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4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整形外科事业取得了蓬勃发展,对于整形外科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本文旨在探索一种适合整形外科临床型研究生的带教方法。方法作者回顾了整形外科研究所以往在培训进修生及研究生方面的临床带教经验和体会并进行分析,总结了6条行之有效的带教方法:①相关基础理论的学习;②教学查房、病例讨论与读书报告;③手术带教;④学术活动;⑤技能培训;⑥专题授课。结果为了提高临床型研究生的带教效果,将以上6种带教模式进行综合运用。结论我科作为整形外科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培养出了大量优秀的研究生,其中以临床型研究生所占比例最大。本文的6种带教方法切实可行,将会对临床型研究生的带教起到良好的效果。

  • 标签: 整形外科 临床型 研究生 带教
  • 简介:感觉-运动区病变成功的手术切除,同时又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仍然是神经外科手术的一个难题.手术成功与否的关键是术前和术中对感觉-运动区和锥体束的精确定位以及显微手术操作技巧的良好运用.本文分析了近年来在我院手术治疗的35例感觉-运动区病变的病例,探讨了感觉-运动区病变手术的操作要点.

  • 标签: 感觉运动区 病变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由国际微创神经外科学会、亚洲神经外科医师学会共同主办,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承办的国际神经外科锁孔手术大会将于2018年11月2-4日在江苏省苏州市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大会组委会诚挚地邀请国内外同道参会交流。大会内容涵盖锁孔显微手术、内镜辅助的显微手术及神经内镜手术。众多的国际神经外科大师将展示锁孔手术的最新进展与高超技能,共享手术经验,讨论手术指南。

  • 标签: 国际神经外科 神经外科学会 微创手术 锁孔手术 国家级继续教育 教育课程
  • 简介:目的研究显微手术治疗儿童脊髓拴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儿童脊髓拴系综合征,平均年龄2.2岁。均伴有脊柱裂,合并单纯脊髓脊膜膨出20例,脊髓脊膜膨出合并椎管内脂肪瘤13例,畸胎瘤1例,皮样囊肿1例。行显微手术松解黏连的脊髓和神经,切断牵拉的终丝。结果会阴部感觉异常总有效率为80.0%,排尿功能障碍总有效率为77.1%.结合矫形手术可明显改善运动障碍。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松解脊髓圆锥和马尾神经及切断牵张的终丝.是治疗儿童脊髓拴系综合征的关键.结合矫形手术可提高病儿的生存质量。

  • 标签: 显微外科手术 马尾 脊髓压迫症
  • 简介:目的:探讨引起短期多例神经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可能原因。方法:回顾2013年2月1日至3月15日所有神经外科手术患者资料,进行相关暴露因素分析,探讨可能引起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第五手术间”OR=4.07(95%CI=0.52~36.65),第五手术间环境微生物采样除麻醉剂袖带菌落总数超标以外均符合国家要求;各“手术主刀医生”“手术参与者”的手术部位感染专率较神经外科手术部位平均感染率均无差异(P〉0.05);“二次手术”OR=18.00(95%CI=2.00~180.00)。结论:“二次手术”是此次短期多例神经外科患者手术部位感染的高危因素;对其干预措施可由此入手,进一步探讨。

  • 标签: 神经外科 手术部位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对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13例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手术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探讨大型脑动静脉畸形的治疗策略和手术要点。方法共手术治疗13例大型动静脉畸形。外院曾行血肿外引流2例,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1例。全部位于功能区。Spetzler-Martin分级:Ⅳ级7例,Ⅴ级6例。4例行术前栓塞治疗。在我院均行动静脉畸形切除术。结果6例无明显并发症。余7例主要并发症是偏盲、轻度失语、肌力下降及癫痫等,多数均逐渐恢复。10例动静脉畸形获全切,3例少量残留。残余动静脉畸形行伽玛刀治疗。结论动静脉畸形的最大危害是颅内出血,严重者可导致患者死亡。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前充分准备,采用正确的手术方法,术中术后控制血压,高级别大型动静脉畸形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大型 动静脉畸形 显微手术
  • 简介:近年来,功能成像技术迅速发展,拓宽了放射学的诊断范围,尤其在神经放射学领域,已经超出了以往形态影像学的范畴。CT脑灌注成像(ComputedTomographyPerfusion;CTP)作为一种功能成像技术,借助专用软件定量测定脑血流量(CerebralBloodFlow;CBF)、脑血容量(CerebralBloodVolume;CBV)和平均通过时间(MeanTransitTime;MTT)并生成脑灌注图像,进而评估脑灌注情况。

  • 标签: CT脑灌注成像 神经内外科 临床应用 功能成像技术 神经放射学 平均通过时间
  • 简介:目的探讨枕大孔区神经鞘瘤的手术入路及显微外科治疗。方法显微手术切除枕大孔区神经鞘瘤21例,其中19例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2例采用改良的远外侧入路。结果手术21例均全切。无手术死亡,及手术致残。21例患者术后症状消失,恢复良好。结论采取适合的手术入路及显微外科治疗可以提高枕大孔区肿瘤的全切率及临床疗效。

  • 标签: 枕大孔区 神经鞘瘤 显微外科治疗
  • 简介:目的总结脊髓型颈椎病的前路显微手术治疗方式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85例脊髓型颈椎病的手术经验。均经前路行手术治疗,其中显微镜下手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钛钢板内固定59例,内镜下手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钛钢板内固定2例,显微镜下减压+Bryan人工椎间盘植入24例。结果术后随访3~52个月,平均23个月;脊髓功能明显改善82例,占96.5%,稳定3例,占3.5%。24例Bryan人工椎间盘植入病人术后随访X-线平片显示:颈椎过曲、过伸运动及生理曲度良好,与自体椎体融合良好。结论对中央型或神经根型椎间盘突出病人经前路行显微减压术,减压更加充分,并可减少对脊髓的损伤;椎间植入人工椎间盘可保留部分脊柱运动功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 标签: 脊髓压迫症 椎间盘移位 颈椎 颈前路减压 Bryan人工椎间盘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多发性动脉瘤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原则。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20例多发性动脉瘤,共44个动脉瘤中颈内一后交通动脉瘤24个,颈内动脉床突上段动脉瘤8个,前交通动脉瘤6个,基底动脉瘤3个,其他部位3个。一期手术处理2个动脉瘤13例(其中微创手术7例,栓塞手术6例),二期手术者7例。结果优良13例,轻残4例,重残2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DSA显示动脉瘤消失。结论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多发性动脉瘤是安全和可行的。手术夹闭与栓塞治疗相辅相成。尽可能一期处理所有动脉瘤,预后良好。

  • 标签: 颅内多发动脉瘤 微创外科治疗
  • 简介:如何造就高素质的神经外科医生,是神经外科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前提.结合自己做过研究生和现在做研究生导师的双重经历,对研究生的素质教育、外语和计算机的水平要求及专业临床技能训练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做进一步的阐述.

  • 标签: 临床研究生 素质教育 能力训练
  • 简介:神经外科监护室(neurosurgicalintensivecareunit,NICU)是集医疗护理现代化技术为一体的医疗组织管理形式,配置了大量的医疗仪器设备,同时也带来种类繁多的噪音。Darbyshire和Young[1]对英国5个监护室进行监测,发现平均噪音超过45dB,最高峰值甚至达到85dB。

  • 标签: 神经外科监护室 报警疲劳 护理 医疗安全
  • 简介:目的研究颅内多发动脉瘤外科治疗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分析63例颅内多发动脉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将出院时的GOS评分作为预后良好(4—5级),差(1—3级),分别评价了年龄、性别、治疗手段、术前Hunt—Hess分级、Fisher分级、动脉瘤部位、侧别、大小、数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GOS评分预后良好49例,差14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与预后相关(P〈0.05)。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各因素与预后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术前Hunt—Hess分级和Fisher分级会影响颅内多发动脉瘤病人的疗效,治疗方案的选择会提高其疗效。手术和介入的治疗效果未见明显差异。

  • 标签: 颅内多发动脉瘤 手术 介入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