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6 个结果
  • 简介:英国汉学家雷蒙·森的《论语》英译本面向普通读者,语言平实无华。译者尊重原文,在词语翻译、句式翻译和义理阐释等方面均运用了"陌生化"的翻译策略,较为充分地传达了原文的"他性"。同时,在义理方面,森的《论语》译本中有许多精辟、独到的见解。但遗憾的是,译本存在着为数不少的字义、句式及语义理解方面的误读和误译,较大程度上损伤了译本的整体质量。

  • 标签: 《论语》 雷蒙·道森 典籍英译
  • 简介: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的思想观念受到西方文化影响,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越来越少。语文教师只有深入挖掘,引领学生走入经典,通过自觉阅读领悟,才能浸润心灵、感受文化、领会精神,培养有民族责任感的接班人。

  • 标签: 诗文映照 小学语文 民族精神
  • 简介:汪曾祺尤擅短篇小说写作,并形成'叙事与抒情'的文论主张。这是他的'汪氏文体'的典型特征。汪曾祺的小说,属于中国现代抒情小说一脉,是现代诗化小说的余绪和回响,受晚明小品和归有光的'文气说'影响很深,再加上西方文学的影响,产生了'作为抒情诗的散文化小说'这样一种文学体式。汪曾祺在'在叙事中抒情,用抒情的笔触叙事'当中,强调'贴近人物叙述',强调'作者对所写的人物要具有充满人道主义的温情,要有带抒情意味的同情心',并形成'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文论与美学主张,是抒情传统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赓续和扩展。

  • 标签: 叙事与抒情 贴近人物叙述 语言风格 抒情小说 汪曾祺
  • 简介:在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诗词作品中,与佛教相关的词句时有出现,反映了宋代士人阶层女性对于佛教的理解与接受。在日本平安朝贵族女性藤原纲母的《蜻蛉日记》中,也有诸多关于参拜礼佛的叙述,成为考察平安朝贵族女性的文学活动与佛教信仰之间关系的重要线索。二者之间有相似之处,但在女性文学传统、佛教信仰与文学书写之间的关系、作者对于自我的审视与表述等方面都存在巨大的差异。

  • 标签: 朱淑真 藤原道纲母 文学书写 佛教
  • 简介:本文以一初三任务型阅读题为例,剖析了任务型阅读的题型设置和考查内容,探讨了优化初中英语任务型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切实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 标签: 任务型 阅读教学 词汇教学 阅读能力
  • 简介:通过一般性学习和训练,掌握和运用应用文写作的"技能"并不难,但要想上升到"技巧"的层次,并进一步登堂入室到"技艺"的层次,则需引""入"技"。应用写作之""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指写作的规律,二是指写作的价值观。如何突破价值观教育的区域性和阶段性特点,与全球化语境下的"价值观"一词对接,不但需要重新审视"技"与""的关系,在起点就要将""融入"技",而且需要我们多向度、多层次地探讨作为价值观的应用写作之"",引入让价值抉择发挥主导作用的写作理念,让"如何做人"的价值追求引领我们进行如何做事和如何作文的价值抉择。

  • 标签: 应用写作 价值抉择 全球化
  • 简介:语法教学一直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难点。目前,语法教学中普遍存在缺乏正确的语法观、深度和广度把握不准、教学脱离生活、重教学轻运用等现象。本文针对语法教学的现状,结合教学实例,从语法教学的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实践等方面,提出了一些优化语法教学的措施,旨在提高语法教学的水平。

  • 标签: 英语 语法 教学 方法
  • 简介:<正>1943年秋,我在复旦大学上二年级,听到了陈望先生教修辞课。这门课每周三节,学一年。这一年的修辞课是我终身难忘的。其所以难忘,因为它有特点。修辞现象是发展变化的。陈先生的修辞学思想也是发展变化的,以发展变化的观点进行修辞教学,这是他最大的特点。从前,有的学者出了一本书,就教这本书,十年二十年一字不改,也不补充。陈先生不是这样,他教修辞学虽以他的《修辞学发凡》为课本,但有些教材却是《发凡》上没有的。他的《发凡》问世之后,名满天下,但他不以功成名就为终点,而是在继续研究。他把研究成果摆在深常上,让他的学生尝新品味。如此经过几年的反复讲授和课堂实践,到后

  • 标签: 修辞教学 修辞课 先生修辞
  • 简介: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注)爱国诗人陆游,晚年居于故里山阴三山,写下了不少描绘农村风光的诗篇,《夏月六言》属于这一类。诗作写于1209年,次年他就与世长辞了。

  • 标签: 爱国诗人 语文试题 陆游 高考 艺术 炼词
  • 简介:<正>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修辞学奖——“陈望修辞学奖”首届评选活动已于1994年春天①在复旦大学隆重举行。复旦大学副校长施岳群先生到会祝贺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指出:“修辞学研究在复旦有着悠久的传统。老校长陈望先生早在二十年代初就在复旦开设修辞学课程,并开始撰写修辞学专著。出版于1932年的《修辞学发凡》,被公认为我

  • 标签: 修辞学 陈望道 我国历史 复旦大学 评委 评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