 ℃,15 s)造成背部约35%总体表面积(TBSA)的Ⅲ度烫伤,假烫伤大鼠采用温水浸泡(37 ℃,15 s)。烫伤后即刻,每只大鼠给予皮下注射0.5 mL 0.9%氯化钠溶液和500 mL丁丙诺啡用于止痛。采用输液泵立即经胃管输注Pyr-ORS,持续1 h。VGX+SGR组和VGX+SGR+EA组大鼠烫伤前进行双侧迷走神经切断术。SGR+EA组和VGX+SGR+EA组,选择足三里穴进行针刺,连接电针仪,强度为2 mA,2~100 Hz,针刺深度7 mm,在给予烫伤大鼠Pyr-ORS的胃内补液后,持续电针刺激0.5 h。分别于烫伤后2、4 h检测各组大鼠胃排空率、胃黏膜血流量。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t检验。结果烫伤后2、4 h,SGR组、SGR+EA组、VGX+EA组和VGX+SGR+EA组大鼠的胃排空率[2 h:(16.5±3.2)%、(22.6 ± 3.7)%、(13.6±3.0)%、(14.2±3.2)%;4 h:(12.9± 2.4 )%、(17.1±2.3)%、(10.8±2.7)%、(12.7±2.5)%]均分别低于GR组[2 h:(45.9±4.6)%;4 h:(42.4±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 h:(t=18.18、13.67、20.37、19.60,P值均小于0.05);4 h:(t=28.29、24.71、28.67、27.96,P值均小于0.05)。SGR+EA组的胃排空率高于SGR组、VGX+SGR组和VGX+SGR+E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 h:t=4.32、6.54、5.94,P值均小于0.05);4 h:(t=4.38、6.15、4.49,P值均小于0.05)]。烫伤后2、4 h,SGR组、SGR+EA组、VGX+EA组和VGX+SGR+EA组大鼠胃黏膜血流量[2 h:(54.0±7.3)、(74.6±8.7)、(42.0±5.5)、(45.2±6.2) BPU;4 h:(46.0±6.8)、(65.6±10.1)、(37.8±5.6)、(42.7±6.4) BPU]均分别明显低于GR组[2 h:(142.0±18.1) BPU;4 h:(127.4±16.5) BP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 h:(t=15.67、11.67、18.35、17.56,P值均小于0.05);4 h:(t=15.80、11.07、17.81、16.58,P值均小于0.05)];SGR+EA组与SGR组、VGX+SGR组和VGX+SGR+E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2 h:(t=6.28、10.97、9.53,P值均小于0.05);4 h:(t=5.58、8.33、6.63,P值均小于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能促进Ⅲ度烫伤大鼠口服补液后的胃排空率,增加胃黏膜血流,提高口服补液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兴奋迷走神经有关。

  • 标签: 电针 大鼠 补液疗法 迷走神经 烫伤 足三里穴 胃排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患有慢性胃炎的患者实施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胃黏膜保护剂的治疗方案,从而得到最佳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消化内科在2019年10月至2021年1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