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是由葡萄糖胺聚糖聚集在前交叉韧带胶原纤维间质引起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一种疾病。Kumar等于1999年首次描述了这种疾病症状及影像学表现,并初步采用韧带切除缓解症状。之后存在多例类似情况报道,但由于其病理生理学机制尚不明确,早期对疾病分类不清,缺乏足够多可靠病理学证据,此病经常与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囊肿混淆。近年来,随着对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认识和研究深入,对本病整体认识、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又有了更加完善标准,本文对前交叉韧带黏液样变性发病机制及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等方面综述如下。

  • 标签: 前交叉韧带 黏液样变性 病理生理学机制 疾病分类 膝关节疼痛 影像学表现
  • 简介:张力带钢丝在四肢偏心位承重骨骼骨折中应用,获得满意疗效。由于克氏针和钢丝存留体内,均需二次手术取除;可发生克氏针松动,针尖刺破皮肤,钢丝断裂等并发症。我院自1988年至1995年应用张力带涤纶线治疗偏心位承重骨骼骨折40例,疗效满意。

  • 标签: 张力带钢丝 涤纶线 骨折治疗 手术取除 生物力学 克氏针
  • 简介:目的探讨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6例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患者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经过进行分析,其中8例行后路病灶清除、对口置管冲洗,1例行负压封闭引流技术,1例前路病灶清除,5例局部换药处理,1例保守治疗,总结腰椎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合理治疗措施。结果16例患者治疗后切口均愈合,1例患者伤口感染后双下肢神经症状加重,16例患者均未行内固定取出。16例平均随访4.5年(2~12年),无感染复发者,疗效优良率93.8%。结论脑脊液漏、糖尿病是腰椎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高发因素。腰椎后路病灶清除、对口置管冲洗是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伤口感染有效治疗措施,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有效性仍需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感染 腰椎 后路内固定 治疗
  • 简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病症,近年来,中医中药在对骨质疏松治疗研究日益增多,尤其是一些复方制剂研究和外用方法治疗,目前也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从补肾添精,生髓强骨法,能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使破骨细胞活动减弱;或直接促成成骨细胞增殖或分化,使成骨活动增强。健脾益气,生髓强骨法使骨密度和骨矿含量明显升高。活血祛瘀,补肾通络法可以降低骨代谢异常旺盛水平,防止骨量流失。外用擦剂、针灸、推拿、热敏灸等是无任何毒副作用,舒适而无痛苦方法。这几种内治外治不同偏重点阐述了中医药对骨质疏松治疗方法和药理研究。论述了中医药独特性和博大系统理论,并通过临床疗效显现出其在治疗骨质疏松症中优势。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中医药 补肾 益气 活血 外用
  • 简介:目的阐明恒定磁场对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生长和功能影响和对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作用,从而在细胞水平较全面的解释磁场治疗骨质疏松机理。方法利用体外原代培养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分别外加0.38T、0.48T恒定磁场处理后,观察恒定磁场对这三种细胞生长、分化和功能影响。结果恒定磁场处理可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促进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功能表达,并且抑制破骨细胞生长、分化和功能。结论恒定磁场促进骨组织成骨作用,抑制骨分解,是其治疗骨质疏松良好效果部分机制。

  • 标签: 恒定磁场 骨髓基质细胞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骨质疏松
  • 简介:目的回顾性分析了Telamon融合技术在治疗下腰椎不稳定方面的作用.方法本组共68例,均为单节段病变,平均年龄49岁,腰椎椎弓崩裂伴滑脱者27例,腰椎退变性不稳者41例,术前病程平均28.6月,Oswestry残疾指数平均48.5%.所有病例均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Telamon椎体间融合术,其中全椎板切除者5例,双侧椎板间扩大开窗者63例.结果术后随访平均11.8个月,最后随访时Oswestry残疾指数平均7.5%,复查X线片均获良好骨性融合,无明显不稳定征象.结论Telamon融合技术能提供良好骨性融合并维持良好椎体间高度和腰椎生理性前凸,由于其本身并不具有即刻稳定性,故应在坚强内固定保护下应用,获得良好效果关键在于正确手术适应证.

  • 标签: 下腰椎不稳 骨性融合 治疗中 残疾 双侧 椎体
  • 简介:目的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减少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效果。方法将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2012年2月至2013年12月期间收治68例择期行脊柱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手术室传统护理,而观察组根据引起苏醒期躁动因素给予针对预防性护理措施,监测并记录两组苏醒期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及心率情况,同时分析两组躁动发生率并评价躁动分布情况。结果两组基础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苏醒期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躁动发生率为35.3%低于对照组14.7%,P〈0.05),且两组躁动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可减少脊柱后路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发生率,并降低手术对苏醒期血压和心率影响。

  • 标签: 护理干预 脊柱后路手术 苏醒期躁动
  • 简介:医源性平背综合征是由手术操作而导致腰椎不可逆性岳凸畸形,从而引起躯干前倾、腰背痛等一系列临床症状。1973年,Doherty报道了脊柱侧凸后路Harrington系统撑开矫形内固定术后由于腰椎前凸丧失而导致躯干前倾。此后不久,Moe和Denis将该躯干前倾症状定义为平背综合征(ilatbacksyn—drome).此后,越来越多文献对此进行厂报道,提醒在使用器械撑开腰骶椎时要注意防止出现平背综合征。笔者对医源性平背综合征病因及其预防综述如下。

  • 标签: 腰椎 脊柱后凸 综述文献
  • 简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是临床常见脊柱损伤,多由高能量致伤力导致,如高处坠落伤,车祸伤等.由于椎体爆裂性骨折多伴有脊柱后结构损伤,脊柱稳定性破坏较多,并大都有椎管被骨折块侵占,治疗目的主要是减压和稳定.对于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治疗近期治疗理念并没有大改变,但手术方法却有一些变化.

  • 标签: 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手术治疗 椎体 常见 脊柱稳定性 坠落伤
  • 简介:1引言先天性脊柱侧凸是在胚胎期脊柱生长发育过程中,脊椎分节不全或/和形成不良所致一种先天性畸形,由于脊柱两侧生长发育不平衡而出现侧凸.国内报道先天性脊柱侧凸发病率占脊柱侧凸3.1%~5.19%.文献统计约25%病人合并有脊髓异常,30%存在泌尿、生殖系畸形,10%有先天性心脏病[1].

  • 标签: 先天性脊柱侧凸 治疗 临床进展 分类 外科手术
  • 简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以滑膜关节病变为主要表现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构成关节各种组织,如滑膜、软骨、韧带、肌腱以及骨骼均可受累。手足病变最为常见,多表现为对称性多关节炎;颈椎亦常受累,表现为各种颈椎不稳,可导致延髓、脊髓或神经根受压而表现相应神经功能障碍。颈椎RA患者常合并周围关节畸形、僵直或活动受限,体格检查不能准确评估神经功能状态,患者一旦出现明显神经症状,颈椎不稳已进展较为严重。因此,应加深对颈椎RA认识,有助于疾病及时诊治。本文将就颈椎RA诊断和手术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颈椎 关节炎 类风湿 综述
  • 简介:腰椎峡部是指上下关节突之间部分及相应部位椎板,是神经弓最薄弱之处,如果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spinalunit,FSU)之间无移位,则关节突间峡部缺损称为峡部裂;峡部裂可发生于一侧或双侧,双侧峡部裂可能产生患椎及以上脊柱向前滑移,即为峡部裂性椎体滑脱(isthmicspondylolisthesis,ISS),一般呈低度且无神经症状.目前对成人腰椎ISS相关进展很少提及[1],本文就近年来这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成人 腰椎峡部裂椎体滑脱 病因 发病机制 影像学诊断
  • 简介: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是一种好发于亚洲人群颈椎退行性疾病,由于颈椎后纵韧带发生异位骨化,从而继发椎管狭窄、脊髓和神经根受压,导致肢体运动和感觉功能障碍[1]。OPLL为亚洲人群颈脊髓受压常见病因,首先由日本学者Tsukimato于1960年报道[2]。Fujimori等[3]通过对1500例日本病例CT扫描分析发现,颈椎OPLL发生率可达6.3%(男性8.3%,女性3.4%)。OPLL根据骨化物形态不同可分为局灶型、节段型、连续型和混合型[4]。由于颈椎OPLL进展缓慢,患者早期可能无明显神经症状,一般选择非手术治疗。

  • 标签: 颈椎 骨化 后纵韧带 外科手术 综述文献
  • 简介:目的分析5种测量喙突形态方法数值变化,探讨何种指标对于判断喙突撞击症导致肩胛下肌腱损伤最有意义,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100例肩胛下肌腱损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42例,女性58例;左肩52例,右肩48例;损伤分级:0级22例,1级36例,2级23例,3级19例,行MRI检查,分别测量患者喙肱距离(coracoid-humeraldistance,CH)、喙突指数(coracoidindex,CI)、喙突体与关节盂之间夹角(A1)、喙突颈与关节盂之间夹角(A2)、喙突颈与喙突体之间夹角(A3),整理、统计、分析数据。结果分别计算各组数据P值(α=0.05),CH: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I:P=0.2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1:P=0.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2:P=0.0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3:P=0.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喙突形态改变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喙突撞击症发生,最终引起肩胛下肌腱不同程度损伤。

  • 标签: 喙突 形态改变 肩胛下肌 损害 MRI
  • 简介:60只4月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Ⅰ:正常健康组,Ⅱ:病理模型组,Ⅲ:病理+药A组,Ⅳ:病理+药B组,Ⅴ:病理+药C组。Ⅱ~Ⅳ组肌内注射地塞米松0.1mg/100g,2次/周,共8周。Ⅲ~Ⅴ组第8天起灌胃中药,以腰椎骨密度和胫骨骨组织形态学为指标。结果:Ⅱ组骨密度明显低于Ⅲ组(P<0.01)。Ⅲ~Ⅴ组骨密度比Ⅰ组明显升高(P<0.05~0.01),其中最显著者为Ⅲ组(P<0.05~0.01)。骨组织形态学观察以Ⅲ组技果较好。本实验提示:用阴阳双补原则在临床治疗老年性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适宜

  • 标签: 补肾方 拆方研究 骨组织 腰椎骨密度 病理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
  • 简介:颈椎后路钢板螺钉是一种有效颈椎固定技术,它可用于多种原因引起颈椎不稳、缺损,尤其是后柱部分缺损.侧块螺钉目前在国内外获得广泛应用,颈椎弓螺钉则是近几年发展起来一项新技术.本文对其适应证、基础研究、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 标签: 颈椎后路钢板螺钉固定技术 颈椎弓螺钉 适应证 临床应用 并发症
  • 简介:胸腰段(T11~L2)脊椎由于解剖结构特殊性而使其容易发生损伤:①胸椎较为固定,胸腰段成为活动腰椎与固定胸椎之间转折点,躯干活动应力集中于此。②胸椎生理后凸,腰椎生理前凸,胸腰段为两曲度衔接点,肩背负重应力集中部位。③关节突关节面的朝向在胸腰段移行。以上3个特点构成胸腰段脊柱损伤发生率高内在因素。

  • 标签: 胸椎 腰椎 脊柱骨折 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