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6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2*4矫治技术对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法是对应用2*4矫治技术治疗替牙期前牙反牙合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的一种方法,本文采用这种方法对我院自2012年3月~2013年5月收治的20例患者进行牙齿矫治,并对比分析治疗前后的X线投影测量。结果在治疗之后,患者的反牙合已全部纠正正常,覆牙合覆盖无异常,且改善了患者软组织的侧貌,具有美观性。结论2*4矫治技术在解除反牙合患者具有良好、快速的矫治效果,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2*4 矫治技术 替牙期前牙反(牙合) 临床应用
  • 简介:既往临床评价周围神经病变主要依靠病史、临床检查和神经肌电图。随着MR硬件和新的成像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磁共振神经成像(MRN)在评价外周神经疾病中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运用。MRN能很好地显示外周神经的解剖结构和病理特征,可用于诊断神经压迫症、炎症、创伤、康复和系统性神经疾病,并为临床管理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提供参考信息。本文对MRN在周围神经病变中的临床应用及未来提高成像、诊断功能的发展趋势进行综述。

  • 标签: 周围神经系统疾病 磁共振成像
  • 简介:摘要在普通外科手术中的缝合,缝合技术的熟练、正确与否不仅体现了手术医生的职业水准及基本素质,而且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效果及患者的安危,因此,缝合技术在普通外科手术中有着重要意义。

  • 标签: 普通外科 缝针 缝线 缝合技术
  • 简介:目前,在我国食品中有害残留物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加强食品中有害残留物检测是确保我国食品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本研究总结归纳了分析样品前处理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主要包括食品中的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工业用甲醛、多环芳烃残留检测中需要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并对样品前处理技术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 标签: 有害残留物 样品前处理技术 检测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关于将无痛注射技术用于治疗幼儿期患儿所取得的临床疗效进行研究探讨。方法将在我院医治的120例幼儿期患儿,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60人。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运用无痛注射技术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儿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实验组显效率(6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显效率(46.67%),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实验组总有效率(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1.67%),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结论对于幼儿期患儿来说,使用无痛注射技术治疗患儿的效果好,能明显改善幼儿期患儿的症状,不良反应少,运用此方法治疗安全可靠,在临床上可以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和分析了应用支架辅助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方法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人民医院62例(68个动脉瘤)患者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手术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并总结治疗经验。结果患者动脉瘤栓塞面积均可达到50%以上,其中完全栓塞率可达26.47%;术后并发症率12.90%,复发率3.22%。结论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可获得较满意治疗结果,临床应注意细致操作,熟练技法,减少对血管的刺激和预防并发症。

  • 标签: 支架辅助技术,介入治疗,颅内宽劲动脉瘤,临床研究
  • 简介:2012年内镜诊疗管理和技术交流大会于11月23~24日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旨在促进内镜诊疗和技术规范管理工作的开展,推动内镜医师准入制度和内镜医疗技术临床应用准入机制的建立,搭建内镜医师学习交流的平台。大会邀请国内外卫生机构的管理者、内镜领域知名专家,讲解中国内镜规范化管理政策和中国内镜诊疗技术最新发展和展望,分享经验,交流成果并进行内镜手术演示。

  • 标签: 内镜诊疗技术 技术交流 诊疗管理 会议 医师准入制度 管理工作
  • 简介:<正>主动脉夹层病变累及升主动脉者称为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StanfordtypeAaorticdissection,TAAD)。TAAD治疗方法主要有传统的开放手术,包括单纯人工血管置换术、Wheat术及Bentall术等,这些手术必须在深低温麻醉和体外循环等辅助下进行,而且操作复杂,创伤较大,同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较高[1]。为此,临床上逐渐发展一种新的治疗技术,即血管腔内治疗技术,主要包括杂交手术及完全血管腔内修复术[2]。

  • 标签: 主动脉夹层 升主动脉 主动脉弓 血管腔内 支架植入术 支架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钉道强化技术治疗合并骨质疏松腰椎管狭窄症的安全性及临床预后。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腰椎管狭窄症合并骨质疏松的患者47例,分为A、B两组,A组行责任节段减压,PMMA钉道强化,植骨融合内固定术。B组行双皮质固定,责任节段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采用VAS评分,ODI评分,和sF一36评分评估术后的临床疗效,并观察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及内固定松动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19.7月(18—30月)。A、B两组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固定节段A组短于B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术后下肢痛VAS评分,ODI评分,SF-36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好转,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ODI评分和SF-36评分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P〈0.05)。A组中无一例螺钉松动,B组中3例发生螺钉松动,其中2例假关节形成。结论:对于合并骨质疏松的腰椎管狭窄症,PMMA钉道强化技术安全、可靠,较双皮质固定技术固定节段短,能够很好的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实际操作中,不会明显增加相关并发症。

  • 标签: PMMA 钉道强化 双皮质固定 骨质疏松 腰椎管狭窄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共场所卫生质量状况,为加强公共场所卫生监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公共场所卫生标准》的要求对辖区内有卫生许可证的宾馆业、美容美发业、文化娱乐场所和商场等公共场所中的公共用品及空气进行了采样检测。结果各类公共场所中,商场的空气监测合格率最低,仅为77.78%;美容美发店的监测合格率最高,为92.53%,四类场所空气合格率经卡方检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洗浴场所公共用具的合格率最低,为85.29%,各公共场所公共用具合格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公共场所卫生状况总体良好,但仍应加强对公共场所的监督管理,督促各单位落实各项卫生管理制度,防止疾病的传播。

  • 标签: 公共场所 卫生状况 卫生质量监测 空气 公共用具
  • 简介:采用安全、可靠的技术对血液成分中病毒等病原体进行灭活处理,阻断血液筛查中漏检或某些未列入筛查范围的病原体的传播,这是杜绝输血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也是应对突发性的经输血传播感染性疾病的公共卫生事件最迅速有效的办法,如2002年FDA建议在血液筛查中增加检测美洲锥形虫,之前亚甲蓝(MB)光化学法已被证实可部分杀灭美洲锥形虫(〉3.5log)。2003年我国SARS爆发后,也已证明SARS可被MB光化学法灭活(约6.5log)。

  • 标签: 血液病原体灭活 有机溶剂 去污剂 亚甲蓝 补骨脂素 核黄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行经脐单孔腹腔镜下护理对策,促进康复。方法对35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术前检查,术后做好生命体征观察,切口护理,预防下肢静脉血栓、便秘等并发症的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术后无并发症发生,手术效果满意。结论经脐单孔单通道腹腔镜加穿刺针高位结扎术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的一种好方法,加强患者术前心理护理,防止阴囊水肿和血肿,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做好术后护理,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精索静脉曲张 精索静脉高位结扎 护理
  • 简介:鉴于部分读者和作者反映,在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中有电子期刊不被认可现象。中华医学会电子版系列杂志管理办公室认为有必要对国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的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通知中有关论文的期刊来源认可问题进行分析。

  • 标签: 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电子期刊 任职资格 资格评审 卫生 论文
  • 简介:目的探讨内镜窄带光谱成像技术联合碘染色检查对进展期食管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1月至2012年5月于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接受上消化道内镜检查的162例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在内镜检查中依次使用白光内镜、窄带光谱成像技术(窄带光谱内镜)和Lugol碘液染色(染色内镜)观察模式进行观察,分别记录病灶长度。将窄带光谱内镜或染色内镜观察模式下的癌旁异常黏膜作为可疑边界取标本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计算与白光内镜观察模式下测量病灶边界的差值。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记录手术入路和吻合方式,对未选择手术治疗的患者随访其最终的治疗方式。比较内镜检查前后治疗方案的差异。结果162例患者中,3种观察模式下测量病灶边界一致者121例,不一致者41例。41例患者中测量差值为1~3cm者22例,〉3cm且≤5cm者8例,〉5cm且≤10cnl者7例,〉10em者4例;测量差值〉5am的患者均为多发斑片状不着色。以上4类患者中,分别有1、2、2、4例最终接受了新辅助放化疗,其余32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41例病灶边界不一致者取可疑的癌旁黏膜进行活组织病理检查,其中鳞状细胞癌31例、原位癌3例、重度不典型增生7例。153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中,12例修改了手术方案,其中2例由胸内吻合改为颈部吻合,3例由主动脉弓下吻合改为弓上吻合,7例由单纯经腹手术改为经胸腹两切口手术。结论内镜检查中启用窄带光谱内镜或染色内镜观察模式测量进展期食管癌病灶的准确性更高,对于在3种观察模式下测量病灶边界不一致者应取癌旁异常黏膜进行病理检查,有助于制订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 标签: 食管肿瘤 进展期 内镜检查 窄带光谱成像 碘染色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3D补片结合医用胶粘合固定技术在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TAPP)的疗效。方法2009年5月至2012年2月,对96例腹股沟疝患者行TAPP术,应用3D补片修补,并用医用胶粘合固定补片,观察分析术后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单侧40~140min,平均70min;双侧70~180min,平均110min。术后住院时间3~7d,平均3.5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血清肿,7例(7.3%)。术后随访3—36个月,无复发。结论TAPP术中使用3D补片结合医用胶粘合固定技术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术后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 标签: 腹股沟 腹腔镜 疝修补术
  • 简介:目的比较多平面重建(MPR)技术与经验性定位在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5月至2013年3月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40例(A组):术前分别采用经验性和MPR两种方法获得C形臂的旋转角度和倾斜角度,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异;术中采用MPR技术确定角度,统计支架释放后近端标记点的散开率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另42例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采用经验性方法释放支架(B组):计算近端标记点散开率和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分析两组支架标记点散开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内经验性方法和MPR方法之间旋转角度及倾斜角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B两组标记点散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vs42.9%,P<0.05);A、B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vs21.4%,P<0.05)。结论结合MPR技术进行Stanford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治疗术中定位调整,指导手术操作,具有较好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

  • 标签: 多平面重建 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旋转角度 倾斜角度
  • 简介:目的:探讨一期内固定结合置管冲洗负压封闭引流(vacuumsealingdrainage,VSD)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对2008-05-2010-05我院收治的27例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行一期清创,骨折采用髓内钉或锁定接骨板内固定,伤口内置管冲洗,创面用VSD材料封闭,持续负压引流的方法进行治疗,做好术前护理、术后一般护理、保持冲洗及引流通畅和有效负压吸引,观察治疗效果。结果:27例患者中19例术后创面获得一期愈合,8例患者行二期植皮或皮瓣修复获得愈合,25例患者获得随访,通过6~18个月的随访,23例患者如期愈合,2例延迟愈合,无一例发生骨髓炎。结论:正确合理的护理措施能确保一期内固定结合置管冲洗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Gustilo-AndersonⅢ型)的成功。

  • 标签: 负压封闭引流术 内固定 开放性下肢骨折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