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7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支架置入术(CASI)后心理疏导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12月于海军总医院心脏中心行急诊CASI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72例设为CASI组,选择同期冠心病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采用心理疏导的方式进行干预治疗,治疗前后应用SAS焦虑问卷(Self-RatingAnxietyScale)、抑郁自评量表(SDS)等方法采集相关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ASI组行SAS焦虑问卷、抑郁量表评分异常,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者,焦虑及中重度抑郁的比例高于正常对照组,经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心理疏导治疗3个月后复测上述量表,可以看到CASI组患者抑郁、焦虑情况得到明显改善,经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有效的心理疏导可以明显改善CASI术后患者出现的焦虑、抑郁状态,提高生活质量,并对延缓疾病的进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 精神心理状态 生活质量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亚型紧张型头痛的心理因素及中枢调控机制异常及其相互关系。方法选择紧张型头痛患者90例,根据分型标准分为偶发性紧张型头痛组30例,频发性紧张型头痛组30例,慢性紧张型头痛组30例,另选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进行外感受抑制试验及神经心理评估,测定第一、第二外感受抑制期(ESP)的潜伏期、时程及焦虑评分、抑郁评分。结果偶发性紧张型头痛组ESP2潜伏期、时限及焦虑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紧张型头痛组ESP2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时限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焦虑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P〈0.01);频发性紧张型头痛组ESP2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时限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但改变不及慢性紧张型头痛组显著(P〈0.05)。结论偶发性紧张型头痛患者无明显心理障碍及中枢调控异常存在;慢性紧张型头痛患者存在中枢性疼痛调节机制异常及焦虑状态;频发性紧张型头痛患者存在相对轻微的中枢调控异常;心理因素或参与紧张型头痛中枢调控机制,促进中枢调控机制的异常。

  • 标签: 紧张性头痛 心理学 中枢神经系统 神经心理学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2月于本院就诊的冠心病患者100例,作为本组研究对象。依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是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方式,干预组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采取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心理状态。结果经过两组不同的护理方式护理后,干预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评分以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护理干预,得出采用心理护理干预更有利于缓解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因此,需要大力推广并使用,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冠心病患者 心理护理 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比两组护理情况。结果干预后,两组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护理质量、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结论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和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值得应用。

  • 标签: 冠心病心绞痛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生理、心理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1月-2015年11月纳入的114例急诊手术患者,将其分别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为57例患者,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然而观察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进行优质护理,并将两组改变的情况和护理效果进行记录。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心率、收缩压等生理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手术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使患者生命体征得到稳定,从而为后期治疗效果做了有力的保障,值得临床使用。

  • 标签: 手术室优质护理 急诊手术 生理 心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使用放松训练联合呼吸操训练对肺癌患者进行干预后,患者睡眠质量与心理状态,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间我院收治的60例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进行干预,观察组患者在采用对照组方法进行干预的基础上,术前保持每天额外采用放松训练联合呼吸操训练进行干预;使用焦虑自评量表于入院时及入手术前评价患者心理状态,评价患者包括脉搏、收缩压等在内的生命体征,并使用深睡眠量表评估患者术前睡眠状态。结果手术前60min时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及脉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一晚观察组患者深睡眠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60min观察组患者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放松训练联合呼吸操训练对肺癌患者干预后,可显著提高患者睡眠状态,改善心理状态,为手术治疗提供良好条件。

  • 标签: 放松训练 呼吸操训练 肺癌 睡眠质量 心理状态
  • 简介:目的探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联合降压药物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原发性老年高血压患者160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80例、观察组8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对照组不予以护理措施,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应用心理护理联合降压药物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并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老年 高血压 心理护理 降压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心理干预对穴位注射治疗冠心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分组法将我院心血管病科收治的13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中西医常规治疗护理及穴位注射,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穴位注射治疗的过程进行心理干预。结果将两组患者的两次的SAS和SDS评分,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评价进行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者穴位治疗时的负性情绪,对冠心病患者穴位注射的治疗过程及疗效有积极影响。

  • 标签: 心理干预 穴位注射 冠心病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在心脏康复护理在对患者进行心梗介入治疗对患者的心理状态所起到的护理作用。方法对我院在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70例心梗患者进行研究,将心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为35例,全部的实验对象都使用心梗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综合采用常规性的护理方式与心脏康复护理,从护理干预的效果方面对于不同护理效果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对比分析。结果在本次护理过程中,对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护理前后的HAMD与HAMA数值进行对比分析能够得出,在护理之前两组患者满足P>0.05,不具有明显性差异,在护理之后,两组患者满足P<0.05的条件,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把心脏康复护理运用于心梗患者介入治疗后能够有效促进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心脏康复护理 心梗介入治疗 心理状态 影响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其对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2%,研究组为95.6%,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促进患者的康复,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冠心病 心绞痛
  • 简介:目的探究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在扩张性心肌病并心衰治疗过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在自2011年8月至2014年11月来我院就诊的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患者中,抽取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40)患者予以治疗期间,辅以常规护理。观察组(n=40)患者施以治疗期间,在常规护理的基础常加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生活质量评分,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接受护理干预后,其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扩张型心肌病并心衰患者接受治疗期间,辅以心理护理及健康教育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者及其家属对该病的认知程度,树立患者的治疗信心,提高治疗效果,推荐临床应用。

  • 标签: 心理护理 健康教育 扩张型心肌炎并心衰
  • 简介:目的:观察分析在不同有氧康复运动环境中,群体有氧运动对冠心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患者的疗效,探讨冠心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患者康复的新疗法。方法选取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2012年3月至2013年1月收住入心内科54例冠心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2组患者药物治疗采用相同原则,实验组在10人以上群体中进行规律有氧康复运动,对照组要求有氧运动,但对群体运动环境不做要求。两组患者在试验前后均给予Bruce方案亚极量分级运动试验进行心脏康复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测定,观察患者精神心理问题改善情况以及心脏康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不同运动环境下的进行有氧康复运动试验后各项指标对比: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测定提示,实验组精神心理问题改善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平板分级运动试验提示两组患者较治疗前都有改善,但实验组在治疗后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结论群体有氧运动环境下的有氧康复运动对冠心病合并精神心理问题患者改善状况明显高于对照组,可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生活质量,对回归社会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群体有氧运动 冠心病 精神心理问题 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对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评价。方法本文选取72例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随机划分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组采用临床心理护理程序干预方式,对比两组的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大小结果。结果护理组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社会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以及功能领域平均评分分别是(70.29±5.18)分、(69.99±4.92)分、(68.28±4.74)分、(70.63±5.50)分、(70.99±4.69)分以及(69.78±4.97)分,和对照组的功能领域生活质量各项指标评分大小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管癌放射治疗患者采用临床心理护理程序方式进行护理干预操作后,可以有效调节患者的情绪、躯体、认知功能等,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缓解不适,提升临床护理干预效果。

  • 标签: 临床心理护理程序 食管癌 放射治疗 生活质量 影响效果
  • 简介:目的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对Willis环完整性与脑梗塞发生率的关系,预防脑梗塞的发生,减少脑梗塞的发病率。方法2012年12月~22016年4月脑部磁共振检查黔南地区少数民族患者平扫+血管成像共355例,年龄19岁至92岁,平均年龄63岁,其中男性247例,女性108例,采用GEl.5THDI磁共振,8通道头颅线圈,行T1WI、T2WI,水抑制像,弥散加权成像,时间飞跃法(3D—TOF)磁共振脑血管成像fMRAl成像。结果黔南少数民族地区成人Willis环不完整性率为70%,略低于国内报道的73%。Willis环不完整性检查组脑梗塞发生率为76%,Willis环完整性检查组脑梗塞发生率65%,说明willis环不完整性与脑梗塞发病率成正比。结论Willis环存在变异,其代偿能力与脑梗塞有关。

  • 标签: WILLIS环 磁共振脑血管成像(MRA) 脑梗塞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者临床及心电图改变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AMI者随机分为研究组(A组)和对照组(B组),并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抑郁水平测定,观察临床及心电图变化。结果心理行为干预前A组,SAS、SDS分别为(62.31±8.25)、(65.13±7.20),B组为(61.82±9.6),(66.23±8.08),两组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心理行为干预后,各时段评分A组明显减小,1周、2周、4周SAS评分分别为(53.21±6.74、47.23±7.18、44.59±4.18);SDS分别为(58.21±5.89)、(49.20±6.14)、(45.43±4.79),与B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及心电图指标,如恶性心律失常、再梗死、梗死后心绞痛、死亡及QTc、QTa、∑ST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行为干预可有效地改善AMI者的负性情绪,减轻心电图变化,避免恶性心律失常等的发生。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心理行为干预 焦虑 抑郁 心电图
  • 简介:目的分析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患者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介入治疗的90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观察组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的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前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tyscale,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depressionscale,HAMD)评分、简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theMOSitemshortfromhealthsurvey,SF-36)评分比较存在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HAMA评分、HAMD评分较对照组患者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F-36评分较对照组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介入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能够改善患者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临床护理路径干预 先天性心脏病 介入治疗 心理状况 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