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2
224 个结果
  • 简介:在加工、储存和使用的过程中,高分子材料长期受到光、热等外界因素的作用时,其内部会发生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导致其结构的变化,使其性能劣化,限制其在某些领域的应用,甚至使其完全丧失应用价值。在此过程中,高分子材料常伴随有黄变的发生。黄变是高分子材料结构发生变化的结果,不仅影响其的外观,还是其性能发生劣化的信号。本文综述了合成高分子材料的黄变研究现状,探讨了其黄变的机理,讨论了减轻聚合物黄变的可能措施。

  • 标签: 合成高分子 材料 黄变 结构 性能
  • 简介:研究了聚氧乙烯双环氧基醚的鞣革性能,考察了影响其鞣制效果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环氧基在中性条件下较为稳定,碱性条件可以促进双环氧基与胶原侧链胺基发生交联反应而产生鞣性;其鞣制效果受鞣剂分子的链长、用量、pH值、温度和催化剂等因素影响,特别是叔胺类能加快反应速率、提高鞣制效果,加入六亚甲基四胺可以使皮革的收缩温度提高到80℃以上。在优化的工艺条件下,聚氧乙烯双环氧基醚鞣制可以得到收缩温度接近85℃、柔软洁白的皮革,且其整体的感官性能和戊二醛鞣革相近。

  • 标签: 鞣制 环氧化合物 聚氧乙烯双环氧基醚
  • 简介:主要考察了不同温度,浓度及交联剂用量与明胶/PVA,明胶/粘胶以及明胶/粘胶/PVA共混纺丝原液的流变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明胶基共混纺丝液的黏度主要受温度,共混液浓度和各组成成分间比例影响,通过调节溶液浓度、配比以及温度可以控制共混纺丝液的流变性能。明胶基共混液的黏度随剪切应力的增加而减小,呈现"剪切变稀"现象,符合非牛顿流体"剪切变稀型流体"的黏度变化规律。

  • 标签: 明胶 共混液 流变性
  • 简介:橡梳栲胶与Cr(Ⅲ)和Al(Ⅲ)按照2.3,2.3的方法反应后,观察反应现象,发现橡梳栲胶与Cr(Ⅲ)、Al(Ⅲ)混合后,随反应时间的延长,溶液的颜色逐渐变深,反应2小时后可以见到有较为明显的沉淀沉积在锥形瓶底部。

  • 标签: MATRIX 降解产物 栲胶 Cr(Ⅲ) 鞣性 金属
  • 简介:本文介绍了超声波在皮革工业中的研究和应用,从皮革的鞣制、脱毛、加脂和染色等工序总结了近五十年来国内外的研究进展.

  • 标签: 超声波 皮革 鞣制 脱毛 加脂 染色
  • 简介:位于印度陈奈的中央皮革研究院(CLRI)近日开发出一种新型的环保皮革加工工艺,该工艺应用生物催化剂以减少制革过程中污染物的排放。CLRI资深科学家PThanikaivelan表示,新工艺主要应用酶制剂,从而可以减少鞣制和预鞣这两个工序中近90%的污染物排放。

  • 标签: 加工工艺 研究院 皮革 环保 开发 中央
  • 简介:当今社会,包袋的计算机3D建模已经越来越为设计者们所喜爱,而某些带有褶皱款式的包袋在3D建模的过程中却一直是一个难点,其原因是褶皱的不规则特性使3D模型很难达到最自然的效果。Rhin05.0是一款功能强大的3D建模软件,其NURBS曲面的特性也很适合表现包袋曲面的效果。因此,本文将重点探究如何用Rhi—n05.0将包袋的褶皱面最为自然的表现出来。本文主要以重建曲面和调节曲面控制点的方法来进行包体褶皱面的建模,解决了在建模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断面、裂面、局部尖突等一系列问题。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利用本文所述的方法能够模拟得到与真实褶皱面具有相同特点的褶皱模型,能够简单快捷的建成大型的不规则褶皱面模型,且模型的后期可调控性强,实用性高。

  • 标签: 3D建模 包袋 不规则褶皱面
  • 简介:水性丙烯酸酯树脂涂饰剂是目前最常用的三大水性涂饰剂之一,本文重点介绍了其改性的原理、方法及特点,概述了环氧树脂、聚氨酯的改性。

  • 标签: 水性涂饰剂 丙烯酸酯树脂 改性
  • 简介:随着胶原蛋白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胶原蛋白的需求不断增长,尤其是高附加值的产品。本文综合论述国内外从铬革屑中提取胶原蛋白脱铬的研究方法,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期进一步高值转化皮革废料,为胶原蛋白的开发利用奠定理论基础。

  • 标签: 胶原蛋白 铬革屑 提取 脱铬革屑
  • 简介:随着校园网络建设的飞速发展,校园网络环境为混合式教学平台的构建提供了基本条件。本教改项目从课程设置、教学方法、资源共享渠道以及成绩考核评定等方面采取具体改革措施,旨在通过网络课程平台的课程建设,将互联网在线教育引入工科教学体系,解决工科教学存在的问题,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研究结果表明,信息化教学模式得到学生广泛的认可,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满意度有了显著提高。

  • 标签: 混合式教学 网络课程平台 教改
  • 简介:将稀土铈(Ⅲ)负载于胶原纤维上制备新型除氟吸附材料CeCF。研究表明:CeCF对F^-的吸附容量为5.88mmol.g^-1;且铈与胶原纤维结合牢固,不易脱落。pH值对吸附有较大影响,适宜的pH范围为2~3.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速率方程描述。除PO4^3-外,溶液中的SO4^2-、NO^3-、Cl^-、CO3^2-基本不影响CeCF对氟的吸附;用pH〉12的碱溶液可使吸附剂再生。固定床吸附实验表明,当F^-质量浓度为20mg.L^-1流速为0.7332cm^3·min^-1时,吸附穿透点为447个床层体积。

  • 标签: 胶原 胶原纤维负载铈 吸附
  • 简介:以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CHPTAC)为阳离子化试剂,对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00-6000Da的胶原蛋白I及相对分子质量为50000-80000Da的胶原蛋白II进行阳离子化反应,制备了两种阳离子型胶原蛋白絮凝剂,并以高岭土悬浊液为模拟体系,考察了阳离子化前后胶原蛋白的絮凝性能。结果表明,阳离子化能明显提高胶原蛋白的絮凝能力,阳离子化胶原蛋白I及胶原蛋白II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率提高了20%,但阳离子化大大加快了絮凝速度,絮凝时间可缩短到20min以内。胶原蛋白II阳离子化后的絮凝能力最强,当该絮凝剂投加量为200mg/L、絮凝时间为20min时,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率达到80%以上。

  • 标签: 胶原蛋白 改性 超细纤维合成革 卫生性能
  • 简介:研究了伏安极谱法测定六价铬的方法,对皮革样品进行干法消解,并用氯酸钾将皮革中的铬全部氧化为六价铬,然后采用伏安极谱法对皮革中的铬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且对测定方法进行了评估。实验结果表明:在选定的伏安极谱测定条件下,伏安极谱法检测的结果为:样品中总铬含量为2.096%,回收率在94.20%~109.2%之间,相对标准偏差(n=6)为2.74%,国标法检测的结果为2.117%。伏安极谱法与国标法相比,相对误差为0.996%。说明采用伏安极法测定皮革中的总铬含量方法具有准确、灵敏、误差小,检测限低的优点。

  • 标签: 伏安极谱法 皮革 铬含量
  • 简介:通过测定苯乙烯一马来酸酐树脂AST、MT和MTc的基本性能及其复鞣填充后坯革的物性。结果表明,AST、MT和MTC耐铬、耐盐和乳液稳定性等性质优良;先用苯乙烯一马来酸酐树脂与铬粉一起复鞣能降低废液中的含铬量;AST、MT和MTC复鞣填充后的坯革的弹塑性、柔软性优良,MT复鞣后的坯革部位差最小,MTC复鞣后的坯革机械强度最优。

  • 标签: 苯乙烯 马来酸酐 树脂 表面张力 复鞣
  • 简介:在三伏流火、暑气蒸人的时节,从海滨城市青岛传来了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国家制革技术研究推广中心主任王全杰利用暑假在青岛制革总厂举办了研究生制革工艺实践学习班.学习班于2004年7月6日开学,8月6日结业,历时32天.

  • 标签: 王全杰 青岛 学习班 国家 主任 海滨城市
  • 简介:以骨油为原料,经过醇解、酰胺化、顺酐酯化、亚硫酸化等改性得到了结合型骨油加脂剂,该加脂剂具有原料价廉易得、生产简单无污染、加脂效果好、经济效益高等特点.

  • 标签: 骨油 加脂剂 结合型 皮革 生产
  • 简介:为有效利用铬资源和解决铬污染的治理问题,主要研究了高吸收铬鞣技术和铬鞣废液快速沉淀技术,实现了制革过程铬封闭循环利用,该技术是一种有效益的制革清洁生产技术。

  • 标签: 高吸收铬鞣 铬快速沉淀 铬鞣剂回用
  • 简介:本文对猪服装革生产中复鞣材料的搭配使用进行了研究。主要考查了当前国内市场上有代表性的几种复鞣材料,PR-1,ART-I,DM,HS以及KMC。通过单-材料实验确定各种复鞣材料性能,然后进行了这些材料的合理搭配实验,选择出了能体现皮革柔软,丰满,粒面细致,真皮感强,松面率低等流行风格的最佳搭配方案。

  • 标签: 制革 猪服装革 复鞣剂 猪皮 配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