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由山西大学方言研究中心主任、山西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带头人乔全生教授倡议并发起,由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大学方言研究中心、山西省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辑部、山西省语言学会、山西省方言学会联合主办世纪中国语言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于2005年4月15日至17日在山西大学举行.

  • 标签: 中国语言 发展研讨会 学科建设发展
  • 简介:阿尔泰语系各族传统民居共有三种基本类型:仙人柱、蒙古包、草房-瓦房.这三种民居虽然在外形上各不相同,但内部格局却有着惊人相似之处:1.门均朝向日出方向;2.室内均分为三个铺位,其中与门相对铺位均为神灵-尊者位,门两侧铺位均为家人之位;3.火塘均位于居室正中央.究其原因,笔者认为这与阿尔泰语系各族共同信仰--萨满教有关,具体地说是与萨满教中崇日、崇火、崇天等习俗有关.

  • 标签: 阿尔泰语系 民族 民居 内部格局 仙人柱 蒙古包
  • 简介:HenryDavidThoreauandJamesFennimoreCooperareregardedasrepresentativesofAmericanRomanticism.Andacloseanalysisoftheirmasterpiecesrevealsquiteafewecologicaltracesinthem.Bycomparingtheirwritingstyleswitheco-literatureinAmerica,thepresentpaperfindsthattheyhavealotincommon.Baseduponthis,itistobebelievedthattheromanticisminthe19thcenturyofAmericabreedsthelaterecologicalliterature.

  • 标签: ROMANTICISM ECOLOGICAL ideas THOREAU COOPER
  • 简介:从叙事学角度来看,弗兰茨·卡夫卡文本颇有突破之处,构思巧,寓意深。作家站在人类生存困境高度审视人类自身,对“人”与“他世界”两者投以同等关注,让双重焦点叙事作为一种相互否定力量得到深刻体现,悖谬也藉此生成。卡夫卡作品解读提醒我们,隐喻式作品不仅需要内容与形而上思考,还应重返文本叙事设置进行文本细读。可以说,卡夫卡开创了新文本书写方向。

  • 标签: 弗兰茨·卡夫卡 双重焦点 书写方式 悖论
  • 简介:双重所有格与指示代词this、that、these和those连用时,具有丰富感情色彩。主要用法有以下几种:一、表愤怒1.Thatbrotherofyoursislookingfortrouble.

  • 标签: 指示代词 trouble BROTHER LOOKING 你那 never
  • 简介:宋洪适曾编写了一系列考释研究汉隶著作,今仅存《隶释》、《隶续》。《隶释》、《隶续》为最早集录汉魏石刻文字专书,是今天研究汉字流变、石刻碑拓、汉魏历史重要文献和珍贵资料。

  • 标签: 文字演变 碑刻 隶释 石刻
  • 简介:<正>“美轮美奂”是个有悠久历史词语,其描述对象最初是可视屋宇建筑。意谓屋宇雕饰华丽、色彩鲜明。这可以《礼记·檀弓下》“美哉轮焉!美哉奂焉”为代表。其后相当长时期内,基本都是这种用法。即便是到了现当代,也还有这种用例。如:1.地经图去绝地机,美奂美轮多颂词。(董必武《初到承德寓避暑山庄》)2.光明顶是明教总坛所在,百余年经营,数百间美轮美奂厅堂屋宇尽成焦土。(金庸《倚天屠龙记·群雄归心约三章》)这两例“美轮美奂”(或“美奂美轮”)与古代用例无质区别,即仍是用来形容屋宇雕饰之美的,这是词语意义稳定性反映。下面的例子则或

  • 标签: 移就 词义演变 古琴 移指 词语意义 用例
  • 简介:在全面总结官话方言“搁”多种功能基础上,文章讨论了“搁”语义演变,发现“搁”经历了与“放”、“着”等其他“放置”义动词平行语义演变,“放置义〉处所/处所源点/经由/方向/终点”和“放置/添放义〉工具”都是汉语中反复出现语义演变模式;“搁”所处句法结构、其后相关部分省略以及它所支配宾语扩展等,都对它语义演变起到了一定作用。

  • 标签: 官话方言 放置义动词 “搁”语义演变
  • 简介:文对古代汉语中以动词"问"为核心语法结构由"受事成分"优先占据近宾语位置发展到由"与事成分"优先占据近宾语位置过程作了全面系统考察,运用功能主义理论和方法对"问"核结构各种演变模式及其发展每一个阶段作了充分探讨并从理论上给以合理解释.指出:"经济原则"和"明确原则"这一对基本语用原则在人们选用某种语言表达式时会起到互相矛盾作用,这种互相矛盾作用是"问"核结构发展内在动因.

  • 标签: “问” 经济原则 明确原则 古代汉语 动词 宾语结构
  • 简介:论中古船禅二母分合演变寻仲臣对中古船掸二母关系及其分合演变,看法历来不一,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意见:一是认为中古船禅分立。一是认为中古船禅不分。持后一种看法者主姜根据是《切韵》虽有船禅之分,而陆德明《经典释文》却船禅混切。同时.主张船禅不分者,也没...

  • 标签: 《广韵》 《集韵》 禅母字 船母字 《切韵》音系 语音系统
  • 简介:摘要对比语言学元语言是学者在对语言进行对比或研究语言学理论时,使用一种解释工具表属性或概念性语言。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对对比语言学元语言系统演变过程分析具有一定现实意义,并且这种分析有助于促进对比语言学研究深入发展。

  • 标签: 对比语言学 元语言系统 演变
  • 简介:今山西方言音系叠置着文白两个音韵层次,分别代表不同两大系方言。本文通过比较山西26个方言点材料得出,就阳声韵而言,山西文读层出发点为山(咸)开齐合撮/臻(深)开齐合撮/宕(江)开齐合/曾梗通开齐合撮这四大类15小类,其分合及主元音音值均同于一般北方方言。文读阳声韵鼻尾消变以山(咸)为最快,与其它汉方言规律相符。山西白读层则以山(咸)一等开合/山(咸)其它开齐合撮/臻(深)开齐合撮/宕(江)开齐合撮/曾通开齐合撮/梗开齐合撮6大类22小类为出发点,其中山(咸)一等主元音较二等偏后,梗摄主元音较曾通摄前且低。这种分合关系与音值特点与许多南方方言相近。白读层阳声韵鼻尾消变以梗、宕(江)为最快,与唐宋西北方音特点相同。

  • 标签: 阳声韵 山西方言 出发点 南方方言 合关系 北方方言
  • 简介:文章认为汉语“教/叫”字句发展为被动句,不是受事前移结果,而是反身致使句发展结果。表致使“教/叫”字句“NP1+教/叫+NP2+V+NP3”中出现(包括隐含)了三个论元,如果“教/叫”前面的使动者NP1和后面的受事NP2之间存在反身关系,即当NP1和NP3是同一个对象,或者有领属关系,或者具有其他密切关系时,NP1使动者意味弱化,而其被动者角色突显出来,经过重新分析,最终发展为被动句。这种演变萌芽于元代,发展于明末清初。这个假设在世界多种语言当中都可以找到佐证。

  • 标签: “教/叫”字句使役被动 反身致使类型学
  • 简介:“毕”“尽”等“完结”义动词发展出了“全部”“全都”或“整”“全”“所有”这两种周遍意义。出现在“S+~+VP”格式中,表达“全部”“全都”义。出现在“(s)+~+NP+VP”格式中,表达“整”“全”“所有”义,到底为何种语义取决于核心名词性成分NP自身是否内含“范围”义。“毕”“尽”等“完结”义动词发展出“全部”“全都”义,与隐喻有关;发展出“整”“全”“所有”义,与转喻有关。“整”“全”义属于“一体性周遍”,对应意象图式为“浑然图式”;“全部”“全都”“所有”义属于“叠加性周遍”,对应意象图式为“套件图式”。

  • 标签: 完结 周遍 范围 离散 一体性周遍 叠加性周遍
  • 简介:由暨南大学中文系和香港大学语言学系主办,香港理工大学双语学系、香港城市大学中文、翻译及语言学系、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协办"新世纪第二届现代汉语语法国际研讨会"于2003年4月11日-14日在广州暨南大学举行.

  • 标签: 中国广州 国际研讨会 广州举行
  • 简介:网络流行语"你懂演变为话语标记语主要经历概念语义虚化和语用赋值两大过程。话语标记语"你懂"在经历句法结构弱化、语义泛化和情态转移后重获社会交际之"不可说"、共享语境之"不用说"、话语互动之"说不出"3大元语用功能,其演变进程表相是语言内部结构变化和名物化结果,本质是言语交流明示标记和人际维护需要结果。

  • 标签: 话语标记语 语义虚化 语用赋值 语用动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