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32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个性化目标教学法在产科护理实习教学中的实践。方法:选取近四年我院产科实习的70名护生为分析对象,平均分成X组和Y组,Y组实施个性化目标教学,X组实施常规教学,对比两组护生对教师的总满意度。结果:个性化目标教学法的实施,Y组护生对教师的满意度评分要比X组高,对比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性化目标教学不仅有助于提高护生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操作能力,还有利于规范教师的带教行为和教学质量。

  • 标签: 个性化目标教学 产科护理实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血压管理在B型主动脉夹层中的临床应用效果,通过目标血压管理的干预方式,降低患者再入院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收治的101例B型主动脉夹层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20年使用常规基础护理方式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将2021年在对照组之上使用规范化血压管理流程干预的患者设定为研究组,对两组患者的目标血压达标率和患者再入院率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通过数据统计和分析,结果显示研究组的目标血压达标率相对于对照组明显较高,研究组患者再入院率相对于对照组明显降低,统计学结果显示P<0.05。结论对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目标血压控制管理,可有效控制患者血压,降低患者再入院率,对改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疾病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目标管理 血压 主动脉夹层 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目标教学法在ICU护生呼吸机应用带教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21年间我院100名ICU护生,分别以传统带教法(对照组)和目标教学法(观察组)进行教学。比较两组ICU护生呼吸机应用知识考试评分差异。结果 观察组护生各项考试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 目标教学法 ICU 呼吸机 护生 带教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神经内科ICU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探究实施目标性监测的价值。方法:本院于2020年1月实施目标性监测,随机数字表法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实施目标性监测前38例神经内科ICU患者,及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实施目标性监测后收治的38例神经内科ICU患者,对比其多重耐药菌感染趋势。结果:干预前,共检测出305株多重耐药菌,干预后共检测出208株多重耐药菌;除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外,在实施目标性监测后,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均少于实施前,多重耐药菌感染率有13.16%降低到2.63%。结论:神经内科ICU患者采取目标性监测,具有高临床价值,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

  • 标签: 神经内科 ICU 多重耐药菌感染 目标性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护理目标管理策略预防体外膜肺氧合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20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20例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例。给予对照组常规管理,给予观察组护理目标管理策略,并对两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 ECMO运行时间、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接受体外膜肺氧合治疗的患者合理实施护理目标管理策略,能大幅度降低并发症出现的概率,能够缩短运行ECMO、住院的时间,值得推广。

  • 标签: 护理目标管理策略 体外膜肺氧合 并发症发生率 ECMO运行时间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脑梗死偏瘫实施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的效果及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于2020年11月-2022年10月开展研究,将本院收治的70例老年脑梗死偏瘫患者以随机抽签法分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阶段目标性护理干预。对比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脑梗死 偏瘫 老年 阶段目标性护理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射波刀立体定向放疗中以膈肌为跟踪目标实施呼吸同步追踪与金标呼吸同步追踪的一致性和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1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住院治疗的11例患者,包括肺癌8例、肝癌肺转移2例、结肠癌肺转移1例。所有入组患者均有采用金标追踪的计划(RT)和采用膈肌轮廓追踪的计划(DT)。对所有患者实施肿瘤可视化模拟测试。采用Bland-Altman法对两种跟踪方法在每个呼吸时相点进行可视化测试过程的偏移量进行一致性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两种追踪计划的最小公差距离、不确定性和最优模型状态下的平均标准偏差、最大标准偏差。结果与RT比较,DT追踪的头脚方向平移的标准偏差为(0.4±2.9)mm,左右方向为(0.3±4.4)mm,腹背方向为(-1.8±6.8)mm。经Bland-Altman法分析,RT和DT追踪之间在头脚方向和左右方向上一致性较好,在腹背方向上一致性较差;而同步性仅在头脚方向较好,在左右方向和腹背方向上均较差。模型质量比较结果示,RT追踪不确定性较DT追踪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3±6)%比(9±4)%,t=-5.24,P=0.001],而二者最小公差距离、平均标准偏差及最大标准偏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膈肌为跟踪目标实施呼吸同步射波刀立体定向放疗的患者,在头脚方向上一致性和同步性较好,而在左右方向和腹背方向上较差。在保证靶区在左右方向相应的边界余量下,对于膈肌附近的可视化测试不可见肿瘤采用膈肌作为跟踪目标实施呼吸同步立体定向放疗有潜在可行性,但对于左右方向和腹背方向运动幅度较大者需谨慎。

  • 标签: 放射外科手术 呼吸 立体定向放射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导向综合带教在乳腺外科轮转规培医师培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乳腺外科轮转的40名规培医师作为对照组,另将2020年2月至2021年2月轮转的41名规培医师作为研究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研究组采取目标导向综合带教。对比两组带教后理论和技能操作考试成绩、带教前后临床能力及对教学的满意度。采用SPSS 25.0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带教后研究组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考核得分均高于对照组[(86.19±4.64)、(89.32±5.47)vs.(79.27±5.36)、(84.51±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带教后两组各项临床能力得分均较带教前升高,且研究组各项临床能力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对教学形式、内容、效果及综合评价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外科轮转规培医师教学中应用目标导向综合带教可加强学生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的学习掌握和临床能力的培养,可提升教学质量,且教学满意度高。

  • 标签: 目标导向综合带教 乳腺外科 规培医师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我导向学习理论结合目标教学在产科新护士带教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6月到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产科新入职的36名护士作为对照组,另选取2019年7月到2020年7月新入职的32名护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采取传统带教,观察组采取自我导向学习理论结合目标教学。比较两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考核成绩、带教前后自我导向学习评定量表(self-rating scale for self-directed learning,SRSSDL)评分、产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评分及对带教的满意度。用SPSS 20.0进行t检验、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结果带教后,观察组理论知识[(92.57±5.36)vs.(85.13±6.17)]与实践技能考核成绩[(90.58±6.65)vs.(84.22±5.94)]均高于对照组(P<0.05)。带教后,两组SRSSDL量表各维度评分和总分及产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各条目评分均较带教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对教学的满意度[93.75%(30/32)]高于对照组[61.11%(22/36)](P<0.05)。结论自我导向学习理论结合目标教学应用在产科新护士带教中,可以巩固新护士理论知识,提升其实践技能水平、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和产科专科护士核心能力,且教学满意度高。

  • 标签: 产科教学 自我导向学习理论 目标教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目标导向性镇痛对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液体复苏的影响,为合理优化烧伤休克期患者镇痛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2015年1月—2020年12月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符合入选标准的大面积烧伤患者136例,根据患者休克期是否持续应用舒芬太尼注射液进行静脉镇痛,将患者分为持续镇痛组(68例,平均年龄44岁)和间断镇痛组(68例,平均年龄45岁),2组患者均以男性为主。治疗前和治疗72 h,分别采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PACHEⅡ)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2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创面疼痛程度进行评分。于伤后第1、2、3个24 h,记录2组患者血细胞比容(HCT)、心率、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补液系数、血乳酸值、每小时尿量以及患者治疗过程中有无低血压、恶心、呕吐、眩晕、骨骼肌强直、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瘙痒、药物成瘾性等不良反应。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配对样本或独立样本t检验、Bonferroni校正、χ2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APACHEⅡ、VAS评分均接近(t值分别为-0.67、0.32,P>0.05);治疗72 h,持续镇痛组患者APACHEⅡ、VAS评分分别为(8.5±2.2)、(2.5±1.6)分,分别明显低于间断镇痛组的(15.2±3.0)、(7.9±2.0)分(t值分别为-14.94、-17.46,P<0.01)。与治疗前比较,间断镇痛组患者治疗72 h的APACHEⅡ、VAS评分均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11.35、30.59,P<0.01);持续镇痛组患者治疗72 h较治疗前的APACHEⅡ、VAS评分变化均与间断镇痛组相似(t值分别为4.00、4.82,P<0.01)。与间断镇痛组比较,持续镇痛组患者的CVP、HCT、心率、ScvO2和MAP在伤后第1、2、3个24 h均无明显变化(t值分别为<0.01、0.12、2.10、1.55、0.03,0.13、0.22、<0.01、0.17、0.49,0.63、0.06、0.04、2.79、2.33,P>0.05)。与伤后第1个24 h比较,间断镇痛组患者的CVP、ScvO2和MAP在伤后第2、3个24 h均明显升高(t值分别为-10.10、-9.31、-8.89,-10.81、-4.65、-9.43,P<0.01),心率在伤后第2、3个24 h均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7.53、7.78,P<0.01),HCT仅在伤后第3个24 h明显减少(t=15.55,P<0.01);持续镇痛组患者伤后第2、3个24 h的CVP、ScvO2、MAP、心率及伤后第3个24 h的HCT较伤后第1个24 h的变化均与间断镇痛组相似(t值分别为-12.25、-10.24、-8.99、9.42、-8.83、-7.53、-11.57、10.44、12.91,P<0.01)。与间断镇痛组比较,持续镇痛组患者的补液系数仅在伤后第3个24 h明显升高(t=5.60,P<0.05),血乳酸值在伤后第1、2个24 h均明显降低(t值分别为4.32、14.52,P<0.05或P<0.01),每小时尿量在伤后第1、2、3个24 h均显著增多(t值分别为24.65、13.12、5.63,P<0.05或P<0.01)。与伤后第1个24 h比较,间断镇痛组患者的补液系数在伤后第2、3个24 h均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33.98、36.91,P<0.01),血乳酸值在伤后第2、3个24 h均明显下降(t值分别为8.20、11.68,P<0.01),每小时尿量在伤后第2、3个24 h均明显增多(t值分别为-3.52、-5.92,P<0.01);持续镇痛组患者伤后第2、3个24 h较伤后第1个24 h的补液系数(t值分别为35.64、33.64,P<0.01)、血乳酸值(t值分别为9.86、12.56,P<0.01)变化与间断镇痛组相似,每小时尿量仅在伤后第3个24 h明显多于伤后第1个24 h(t=-3.07,P<0.01)。2组患者均较少发生低血压、恶心、呕吐、眩晕、心动过缓、瘙痒等不良反应,无一例患者出现骨骼肌强直、呼吸抑制、药物成瘾性;持续镇痛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间断镇痛组相似(χ2=0.08,P>0.05)。结论持续目标导向性镇痛可有效缓解大面积烧伤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命体征,且对容量负荷影响较小,可辅助纠正休克期缺血缺氧状态,有助于患者平稳度过休克期。

  • 标签: 烧伤 休克 疼痛 目标导向性镇痛 液体复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以目标管理理念为基础实施护理不良事件规范化管理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的价值。方法对河南省某三甲医院既往两年的护理不良事件展开回顾分析,选取2018年1~12月(干预前)的名项数据作为对照组,2019年1~12月(干预后)的数据作为试验组。干预方法为建立目标管理小组,设定合理管理目标,实施目标导向管理方案,结合护理主题月、护士分级管理以及多元化督察干预等。结果2019年护理敏感指标落实率(95.05%)高于2018年(86.95%),2019年护理满意度(96.18%)高于2018年(85.1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019年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0.0638‰)明显低于2018年(0.1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目标管理理念为指导建立护理不良事件规范化管理可降低护理不良事件风险,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 标签: 护理不良事件 目标管理理念 规范化管理 护理风险评估与规避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合目标管理法在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健康宣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健康宣教)和观察组(结合目标管理法进行干预)各43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干预前后自我护理行为、疾病知识掌握度及生命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各自我护理行为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慢性乙型肝炎基本知识、用药知识、并发症预防、饮食注意事项、自我护理知识、隔离措施掌握度评分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腹部症状、全身症状、活动、焦虑、情感功能、疲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结合目标管理法应用于老年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健康宣教中可提升治疗依从性及疾病知识掌握度,改善患者的自我护理行为及生命质量。

  • 标签: 结合目标管理法 老年 慢性乙型肝炎 健康宣教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目标营养管理在老年人工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抽签方式对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患者66例均分两组,归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3例。研究组患者开展目标营养管理,参照组患者开展常规管理,比较管理效果。结果:对比MNA-SF评分,研究组较比参照组更高,P<0.05。比对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4.00%)显著低于参照组(24.25%),P<0.05。结论:在老年人工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应用目标营养管理,可使营养状态得以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会显著降低,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 标签: 目标营养管理 老年人工髋膝关节置换 围手术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判断整形临床护理教学管理中目标管理的价值。方法:以整形科护生为样本,纳入58名,抽签分组,均有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目标营养管理在老年人工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抽签方式对我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收治的老年人工髋膝关节置换患者66例均分两组,归为研究组和参照组,各33例。研究组患者开展目标营养管理,参照组患者开展常规管理,比较管理效果。结果:对比MNA-SF评分,研究组较比参照组更高,P<0.05。比对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4.00%)显著低于参照组(24.25%),P<0.05。结论:在老年人工髋膝关节置换围手术期中应用目标营养管理,可使营养状态得以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也会显著降低,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 标签: 目标营养管理 老年人工髋膝关节置换 围手术期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患者实施甲状腺手术时,在围手术期护理中开展人本位目标管理模式的效果,重点分析此护理实施后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纳入研究的40例甲状腺手术患者(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分组,对照组(基础护理),观察组(人本位目标管理模式的围手术期护理)。结果:实施后经对比,观察组手术指标和住院指标、术后并发症指标皆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对照组实施基础护理方案,人本位目标管理模式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更明显,患者手术情况较好,节约住院成本,且患者不良反应较低,研究有较大推广价值。

  • 标签: 甲状腺手术 人本位目标管理模式 围手术期护理 手术指标和住院指标 术后并发症指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目标式教学法在老年病科护理带教管理中的效果。方法:研究期:2020年6月-2021年6月,以老年病科实习护生30例作为观察对象,在分组后,分别对其应用目标式教学法(观察组,n=15)与常规教学法(对照组,n=15)进行带教管理,对比在不同带教管理模式下,实习护生的出科考核结果。结果:观察组老年病科实习护生出科考核成绩(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实习护生(P<0.05)。结论:在老年病科护理带教管理中,目标式教学法能够有效提升实习护生对于理论知识与护理实践操作技能的掌握程度,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目标式教学法 老年病科 护理带教管理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目标性镇静护理在重症肺炎患儿床旁肺泡灌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我院儿科收治的行床旁肺泡灌洗术治疗的28例重症肺炎患儿,将其随机分为2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目标性镇静护理,观察两组各时段镇静效果,并分析数据。结果 研究组T1、T2、T3、T4等时段Ramsay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将目标性镇静护理应用于重症肺炎患儿床旁肺泡灌洗术中护理中可达到理想镇静效果,临床使用价值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重症肺炎 床旁肺泡灌洗术 目标性镇静护理 常规护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阶段性目标教学在产房临床带教中对教学质量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20年11月到2021年11月的实习护生40名进行研究,随机分为两组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