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早期使用剂量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抑制剂对兔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皮层神经元的凋亡的影响。方法枕池二次注血法建立兔SAH模型。一次注血后第5天灌流固定法处死动物。用免疫组化及凋亡细胞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分别检测颞叶皮层神经元caspase-3的表达及凋亡情况。结果免疫组化显示SAH+Z-DEVD-FMK(一种特异性caspase-3抑制剂)组皮层神经元caspase-3表达较SAH组及SAH+二甲基亚砜(DMSO,有机溶剂)组明显降低(P〈0.05);TUNEL染色结合凋亡指数(AI)显示SAH组及SAH+DMSO组较对照组存在明显皮层神经元凋亡(P〈0.01),而SAH+Z-DEVD-FMK组皮层神经元凋亡较SAH组及SAH+DMSO组明显减轻(P〈0.01)。结论早期使用特异性剂量caspase-3抑制剂能减轻兔SAH后脑皮层神经元的凋亡,起到脑保护的作用。

  • 标签: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保护 Caspases抑制剂 凋亡
  • 简介:目的探讨通过质子磁共振波谱(1H-MRS)分析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腰池持续引流患者脑内代谢物质的变化,评估腰池持续引流对创伤所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将2012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的80例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患者除采用常规方法外,入院第3d行经腰池持续引流的治疗,对照组患者只采用常规方法治疗;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后第3、8、14d行经颅多普勒检查脑血流变化和比较其临床疗效。两组患者第14d行质子磁共振波谱分析额叶、基底节、枕叶NAA、Cho、Cr及NAA/Cr,Cho/Cr值的变化,并对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脑血管血流速度、临床疗效和主要症状消失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组额叶、基底节区域、枕叶NAA/Cr较对照组明显上升,Cho/Cr数值较对照组降低(均P〈0.05)。结论经腰池持续引流可以缓解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脑血管痉挛,改善患者临床症状,1H-MRS对评估临床疗效及预后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 标签: 质子磁共振波谱 脑代谢 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腰大池持续引流
  • 简介:目的研究贾氏微创法侧脑室穿刺联合腰池置管脑脊液双向持续外引流术治疗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方法对32例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行贾氏微创法侧脑室穿刺及腰池置管脑脊液双向持续外引流术,观察治疗结果。结果此方法能明显提高重症蛛网膜下腔出血的�

  • 标签: 侧脑室穿刺 出血临床研究 引流术治疗
  • 简介:目的探索半胱氨酰白烯受体1(CysLT1)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胶质瘤病理级别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CysLT1受体在48例脑胶质瘤中的表达。结果CysLT1受体在星形胶质细胞瘤和神经节胶质细胞瘤中均有诱导表达,表达强度(免疫活性指数)随着肿瘤恶性程度的升高而升高。结论CysLT1受体在脑胶质瘤中诱导表达增强,并且表达强度(免疫活性指数)与肿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

  • 标签: CysLT1受体 胶质瘤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探讨抑制血红素加氧酶-1(HO-1)是否可以增强氧化二砷(ATO)对胶质瘤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方法分别用HO-l激动剂钻原卟啉IX(CoPPIX)和HO-1抑制剂锌原卟啉IX(ZnPPIX)预处理细胞后,用ATO处理胶质瘤细胞系U251MG,通过检测细胞死亡、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SubGl等评价ATO对胶质瘤细胞的损伤作用,并使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ATO诱导的活性氧蓄积,用Westemblot分析HO-1的诱导、P38和JNK的磷酸化情况。结果ATO可以诱导U251MG细胞出现明显的细胞死亡、线粒体膜电位(MMP)下降、活性氧蓄积以及HO-1蛋白表达,这些指标均可被活性氧抑制剂L-N-乙酰半胱氨酸(LANC)抑制。HO-1诱导剂CoPPIX可以明显抑制As2O3,诱导的细胞死亡和活性氧生成,而HO-1抑制剂ZnPPIX则可以显著增强上述作用。结论抑制胶质瘤细胞HO-1的表达能显著增强ATO的抗胶质瘤作用,考虑到HO-1在胶质瘤内高表达,ATO联合HO-1抑制剂可能是一种有效治疗胶质瘤的新方法。

  • 标签: 胶质瘤 三氧化二砷 HO-1 活性氧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下第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的疗效。方法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符合标准的梗阻性脑积水30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观察组采用内镜下第脑室底造瘘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明砂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近期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脑室-腹腔分流术相比,内镜下第脑室底造瘘术治疗梗阻性脑积水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复发率低。

  • 标签: 梗阻性脑积水 第三脑室造瘘术 脑室-腹腔分流术 疗效
  • 简介: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城市初中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法应用症状自抨量表(SCL-90)封唐山市所城市中学初中年级137名学生进行调查。其中重点中学58人,非重点中学48人。企业中学41人,分别统计出总体阳性发生率,同时将重点、非重点、SCL-90结果进行比较,并将总体与全国青少年组常模进行比较。结果总体的阳性个体检出率为33%(≥2)。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均显着高于全国青少年组常模;重点初中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敌对、恐怖、偏执方面显着高于非重点初中。结论初中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为严重。尤其重点中学更为突出。

  • 标签: 唐山市 城市 初中学生 心理健康
  • 简介:目的探讨岩静脉在叉神经手术中的保护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MVD)285例,其中206例岩静脉被电凝处理,79例保护良好。结果79例岩静脉保护良好的术后未发生脑水肿,无明显恶心呕吐。206例电凝处理岩静脉的其中3例发生小脑水肿,2例经脱水剂治疗,1例经后颅窝减压后恢复良好,35例术后3天明显恶心呕吐,腰穿测脑压高。结论岩静脉在叉神经血管减压手术中应尽可能保护良好,否则术后可常规应用脱水剂以及做好再次后颅窝减压手术的准备。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 岩静脉
  • 简介:目的探讨维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3D-GDC)栓塞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3D-GDC作为第1个弹簧圈栓塞治疗的39例40个动脉瘤;动脉瘤大小4~16.7mm;瘤颈宽度2.1~9.5mm,≤4mm18个,>4mm22个;栓塞后所有病人复查造影并随访2~33个月,进行临床疗效评估.结果动脉瘤完全栓塞31个(77.5%),次全栓塞9个(22.5%);22个瘤颈>4mm者完全栓塞18个(81.8%).5例出现栓塞相关并发症,2例轻残,其余病人恢复良好.结论3D-GDC栓塞治疗动脉瘤,特别是较复杂的颅内宽颈动脉瘤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 标签: 三维电解可脱式微弹簧圈 颅内动脉瘤 临床研究 血管内栓塞
  • 简介:睡眠障碍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身心健康,甚则威胁生命,因此睡眠障碍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同时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社会问题。为此,医护人员掌握科学系统的睡眠医学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我们举办《睡眠医学》在线系列讲座的初衷。

  • 标签: 中国睡眠研究会 专家讲座 专业委员会 药理 教育 睡眠障碍
  • 简介:届中华中青年神经外科交流协会学术会议将于2015年10月16日-18日在河北省石家庄市举行。会议组委会诚挚的邀请您参加。会议旨在促进全国神经外科中青年医师展示成绩、交流经验、共同提高学术水平。在学术日程的设计和专题的选择上作了进一步的优化,强调注重内容,简化形式。会议将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进行大会报告,同时开设多个专题会场。现将会议的征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 标签: 神经外科 学术会议 会议组委会 著名专家学者 青年医师 投搞
  • 简介: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叉神经痛,在国内外已广泛应用.我们通过该手术治疗叉神经痛1014例,得到了很好疗效.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1014例中,男527,女487;年龄,26~82岁;病程0.5~32年;右侧疼痛504例,左侧428例;部位,Ⅰ支75例,Ⅱ支166例,Ⅲ支150例,Ⅰ~Ⅱ支84例,Ⅱ~Ⅲ支358例,Ⅰ~Ⅲ99例;双侧性82例.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手术治疗 微血管减压术 手术适应证
  • 简介:目的通过维立体虚拟labb静脉解剖与显微外科手术的对比,评价虚拟现实技术在显微神经外科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分成虚拟解剖组和实际手术组,实验例数均为23例。虚拟组收集23例颅底肿瘤患者CTA、MR、MRA影像数据,并把数据载入Dextroscope工作站,模拟手术入路显微解剖Labb静脉以及周围的静脉窦,比较虚拟现实仿真手术中测得的Labb静脉数据和临床病例手术中的数据。结果虚拟解剖组的labbe静脉单根5例,双根10例,多根8例;实际手术组的Labb静脉单根5例,双根9例,多根9例,虚拟解剖组Labb静脉属于前置型为17.39%,实际手术组13.04%。对比两组数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运用维虚拟仿真技术可以精确模拟labbe静脉解剖,为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准确、直观的依据。

  • 标签: 虚拟现实技术 显微解剖 Labbé静脉
  • 简介:目的探讨"悬吊法"在微血管减压术中的应用。方法利用"悬吊法"对43例患者行微血管减压术。结果43例患者术后疼痛均立即消失,无伤残及死亡病例,术后总有效率达100%,随访2~42月,平均24个月,无复发病例。术后发生脑脊液漏1例,面部麻木1例,出院时均治愈。结论利用"悬吊法"对叉神经进行减压,减压充分,能提高治愈率,减少术后复发。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微血管减压术 悬吊 疗效
  • 简介:目的对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术治疗叉神经痛未达到疼痛完全缓解的原因进行分析.方法对1997年至2002年收治的516例叉神经痛经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40例第一次治疗后未能达到疼痛完全缓解.结果91例经再次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术治疗后完全缓解,39例第次阻滞后完全缓解,无效10例.失败的主要原因包括卵圆孔穿刺失误,迷走神经反应,无扳机点和普鲁卡因测试不能达到完全不痛.结论强调经皮穿刺卵圆孔的技术掌握和适应症的选择,治疗过程中应做到普鲁卡因测试后完全不痛,我们认为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治疗叉神经痛安全有效、微创,可作为叉神经痛治疗的首选方法之一.

  • 标签: 三叉神经痛 半月节后根甘油阻滞术 失败 原因
  • 简介:目的探讨建立颅底陷入合并寰枕融合畸形的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方法采集1例颅底陷入合并寰枕融合畸形患者的颅颈交界区的CT薄层扫描数据,利用Mimics软件对CT数据进行处理,生成维几何表面模型,并导出点云;采用逆向工程软件Imageware处理点云数据,生成维曲面;采用四面体与六面体混合分网的思路,利用HyperMesh对曲面模型先分块再分网,最后导出网格模型;将网格模型导入有限元软件Abaqus,进行韧带添加、材料赋值、接触定义、边界约束等,得到寰枕融合畸形维有限元模型。结果建立的有限元模型包含474162个单元和235524个节点,外观逼真,几何相似性较好,可根据不同实验目的进行加载分析,对复杂载荷条件进行仿真计算。结论利用HyperMesh等软件的前处理功能建立的颅底陷入合并寰枕融合维有限元模型,可为颅颈交界区畸形的生物力学研究提供基础,可为上颈椎畸形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提供参考。

  • 标签: 颅底陷入症 寰枕融合畸形 三维有限元模型 HyperM ESH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冠切双额骨瓣减压术对重型双侧额颞叶脑挫裂伤及早期颅骨修补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切双额骨瓣开颅手术治疗的56例重型双侧额颞叶脑挫裂伤伴难治性高颅内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以格拉斯哥预后量表(COS)评分判定患者的疗效。结果本组患者恢复良好33例,轻残12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3例。恢复良好的患者中早期行自体或塑形钛网颅骨修补术28例。结论双额冠状切口骨瓣减压术能有效解除或减轻双额颞叶脑挫裂伤患者的颅内高压,在重型双侧额颞叶脑挫裂伤的抢救中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能明显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 标签: 冠状切口 双额大骨瓣减压术 额颞叶脑挫裂伤 早期颅骨修补
  • 简介:目的探讨双侧标准外伤骨瓣与双额冠状骨瓣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86例,按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行双侧标准外伤骨瓣开颅减压术,对照组行双额冠状骨瓣开颅减压术。结果术后3个月,观察组恢复良好33例,中残2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对照组恢复良好22例,中残9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4例。观察组恢复良好率(76.74%)明显高于对照组(51.26%;P<0.05)。两组术前颅内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3、7d颅内压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切口疝1例、颅内感染3例、急性脑膨出2例、脑积水2例、脑脊液漏2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切口疝4例、颅内感染4例、急性脑膨出3例、脑积水4例、脑脊液漏8例。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3.26%)明显低于对照组(53.49%;P<0.05)。结论双侧标准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可有效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充分减压,疗效好,并发症少。

  • 标签: 重型颅脑损伤 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 双额冠状骨瓣 去骨瓣减压术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