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流动儿童实际预防接种状况以及几大影响因素。方法分层随机抽取本院所在地区集中较多外来人口社区309名年龄不大于六周岁、没有本地户籍并且居住本地时间不大于三个月的流动儿童作为研究组,抽取本地年龄相同的309名儿童作为对比组。对比分析我院所在地区的人数均等的以流动儿童为主的研究组以及以本地儿童为主的对比组的实际预防接种状况和影响因素。结果研究组几大疫苗接种比率都比对比组低,可以得出P<0.05,有极大的统计学差异。研究组儿童没有进行五苗全程免疫接种的原因主要有没有深入认识到预防接种的重要性、怀疑接种疫苗产生的保护作用、接种时间与儿童父母上班时间相冲、与接种时间错过以及其他原因,分别占比为31.37%、19.56%、11.07%、10.33%以及10.33%。结论本院所在地区流动儿童的预防接种率过小,应通过提升宣教活动的力度来保障流动儿童的安全。

  • 标签: 流动儿童 预防接种率 相关影响因素 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我镇流动人口对避孕知识的了解情况,掌握育龄妇女的性行为特征和避孕节育的目前现状,为适宜的避孕节育技术的推广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采用匿名填写式问卷方法,对非湖州市户籍的是年龄为15~49岁的育龄妇女4000例、有过性生活且正接受宣传教育的流动人口进行调查。结果研究显示,流动人口中育龄妇女对避孕知识的了解情况的比率较低;40岁以上的人群一半以上采用结扎方法避孕,而年龄在15~39岁的育龄妇女50%以上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所有调查的育龄妇女56.9%有过流产史。结论流动人口掌握避孕知识较少,才采取必须措施率较高,流产率高。因此流动人口需进行有关避孕节育等知识的相关宣传教育工作,采取适合的避孕节育技术,可促进使用有效的安全避孕措施,促使男性要积极主动参与避孕,可降低发生非意愿妊娠的概率,防止多次流产的发生。

  • 标签: 避孕节育 性行为 避孕措施 流动人口
  • 简介:摘要新型城镇化的相关建设工作,需要面临很多的社会性问题,如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问题。因此,本文针对流动人口健康教育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做出了进一步探究,对新型城镇化对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提出的要求、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流动人口健康教育措施给出了详细的分析,有益于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 标签: 流动人口 健康教育 新型城镇化
  • 简介:目的:探讨流动育龄妇女稽留流产的病因机制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来医院就诊的流动育龄妇女稽留流产患者共120例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无自然流产史者行人工流产的流动育龄妇女正常孕妇100例为对照组。取2组的胚胎组织物标本,采用RT-PCR法检测胚胎组织中支原体(UU)、衣原体(CT)的基因拷贝数,并对胚胎组织采用FISH技术进行染色体变异分析。结果:观察组CT、UU以及CT+UU混合感染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观察组胎儿绒毛组织的染色体正常72例,占60.0%;染色体数目异常48例,异常率为40.0%;对照组胎儿绒毛组织的染色体正常89例,占89.0%;染色体数目异常11例,异常率为11.0%。观察组胎儿绒毛组织的染色体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孕妇CT感染、UU感染以及两者的混合感染与稽留流产的发生密切相关,而胚胎染色体异常是稽留流产发生比较重要的因素。

  • 标签: 稽留流产 病因 临床意义 流动育龄妇女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抗血栓治疗对慢性肾病肾内血流动的影响。回顾分析2020年7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60例患者,根据是否使用抗血栓药物治疗,分为A组以及B组,分析其肾动脉阻力指数(RI)以及波动指数(PI)变化情况。结果:在疾病治疗前两组患者的RI以及P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经过治疗后B组患者的RI以及PI水平低于A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肾病患者在技术抗血栓治疗时一定程度上药物可影响其肾内血流动情况,后续临床应用时需要注意加强观察。

  • 标签: []慢性肾病 肾内血流 抗血栓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流动儿童疫苗接种中实施免疫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  进行回顾性研究,选择我院2022年1月至2022年9月接触的264例流动儿童作为观察对象,根据不同管理方式,将264例儿童分为观察组、对照组两个组。对照组纳入132例,实施常规管理。观察组纳入132例,实施免疫管理。对比分析两组的疫苗接种情况。结果  在各种疫苗接种率上,观察组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流动儿童是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型儿童群体,他们的流动性较强,疫苗接种管理难度较大。因此,医院必须高度关注流动儿童,并主动对流动儿童实施免疫管理。

  • 标签: 疫苗接种 流动儿童 免疫管理 临床效果 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肌肉注射病人需求情况,更好地为门诊肌肉注射患者服务。方法采用问卷访谈方式对2009年1月份肌肉注射1032例病人进行调查。结果对健康知识需求最高,占78.5%,治疗环境对不同治疗有影响,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相比,技术水平更为重要,病人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恐惧心理。结论肌肉注射患者对健康知识内容需求较为普遍,提高门诊注射室护士的自身素质是满足肌注不同病人的需求的保证。

  • 标签: 肌肉注射 需求 调查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2009年3月—2013年3月在我院使用丹红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的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丹红注射液发生不良反应与特别体质、联合用药不当、制剂质量问题、用药剂量、既往史等有密切关系。结论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应全面掌握丹红注射液临床应用运用证。

  • 标签: 丹红注射液 不良反应 原因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婴儿接种注射体位的影响与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5月13-17号期间进行预防接种的健康婴儿120例,按照数字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婴儿60例和对照组婴儿60例。对照组婴儿进行预防接种时采取传统坐位,观察组婴儿在进行预防接种中采取斜卧位,比较两组婴儿的疼痛反应、监护者的舒适度程度。结果观察组婴儿疼痛反应较对照组婴儿减轻,且观察组婴儿监护人舒适度程度高于对照组婴儿,两组婴儿数据指标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进行预防接种采取斜卧位有效的减轻婴儿疼痛,提高婴儿监护人的满意程度,促进护患之间良好关系的建立,临床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预防接种 体位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注射剂澄明度检测方法与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抽样调查的形式,检测我院的452批注射剂澄明度,其中主要包括化学注射剂187批、抗生素65批、生化78批、中药注射剂68批、大输液54批。结果不同类型的注射剂中,在合格率上对比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52批注射剂中,共有437批为合格产品,总合格率为96.7%。结论对注射剂澄明度造成的影响的因素较多,其中主要包括原料材质、包装材料不合理等,要想提高注射剂澄明度,必须注重监督注射剂产生环节,提高注射剂澄明度。

  • 标签: 注射剂 澄明度 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是分析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使用情况,评价其临床使用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门急诊处方共2082例,统计分析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使用情况。结果我院在这6个月中,左氧氟沙星注射剂在门急诊的应用中,急诊科用药有1368例,门诊内科538例,们诊泌尿外科133例,而给药剂量0.3g/d的病例有1987例。结论我院左氧氟沙星注射剂使用的不合理现象已大大减少,合理用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 标签: 左氧氟沙星 应用分析 合理用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劲椎病的临床效果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在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20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120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配60例为实验组,剩余6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中药穴位注射的方法向颈夹脊穴或者椎旁阿是穴中注射维生素B12、当归注射液进行治疗。对照组则使用针刺推拿的方法进行治疗,不进行药物的注射,通过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使用中药穴位注射治疗劲椎病的患者中,治愈42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8.3%%,对照组中治愈27例,有效16例,无效17例,总有效率70%。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中药穴位注射治疗颈椎病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使用针刺推拿的方法。

  • 标签: 注射治疗 穴位 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门诊的小儿注射室护理纠纷的防范与对策。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4年9月来门诊小儿注射室进行静脉输液的患儿17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这176例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88例和观察组88例,我们对对照组的88例患儿采用单纯的常规护理方法,并对产生的纠纷进行分析,总结出纠纷发生的原因;观察组的88例患儿,我们在采用单纯的常规护理的同时,根据对照组总结出来的纠纷原因提出防范与对策,并加以实施。结果观察组发生的护理纠纷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的总结护理纠纷的发生原因,并且提出有效的防范与对策并加以实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推广。

  • 标签: 门诊 小儿 注射室 护理纠纷 防范与对策
  • 简介:摘要:醒脑静注射液是临床常用的中成药急救药品,其主要成分有麝香、冰片、栀子、郁金等,具有良好的醒脑开窍、清热凉血、解毒止痛等功效。本文就醒脑静注射液的安全性标准现状、药理作用、不良反应等方面展开综述,以期为今后的安全用药、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 标签: 醒脑静注射液 安全性检查 药理作用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黄芪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的基本原因。方法统计分析35例黄芪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不良反应类型以及用药情况。结果变态反应为黄芪注射液的主要不良反应,其中13例为皮肤反应(占37.14%);7例为过敏性休克(占20.0%);9例为药物热(占25.71%);6例为呼吸系统(占17.14%)。结论黄芪注射液可以导致诸多不良反应,其原因与药物、输液影响以及剂量与浓度关系有关,为了降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临床用药时,应该对患者的过敏史进行详细询问,并进一步加强用药监护,实现临床用药的合理性,从而确保治疗效果。

  • 标签: 黄芪注射液 不良反应
  • 简介:目的探讨注射吸毒致破伤风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了9例注射吸毒者破伤风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注射吸毒致破伤风的病人中,5例治愈,4例死亡,死亡原因:3例因呼吸肌痉挛和分泌物过多阻塞呼吸道窒息死亡,1例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注射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可认为是引起破伤风外伤伤口.注射吸毒破伤风应按重症破伤风处理.及时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机械辅助呼吸可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吸毒人员 破伤风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的干预措施及效果。方法对我院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干预前后的病例各700例进行比较,分析干预措施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合理性。结果干预后的注射剂的使用率、用药不合理现象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5。且干预后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应采取充分的干预措施来规范中药注射剂的临床应用,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 标签: 中药注射剂临床应用干预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