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小儿哮喘采用沙丁胺醇与酮替芬联用治疗促进临床症状缓解的作用。方法:本研究共86例研究对象,均为哮喘患儿,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沙丁胺醇治疗,n=43)与研究组(沙丁胺醇配合酮替芬治疗,n=43),所有研究对象均选自2018年3月到2020年3月。比较两组患儿治疗情况。结果:在症状消退时间与临床疗效上,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沙丁胺醇与酮替芬联合用于小儿哮喘的治疗效果理想,可有效改善相关症状临床可进一步推广运用。

  • 标签: 小儿哮喘 沙丁胺醇 酮替芬 临床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中医症状评分的影响。方法:研究于201810月到20206月开展,共纳入70例观察对象,全部为上述时间段在本医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按照随机抽签结果将所有对象平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均接受胺碘酮治疗,前者增加炙甘草汤加减治疗。比照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中医症状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进行对比,提示实验组患者更高;相比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中医症状评分均降低,且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降低幅度更大;均有很大差异(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律失常患者应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具有理想效果,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心率与心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中医症状评分 临床效果 冠心病心律失常 炙甘草汤加减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血液净化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心律失常的疗效及对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72例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心律失常患者为受试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给予血液净化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24h内心律失常恢复、低氧血症、呼吸衰竭、脏器损伤、死亡)、临床指标(昏迷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胆碱酯酶活力(CHE)活性恢复60%的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h后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干扰素-γ(IFN-γ)]水平。结果 研究组24h内心律失常恢复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1周内,研究组低氧血症、呼吸衰竭、脏器损伤、死亡率均明显小于对照组;研究组昏迷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CHE活性恢复60%的时间均明显小于对照组;治疗24h后,两组患者TNF-α、IFN-γ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结论 血液净化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心律失常效果良好,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持续清除炎症介质。

  • 标签: 血液净化 有机磷农药中毒 心律失常
  • 简介: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心梗后无症状心衰的疗效比较。方法 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 2018年 12月至 2020年 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心梗后无症状心衰患者 102例,将其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 51例,观察组 51例,对照组采用 20 mg的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组采用 40 mg的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心功能指标的情况,并记录观察两组患者的超敏 C-反应蛋白和血浆 BNP水平。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超敏 C-反应蛋白和血浆 BNP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 和采用每天 20 mg的剂量相比,每天给予患者 40 mg阿托伐他汀更有利于缓解患者的症状,因此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阿托伐他汀 心肌梗死 无症状心衰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以肱骨转移包块为先发症状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转移病例在临床中并非罕见,笔者报道的这例病例特殊之处在于行甲状腺全切除及颈部淋巴结清扫手术后,术后病理结果未发现确切的原发病灶,再次行PET/CT检查及131I治疗后的全身碘扫描中发现了左侧髂骨病灶,行髂骨病灶手术切除术后,病理结果证实为另一处甲状腺乳头状癌骨转移灶,再次行131I治疗、规范TSH抑制治疗,诊治过程中不断更新诊断标准,制定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最终患者得到了有效的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应用中西药联合治疗社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阴虚阳亢症状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选取 2018 年 6 月~ 2019 年 5 月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门诊治疗和随访的社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阴虚阳亢症状的患者 180 例,作为本次观察试验的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个组——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 9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药氨氯地平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研究组给予杞菊地黄汤加味方联合降压药氨氯地平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经过 4 周治疗后的临床降压效果及阴虚阳亢症状的程度变化。 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血压比较,收缩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伴前庭蜗神经症状的自发性颅内低压(SIH)患者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探讨前庭蜗神经症状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自2014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72例SIH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头颅MRI检查,并依据是否出现头晕、眩晕、耳鸣、耳胀或听力下降症状分为伴前庭蜗神经症状组(n=27)和不伴前庭蜗神经症状组(n=45),比较2组患者临床及头颅MRI特征。头颅MRI定量测量的指标包括鞍上池距离、垂体高度、视交叉至垂体窝距离、桥前池距离、乳头体至桥脑距离、中脑桥脑角度及横窦角度;定性征象包括硬脑膜强化、硬膜下积液或出血、鞍上池狭窄、桥前池狭窄、乳头体至桥脑距离缩短、中脑桥脑角度缩小及横窦扩张。结果27例伴前庭蜗神经症状组患者脑脊液压力为(37.50±27.54) mmH2O,22例(91.7%)临床表现为直立性头痛。45例不伴前庭蜗神经症状组患者脑脊液压力(39.00±26.91) mmH2O,39例(95.1%)临床表现为直立性头痛。定量指标方面,伴前庭蜗神经症状组患者垂体高度较不伴前庭蜗神经症状组患者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定性征象中,伴前庭蜗神经症状组患者鞍上池狭窄的阳性率较不伴前庭蜗神经症状组患者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定量指标及定性征象阳性率在2组患者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垂体高度下降、鞍上池狭窄减少可能与SIH患者前庭蜗神经症状的发生机制密切相关。

  • 标签: 颅内低压 前庭蜗神经 头颅MRI 鞍上池狭窄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护理干预改善心律不齐患者失眠症状、降低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3月 ~2019年 3月收治的 90例心律不齐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分为常规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45例。常规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采用综合性护理 干预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心律不齐发作频率明显减少,睡眠质量指数显著好 于对照组,失眠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心律不齐 发作频率 并发症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SCH)对患者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分娩的患者(于2018年6月~2019年12月间)纳入研究,其中40例为健康对照组,40例为妊娠期糖尿病(GDM)合并SCH(即GDM+SCH)组,40例为妊娠期高血压(HDCP)合并SCH(即HDCP+SCH)组,比较妊娠结局、新生儿情况。结果:GDM+SCH组、HDCP+SCH组流产、早产、剖宫产发生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顺产发生率低于健康对照组,P

  • 标签: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 高血压 糖尿病 妊娠结局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