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06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课教学中,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挖掘专业课的思政元素、渗透思政理念,提升医学生理想信念、爱国情怀、价值观念、文化自信,职业道德操守,培养仁爱之心,进行珍爱生命教育。

  • 标签: 高职教育 临床医学 课程思政 实践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患者的眼球扫视运动异常情况,探讨眼球扫视运动异常与NMOSD整体残疾状态及视功能状态的关系。方法连续入选于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间,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110例NMOSD患者,采用120 Hz空间分辨率红外视频眼震图系统,进行双眼定量水平扫视运动检查。运用扩展的残疾状态量表(EDSS)对所有入组NMOSD患者进行整体残疾状态评估。运用国立眼科研究院视功能问卷(NEI-VFQ 25)和10项神经眼科补充问卷(Suppl. 10),来评估所有入组患者的主观视觉功能状态。结果110例NMOSD中共有68例(61.8%)有水平扫视眼球运动异常,其中扫视潜伏期异常者50例(45.5%),扫视精确度异常者34例(30.9%),扫视速度异常者22例(20.0%)。眼球水平扫视运动异常者较正常者具有更多的颅内病变(P=0.006);扫视运动异常者的EDSS评分显著高于眼球运动正常者(P<0.001)。扫视异常患者比正常患者视功能问卷Supp.10综合分值更低(P=0.004),而NEI-VFQ 25综合分值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9)。结论NMOSD患者水平扫视眼球运动异常常见,具有水平扫视异常的患者整体残疾状态及视功能相关生活质量更差。定量水平扫视眼球运动检查可提供患者脑部病变和神经功能损伤的重要信息,临床上应重视NMOSD扫视运动的检查。

  • 标签: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扫视 视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分析我国老年哮喘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自我管理和认知水平。方法于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在我国华北地区的北京市、东北地区的辽宁省、华东地区的上海市和江苏省、华中地区的河南省、华南地区的广东省、西南地区的四川省和西北地区的陕西省共7个大区8个省市,按照多阶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164 215例受访者进行问卷调查。其中确诊2 034例哮喘患者,对其中符合老年哮喘入选标准的哮喘患者进一步分析,了解我国老年哮喘患者常见临床表现、合并症、哮喘控制和对疾病自我管理和认知情况。结果2 034例哮喘患者中,年龄≥65岁老年哮喘组共584例(28.7%),非老年哮喘组1 450例(71.3%)。老年哮喘组中早发型439例(75.2%),晚发型145例(24.8%);常见临床表现为:胸闷395例(67.6%)、喘息304例(52.1%)、咳嗽298例(51.0%);常见合并症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44例(24.7%)、过敏性鼻炎122例(20.9%)、胃食管反流病114例(19.5%)、过敏性眼结膜炎86例(14.7%)、湿疹82例(14.0%)、慢性支气管炎76例(13.0%);老年哮喘组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显著低于非老年哮喘组[(18.5±3.2)比(21.7±3.4)分](P=0.042)。老年哮喘组仅13例(2.2%)每日使用峰流速仪进行病情监测,仅93例(15.9%)和64例(11.0%)患者能正确认识哮喘的本质和治疗目标。结论我国老年哮喘患者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典型发作性喘息少见,且合并症多,哮喘控制水平较差,患者对哮喘疾病的自我管理和认知水平有待提高。

  • 标签: 哮喘 老年人 疾病特征 疾病管理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检测尿路感染患者尿液中多瘤病毒的临床价值。方法2018年9月至2020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收治的送检尿液宏基因二代测序的尿路感染患者共33例。采用随机扩增法、脱氧核糖核酸纳米球、华大基因公司BGI-500测序平台及BWA算法为基础的比对法等技术对尿液标本的核酸提取物进行二代测序分析,以尿标本中多瘤病毒核酸序列数>100为入选标准,分析检出多瘤病毒的类型、深度、覆盖度、丰度及序列数等参数。采用Taq Man探针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法验证并检测多瘤病毒DNA载量。结果30.3%(10/33)的患者尿标本中检出JC多瘤病毒,其中1例合并检出BK多瘤病毒。所有患者在检测前均使用抗菌药物治疗,但仅一例尿培养阳性。JC多瘤病毒检出的深度均值为35.9,覆盖度均值96.8%,相对丰度均值92.6%,唯一比对序列数均值为3 154。实时定量PCR法检测10例患者尿中JC多瘤病毒DNA载量在5.84×103~6.55×108拷贝/ml,均值为6.82×107拷贝/ml,其中9例患者(均为免疫受损者)的病毒载量超过5×104拷贝/ml,与宏基因二代测序结果基本相符。每1 M数据中的严格比对序列数(RPM)与CD4+T细胞计数存在线性负相关(R2=0.84,P=0.004)。其中1例患者经西多福韦治疗后症状及尿检指标好转,随访尿液宏基因二代测序检查JC多瘤病毒的序列数及RPM值明显下降,实时定量PCR法证实尿中病毒DNA载量亦下降。结论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在病毒性尿路感染的诊断中有着重要意义。西多福韦可能是治疗多瘤病毒尿路感染的一个选择。

  • 标签: 宏基因二代测序 尿路感染 多瘤病毒 免疫受损 西多福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结直肠癌变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在北京协和医院住院的UC患者869例,通过病例资料、电话随访获取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结直肠癌的发生情况,利用SAS 9.4软件分别对UC相关结直肠癌和UC不合并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特点、药物治疗、并发症及肠外表现情况进行单因素对比分析,后将单因素分析结果中P<0.05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869例UC患者共随访7 548人年,其中有16例UC患者发生结直肠癌,结直肠癌的发生率为1.84%。与UC不合并结直肠癌患者相比,UC合并结直肠癌患者病程较长(OR=1.087,95% CI:1.046~1.129)、5-氨基水杨酸(5-ASA)应用比例较低(OR=0.218,95% CI:0.052~0.915)、肠梗阻的发生率较高(OR=16.533,95% CI:3.824~71.478)。结论病程长是UC合并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5-ASA是UC合并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对于UC合并肠梗阻的患者,需警惕结直肠癌的可能。

  • 标签: 溃疡性结肠炎 结直肠癌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利用全息多模态实时化三维导航(3D-HMRN)技术对肺部微小病变进行导航定位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7年6月至2019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胸外科住院行肺部小结节外科局部切除的152例患者资料,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试验组76例,男31例,女45例,年龄(47±17)岁,术前进行侧卧位导航模式CT扫描并行手术区域三维重建,手术开始前采用全息多模态实时三维导航技术引导进行病变定位穿刺,操作完成后采用术中CT对穿刺位置进行验证,确定穿刺的准确性和误差范围;对照组76例,男34例,女42例,年龄(50±19)岁,直接进行术中CT定位。最后对两组定位数据进行对比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76例病例,首次成功率97.4%,误差(3.9±0.9) mm,操作时间(4.4±1.2) min;对照组术中CT定位一次成功率98.7%,误差(3.5±1.0) mm,操作时间(10.7±2.6) min;两组穿刺定位成功率和定位精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试验组操作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全息多模态实时三维导航技术操作省时,定位准确,可以作为肺部微小结节外科治疗术中定位的有效方法。

  • 标签: 肺疾病 导航,三维 定位 胸腔镜 手术
  • 作者: 李文 李俊 谢万木 任雁宏 代华平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医学杂志》 2020年第24期
  • 机构: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 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现在成都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成都 610000) ,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中国医学科学院呼吸病学研究院 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北京 100029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抗合成酶综合征(ASS)合并间质性肺病(ILD)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5月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中心诊断为ASS-ILD患者92例,对其初诊时的临床表现、高分辨率CT(HRCT)影像学特点、肺功能指标以及治疗与转归进行总结分析。结果ASS-ILD患者年龄(58.6±12.2)岁(范围:17~83岁),男女比为1∶1.79,抗合成酶抗体分型以抗Jo-1抗体阳性(37例,40.2%)和抗EJ抗体阳性(26例,28.3%)为主。ASS-ILD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79例,85.9%)、气短(60例,65.2%)、咳痰(54例,58.7%)、发热(34例,36.9%),体征常见技工手(30例,32.6%)及关节疼痛(23例,25.0%)。CT影像学上以磨玻璃影(68例,73.9%)、网格影(45例,48.9%)、牵拉性支气管扩张(40例,43.5%)以及实变(39例,42.4%)常见,ILD类型以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63例,68.5%)最多见,其次是NSIP-机化性肺炎(OP)(12例,13.0%)。肺功能改变主要为轻度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不同抗合成酶抗体亚型的ASS-ILD患者之间临床、影像学及肺功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78例(84.8%)患者应用激素治疗,34例(37.0%)使用环磷酰胺。91例(98.9%)患者好转出院,1例抗EJ阳性患者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ASS-ILD以中老年女性多发,临床表现以呼吸道症状、技工手、关节炎常见,影像学最常见的类型为NSIP和NSIP-OP,临床治疗常应用激素。

  • 标签: 肺疾病,间质性 疾病特征 抗合成酶综合征 抗合成酶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成人副流感病毒(PIV)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以2016年8月至2019年11月入住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或重症监护病房(ICU)的PIV核酸阳性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行鼻咽拭子、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检查,且符合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根据是否合并免疫功能低下,分为免疫功能正常组(44例)和免疫功能低下组(26例),根据是否合并混合感染,分为单纯PIV感染组和混合感染组。对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症状、疾病严重程度、影像学表现、病原学特征、是否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是否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抗菌药物应用情况、30 d病死率等情况等进行比较分析,并应用Cox回归分析探讨PIV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预后因素。结果4月份、7~8月份和12月份是PIV发病高峰,占所有患者的58.6%(41/70)。70例患者包括肺炎43例(61.4%),间质性肺疾病合并感染16例(22.9%),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7例(10%),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4例(5.7%)。8例(11.4%)患者没有任何基础疾病,21例(30.0%)合并呼吸衰竭,18例(25.7%)给予机械通气治疗,15例(21.4%)30 d内死亡。免疫功能低下组患者肺炎严重指数评分,CT合并磨玻璃影和网格、蜂窝影的比例,机械通气、呼吸衰竭、住ICU的比例及30 d病死率均显著高于免疫功能正常组[(91.5分比84.0分)、(60.0%比34.1%)、(44.0%比11.4%)、(42.3%比15.9%)、(50.0%比18.2%)、(38.5%比22.7%)、(34.6%比13.6%)](均P<0.05);PIV下呼吸道感染中合并混合感染27例(38.6%),其中病毒检出17株(24.3%),细菌19株(27.1%),真菌(曲霉)14株(20.0%),胞内分枝杆菌1株(1.4%)。混合感染组中16例(59.3%)患者合并免疫功能低下,21例(77.8%)患者合并基础肺疾病。Cox回归分析发现机械通气和间质性肺疾病为PIV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机械通气为单纯PIV感染患者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成人PIV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多合并基础疾病,且易合并混合感染,30 d病死率高,若合并间质性肺疾病或机械通气提示预后不佳。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副流感病毒 疾病特征 预后
  • 简介:摘要:从党的十八大提出改革我国目前的职业教育到现在,各级政府正努力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部署,努力使我国从大国向强国迈进,这其中人才必不可少。随着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毕业生人数的连连增加,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在社会地位和就业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因此中职学生的学历提升显得迫不及待,比起成人教育、自学考试等国民教育的方式提高学历,家长及中职学子们更愿意参加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从而进入高等学校学习,使其成为一名真正意义的“大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大学生涯的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而在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中的考试结构比分构成为语文100分、数学100分、英语100分,护理理论(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和护理学基础)综合200分,护理技能操作250分,共计750分的总分。2019年重庆市的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中的高考状元考了686分的高分,而2020年的高考状元更是达到了700分的高分。因此,高考在这其中单科占比最大又通过练习最容易拿高分的非技能操作考试250分莫属。而我校2020年的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护理专业的最高分为668分,护理技能操作分最高分达到了238分,最低分仅有145分,这其中整整相差了93分,由此可以看出护理技能操作得分对学生的成绩来说是必争分,而在考纲中规定的12项操作中都是临床项目,如果经历了临床实习,那对学生来说无疑是大大的有利。本文通过调研中等职业教育学生的学情以及经历了临床实习的同学和没有经历临床实习的同学最终的高考技能操作得分来探索临床实习对技能操作考试的意义。

  • 标签: 高等职业教育分类考试护理临床实习护理技能操作
  • 简介:摘要:随着社会的进步,在国家大力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中医思维培养问题得到普遍关注与重视。目前中医思维研究主要体现在中医思维特点、中医思维方法、中医思维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对中医思维培养的核心要素具体探讨较少。

  • 标签: 中医本科实习生 多元性临床实践教学 轮转模式
  • 简介:摘要:作为毕业后医学教育的一个特殊阶段和重要组成部分,临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将医学生培养成为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由之路。同时,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医疗人才,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乃至整个卫生事业的发展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临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指导方针的出台和一系列配套文件的出台,具有普遍性、规范性、强制性特点的临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已成为我国临床医疗人才培养的一项刚性要求。在临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学员数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何分析临床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确保规范化培训的质量变得越来越重要。

  • 标签: 临床医学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思考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不同类型单发皮质下小梗死(SSSI)的临床特征及可能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郑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MCA供血区SSS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载体动脉MCA是否狭窄及轴位DWI-MRI上梗死病灶是否累及基底节最底部,将SSSI分为不同梗死类型,比较不同类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差异。结果91例患者中,伴载体动脉病变(PAD)的SSSI(SSSIPAD)24例(26.37%),不伴PAD的近端SSSI(pSSSI-PAD)28例(30.77%),不伴PAD的远端SSSI(dSSSI-PAD)39例(42.86%)。三组间比较,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NIHSS评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梗死层数≥3层、白质高信号、腔隙性梗死、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微出血、伴发颅内、外动脉狭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SSIPAD(-)相比,SSSIPAD(+)组吸烟、近端SSSI、伴发颅内、外动脉狭窄的比率更高,NIHSS评分和LDL-C更高,梗死直径更大(均P<0.05)。结论MCA供血区不同类型SSSI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不同。SSSIPAD是SSSI的一种重要类型,pSSSI-PAD具有SSSIPAD和dSSSI-PAD的中间特征,对于此类患者要积极寻找动脉粥样硬化证据。

  • 标签: 大脑中动脉 单发皮质下小梗死 载体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经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北京和睦家医院普外科23例接受机器人手术治疗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8.8(17~72)岁,体质指数(BMI)25.8(21.2~32.6) kg/m2。单侧疝13例,其中斜疝9例,直疝3例,并发型1例;右侧9例,左侧4例。双侧疝10例,其中双侧直疝6例,双侧斜疝2例,混合型2例。患者既往均无腹股沟疝手术病史。23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经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总结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情况、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本组23例手术顺利,均未出现术中大出血及输精管损伤等并发症,无中转开腹病例。术前、术后均未使用抗生素,术后均无切口感染,均于术后次日出院。13例单侧疝平均手术时间121(82~165) min,10例双侧疝平均手术时间166(100~315)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3.3(5~25) ml;术后平均疼痛分数为0.96(0~3)分/10分;平均住院时间28.4(24.2~37.5) h。术后随访3~18个月,患者均未出现疝气复发和术后神经痛。23例手术共使用补片33个。1例患者术后出现低热,未超过38.0 ℃,未予特殊处理,2 d后自愈。结论机器人辅助腹腔镜经腹膜前间隙腹股沟疝修补术为腹股沟疝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微创手术方法。患者损伤更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并发症和复发率更低。

  • 标签: 机器人 腹腔镜检查 腹股沟疝 经腹膜前间隙疝修补术 补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CAD)对三种不同类型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纳入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和天津胸科医院两所医院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期间以心衰为主要病因、NYHA心功能分级Ⅱ-Ⅳ、且临床资料完整的住院心衰患者资料,共计1 520例。按照左室射血分数(LVEF)不同分为射血分数减低心衰(HFrEF;LVEF<40%)、射血分数中间值心衰(HFmrEF;LVEF40%~49%)和射血分数保留心衰(HFpEF;LVEF≥50%)3组,每组根据是否合并CAD再各分两个亚组,其中,HFrEF不合并CAD组197例,HFrEF合并CAD组435例,HFmrEF不合并CAD组63例,HFmrEF合并CAD组367例,HFpEF不合并CAD组72例,HFpEF合并CAD组386例。比较各类型心衰不同亚组间临床特征及2年预后差异。结果(1)CAD与不同类型心衰临床特征的关系:HFrEF、HFmrEF和HFpEF合并CAD的比率分别为68.8%、85.3%和84.3%(P<0.05);与不合并CAD亚组相比,三个合并CAD亚组年龄更大,NT-proBNP水平更高,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率更高,合并房颤比率更低,更多使用抗血小板和硝酸酯类药物(均P<0.05)。(2)不同类型心衰合并CAD的风险:经多变量调整后,HFrEF有较低的患CAD的风险[HFrEF比HFmrEF:风险比(RR)=0.389,95%CI 0.281~0.540;HFrEF比HFpEF:RR=0.408,95%CI 0.298~0.560]。(3)CAD对不同类型心衰预后的影响:CAD增加了HFrEF组的全因死亡风险(HR=1.631,95%CI 1.119~2.377),CAD增加了所有3个类型心衰的心血管事件的风险(HR分别为:HFrEF 1.725,95%CI 1.325~2.246;HFmrEF 1.815,95%CI 1.144~2.879;HFpEF 1.900,95%CI 1.218~2.963)。结论HFmrEF和HFpEF患者较HFrEF患者有更高的CAD的患病率及患病风险,CAD与所有类型的心衰的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相关,并且增加了HFrEF的全因死亡风险。CAD是各种类型心衰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

  • 标签: 冠心病 心力衰竭 射血分数减低 射血分数中间值 射血分数保留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环硅酸锆钠散对慢性肾脏病高钾血症患者的短期降钾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5至6月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就诊的慢性肾脏病合并高钾血症并服用环硅酸锆钠散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短期治疗效果。结果纳入21例共24例次,年龄(48.9±13.5)岁,男14例,女7例。用药2 h后,静脉血钾水平由(5.85±0.52)mmol/L降至(5.15±0.43)mmol/L(P<0.001),降幅(0.71±0.43)mmol/L;10例次动脉血钾由(5.50±0.40)mmol/L降至(4.88±0.33)mmol/L(P<0.001),降幅(0.62±0.29)mmol/L。以初始静脉血钾水平分为3组,<5.5 mmol/L组4例患者血钾降幅(0.46±0.26)mmol/L,5.5~<6.0 mmol/L组11例患者血钾降幅(0.62±0.38)mmol/L,≥6.0 mmol/L组6例患者血钾降幅(1.04±0.45)mmol/L,3组间降钾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降钾幅度与用药前静脉钾水平呈正相关(r=0.603,P=0.004)。未发现与治疗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环硅酸锆钠散可在短时间内有效降低慢性肾脏病患者的血钾水平。

  • 标签: 高钾血症 慢性肾脏病 环硅酸锆钠散
  • 简介:摘要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MOG)-IgG抗体相关疾病(MOGAD)被认为是一独立的疾病。它可表现为视神经炎、脊髓炎、脑干脑炎以及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等。在临床上常会遇到MOG-IgG抗体和其他自身免疫抗体(如寡克隆蛋白、AQP-4、NMDAR-Ab、GlyR-Ab等)并存的情况,有必要对该现象进一步认识,以期更好地诊断MOG-IgG相关脱髓鞘疾病。

  • 标签: 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 MOG-IgG抗体相关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人工颈椎间盘置换(CDR)术后异位骨化(HO)对患者临床疗效及相邻节段影像学参数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4年3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Prestige-LP假体单节段CDR手术治疗的颈椎病患者资料,将资料完整且随访在3年以上的患者纳入本研究。观察末次随访时间点HO发生情况以及HO对临床疗效指标和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IDH)、相邻节段活动度(ROM)和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组间数据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共92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其中男48例,女44例,年龄(44±8)岁,随访(62±23)个月。末次随访34例患者发生了HO,McAfee Ⅳ级HO 7例(7.6%)。末次随访时,HO与无HO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疗效指标均较术前获得显著改善,两组间术前及末次随访各项临床疗效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相邻节段IDH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96、0.825和t=0.877、0.644,均P>0.05);两组患者术前相邻节段ROM差异无统计学(t=0.056、0.709,均P>0.05),末次随访HO组相邻节段ROM高于无HO组(上位:10.0°±2.0°比9.0°±1.3°,下位ROM:10.2°±1.9°比8.8°±1.3°,t=2.824、4.022,均P<0.05)。HO组相邻节段退变发生率高于无HO组(41.2%比19.0%,χ2=5.343,P<0.05)。结论Prestige LP假体单节段CDR术后中长期随访发生HO是常见现象,但HO不影响患者临床症状改善。CDR术后HO可能是导致相邻节段退变加速的重要因素。

  • 标签: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 异位骨化 相邻节段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脑脊液TP53基因突变在肺癌相关癌性脑膜炎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的35例确诊为肺癌相关癌性脑膜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脑脊液二代测序得出TP53基因为突变型或野生型,其中TP53基因突变型患者有23例,TP53基因野生型患者有12例。观察两组间患者的临床特征、脑脊液常规、生化、KPS评分及总生存期间的差异。结果两组在临床表现上均以头痛、恶心呕吐症状为主;两组间在脑脊液压力、白细胞、生化及KPS评分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TP53基因突变型组原发灶确诊至脑膜转移平均时间明显短于TP53基因野生型组(5.79个月比25.5个月);TP53基因突变型组中患者自原发灶确诊至观察终点的中位生存时间为19.77个月,TP53基因野生型组中患者自原发灶确诊至观察终点的中位生存时间为88.73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肺癌相关癌性脑膜炎患者的脑脊液中可检测到抑癌基因TP53的基因突变,存在该基因突变的患者较早发生脑膜转移且中位生存期较短。

  • 标签: 肺癌相关癌性脑膜炎 TP53基因 脑脊髓液
  • 简介:摘要目的阐述Cronkhite-Canada综合征(CCS)患者的内镜下特点及其与临床特点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1999年1月至2019年6月于北京协和医院住院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前接受胃镜及结肠镜检查的CCS患者24例。采集其人口学特点、临床表现、初始内镜下特点及组织病理学资料并分析。结果24例患者中男15例(62.5%),女9例(37.5%),年龄(59±10)岁,中位病程6(1~36)个月。病变累及胃及结肠100%、十二指肠95.7%、直肠66.7%及末段回肠50.0%。胃病变以胃体下部及胃窦病变尤重,结肠病变以右半结肠为著。所有患者均无食管受累。胃肠镜下病变多表现为弥漫性黏膜充血水肿,伴息肉或结节样改变,病变较重处可有桑葚样或叠瓦状改变,47.8%存在十二指肠淋巴管扩张样改变。息肉多为无蒂或亚蒂,偶见结肠带蒂息肉。11例完整切除、且可清晰解读结肠息肉表面腺管开口的病例中,息肉腺管开口的工藤分型分别为Ⅲs到ⅤⅠ型,其中2例病理为腺管状腺瘤者工藤分型均为ⅢL,其余息肉病理为增生性息肉或CCS息肉。确诊前病程与结肠息肉最大直径正相关(r=0.625,P=0.006),弥漫全胃受累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低于胃底贲门未受累患者[(29±8)g/L比(37±5)g/L,P=0.034]。结论CCS的典型内镜下表现是胃、十二指肠、结肠黏膜弥漫充血水肿基础上的多发息肉或结节隆起,可合并十二指肠或末段回肠的淋巴管扩张样改变。部分内镜下特点与疾病的临床特点密切相关。

  • 标签: Cronkhite-Canada综合征 内镜 胃肠道息肉 工藤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