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出生在山西朔县一个自由职业者的家庭.我小的时候,家境较好,生活基本上是小康水平的.父亲有些手艺,母亲勤劳持家;我和弟弟经常跟邻居家的孩子们一块儿玩耍,大人们都说我爱

  • 标签: 艺术生涯 翠玲 丁果仙 归绥 兄妹开荒 打金枝
  • 简介:陶塑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山东地区,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们通过世世代代的劳动,不仅发明了陶器,同时也创作出一些优美的陶塑艺术作品.据考古资料介绍,在距今大约8000多年以前的后李文化遗址中就有许多陶塑艺术品的发现,这些陶塑艺术品不仅形体较小,且造型简单,制作粗糙,有的仅具轮廓,表现出滥殇时期的一些特点.

  • 标签: 陶塑艺术 山东 史前时期 题材 艺术风格
  • 简介:<正>雕镌艺术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旧石器时代人们不仅用石块制做工具,也用它琢磨成装饰品,在新时器时代河姆渡文化双鸟朝阳纹牙雕和大汶口文化中镌搂成几何纹骨梳,龙山文化以镂空雕手法制成的觚形杯与高足杯等至今被当成稀有的文物和艺术珍品。尔后商周的青铜器、玉雕,战国的金银错、骨雕镶嵌器具,以及汉代画像石、汉唐铜镜、石雕、唐宋金银器,明清的竹刻核雕等,都以材质与技艺的完美结合和特有的造型方式光彪于世,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雕镌按材料的不同分为骨雕、牙雕、角雕,木雕,竹雕、陶雕、砖雕、石雕、玉雕、金属雕等不同门类。

  • 标签: 胶东 旧石器时代人 新时器时代 河姆渡文化 汉代画像石 造型方式
  • 简介:<正>陶塑艺术的发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代的初期,陶器刚发明的时候,中原地区的裴李岗文化和老官台文化的先民们就烧制了陶猪、陶羊和陶人体塑像。至稍晚一些的仰韶文化时期,随着制陶业的进一步成熟和发达,陶塑艺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陶塑作品的内容更加广泛,形式也更加多样。这时人们不仅用陶塑艺术的手段控制了许多

  • 标签: 仰韶文化 陶塑 艺术 半坡遗址 中原地区 制陶业
  • 简介:古代埃及官吏讲求说话艺术。他们追求的不是以美丽的辞藻说服对方,也不是以高超的辩术驳倒敌手,而是少说话、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说话、说话时找准时候和分寸。对于以国王为代表的统治阶层来说,要求年轻的官吏们遵循这种说话艺术有利于维持由来已久的等级制和防止因言语不当而发生的矛盾和纠纷,对于初入仕途的年轻人来说,掌握说话的技巧和规则有助于他们理顺与上级和下级之间的关系,以免招致上司的厌恶和属下的不满。古代埃及说教文在培养年轻人以符合官场规则说话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官吏的自传则揭示了他们身体力行说教文所灌输的劝诫的原因和目的。

  • 标签: 古代埃及官吏 说教文 自传 说话艺术
  • 简介:<正>这是著名探险家约瑟夫·洛克在上个世纪30年代,于丽江附近的金沙江畔拍摄到的纳西水手照片。他曾生动的形容过这些纳西洇渡者:当地人用临时吹胀的羊皮筏子过江。通常将他们一点点的衣服缠绕在头上,把羊皮筏紧拴在身体前面,把它吹胀,然后跳到江里游泳过江,边用双手划水边向皮筏中吹气,任凭水流冲着他们,洇过急湍隘峡,一直到他们的村庄。他们宁可用革囊冒着风险过江,也不愿走那漫长多岩的山路回家。当然,要这

  • 标签: 羊皮筏子 瑟夫 纳西人
  • 简介:古琴的历史非常悠久,到如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2003年古琴入选联合国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是我国第二批入选世界非遗的文化艺术,第一批是昆曲.现在武汉汉阳有一座古琴台,这座琴台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著名的古琴师伯牙而建的.《吕氏春秋》和《列子·汤问》中有一个故事,大意是伯牙和钟子期两个人是知音,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

  • 标签: 古琴文化 文化艺术 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吕氏春秋》 春秋时期 联合国
  • 简介:李汝南(1827~1884年),字湘石,四川温江维新乡(今温江天府镇)人。一生历经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以书画名闻当时;终年仅57岁,乃晚清著名书画家。

  • 标签: 咸丰 维新 晚清 书画家 书画艺术
  • 简介:苏轼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在文学领域有不朽的创作和贡献。他一生对散文用力最勤,题材多样,内容丰富,立意翻新出奇,行文不拘一格,表意酣畅淋漓,说理透彻明晰,描摹绘形绘神,抒情感人肺腑。苏文以善变创新为主要特色,无论立意表达、谋篇布局,都表现着这一特征。苏轼散文创作代表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最高成就,也对后世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 标签: 苏轼 散文创新 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 简介:黄慎,清代康乾间人,后世称誉为“扬州八怪”画派重要人物。擅长人物,山水、花卉、禽兽,并擅长狂草书法,一直以卓越的绘画艺术名扬海内,自古至今无人目为书法家,长期被画名所掩。鉴此,笔者在研读黄慎绘画时,注重搜集其遗书墨迹,考察先生之书法源流、美学观点,辨别草书结体、用笔方法,庶几有助于认识中国草书发展规律,获益良多。黄慎出为布衣职业画家,诗、书、画三绝、但在清代绘画史论著中很少提及,同时代人述评也是平平之谈,与白衣名士相比多有距离,显然在文人价值取向上不公平。今天当用艺术尺度实事求是加以论述,以利发扬光大祖国传统文化。本文着重就黄慎草书艺术作一探讨,倘有谬误和不妥之处,祈望不吝嘉惠赐正。

  • 标签: 草书艺术 黄慎 清代 “扬州八怪” 绘画艺术 书法家
  • 简介:张大干的“黑猿转世”说与他的“百日土匪”、“百日和尚”等传奇人生,为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当撩开这层面纱,让张大千走下神坛,你会感慨现实生活中的张大干却是一个可亲可爱的普通人,一个拥有传统美德而且具有典型意义的普通人。论忠,他尤注重报效祖国;论孝,他尤为尊敬父辈师长;论悌,他尤为敬重兄嫂;论礼,他尤为讲究传统规则;论义,他尤为忠友扶弱;论情,他尤为痴心痴意,堪称“今之完美的古人”。

  • 标签: 艺术 美术 传统美德 传奇人生 现实生活 典型意义
  • 简介:<正>美的艺术创造往往凝聚了创造者本身独特的美学沉思。空灵的白螺壳,你孔眼里不留纤尘,漏到了我的手里,却有一千种感情。卞之琳这首《白螺壳》诗可以借来说明以戴望舒代表的三十年代现代派诗人群的审美追求。这个流派的诗人大体恪守一个共同默认的美学原则:以诗表现自身的感觉和情绪世界,而不太重视对客观社会生活的观照和描述。在他们眼里诗主要属于内心世界。因此,追求诗表现生活的敏感性和深邃性,追求内面世界与外面世界的统一,在抒情内容和表现方式新的秩序和新的平衡中,来努力完成“纯诗”的建设,成为现代派诗歌的独特的艺术趋向。他们沿着这一趋向进行的艺术探索,带着创造的成功和固有的弱点,汇入新诗发展的大潮,在整个新诗现代化的进程中作出了值得珍视的贡献。

  • 标签: 现代派诗人 汇点 戴望舒 艺术探求 卞之琳 诗歌艺术
  • 简介:5月24日上午,邰立平、杨洛书、高凤莲等30位民间艺术家从文化部部长孙家正、中国文联主席周巍峙、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等人手中接过聘书,成为首批中国艺术研究院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这些来自全国各地的民间艺术大师,最长者78岁,年纪最轻者仅33岁,涉猎的艺术门类包括年画、剪纸、布堆画、泥塑、木偶、脸谱、皮影、面塑、风筝、织锦、唐卡、弓箭、造纸等。作为我国艺术科学最高研究机构的中国艺术研究院,在承担中国艺术理论建设和学术研究的同时,还承担了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作,近5年间,与大批民间艺术家和项目传承人共同工作,为优秀的民间传统艺术在新时期的继承、发展做出了不懈努力,一批优秀的民间艺术得到搜集、整理、记录。

  • 标签: 民间艺术家 艺术创作 艺术大师 研究员 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化保护工作
  • 简介:艺品缘于人品,人品成就作品。生活就是从艺,从艺就是修行。让人格艺术起来,去生活、去创作。绘好地图,活出哲学,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 标签: 人品 艺品 作品 “家”
  • 简介:城市发展进程中,城市公共艺术设计是艺术发展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发展,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以及人们对人文艺术修养的提升和对公共艺术建设存在巨大的就业缺口,国内外相关的美术院校都开始了公共艺术设计的专业,但是大部分院校对该学科的基础艺术理论课程的研究尚嫌缺乏,相关教学的完善性和成熟度都还不高,所以本文对于艺术理论课程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加强建设提出简单的思索。

  • 标签: 公共艺术 课程群研究 艺术理论
  • 简介:林凤眠(1900—1991年)原名凤鸣,又名绍琼,后改名凤眠。广东梅县人。画家、艺术教育家。是20世纪中国画十大师之一。父亲是石匠,又是当地的书画家。他幼年曾受父亲的极大影响。18岁时,以勤工俭学赴法国、德国学习西洋绘画。1925年回国,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兼教授。1927年在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即现浙江美术学院前身)。解放后定居上海,1979年被选为中国美协上海分会主席,后移居香港,直至1991年病逝。作品甚丰,有油画《人道》、《痛苦》、《悲哀》水墨画《乌鸦》、《水面》、《莲塘》、《宝莲灯》等。这些作品,“艺术世界依然纯洁多姿,他的线条更加老辣劲利,他的色彩愈益强烈,深植于他作品中那份孤独清寂的美,则更深蕴,更加动人。”

  • 标签: 艺术观 艺术教育家 《宝莲灯》 20世纪 勤工俭学 西洋绘画
  • 简介:云冈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城西16公里的武州(周)山南麓,武州川北岸。石窟依山开凿,东西绵延1公里,现存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0余尊。石窟规模宏大,题材多样,雕刻精美,是公元5世纪后半叶中国佛教雕刻艺术的“陈列馆”,被誉为世界伟大的古代雕刻艺术宝库。

  • 标签: 云冈石窟 佛像 雕刻艺术 山西 大同市 中国
  • 简介:一、榆次城隍庙壁饰艺术的美学价值榆次城隍庙坐落于太行之右、涂水之畔的山西榆次老城东大街北部。它历史悠远,是国内现存最完整、最古老的城隍庙之一。占地面积有6000余平方米,城隍庙的建筑群坐北朝南,布局严谨、层次分明,为三进院落。

  • 标签: 城隍庙 榆次 艺术 壁饰 美学价值 占地面积
  • 简介:在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剧坛与银幕上,《龙须沟》堪称最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作品之一.它以对比鲜明、真实质朴的手法.通过对生活于北京一条臭水沟旁的下层劳苦者解放前后生活巨大变化的成功描写,真实生动地揭示了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关心群众疾苦和人民群众真心真意拥护新政府的全新主题.为新社会高唱了一曲热情洋溢的颂歌。其作者老舍(1899—1966)是中国“五四”以来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以前,他主要以小说创作为主,

  • 标签: 《龙须沟》 生活 新中国成立 艺术 现实主义作家 人民群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