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2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所收治的78例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分析,根据数字随机表法将其分为39例延续性组和39例对照组。延续性组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对比对照组和延续性组的依从性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延续性组的依从性36例(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28例(71.79%),延续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65.56±14.58)分显著高于对照组(49.74±11.27)分,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极大程度改善了患者的未来生活质量。

  • 标签: 延续性护理 慢性心衰稳定期患者 依从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慢阻肺稳定期与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收治的慢阻肺稳定期患者45例作为试验组,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44例作为对照组,2015年10月-2017年10月为研究时段,均采纳布地奈德福英特罗治疗。对比两组肺功能。结果两组治疗前的FVC、FEV1.0、MVV不具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的显著较对照组的高,具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在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方面的效果更为突出,但在治疗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方面效果欠佳,有待于临床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慢阻肺稳定期 肺癌稳定期 布地奈德福英特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64螺旋CT鉴别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2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90例肝脏局灶性结节性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患者45例,参照组采用常规超声检测的方法,实验组采用64螺旋CT检测的方法,对比两组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诊断准确率显著高于参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诊断符合率显著高于参照组两组间数据存在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讨论针对肝癌及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患者的病情和需求,采用64螺旋CT的检查方法,其鉴别和诊断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64层螺旋CT 肝癌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64螺旋CT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从2015年12月至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抽选115例,分别采用64螺旋CT检查和X线钡餐检查,其中,64螺旋CT检查列为实验组,X线钡餐检查列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诊断效果。结果实验组溃疡出血诊断率、出血性胃炎诊断率、肿瘤诊断率均为100%,门脉高压诊断率为96.3%;对照组溃疡出血诊断率为80.39%,门脉高压出血诊断率为74.07%,出血性胃炎78.95%,肿瘤72.22%。实验组溃疡出血、门脉高压出血、出血性胃炎、肿瘤诊断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上消化道出血诊断中采用64螺旋CT检查诊断准确性比较高,能够为患者的治疗提供有效辅助依据,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 标签: 64层螺旋CT 上消化道出血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16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30例脑血管疾病患者为观察对象,为所有患者分别使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及16螺旋CT血管成像检查,将数字减影血管检查结果为诊断依据,对两种方法的诊断效率进行对比。结果16螺旋CT血管造影比数字减影的大脑前动脉瘤患者诊断例数多1例,两种方式对其他病情的诊断例数相同,数据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脑血管疾病诊断中使用16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检查,具有较高的确诊率,并且安全无创,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16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脑血管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对早孕期颈项透明厚度与早期诊断胎儿发育异常相关性,为早期产前筛查提供的重要指标。方法对1750例行产前检查的孕妇于孕11-13周+6天均采用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胎儿NT值,对胎儿NT值增厚的孕妇进行染色体核型检查,对染色体核型正常者进一步胎儿系统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超声心动图检查,并随访观察至出生。结果1750例孕妇中胎儿NT值>3.0mm者22例,筛查阳性率为1.3%,22例NT值>3.0mm者均进行染色体检测,染色体正常者为17例,其中8例染色体正常者随诊中发现严重并发症,其中3例伴有水囊瘤,2例伴有全身水肿,2例先天性心脏畸形,1例隐性脊柱裂,其余9例染色体正常者随诊至胎儿出生未见明显异常;染色体异常者为5例,1为Tuner综合征,2例为21-三体综合征,1例为18三体综合征,1例为染色体平衡易位。结论胎儿颈项透明的厚度测量是产前遗传学检查的重要指征之一,NT值增厚与对产前早期诊断胎儿发育异常具有重要的意义。

  • 标签: 超声检查 产前诊断 胎儿早期异常 颈项透明层 诊断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6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AVM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先行16螺旋CT扫描,在行CT血管成像(CTA),采用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三维重建成像(3D)与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对图像进行三维重建后处理。分析检测结果。结果本组40例AVM患者,经16螺旋CT血管成像检测诊断出AVM38例,未见血管异常患者1例,诊断为海绵状血管瘤1例,诊断符合率为95.00%(38/40)。经16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出的38例AVM患者与临床综合诊断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6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AVM患者具有较高诊断符合率,且能准确判断AVM疾病分级,可为临床治疗AVM患者提供重要参考依据,具有较高诊断价值。

  • 标签: 16层螺旋CT 血管成像 脑动静脉畸形 诊断效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分层缝合与全缝合对急诊面部软组织外伤患者疗效1。方法抽取55例急诊面部软组织外伤患者,并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28例,对照组27例。患者都给予常规的清创以及伤口修复,观察组进行分层缝合,对照组进行全缝合。将两组的愈合率、感染、瘢痕以及硬结的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对和观察。结果两组之间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的愈合率、感染、瘢痕以及硬结的并发症发生率有明显的改善,并且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比对的结果,观察组的创伤有明显的改善,所以分层缝合对于患者来说,比全缝合的效果更佳,更有临床效果。

  • 标签: 急诊面部软组织外伤 缝合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为了分析护理干预对直肠癌患者肠造瘘术后生活质量的具体影响,本文随机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直肠癌肠造瘘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本着随机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包括40例直肠癌肠造瘘术患者。对照组直肠癌肠造瘘术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试验组直肠癌肠造瘘术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针对性护理干预的内容,观察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两组直肠癌肠造瘘术患者护理后的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护理前有明显改善(P<0.05),但是相对来说,试验组患者改善的效果更加明显(P<0.05)。这表明在直肠癌肠造瘘术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采用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疾病的治疗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护理干预 结直肠癌 生活质量 影响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对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抽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我院90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实施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流程护理,优质护理组使用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满意比率;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恢复胃肠功能时间;护理前后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卡氏评分;并发症出现率。结果优质护理组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满意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优质护理组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恢复胃肠功能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前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卡氏评分相似,P>0.05;护理后优质护理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卡氏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优质护理组并发症出现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护理中的干预结果确切,可提高护理质量,减轻焦虑,提高健康水平,加速胃肠功能恢复和减少并发症。

  • 标签: 手术室优质护理干预 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 患者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冠状动脉在64螺旋CT检查中采用护理干预后的实施成果。方法筛选出本院82例行64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根据护理模式的差异把他们分成探究组A与探究组B各41例,探究组A实行传统护理,探究组B实行护理干预,对比其成果。结果将探究组A与探究组B患者检查时生理与心理的反应情况相比,探究组B患者心率加快与焦虑的出现率都比探究组A低,且屏气完成率比探究组A高,差异大(P<0.05);探究组A的护理满意度是87.8%,探究组B是97.6%,探究组B比探究组A高,对比差异大(P<0.05)。结论护理干预对冠状动脉在64螺旋CT检查中的应用效果理想,可降低患者的生理与心理反应,且可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荐。

  • 标签: 护理干预 冠状动脉 64层螺旋CT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高度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研究。方法此次研究对象是选取正常人40例(80眼)和高度近视50例(94眼),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正常组和近视组,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以视盘为中心扫描,对视网膜神经纤维厚度进行测量,计算鼻,颞、上、下四个象限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平均厚度。将两组患者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高度近视组患者的鼻、上、下三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平均厚度变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颞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平均厚度变厚(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近视眼视网膜神经纤维平均厚度随着度数的加深而变薄。鼻、上、下三象限符合这一变化规律,而颞象限视网膜神经纤维平均厚度则随着度数增加而变厚,这一特点对临床疾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高度近视 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平均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16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拟诊肺动脉栓塞患者40例,均行多层螺旋CT16检查,统计诊断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及CT征象表现。结果多层螺旋CT16对肺动脉栓塞诊断准确率为95.00%(38/40)、灵敏度为96.67%(29/30)、特异度为90.00%(9/10)、误诊率为10.00%(1/10)、漏诊率为3.33%(1/30);CT征象以中心性、偏心性、附壁性及完全梗阻为主,共63处,其中中心性21处(33.33%)、偏心性27处(42.86%)、附壁性8处(12.70%)完全梗阻7处(11.11%)。结论多层螺旋CT16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高,可作为早期诊治肺动脉栓塞的依据,降低漏诊误诊率。

  • 标签: 肺动脉栓塞 多层螺旋CT16层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6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择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617例胸部外伤患者,对其实施16螺旋CT扫描,并将原始数据传输工作站做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影(MIP)、表面遮盖显示(SSD)等三维重建技术检查,观察肋骨损伤情况,并统计多层螺旋CT对肋骨损伤诊断的准确性。结果617例患者合计检出1380处肋骨骨折,骨折多位于4-10肋,其中5-7肋发生率最高;骨折类型包括粉碎性骨折、错位骨折、线性骨折、凹陷骨折及肋软骨骨折5种。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可清晰、直观的观察患者肋骨及肋软骨的受损情况,临床应合理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对胸部外伤患者进行诊断,这有助于提高肋骨骨折的临床诊断率,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 标签: 螺旋CT 三维重建 肋骨损伤
  • 简介:摘要目的对舒利迭联合沐舒坦在治疗稳定期慢阻肺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方法所有的慢阻肺患者接收入院的时间范围为2015年8月~2016年8月,一共选择68例进行研究,分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4例,皆给予平喘与解痉等处理,研究组则加用舒利迭和沐舒坦治疗,治疗时间为10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前情况对比无明显区别(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且肺功能改善情况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稳定期的慢阻肺患者在临床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舒利迭和沐舒坦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疗效,且安全可靠。

  • 标签: 舒利迭 沐舒坦 稳定期慢阻肺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舒利迭治疗稳定期慢阻肺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从2014年3月~10月在我院治疗的146例患有慢阻肺且处于稳定期的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均分为两组,每组73例,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观察组,给两组均给予解痉、平喘等对症的常规治疗,给治疗组除了给予常规治疗外,还给予舒利迭吸入粉剂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10w,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效果,以及肺功能的改变情况,并记录两组的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4.5%,对照组有效率为76.7%,观察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身前后对比,患者临床症状均有改善,肺功能好转,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利迭治疗稳定期慢阻肺的临床疗效比较好,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 标签: 舒利迭 慢阻肺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在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从我院2014年9月至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患者中,抽取80例纳入到讨论中,用随机数字法分2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研究组接受非融合动态内固定术治疗,观察治疗状况,并对比。结果对比术前患者ODI指数,以及术前、术后三个月近侧邻近节段ROM,组间数据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后三个月、术后一年时ODI、术后一年时ROM指数,研究组低于对照组,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腰间盘突出伴腰椎不稳疾病可考虑给予非融合动态内固定系统,此方式效果更为突出,值得应用。

  • 标签: 腰间盘突出 腰椎不稳 非融合动态内固定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治疗中腹腔镜手术与肠镜下支架置入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直肠癌合并肠梗阻患者42例为观察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在肠镜下成功置入支架后采取腹腔镜切除术,对照组则直接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淋巴结清扫数目、中转开腹手术比例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多于对照组,中转开腹手术比例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以上几项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直肠癌并肠梗阻患者行肠镜支架置入治疗,可解除肠梗阻情况,稳定内环境,缓解肠道水肿,为腹腔镜切除术做好前期准备,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结直肠癌 肠梗阻 腹腔镜 肠镜 支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术后肠梗阻发生率的对比。方法选取我院诊治的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开腹切除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腹腔镜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术后肠梗阻发生率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临床疗效等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癌腹腔镜手术能够减少并发症,优化临床疗效,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腹腔镜 结直肠癌 开腹切除术 肠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