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脑卒中后患者睡眠障碍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指导临床诊疗。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7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96例,采用阿森斯失眠量表对睡眠障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在96例脑卒中住院患者中,睡眠障碍者48例,非睡眠障碍者48例;睡眠障碍患者在性别、卒中部位与非睡眠障碍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但在年龄、NIHSS评分、ADL评分、前后循环,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后睡眠障碍是常见的临床问题,与诸多因素相关,及时发现其相关因素并及时干预,有利于改善卒中后睡眠障碍,促进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 标签: 卒中 睡眠障碍
  • 简介:在我国进入到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过程中,整个社会的经济水平、科技水平等都有了明显的提升,这也从另一方面反应出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升。生命质量提升的明显表现就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方面都出现了较多的变化,但是也带来了较多的劣势影响。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身体功能和身体素质的下降,使得其容易患病,而且老年人的睡眠质量本身就差,这样一来就更容易出现睡眠障碍,从而造成恶性循环,影响其身体健康。

  • 标签: 老年患者 睡眠障碍 老化因素 家庭成员 睡眠质量
  • 简介:目的:研究与分析ICU清醒患者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宝山分院ICU收治的清醒患者260例,将其采用PSQI指数进行睡眠质量的评估,比较不同性别、年龄、情绪状态、文化程度、疼痛感程度、APACHEⅡ评分、口鼻留置管道、一般自我效能感及住家睡眠质量者的评估结果,并以多因素Logistic分析ICU清醒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260例患者中PSQI指数较好、一般及较差者分别为20例、111例及129例,分别为7.69%、42.69%及49.62%,不同性别及文化程度者的PSQI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情绪状态、疼痛感程度、APACHEⅡ评分、口鼻留置管道、一般自我效能感及住家睡眠质量者的PSQI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年龄、情绪状态、疼痛感程度、APACHEⅡ评分、口鼻留置管道、一般自我效能感及住家睡眠质量均是ICU清醒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ICU清醒患者睡眠质量相对较差,且睡眠影响因素较多,应对存在上述影响因素的ICU患者进行充分的睡眠状态干预。

  • 标签: ICU 清醒患者 睡眠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老年住院患者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并探讨对其实施科学的护理措施从而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睡眠障碍患者80例,按照其入院顺序采用计算机随机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老年失眠患者给予传统住院护理,观察组老年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措施,比较2组患者睡眠质量差异、焦虑(SAS)评分差异、抑郁(SDS)评分差异。结果:经过对研究结果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各项评分、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失眠患者实施科学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睡眠质量,同时对改善患者心理状态有积极作用。

  • 标签: 老年患者 睡眠障碍 焦虑评分 抑郁评分
  • 简介:目的探讨与胶质母细胞瘤(GBM)生存预后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GBM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病程时间、术前Karnofsky评分(KPS)、肿瘤残余体积、同步放化疗、MGMT表达、Ki-67表达、对疾病认知情况对病人生存期的影响。结果61例病人生存时间为2~42个月,中位数为10个月,1、2、5年生存率分别为26.2%、9.2%、0。术前KPS评分≥70分、完成同步放化疗及Ⅳ级认知程度病人生存期较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KPS评分、是否同步放化疗、病人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是影响GBM病人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手术是治疗GBM不可缺少的手段,术前KPS评分、是否完成同步放化疗及病人对病情的认知程度可影响生存期,认知程度转化、心理辅导的必要性及对生存期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放化疗 预后 生存分析
  • 简介:目的:分析ICU患者失眠的相关影响因素,并研究和总结对应的干预性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本院纳入治疗的ICU患者80例,调查患者失眠相关影响因素,并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予以干预性护理措施,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措施,统计2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失眠状况。结果:80例ICU患者中有97.50%失眠,失眠相关影响因素主要有心理因素(100.00%)、疾病因素(51.28%)、环境因素(41.03%)、药物因素(15.38%)等;观察组患者的护理干预后失眠例数(14例),少于对照组患者的例数(30例),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U患者失眠的影响因素主要包含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药物因素等,予以干预性护理措施后可以明显改善失眠状况。

  • 标签: ICU 失眠 影响因素 干预性护理
  • 简介:患者在ICU过渡期的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ICU过渡期护理能够对患者短期和长期结局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从ICU过渡期护理的概念、过渡期患者安全影响因素、主要干预策略、干预效果评价等方面阐述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以期为促进我国ICU过渡期护理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

  • 标签: ICU过渡期护理模式 影响因素 管理对策 效果评价 综述
  • 简介:目的:研究与分析手足口病(HFMD)患儿睡眠质量状态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期间攀枝花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HFMD患儿12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PSQI量表进行评估,然后比较其中不同性别、年龄、体温、严重程度、家长文化程度、病毒类型及居住情况者的PSQI量表评分结果,同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上述研究因素与HFMD患儿睡眠质量状态的关系。结果:120例HFMD患儿的PSQI量表评估结果较差,不同性别及及居住情况者的睡眠质量较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体温、严重程度、家长文化程度及病毒类型者的睡眠质量较差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体温、严重程度、家长文化程度及病毒类型均是本类患儿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HFMD患儿睡眠质量状态较差,影响因素较多,应重视HFMD患儿睡眠质量的改善。

  • 标签: 手足口病患儿 睡眠质量状态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分析桡动脉入路全脑血管造影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登记2014年1-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桡动脉入路全脑血管造影患者293例,收集患者人口学资料、血管危险因素、主动脉弓及变异、成攀技术方式、手术操作时间及并发症。依据手术操作时间分为手术困难组和对照组,通过两组间差异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手术难度的相关因素。结果293例患者中,男212例,女81例,平均年龄(63.3±9.8)岁。手术困难组和对照组比较发现,年龄、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史、Ⅲ型主动脉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Ⅲ型主动脉弓(比值比9.93,95%可信区间6.63~14.86,P〈0.01)是影响桡动脉入路全脑血管造影手术难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主动脉弓形态是影响经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的重要因素,Ⅲ型主动脉弓使造影难度增加、并发症增多。

  • 标签: 全脑血管造影 桡动脉 Simmons造影导管
  • 简介:目的:探究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ntensiveCareUnit,ICU)ICU患者睡眠障碍的相关因素,并给出有针对性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收治存在一定的睡眠障碍问题的ICU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其临床情况进行分析,对其出现睡眠障碍问题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造成ICU患者出现的睡眠障碍问题的相关因素分别为患者身体不适、担心自身病情发展、无陪护和经济负担等问题,其中患者身体不适和担心病情发展的因素所占比例最大。结论:受到ICU病房环境的特殊性影响,其患者通常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失眠问题,导致睡眠问题出现的原因是多层种因素结合作用的结果,需要护理人员能够给予其针对性护理干预,帮助患者安稳入睡,促进其身体康复。

  • 标签: ICU患者 睡眠障碍 相关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目的:探究影响乳腺癌患者术后睡眠障碍的因素和临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4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手术患者50例纳入研究。调查所有患者睡眠质量影响因素,并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50例患者中有32例存在程度不同的睡眠障碍;采取针对性护理后,患者睡眠障碍情况得到明显好转,与护理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术后出现睡眠障碍的原因较多,将针对性护理运用在此类患者中有利于改善睡眠质量,保障术后恢复效果。

  • 标签: 睡眠障碍 乳腺癌 临床护理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安溪县医院收治的行多导睡眠检测(PSG)患者95例,分析其临床资料,通过Logisitic回归分析OSAS危险因素。结果:患者BMI≥25kg/m^2、伴有高血压史、颌面结构异常及拥有吸烟等不良方式是引发OSAS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通过分析OSAS患者主要危险因素,可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指导作用。

  • 标签: 阻塞性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Logisitic模型
  • 简介:顽固性高血压(resistanthypertension),又称难治性高血压,指足量且合理应用3种或3种以上的降压药物(包括利尿剂),血压仍未达到目标水平。高血压是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被称为"沉默的杀手",在中国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然而,中国高血压的知晓率、诊断率、治疗率及达标率均相对较低,高血压的达标率仅为6%。顽固性高血压为何如此"顽固"?主要原因有哪些?

  • 标签: 顽固性高血压 危险因素 卒中 预防 难治性高血压 降压药物
  •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近期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在本院接受开颅手术治疗的170例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近期预后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70例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经手术治疗后,死亡9例(5.29%),植物生存10例(5.88%),重度残疾19例(11.18%),不良预后总发生率为22.35%(38/170)。单因素分析得出不良预后发生率在年龄、瞳孔改变、受伤后距离手术时间、术前GCS评分、血肿量、手术方式、合并颅内其它损伤、并发症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年龄≥60岁、瞳孔改变、受伤后距离手术时间≥12h、合并颅内其它损伤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术前GCS评分≥9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OR=1.507,P〈0.05)。结论高龄、瞳孔发生变化、受伤后距离手术时间超过12h、术前GCS评分偏低、合并有其它颅内损伤均会增加脑外伤致硬膜外血肿患者术后残疾或死亡的发生风险。

  • 标签: 脑外伤 硬膜外血肿 预后 影响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术后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156例伤后早期行气管切开术的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资料。根据气管切开术后3周内根据临床表现、X线检查、支气管肺灌洗液或痰液培养确定肺部感染。结果156例中,发生肺部感染46例,发生率为2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伤、气管导管留置时间长、入院时GCS评分低、体质指数高是重型颅脑损伤早期气管切开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发生肺部感染与气管导管留置时间长、术前体质指数高、入院时GCS评分低、有合并伤等具有较高相关性,建议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以减少肺部感染,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气管切开术 肺部感染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综合脑胶质母细胞瘤(GBM)术前非影像学危险因素评估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脑GBM病人术前非影像学因素对总生存期(OS)的影响,对性别、发病年龄、术前KPS评分、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PLR)、肿瘤部位、肿瘤最大直径等因素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回归分析,并利用回归系数计算预后指数(PI),利用CutoffFinder网页工具求PI界值划分高危、低危组,并对两组病人的O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KPS评分(RR=1.78)、PLR(RR=1.68)、年龄(RR=1.45)是影响GBM病人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I界值为2.25,PI〉2.25为高危组,PI≤2.25为低危组,两组O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I计算简单易于推广,对GBM病人具有较高的预后预测价值。

  • 标签: 胶质母细胞瘤 危险因素 非影像学 术前 预后指数
  • 简介:目的:分析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睡眠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4月至2017年3月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68例,利用匹兹堡睡眠指数(PSQL)展开问卷调查,了解患者睡眠质量,分析睡眠质量影响因素。结果:患者PSQI评分(6.92±1.53)明显高于全国常模的(3.23±3.12)分(P〈0.05);经多因素回归分析,焦虑、抑郁、疼痛程度、发病部位均为三叉神经痛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睡眠质量下降,发病部位、疼痛情况、患者抑郁及焦虑情绪均可影响患者睡眠质量,临床应针对这些影响因素展开针对性疏导,改善患者睡眠情况。

  • 标签: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睡眠质量 影响因素
  • 简介:目的:探讨重性精神病患者睡眠障碍调查分析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北京市大兴区精神病医院收治的重性精神病合并睡眠障碍的患者共86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的睡眠障碍状况进行调查研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工具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纳入研究的重性精神病睡眠障碍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年龄在40岁以上所占的比例高于40岁以下所占比例,文化程度越低发病可能性越大,无业人员的发病率较高,婚姻状况为离婚或丧偶的发病率高。重性精神病睡眠障碍患者影响因素较多,包括焦虑忧郁因子、缺乏活力因子、思维障碍因子、激活性因子、敌对猜疑因子等。结论:影响重性精神病者并发睡眠障碍的因素较多,应全面认识并正确处理该病的相关因素,改善及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给予有效的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睡眠质量,稳定患者情绪,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重性精神病 睡眠障碍 影响因素 调查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angioplastyandstenting,CAS)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损害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行CAS患者86例,根据患者术中术后的血压、心率状况,将其分为有、无血流动力学损害两组,采用单因素分析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血流动力学损害的危险因素,再经Logistic回归法分析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86例患者中42例在球囊扩张时均出现心动过缓、血压降低。血流动力学损害比率为48.8%,单因素分析显示,高龄(≥75岁)(χ~2=4.076,P=0.040)、颈内动脉重度狭窄(70%~99%)(χ~2=5.010,P=0.029)、钙化斑块(χ~2=4.432,P=0.035)、狭窄距分叉处距离≤10mm(χ~2=9.704,P=0.002)、球囊后扩张(χ~2=6.635,P=0.025)是发生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狭窄距分叉处距离≤10mm[比值比(oddsratio,OR)2.487,95%可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1.129~3.479,P=0.021]、重度狭窄(OR1.650,95%CI1.142~4.156,P=0.035)、球囊后扩张(OR2.628,95%CI1.763~4.508,P=0.019)是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AS围手术期血流动力学损害是常见的并发症,狭窄距分叉处距离≤10mm、重度狭窄(70%~99%)、球囊后扩张是CAS相关性血流动力学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颈动脉支架成形术 血流动力学损害 危险因素 围手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