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58 个结果
  • 简介:宫腔造影是将造影剂导入子宫腔内,增加子宫内膜与宫腔内造影剂的对比度,构成较鲜明的对比,从而便于观察子宫腔及子宫内膜有无病变。本文综述了宫腔超声造影在子宫内膜病变中的声像图特征,并与其他临床技术比较,探讨其临床应用现状及价值。

  • 标签: 子宫内膜病变 临床诊断 超声造影
  • 简介:【摘要】随着医疗水平的提升和人们对身体健康重视程度的加深,当前可分解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也更加广泛。本文主要介绍了生物可降解材料的原理,阐述了当前主要的生物可降解材料类型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具体应用

  • 标签: 生物医学 可降解材料 应用研究
  • 简介:目的:探讨低频超声与高频超声联合应用对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329例急性阑尾炎患者经低频与高频超声联合应用的超声图像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329例患者均经超声检查,超声诊断急性阑尾炎221例,阑尾脓肿18例。低频超声确诊率为42.9%(141/329),低、高频超声联合检查确诊率为69.6%(229/329)。其中82例低频超声检查阴性或可疑,高频超声诊断为急性阑尾炎,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单纯型阑尾炎。结论低高频超声联合应用可提高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低频超声 高频超声 急性阑尾炎
  • 简介:目的:探讨声弹性成像5分评分法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共收集59例患者,总计85个甲状腺结节。根据手术病理结果,将这85个结节分为良性组[42例,共63个结节,男性∶女性=21∶42,年龄13-74岁,平均(53.16±13.00)岁]和恶性组[17例,共22个结节,男性∶女性=5∶17;年龄24-68岁,平均(44.77±11.51)岁]。分析弹性图像,评估组间弹性评分有无差异;勾画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获得弹性评分方法的鉴别诊断效能;并且计算截断点。结果: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组间弹性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非参数Mann-Whitney秩和检验,Z=-9.517,P=0.000);曲线下面积为0.886,鉴别诊断效能较高;弹性评分大于等于3分时(截断点=3)评判恶性甲状腺结节的特异度为78.0%,灵敏度为90.5%。结论:声弹性评分法可以有效提高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

  • 标签: 声弹性成像 评分法 甲状腺结节 鉴别诊断
  • 简介:SWI是最新发展的MRI序列,是以GRET2*WI为基础发展起来的、对顺磁性物质拥有高度敏感性的序列,可对组织间磁场的细微不同进行放大,从而发现常规MRI不易发现的出血性改变。脑微出血是小血管病变的主要标志,脑微出血的检出对于出血性病变诊断与预后判断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SWI序列对颅内微出血的敏感性高于常规序列,可为常规序列提供更多的补充信息,提高了对脑微出血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在临床工作中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 标签: 脑出血 脑梗死 磁共振成像 综述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全程护理告知在产科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 2013 年 4 月至 2014 年 6 月收治的 140 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经患者允许,先对其进行随机分组,即实验组与对照组,两组产妇各 70 例,其中实验组产妇采用全程护理告知程序进行护理;对照组产妇则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进行护理。护理结束后对两组产妇的相关知识以及满意度进行了解,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产妇经过护理后,实验组产妇的各项护理相关知识以及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产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P < 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妇采用全程护理告知程序能够有效的提高产妇的护理质量,并且较常规护理方式要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全程护理告知程序 常规健康教育 应用效果 产妇
  • 简介:青少年甲状腺癌在许多方面与成人相似,但其临床表现、恶性风险及长期预后存在着特殊性。多数青少年甲状腺癌属于分化良好型的甲状腺恶性肿瘤(differentiatedthyroidcarcinoma,DTC),10年生存率达90%以上,且生存时间比成人长。甲状腺超声及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在青少年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临床分期、手术方式指导以及术后随访评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应作为青少年甲状腺癌筛查及诊断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技术。

  • 标签: 青少年甲状腺癌 超声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 简介:目的:探讨MinDose技术对急性胸痛三联排查(triple-rule-out,TRO)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50例临床症状表现为急性胸痛并行128层CT回顾性心电门控TRO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常规组)、B组(MinDose组),每组25例。A、B组管电流调节技术窗均采用30%~70%的RR间期,A组窗外曝光剂量为全剂量的20%,B组应用MinDose技术,窗外曝光剂量为全剂量的4%。其余扫描参数相同。分析2组图像质量,记录剂量长度乘积,比较有效剂量。采用t检验比较2组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A、B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3.06±0.40)分、(2.91±0.4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辐射剂量为(6.47±1.03)mSv,明显低于A组的(7.25±1.43)m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n-Dose技术可以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在TRO低剂量扫描中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胸痛 辐射剂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病例分析教学法在基础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 2014级临床专业 1、 2班的学生 80例纳入本次研究,将其分别设置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 40例。对照组采用医学常规教学模式,观察组通过案例分析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期末考试主要考查案例分析试题,以四项全能考核机制进行总评,并利用问卷调查以及成绩分析的方式评估两组教学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学生学习综合成绩更优,教学满意度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应用病例分析教学法有利于将教材知识点与临床疾病紧密联系为一体,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加强,并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教学满意度随之提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基础医学教学 方法 病例分析法 应用效果
  • 简介:临床上准确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对慢性肝病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超声造影和声弹性成像技术分别从微循环和弹性硬度方面间接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具有无创、便捷和准确率高的优点。本文重点综述超声新技术在肝纤维化评价中的临床价值。

  • 标签: 肝纤维化 慢性肝病 超声 临床应用
  • 简介:目的:评价DWI在良、恶性椎体压缩骨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GEHDX1.5T超导MRI仪对169例患者的266个椎体行DWI和常规扫描,分别测量并计算ADC值。根据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病理结果将266个椎体分为正常椎体组33例33个椎体,良性压缩骨折组77例103个椎体(胸椎40个,腰椎63个),恶性压缩骨折组59例130个椎体(颈椎6个,胸椎50个,腰椎67个,骶椎7个)。对各组参数行F检验。结果:正常组ADC值平均为(0.6160±0.3807)×10-3mm2/s,良性组为(1.7547±0.4563)×10-3mm2/s,恶性组为(1.2115±0.5908)×10-3mm2/s。正常组、良性组、恶性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组ADC值最小,恶性组次之,良性组最大,正常组、良性组、恶性组均有交叉。DWI对椎体的良、恶压缩骨折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 标签: 骨折 压缩性 脊柱 磁共振成像 弥散
  • 简介:心血管畸形是新生儿最常见的出生缺陷,为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越来越多的孕妇将产前检查作为胎儿心脏检查的重要手段,胎儿超声心动图在中孕及晚孕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孕早期胎儿超声心动图检查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拟对孕11~13+6周胎儿超声心动图的应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方向等进行综述。

  • 标签: 胎儿超声心动图 妊娠早期 先天性心脏病 产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D腹腔镜技术在泌尿系统疾病重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2例行泌尿系统疾病重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行高清腹腔镜手术,观察组行3D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泌尿系统疾病重建手术时应用3D腹腔镜技术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且安全性较高,对患者的术后康复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 标签: 3D腹腔镜技术 高清腹腔镜 泌尿系统疾病 重建手术
  • 简介:宫内节育器(intrauterinedevices,IUD)具有经济、安全、高效、方便,一次性放置可长期避孕,且避孕作用可逆等优点,目前约占采取避孕措施育龄妇女的40%[1].IUD被广泛应用的同时,也带来了各种原因所致的取器困难问题,由其所导致的出血、穿孔、残留等并发症也时有发生.宫腔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取器困难提供了新的方法,可在直视下取器,而B超能对宫腔外的黏膜下及肌层等情况予以补充提示,并可提示手术器械与子宫肌层的准确解剖关系,提高手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近年来我院采用B超联合宫腔镜对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者进行检查、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 标签: B超治疗 宫腔镜 宫内节育器 取器手术 子宫损伤
  • 简介:目的:探讨数字断层融合摄影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复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2例胫骨平台内固定术后患者,分别在术后3、6个月行膝关节正侧位常规DR摄影及数字断层融合摄影,对比2种检查方法获得的图像并作相应的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后3、6个月,胫骨平台及膝关节常规DR优质图像率为53.1%(17/32)、59.4%(19/32),数字断层融合摄影优质图像率为84.4%(27/32)、90.6%(29/32),2种检查方法术后3、6个月优质图像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患者术后复查中,与常规DR摄影相比,数字断层融合技术获得的图像质量更佳,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术后 放射摄影术
  • 简介:弥散张量成像技术(DTI)是在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wI)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目前唯一无创性反映活体组织水分子交换功能状况的检查方法,可以从细胞及分子水平研究缺血性脑卒中(CIS)的病理改变情况。本文总结国内外大量文献,就DTI的成像原理及其在CIS的超早期诊断、准确定位、病情进展的评估和判断预后等方面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卒中
  • 简介: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肝癌(SHCC)的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表现,分析两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80个经影像学检查和细胞学穿刺或手术病理确诊的原发性SHCC病灶(最长径<3cm),回顾性分析其超声造影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结果:超声造影显示54个病灶呈整体弥漫性'快进快出'式增强特点;18个病灶造影剂消退缓慢,呈'快进慢出'式特点;8个病灶呈'慢进快出'式特点。灵敏度为97.4%(75/77),特异度为94.6%(70/74),准确率为93.8%(75/80)。彩色多普勒超声显示76个病灶血供为Ⅰ~Ⅱ级血管,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为(50±11.9)cm/s,阻力指数(RI)为0.70±0.10;4个病灶因位置深而血流显示不理想。灵敏度为91.7%(66/72),特异度为83.8%(57/68),准确率为77.5%(62/80)。两者均能较好反映原发性SHCC的血流灌注特征,超声造影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更能敏感地动态显示原发性SHCC的血流动力学特点。结论:超声造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均可较敏感地预测原发性SHCC,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超声造影 原发性小肝癌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Arthritis,RA)是一种常见的以关节组织慢性炎症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临床表现为受累关节疼痛、肿胀、畸形、功能下降。病变呈持续、反复发作过程。病理特点为关节滑膜炎,血管翳形成,当累及软骨及骨质时出现骨质侵蚀破坏,关节间隙改变,邻近骨质疏松,关节畸形。既往对RA的影像学诊断主要依赖X线平片的检查,许多研究表明,RA患者在症状出现6~12月后95%出现X线改变。

  • 标签: 高频超声 类风湿关节炎
  • 简介:目的:探讨宝石能谱CT在良恶性胸腔积液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经临床确诊的14例良性胸腔积液(8例肺炎,5例肺结核,1例肺囊虫病)和15例恶性胸腔积液(5例肺腺癌,4例肺鳞癌,2例肺腺鳞癌,4例转移性)行宝石能谱CT平扫,分别测定并比较良恶性胸腔积液的混合能量图像CT值、能谱曲线斜率、40及100keV单能量图像CT值、水基值、脂基值、血基值和有效原子序数。结果:良恶性胸腔积液的混合能量图像CT值、能谱曲线斜率、水基值、脂基值、血基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良恶性胸腔积液的40及100keV单能量图像C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有效原子序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宝石能谱CT低能量级别、高能量级别和有效原子序数对良恶性胸腔积液的鉴别具有一定意义。

  • 标签: 胸腔积液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诊断 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