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08 个结果
  • 简介: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天然酿造酱油和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中有机的方法,样品前处理简单,甲酸、苹果酸、琥珀、乳酸、酒石、乙酸、柠檬、丙酮、乙酰丙酸在弱阳离子交换柱上分离良好,其在一定线性范围内相关系数在0.9990以上,回收率在96.0—103.9%,检出限在0.001—0.005mg/mL,相对标准偏差在1.1—3.3%,并对天然酿造酱油和水解植物蛋白调味液样品进行了检测。

  • 标签: 液相色谱 有机酸 酱油
  • 简介:反式脂肪是一种具有反式构型的不饱和脂肪,研究表明,反式脂肪摄入量过多会对人体会产生一系列不利影响,本文介绍了反式脂肪的结构、性质、食物来源及其分析方法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气相色谱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反式脂肪的检测。

  • 标签: 食品 反式脂肪酸 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质谱法
  • 简介:以植物乳杆菌CCFM8661及其耐受突变株LPV-30、LPV-48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胁迫对其生理应激反应的影响而探索其可能的耐酸机制。研究结果表明:胁迫引起H^+-ATPase活性提高,胞内ATP含量降低,植物乳杆菌利用H^+-ATPase,通过消耗胞内ATP,将胞内H^+排出,从而保持胞内pH的动态平衡。与原始菌株相比,突变菌株都保持了较高的H^+-ATPase活性和胞内ATP水平。细胞膜脂肪分析表明:胁迫引起总饱和脂肪含量的减少,不饱和度和单不饱和脂肪的含量增加,并且突变菌株保持较高的饱和脂肪含量。本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植物乳杆菌的胁迫抗性机制。

  • 标签: 植物乳杆菌 酸胁迫 H^+-ATPASE活性 ATP含量 膜脂肪酸
  • 简介:阿魏糖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在食品、药品、化妆品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首先建立动物模型,对实验小鼠口投从玉米麸皮中提取的低分子质量阿魏糖酯,然后收集小鼠粪便及盲肠,并从中分离培养双歧杆菌;最后从双歧杆菌的培养中提取脂磷壁,探讨低分子质量玉米麸皮阿魏糖酯对双歧杆菌表面分子脂磷壁含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分子质量玉米麸皮阿魏糖酯对双歧杆菌表面分子脂磷壁含量具有促进作用。

  • 标签: 玉米麸皮 阿魏酸糖酯 脂磷壁酸
  • 简介:采用粉质仪、拉伸仪、动态流变仪、快速黏度分析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研究了硬脂酸、油酸和亚麻等3种脂肪(FA)和大豆卵磷脂(SBL)对小麦粉流变学性质及糊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FAs和SBL使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延长,且随双键数增加形成时间延长,稳定时间先增加后略有降低.面团的能量、最大拉伸阻力、最大拉伸比均随脂肪双键数增加而增加。

  • 标签: 流变学性质 大豆卵磷脂 糊化性质 脂肪酸 小麦粉 面团形成时间
  • 简介:采用高密度二氧化碳(DPCD)在8~16MPa范围,以2MPa的梯度逐步加压,每梯度压强下胁迫驯化8~10轮,筛选到1株残存率提高5.83个数量级的耐DPCD大肠杆菌突变菌株M8_5。采用气相色谱分析突变菌株与原始菌株细胞中脂肪的差异,发现突变菌株的棕榈一烯(C16:1)、十七烷(C17:0)、油酸(C18:1)和亚麻(C18:3)含量显著增加,其总脂肪含量也显著升高。通过双向电泳比较发现,突变菌株蛋白质组中含量差异3.5倍以上的蛋白质点有6个,其中DNA结合蛋白H-NS、锰超氧化歧化酶(MnSOD)、外膜蛋白F(OmpF)、30S核糖体蛋白S2、琥珀酰辅酶A合成酶含量上调,延胡索还原酶铁-硫蛋白簇含量下调。突变菌株十七烷含量增加与其DPCD耐受性提高有关,H-NS,MnSOD和OmpF蛋白含量上调有利于突变菌株DPCD耐受性的提高。

  • 标签: 高密度二氧化碳 大肠杆菌 脂肪酸 蛋白质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