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56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垃圾焚烧飞灰中铅的含量。重点研究了铁氰化钾的用量以及加入盐酸羟胺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加入铁氰化钾可以促进铅烷生成,盐酸羟胺可起到抑制干扰的作用。方法的检出限为0.39μg/L,回收率为83.6%~101.3%。

  • 标签: 垃圾 飞灰 原子荧光法 微波
  • 简介:针对地表水、地下水和饮用水中苯系物的快速定量测定建立方法,该方法适用于水体中苯、甲苯、乙苯、间/对-二甲苯、苯乙烯和邻-二甲苯等苯系物的快速定量结果测定,样品浓度在5~50μg/L的浓度范围内定量检测相对标准偏差低于10%。通过对标准样品测定,其回收率在96.16%~101.50%之间,在快速测定的同时,其定量测定数据具有很高的可靠性。

  • 标签: 便携式质谱联用仪(GC/MS) 苯系物 定量 测定方法
  • 简介:用碘量法测定污染源废气中二氧化硫时,用去离子水代替二氧化硫吸收液,并加入淀粉指示剂和碘标准溶液,采样过程中二氧化硫使紫色的吸收液退色,完全退色后,停止采样,记录采样体积,并根据加入的碘标准溶液量计算出废气中二氧化硫浓度.此方法操作方便、易于掌握,准确度能满足污染源监测的要求,通过比对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是可行的.

  • 标签: 污染源 二氧化硫 监测方法
  • 简介:运用国标非分散红外法测定油田污水中石油类物质含量时,存在一些难点问题.用以下方法解决石油类物质含量高及萃取难的问题:(1)可将试样按一定比例稀释至仪器可测的范围;(2)对于四氯化碳本底值不一致的问题,可以制备低本底值的四氯化碳,或用加权平均法配制适宜本底值的混合样四氯化碳;(3)对于仪器不稳定的问题,对同一个样品至少进行两次测定,取第2次测定时的第3min时刻的读数值.上述方法,可以提高油田污水水样的萃取率和测定精度.

  • 标签: 非分散红外法 油田污水 萃取 加权平均法 四氯化碳
  • 简介:研究了CO对SO2测定的干扰.采用不同浓度CO对定电位电解仪显示值的贡献建立数学模型,用此模型对SO2测定值进行修正,最后对不同固定污染源进行监测,将SO2修正值与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定数据进行比对.实验表明,CO对SO2测定的干扰具有明显的线性关系,经修正后的SO2浓度值和SO2真实浓度数值之间基本无显著性差异.低浓度CO对SO2测定的干扰接近0,而高浓度下定电位电解法测定值经修正后与非分散红外吸收法测定的数据相比,相对误差在-1.1%~9.8%,满足同步监测精确度要求.

  • 标签: 定电位电解法 一氧化碳 二氧化硫 干扰
  • 简介:笔者通过研究建立了应用单标多点校正和英蓝超滤单元的非抑制电导离子色谱法测定降水中Li^+、Na^+、NH^4+-N、K^+、Ca^2+、Mg^2+6种阳离子的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样品无需过滤即可上机分析测定;检出限低,范围在0.005~0.04mg/L;重复测定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加标回收率稳定在96.7%~104.6%;线性范围广,待测离子之间无明显干扰,可同时快速测定降水中不同浓度的阳离子。同时该方法降低了标准品配制和样品前处理的复杂性。

  • 标签: 阳离子 离子色谱 英蓝超滤 单标多点校正 降水
  • 简介:在酸性条件下,利用对苯二酚能够阻抑碱性藏花红和溴酸钾反应的原理,联用顺序注射分析技术建立了快速测定环境水样中对苯二酚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对苯二酚的线性范围为0.05~1.50μg·mL^(-1),检出限为0.02μg·mL^(-1),完成一次分析循环总的试剂消耗仅为0.125mL。该方法用于自来水、地表水和河水中对苯二酚的测定,结果与HPLC法所得结果对照,无显著性差异。

  • 标签: 对苯二酚 环境水样 顺序注射 动力学光度法
  • 简介:简要介绍了在水中矿物油的测定过程中,无水硫酸钠铺垫厚度对石油醚萃取液脱水过滤速度及水样测定结果的影响,得出了水样污染越重,石油醚萃取液中含的水份越多,无水硫酸钠铺垫厚度应适当加厚,但测定结果仍满足环境监测要求的结论。

  • 标签: 矿物油测定 脱水过滤 铺垫厚度 测定结果
  • 简介:试验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大理、怒江、德宏三个地区香菇中Ca、Mg、Fe、S、P、K,Zn,Cu,Mn等9种元素的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香菇同一元素含量存在差异,其中Fe的含量差异最为明显;此外,同一产地不同元素含量也存在差异.此方法具有简单、快速、可靠、高敏等特点,并且可同时测定多种元素.研究结果能够为进一步探讨香菇中元素的含量与其功能的相关分析提供参考,也能够为元素的开发利用以及香菇的栽培提供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香菇 元素
  • 简介:建立了水果、蔬菜食品中有机磷农药的提取、净化及其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测定法.用水和丙酮溶剂提取,填有无水Na2SO4和Al2O3的层析柱净化,浓缩后采用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检测到样品中甲胺磷、对硫磷、马拉硫磷、甲基对硫磷的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1%~90%,82%~90%,84%~102%,80%~90%,变异系数均小于8.0%.实验表明,该方法在一定条件下具有灵敏度高,净化效果好,适用性广等特点,可以作为一种常规测定方法.

  • 标签: 环境科学 有机磷农药 残留量 气相色谱 毛细管柱
  • 简介:比较了手动进样与自动进样分析非甲烷总烃(NMHCs)的结果,确立了采用玻璃注射器采样-气体自动进样系统双柱单检测器气相色谱法对NMHCs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自动进样保证了进样的一致性,一次可连续自动分析多个样品,自带反吹清洗技术有效地避免了样品间的交叉污染,提高了气体中NMHCs的分析效率、准确度和精密度;所建立的方法能够准确测量气体中的甲烷和总烃,标准曲线的线性关系〉0.99991,甲烷、总烃和NMHCs的方法检出限为0.02mg/m3、0.04mg/m3和0.03mg/m3。

  • 标签: 非甲烷总烃 自动进样 气相色谱 玻璃注射器
  • 简介:建立了番茄果实和土壤中氟吡菌胺残留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用乙腈水溶液提取样品中的氟毗菌胺,以C18柱为分析柱、乙腈-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多反应监测、电喷雾正离子源、外标法定量。氟吡菌胺在0.05~1.00mg/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6964.10x-143.28,决定系数为0.9968。向对照番茄果实、对照土壤中分别添加氟吡菌胺标样,使其添加量分别为0.10mg/kg、0.40mg/kg和2.00mg/k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2.43%~103.32%和92.75%~104.46%,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3.8%~4.9%和3.4%~4.4%。番茄果实和土壤中氟吡菌胺的定量限分别为1.0μg/kg和1.7μg/kg,检出限分别为0.3μg/kg和0.5μg/kg。

  • 标签: 环境学 氟吡菌胺 残留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番茄 土壤
  • 简介:通过对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和离子色谱法测定空气中氯化氢含量的对比发现,两种方法对实验室质控样和实际样品的分析测定均能达到要求,且F检验法分析表明实测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然而,硫氰酸汞分光光度法的测试过程操作繁琐,误差较大,稳定时间较长,且硫氰酸汞具有剧毒,危害操作人员的健康,残液也难以处理。离子色谱法分析操作简单,过程安全可靠,能够有效降低样品受污染的可能性并保证分析质量。

  • 标签: 氯化氢 空气 分光光度法 离子色谱法
  • 简介:本文介绍用对氨基二甲基苯胺光度法测定水样中硫化物时,如何降低空白值、提高硫化钠标液的稳定度以及提高酸化吹气回收率的原理和方法。

  • 标签: 水样 硫化物 光度法 吹气 空白值 酸化
  • 简介:为评价黄枙子的食用安全性,以提高黄枙子的综合开发利用,本研究对黄枙子中枙子黄色素和重金属的含量分别进行了测量.将黄枙子光波消煮,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其矿物质和枙子黄色素的含量,测试结果显示黄枙子中的矿物质和枙子黄色素含量丰富.本研究以砷为研究对象,进行急性经口毒性、大鼠精子畸形、大鼠骨髓细胞微核、180天喂养等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所测定的40批黄枙子样品中,其水溶出物中的砷、汞、镉含量分别为:w(汞)≤0.0153ug/g、w(砷)≤0.0613ug/g,w(镉)≤0.0167ug/g,均极其微小;遗传毒性试验结果无显著相关性,180天喂养试验结果表明,在本试验剂量范围内无毒副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黄枙子中的枙子黄色素含量丰富,且具有较好的食用安全性.

  • 标签: 黄枙子 枙子黄色素 安全性毒理学评价
  • 简介:作用位点和作用机理相同的污染物通常具有毒性加合作用,但是各个污染物对总体毒性的贡献并不相同,因此需要采用等毒性当量方法进行归一化。本研究选取了5种具有较强芳烃受体效应的多环芳烃(PAHs),通过大鼠肝癌细胞株H4ⅡE体外EROD酶诱导试验,得到相应的剂量,效应关系曲线,并计算了单个PAH的毒性当量因子(EROD-TEF)。研究结果表明,不同PAH对EROD响应的EC50有较大区别,毒性相对强弱按照苯并[k]荧蒽〉茚并[1,2,3-cd]芘〉苯并[a]芘〉苯并[b]荧蒽〉苊的顺序递减,对应的EROD—TEF值分别为1.1×10^-4、3.0×10^-5、3.9×10^-6、2.8×10^-6和1.5×10^-6.利用所得到的EROD—TEF值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方法测定的太湖梅梁湾地区表层沉积物中16种PAHs的浓度,计算得到5种PAHs的2,3,7,8-TCDD毒性当量TEQPAH,并与体外EROD酶诱导生物测试方法测得的表层沉积物毒性当量EROD—TEQ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两者间存在较好的线性关系(r^2=0.65,P〈0.05),证明实验测得的EROD-TEF值能够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所研究的沉积物样品中5种PAHs对总芳烃受体效应的贡献均大于50%,表明PAHs是太湖梅梁湾地区表层沉积物中主要的芳烃受体效应活性物质,其可能引起的环境风险应得到进一步重视。

  • 标签: 多环芳烃 毒性当量因子 毒性当量 EROD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