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围手术期肠内营养治疗在直肠癌中的应用效果及预后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间收治的直肠癌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研究组两组,分别采取传统营养支持、围术期肠内营养治疗,后对比两组直肠癌患者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6.47%显著低于对照组44.12%,且排便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直肠癌患者围术期行肠内营养治疗能有效减少不良反应,促进疾病预后。

  • 标签: 围手术期 肠内营养治疗 结直肠癌 临床效果 预后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直肠癌患者围术期开展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直肠癌手术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统计并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结果实验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0%,显著低于常规组的25.00%(P<0.05)。结论针对直肠癌围术期患者开展快速康复外科护理,能够显著减少并发症情况,缩短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获得了患者的广泛认可。

  • 标签: 结直肠癌 围术期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剖析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照随机数表法将2016年10月-2018年5月本科接诊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68例分成A、B两组(n=34)。对A组施以手术室优质护理,对B组施以常规护理。分析两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比较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结果A组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比B组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比B组的17.65%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通过实行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建议采纳。

  • 标签: 优质护理 手术室 结直肠癌根治术 腹腔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手术室护理配合的治疗效果,并对结果予以评价。方法将我院从2017年4月到2018年4月收治的86例直肠癌的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3例;对照组常规护理。治疗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患者手术室护理配合。对比两组在不同护理情况下的临床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进行不同护理后,治疗组的临床效果要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手术室护理配合可以提高治愈效果,使得患者病情得以更好的控制,促进其康复。

  • 标签: 结直肠癌 手术室护理配合 常规护理 并发症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CA199在判断CEA正常的中晚期直肠癌患者预后中的价值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到2018年1月间来我院就诊的中晚期直肠癌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术前均行血清CA199、CEA检查,在CAE正常情况下,并根据CA199变化情况将患者分为两组,分为CA199升高组患者42例、CA199正常组患者48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复发率以及5年、10生存率。结果CA199升高组患者复发率显著高于CA199正常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199升高组患者的5年、10生存率与CA199正常组相比,5年、10生存率具有差异性,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CEA、CA199均能够作为判断中晚期直肠癌患者的预后的重要指标,当患者的CEA指标正常时,CA199指标升高患者的5年、10年生存率明显降低。

  • 标签: CA199(癌抗原199) CEA(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 中晚期 结直肠癌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通气散加减结合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痰瘀互型耳胀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6例痰瘀互型耳胀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取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根据是否采取通气散加减治疗进行分组;对照组占47.37%(36/76),共65耳,采取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观察组占52.63%(40/76),共71耳,采取通气散加减结合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鼓室导抗图、恢复时间、复发率、治疗前后的纯音听阈。结果观察组鼓室导抗图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纯音听阈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7.18%,显著大于对照组的75.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气散加减结合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痰瘀互型耳胀具有协同效应,进一步提高疗效、恢复听力,对于改善预后具有积极作用。

  • 标签: 痰瘀互结型耳胀 鼓膜切开置管术 通气散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128螺旋CT和轴扫技术降低腹部CT检查辐射量的作用。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27例腹部CT扫描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A组14例,行128螺旋CT扫描,B组13例,行轴位阶段扫描。两组患者分别接受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两组扫描的图像质量、噪声水平以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平扫和增强扫描的图像质量及噪声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X线的辐射剂量明显比B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使用128螺旋CT和轴扫技术所获得的图像均有较高质量,但是轴扫技术的腹部CT的辐射剂量明显低于128螺旋CT扫描,更值得在临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128层螺旋CT 轴扫技术 腹部CT 辐射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肌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接受保留膀胱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根据我院的43例肌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其使用硬膜外联合蛛网膜下腔麻醉,分成两组,观察组30例患者采取部分膀胱切除手术,对照组13例患者接受膀胱肿瘤电切术。对两组的术中、术后情况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观察组共有9例患者复发,术后复发率是30%,患者的平均复发时间是9.4个月;对照组共有5例复发病例,复发率是38.5%,对照组组患者的平均复发时间是8.7个月。两组术后的无瘤生存率情况为,观察组1年生存24例,对照组10例,观察组3年生存16例,对照组6例,结果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肌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的临床治疗使用保留膀胱手术的效果比较突出,患者的1年和3年生存率比较高,临床中能够进行推广使用。

  • 标签: 保留膀胱 肌层浸润性膀胱癌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观察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厚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二维图像测量妊娠晚期(孕32~40周)瘢痕子宫及正常妊娠子宫前壁下段肌厚度。结果子宫前壁下段全厚度>3mm组比全厚度≤3mm组的孕妇阴道试产成功率高,厚度>3mm组的术中及术后24h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缩宫素用量较全厚度≤3mm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观察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厚度对临床医生选择分娩方式、评估再次剖宫产围手术期的风险、提高妊娠安全性并减少瘢痕子宫孕妇发生子宫破裂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妊娠晚期 瘢痕子宫 前壁下段肌层厚度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甲状腺功能衰退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生房颤的具体影响,本文抽取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68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血浆中的THS水平将其分别分为A(TSH<0.55mIU/L)、B(0.55mIU/L<TSH<4.78mIU/L)和(TSH>4.78mIU/L)三组,其中A组患者24例,B组患者402例,C组患者42例。观察三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试验组检查结果以及房颤发生概率。结果显示468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中共有37例患者发生房颤现象,占比为7.9%,其中A组患者发生房颤的概率为16.7%,B组患者发生房颤的概率为6.2%,在三组患者中发生房颤的概率最低(P<0.05),C组患者发生房颤的概率为19.0%,在三组患者中发生房颤的概率最高(P<0.05)。这说明甲状腺功能衰退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生房颤的概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患者的甲状腺功能指标对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房颤发生概率进行评估。

  • 标签: 甲状腺功能 稳定性心绞痛 房颤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噻托溴铵吸入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在医院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诊治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中选取98例,随机分组对照组(n=49)应用茶碱缓释片治疗,研究组(n=49)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噻托溴铵吸入治疗。结果治疗前,研究组、对照组的FEV1、FVC、hs-CRP之间无统计学比较差异(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FEV1、FVC明显高于对照组,而hs-CRP水平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噻托溴铵吸入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的临床价值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并发挥抗炎作用,值得借鉴。

  • 标签: 噻托溴铵吸入治疗 茶碱缓释片 慢阻肺 稳定期 炎症因子
  • 简介:摘要水资源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虽然我国水资源的总储量较大,但是人均水资源的占有量却不足世界的1/4。并且水资源的污染情况较为明显,近年来水资源的污染情况更加严重,因此做好水质检测工作意义重大,通过水质检测能够就水体中污染物的具体含量、种类等进行分析,然后结合水体的实际污染状况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鉴于水质检测工作对水体保护的重要性,水质检测结果必须精确,可以存在合理范围的误差,但是一定不能存在错误。保障水质检测的准确性,需要分析水质检测过程中影响水质检测准确性及稳定性的因素,然后在详细分析各种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基于此本论文重点分析了水质检测过程中影响结果精密度的因素,然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提出了如何促进水质检测工作的精确性。

  • 标签: 水质检测 准确性 稳定性 水资源保护
  • 简介:摘要以人参及加拿大西洋参为对照,对我国14个产地的西洋参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以了解我国西洋参引种30年后遗传稳定性是否发生了明显变异。应用了RAPD分子标记技术,POPGEN32数据分析,NTSYS2.10聚类图绘制。结果显示,各产地西洋参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13条随机引物共扩增出多态性条带81条,多态性83.51%;有效等位基因数(Ne)1.4567;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2748;Shannon′s多样性信息指数(Ho)0.4194。聚类分析可知,人参与西洋参分类明显,特别发现无人参生产的地区的西洋参与有人参生产的地区的西洋参可明显各聚一类,认为在遗传上未达到质的变异。因此提出吉林省西洋参要注意建立良种田,以保持种质纯净的建议。

  • 标签: 西洋参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遗传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注射用盐酸头孢甲肟的静脉配置方案及稳定性。方法本文主要是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头孢甲肟的含量进行测量,了解在不同的输液中及不同的时间点,对输液稳定性的影响。结果头孢甲肟在配置方案3的溶解时间最短,为2min。在配置方案2中的溶解时间最长,为15min,在5%葡萄糖溶液中溶解会产生泡沫。在室内温度25℃的情况下,复方氯化钠、0.9%氯化钠、5%葡萄糖在不同的输液时间中稳定性差异不显著(P>0.05),以0.9%氯化钠的稳定性最强。结论为了确保盐酸头孢甲肟的稳定性,提升溶液的溶解速度及澄清度,需要将其与注射用水相溶解,在加入到输液中,提升盐酸头孢甲肟的溶解性,为医护人员开展各项医护工作提供高质量的药品。

  • 标签: 盐酸头孢甲肟 静脉配置方案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以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22例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进行研究,分别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结果研究组疼痛缓解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尺偏角、掌倾角、腕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并发症发生概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行以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

  • 标签: 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型种植体支抗在口腔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7月~2017年2月期间于我院接受口腔正畸治疗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行随机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应用口外弓加强支抗的对照组相比,应用微型种植体支抗后观察组的磨牙移位(2.78±0.76)mm<(4.05±1.28)mm和不良反应发生率(4.08%<12.24%)相对更低(P<0.05),而上中切牙倾角(27.49±4.19)°>(11.41±3.18)°和上中切牙凸距差(4.08±1.16)°>(2.18±1.25)°及其对于治疗效果的满意程度(95.92%>79.59%)相对更高(P<0.05)。结论微型种植体支抗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其对于提高口腔正畸治疗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口腔正畸治疗 微型种植体支抗 稳定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老年人左心衰竭急性发作期和稳定期的动态心电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7年11月本院收治的115例已确诊为左心衰竭急性发作期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稳定后再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对比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的动态心电图特点。结果左心衰竭急性发作期的诱发因素包括感染(50.4%)、急性心肌梗死(20.9%)、快速型心律失常(9.6%)、情绪激动致血压升高(7.0%)、输液过多过快(6.1%)、贫血(3.5%)、药物中毒(2.6%)。左心衰竭急性发作期与稳定期在心率、早搏、心动过速、房颤和房扑、ST-T缺血性改变、PtfV1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心衰竭急性发作期的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率低于稳定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衰竭急性发作期多种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稳定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左心衰竭急性期极易产生多种心律失常和心电图改变,应当高度重视左心衰竭急性发作期的观察和控制,加强对心律失常和多种并发症的观察和处理。

  • 标签: 老年患者 左心衰竭 急性发作期 稳定期 动态心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术后肠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治疗模式,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模式,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肛门排气时间、肠梗阻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综合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改善直肠癌患者术后疗效,降低肠梗阻发生率,创伤性更小,术后恢复时间更快,满意度高,值得进一步推广研究。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结直肠癌 开腹手术 肠梗阻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对预防腹腔镜直肠癌术中低体温的实际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择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39例腹腔镜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低体温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手术中的鼻咽温度明显更优,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5.00%,显著优于对照组(73.68%)的护理满意度,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护理腹腔镜直肠癌术中应用手术室低体温护理,护理效果优越,能够更好的保持患者手术过程中体温的稳定,帮助患者顺利进行手术,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护理服务。

  • 标签: 手术室护理 腹腔镜 结直肠癌 低体温 干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手术室护理配合应用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9月至2018年1月本院接收的76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手术室常规护理)、干预组(手术室配合护理),各38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干预组手术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施行手术室护理配合不仅能优化手术指标,减少并发症,还可提高恢复效果,值得推荐。

  • 标签: 结直肠癌 手术室护理 并发症 临床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