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9 个结果
  • 简介:再发卒中是缺血卒中患者生命中非常严重的血管事件、是残疾的常见原因。已有多个随机临床试验证实抗血小板治疗具有预防非心源栓塞性卒中的效果。“阿司匹林加缓释双嘧莫与氯吡格雷预防再发卒中对比研究”观察了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加缓释双嘧莫(ASA+ERDP)与氯吡格雷(clopidogrel)预防再发卒中的效果和安全性。

  • 标签: 卒中患者 氯吡格雷 双嘧达莫 阿司匹林 预防 缓释
  • 简介:目的探讨依拉奉对脑梗死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对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影响。方法选择35例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选择住院诊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治疗组40例采用常规治疗,依拉奉组7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拉奉治疗。两组在治疗前、后行NIHSS评分判定疗效,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依拉奉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的MMP-2和MMP-9表达均下降,依拉奉组更明显。结论与常规治疗组相比,依拉奉治疗脑梗死的效果明显,并能调节血清中MMP-2和MMP-9的表达。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依达拉奉 基质金属蛋白酶-2 基质金属蛋白酶-9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疏血通联合依拉奉治疗老年脑梗塞患者的临床影响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2月到2015年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60例老年脑梗塞患者,所有患者按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针对对照组患者单用依拉奉进行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添加使用疏血通,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经过对数据的分析比较,可明显看出观察组患者在治疗情况方面均要好于对照组患者。结论疏血通联合依拉奉对治疗老年脑梗塞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慢性肺气肿 康复护理 效果
  • 简介:目的评价吲帕胺联合氨氯地平治疗高血压(HT)合并冠心病(CH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入2015年3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HT并CHD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其中对照组予以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吲帕胺+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DBP、SBP、TC、TG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95.83%)和心绞痛改善总有效率(85.4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吲帕胺与氨氯地平联合应用可有效控制HT并CHD患者的血压、血脂水平,改善心绞痛症状,安全性高。

  • 标签: 高血压 冠心病 吲达帕胺 氨氯地平 疗效
  • 简介:目的观察莨菪碱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后QT间期离散度(QTcd)、有效不应期(ERP)和室颤阈(VFT)的影响,探讨莨菪碱抗心律失常的电生理机制.方法45只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3组: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组(I-R组);莨菪碱治疗组(Ani组);假手术对照组.建立兔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缺血再灌注前后各组12导联同步心电图QTcd;S1-S2程控电刺激方法测定兔ERP和VFT.结果①3组术前QTcd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I-R组术后较术前QTcd明显增大(P〈0.01).术后I-R组较对照组QTcd也明显增大(P〈0.01),而Ani组QTcd明显小于I-R组(P〈0.01).②在缺血再灌注术后,I-R组ERP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Ani组ERP较I-R组明显延长(P〈0.05),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148.5±12.3)msvs.(154.6±13.2)ms,P〉0.05].③在缺血再灌注术后,I-R组VFT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Ani组较I-R组明显增高(P〈0.01),但仍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莨菪碱治疗明显缩短兔缺血再灌注后QTcd,延长ERP,增加室颤阈,增加心电稳定性.

  • 标签: 山莨菪碱 再灌注损伤 QT间期离散度 室颤阈
  • 简介:目的:探讨依拉奉、奥扎格雷与低分子肝素联合应用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将16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奥扎格雷及低分子肝素、血塞通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拉奉两组基础治疗相同.根据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判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87.5%,对照组显效率71.3%,P〈0.01.结论:依拉奉联合奥扎格雷、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效果显著.

  • 标签: 依达拉奉联合奥扎格雷 低分子肝素 急性脑梗塞 临床观察
  • 简介: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进程中肾索一血管紧张索一醛固酮系统(RAAS)的变化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和安体舒通(SPI)干预对心肌纤维化大鼠AngⅡ产生途径的影响。方法:制作腹主动脉缩窄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随机分为①模型判断组,②ACEI组,③SPI组,④两药合用组,⑤不用药组,另设⑥假手术组。术后4周以心重/体重、心肌胶原含量判断模型成功.然后灌胃予以ACEI(0.9mg/kg·d)、SPI(1.8mg/kg·d)及二药合用(ACE10.45mg/kg·d+SPI0.9mg/kg·d)8周,对比各组问心重指数、心肌胶原含量、血浆及心肌血管紧张素Ⅰ(AngⅡ)和醛固酮(ALD)含量及心肌血管紧张索转化酶(ACE)和糜酶样活力。结果:腹主动脉缩窄4周后,心肌纤维化大鼠模型心重/体重、心肌胶原含量与血浆、心肌AngⅡ和ALD水平升高。予以ACEI和SPI治疗后,上述指标有所改善(P〈0.05~〈0.01),且联合用药,心肌ACE和糜酶样活力降低(P〈0.05)。结论:咪普利和安体舒通均能减轻心肌纤维化,但二者联用优于单独应用。

  • 标签: 螺内酯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血管紧张素Ⅱ
  • 简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已成为慢性心力衰竭的标准治疗方案.能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运动耐受性,并减少了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左室收缩功能下降而引起的住院死亡.临床上常常在ACEI基础上合用硝酸酯类治疗心力衰竭.但这种混合治疗的临床益处仍没有得到评价.我们研究的目的在于评估ACEI基础上加用硝酸酯类对充血性心力衰竭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 标签: 心力衰竭 血流动力学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硝酸酯类 雅施达 单硝酸异山梨酯
  • 简介:目的探讨他拉非联合波生坦治疗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深圳市孙逸仙心血管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肺动脉高压患者86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波生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他拉非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心功能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5.35%vs.81.40%,P<0.05)。两组治疗前心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均有改善。观察组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5%vs.9.30%,P>0.05);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肺动脉高压患者接受他拉非联合波生坦治疗,可有效降低肺动脉压,改善心功能,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脏缺损 先天性 肺动脉高压 波生坦 他达拉非 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