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赵茜红
  • 学科: 医药卫生 > 药学
  • 创建时间:2019-04-14
  • 出处:《药物与人》 2019年第4期
  • 机构:成都平安医院赵茜红摘要:目的研究丹参川芎嗪治疗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高凝状态的效果。方法将2017年3月到2018年3月这个时间段作为取材区间,总计纳入恶性肿瘤合并高凝状态患者80例,根据其入院顺序进行分组,入院较早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并接受化疗治疗,入院较晚的40例患者为观察组,化疗治疗期间给予患者丹参川芎嗪,对比两种治疗方法下患者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以及随访期间出现血栓事件的情况,综合分析丹参川芎嗪的应用效果。结果治疗工作开展前研究选取两组患者的各项凝血功能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D-二聚体(血浆D-D)以及纤维蛋白原(FIB)等凝血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他凝血指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为期一年的随访调查期间观察组内患者出现肺栓塞、脑栓塞以及深静脉血栓的患者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应用到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中,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高凝状态,对于预防各类血栓事件的出现具有重要作用,可以将其作为恶性肿瘤合并高凝状态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 简介:目的探讨彩超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诊断及鉴别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确诊患者的彩超检查资料,比较分析良恶性肿瘤患者二维超声诊断结果,显示血流信号及采集血流参数。结果术后经病理证实甲状腺良性肿瘤42例中,术前彩超诊断正确41例(符合率为97.62%),38例恶性肿瘤中,术前彩超诊断正确37例(符合率为94.74%)。甲状腺良恶性肿瘤在超声声像图中肿瘤边界,内部回声,内部结构,有无钙化及包膜,淋巴结有无肿大,血流信号分型等方面比较,(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彩超 甲状腺肿瘤 良性 恶性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探讨同理心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行为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60例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常规护理+同理心干预。对比护理满意度和心理状态。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其心理状态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实施同理心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行为,并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同理心 恶性肿瘤 心理行为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孤立性肺结节的CT诊断效果。方法:以2021年1-12月为研究时限,选取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以X线和CT对其进行检查,比较该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符合率。结果:CT检查的诊断符合率显著更高(P<0.05)。CT影像下恶性结节病灶边缘多表现为毛糙,形态以圆形或类圆形为主,以及其与支气管血管束关系密切,而良性结节病灶边缘多表现为光滑,形态及与支气管血管束关系均没有特异表现。结论:在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CT检查具有很高的诊断符合率,并具有清晰影像学征象,能够为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推广。

  • 标签: 恶性肿瘤病史 孤立性肺结节 CT检查 X线检查
  •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对恶性肿瘤失眠患者采用中医护理干预的具体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6例恶性肿瘤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入院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38例)和研究组(n=38例)。为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对照组采用了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了中医护理干预。使用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估并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的睡眠质量。结果:护理前,对照组PSQI评分与研究组基本一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PSQI评分显著高于研究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失眠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具有显著的干预效果,不但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而且还能帮助其缓解负性情绪及精神压力,值得在临床中持续推广与使用。

  • 标签: 中医护理 恶性肿瘤 失眠患者 睡眠质量 精神压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实施标准化护理配合及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4月到2022年4月我院收治的70例接受腹腔镜手术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随机编号均分2组,对照组(n=35)提供常规管理,研究组(n=35)提供标准化护理配合及管理,对比手术配合度评分。结果:两组间比较,研究组手术配合度评分更高,P<0.05。结论:在妇科恶性肿瘤腹腔镜患者的手术期间实施标准化护理配合与管理可提高手术配合度,建议广泛应用。

  • 标签: 妇科恶性肿瘤 腹腔镜手术 标准化护理配合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对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予以营养支持治疗的价值。方法:评价对象选择于2022.2~2022.8就诊于我院肿瘤一科的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62例,随机法分组评价,31例予以常规治疗者纳入对照组,31例予以常规治疗+营养支持治疗者纳入试验组,对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和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较低(P

  • 标签: 恶性肿瘤 终末期 营养支持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恶性肿瘤PICC置管化疗患者实施家属参与式护理的效果。方法:本文共计纳入92例恶性肿瘤患者,均接受PICC置管化疗处理,且时间为2021.01-2023.01。双色球法均匀分组,46例/组,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实践组:实施家属参与式护理。比较二组护理效果。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实践组护理后的冲管及封管次数更少,护理服务水平更高,并发症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将家属参与式护理实施到研究化疗患者中,可减少冲管次数,提升护理服务水平,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借鉴。

  • 标签: 恶性肿瘤 PICC置管 化疗 家属参与式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清CRP与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在我院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中,择取84例作为观察1组,择取同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消化道良性疾病患者84例作为观察2组。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100名作为参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在入院后,均予以血清CRP和肿瘤标志物水平检测,就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入院时,观察1组和观察2组患者的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血清CRP相较于参照组,差异显著(P<0.05)。在治疗后,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的血清CRP和各项肿瘤标志物阳性率明显下降,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消化道恶性肿瘤中进行血清CRP与各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时,可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动态观察,有助于治疗和预后评估,有着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参考价值。

  • 标签: 血清CRP 肿瘤标志物 消化道恶性肿瘤 临床意义
  • 简介:目的研究胃肠手术中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切口感染的效果。方法将研究案例中的患者随机划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分别采取标准化护理方法与手术干预护理措施,记录对比切口感染预防效果。结果试验组中应用的预防切口感染护理措施,对胃肠手术患者伤口干感染预防效果十分理想。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措施在胃肠手术中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 标签: 胃肠道手术手术室护理 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探究培菲康与百普力联合使用对胃癌(GC)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4月在我院行GC切除术的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抛硬币法平均分为两个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百普力支持,研究组培菲康与百普力联合使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的胃肠恢复(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和生活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首次进食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生活质量提高率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培菲康与百普力联合治疗对GC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恢复有明显的疗效,并能提高患者的身体营养状况和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 标签: 胃癌 胃肠功能 生活质量
  • 简介:【 摘要 】 目的 分析恶性肿瘤病人采用经锁骨下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 CVC )与经外周途径至中心静脉置管( PICC )后临床并发症情况。 方法 研究收集 2018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我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 84 例作观察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格分为 A 、 B 两组, A 组 42 例采用 PICC 建立输液通道, B 组 42 例采用 CVC 建立输液通道,比较两组长期通路建立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A 组患者建立通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 B 组( P < 0.05 )。 结论 临床中对恶性肿瘤患者采用 PICC 与 CVC 置管建立通路,前者安全性更高,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可作为首选方法。

  • 标签: 恶性肿瘤 PICC CVC 并发症
  • 简介:目的:了解我院近5年来口服中枢性镇痛药使用情况并分析其趋势,为防止药物滥用、科学管理及临床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医院HIS系统提取2005—2010年每年第4季度我院口服中枢性镇痛药各品种的总用量、使用总天数、恶性肿瘤患者总病例数等数据资料,同时以WHO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用药频率(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等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我院就诊恶性肿瘤患者病例数逐年增加;使用量方面,羟考酮缓释片、弱阿片类和吗啡片使用量逐年增加,而吗啡控释片呈下降趋势。其药物利用指数为:弱阿片类、小规格羟考酮控释片及吗啡片DUI〈1,吗啡控释片、较大规格羟考酮缓、控释片DUI〉1。结论:我院口服中枢性镇痛药使用基本合理,不存在滥用现象。

  • 标签: 口服中枢性镇痛药 限定日剂量 用药频率 药物利用指数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恶性肿瘤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护理中应用心理咨询模式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30例恶性肿瘤血液透析患者作为研究样本,分组方式为数字抽签法,分别为实验组(15例,心理咨询模式)与参照组(15例,常规护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心理指标变化(SAS评分、SDS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患者的心理指标低于参照组,组间数据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心理咨询模式 恶性肿瘤 血液透析 应用效果
  • 简介:【摘 要】目的:分析人文关怀护理理念实施后,恶性肿瘤患者生活质量及情绪状况,评估其应用价值。方法:60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此次分析对象,入选时间均为2020年12月-2021年8月。实施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人文关怀护理)、对照组(常规护理)两组(各30例)。分析以上两组护理的实际效果,并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标对比显示,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

  • 标签: 人文关怀护理 恶性肿瘤 生活质量 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治疗结合护理干预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项目起始、终止设定范围在2019年12月-2021年12月,研究对象抽选此期间院内登记64名恶性肿瘤患者,结合不同的治疗方案设置研究组别为研究组、常规组,比较两组患者治护前后情绪质量。结果: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SAS、SDS下降水平较明显均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时,采用中西医治疗结合护理干预,更利于减轻患者情绪压力。

  • 标签: 中西医治疗 护理干预 恶性肿瘤患者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III复合物(TAT)、纤溶酶-α2纤溶酶抑制剂复合物(PIC)、血栓调节蛋白(TM)及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复合物(t-PAIC)等血栓四项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患者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21年1月至2021年9月入选的74例患者(其中12例患者存在静脉血栓)作为本次研究观察组,另选择74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参与研究者进行血栓四项检查,比较血栓四项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PIC、TAT、t-PAIC、TM分别为(0.79±0.31)ug/mL、(10.95±2.14)ng/mL、(8.96±2.06)ng/mL、(11.05±3.51)TU/mL,指标高于对照组(0.40±0.13)ug/mL、(1.00±0.52)ng/mL、(1.00±0.32)ng/mL、(5.00±1.20)TU/mL,P

  • 标签: 血栓四项 恶性肿瘤 静脉血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应用综合治疗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在我院妇产科收治的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中抽取样本量,共抽取60例,在2020年01月至2022年04月调查,以双色球数列分布形式设计分组,有对照组、研究组,每组30例,其中予以对照组对症躯体支持治疗,而研究组则在此基础上联合个体化心理抚慰干预治疗,设计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为观察指标,对其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评估各组方案下的负面情绪评分,在治疗前组间结果为P>0.05,而治疗后研究组较低,结果显示,数据值差异性为P<0.05;就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研究组在角色功能、躯体功能、认知功能及社会功能中高于对照组,结果显示数据值为P<0.05。结论:晚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应用综合治疗,患者的负面情绪及生活质量明显得到改善,建议临床医学推广。

  • 标签: 综合治疗 晚期妇科恶性肿瘤 生活质量 负面情绪
  • 简介:【摘要】无瘤技术在腹腔镜手术治疗中的应用,对于肿瘤治疗活动成功率的提升具有较大作用。本文综述手术治疗中无瘤技术护理的相关内容,以期对临床中腹腔镜恶性肿瘤手术的广泛应用有推动作用。

  • 标签: 腹腔镜 恶性肿瘤 无瘤技术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