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0
381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在相对安全区皮下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glutealmusclecontracture,GMC)临床疗效.方法对照组纳入患者34例,采用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纳入患者60例,采用相对安全区皮下松解术治疗,对比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对照组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切口长度、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安全区皮下松解术治疗GMC疗效好.关键词皮下松解术;臀肌挛缩症;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68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476-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颈丛丛阻滞麻醉应用于锁骨骨折治疗的效果。方法:从我院锁骨骨折患者中选取10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选取时间在2019年10月至2020年10月,分别给予丛阻滞麻醉和颈丛丛阻滞麻醉,对比数据。结果: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麻醉有效率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阻滞起效时间和阻滞完善时间较短,p

  • 标签: 臂丛阻滞麻醉 锁骨骨折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运用手功能康复体疗对丛神经损伤患者康复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丛神经受损患者40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早期均增加手功能康复体疗指导。结果随访40例患者,随访时间为开始行康复体疗到六个月,其中痊愈8例,痊愈率20%,显效22例,显效率55%,有效10例,有效率25%,效果满意。结论早期运用体疗法能帮助丛神经损伤患者预防继发畸形、关节僵硬、增加肌力,从而达到手功能康复。

  • 标签: 臂丛神经损伤 体疗 手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目的 探析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肩关节镜手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0年9月在本院诊治的72例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纳入研究,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每组36例。参照组给予全身麻醉,实验组给予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比两组患者血压指标、完全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麻醉有效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血压指标与麻醉有效率高于参照组,完全苏醒时间与拔管时间少于参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 肩关节镜手术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行丛神经阻滞的优点。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10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100例需进行手指清创缝合及肌腱吻合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丛神经阻滞麻醉,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的麻醉定位法,观察组患者进行超声引导定位。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观察组无并发症的发生,对照组有4例发生毒性反应,3例发生霍纳氏综合征,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丛神经阻滞麻醉有着良好的麻醉效果,而且可以减少麻醉药剂量和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可以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优点
  • 简介:分析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我院2013年2月—2014年9月收治的12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实验组采用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不保留胸前神经和肋间神经的传统乳腺癌根治术。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肿瘤复发及转移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神经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较传统乳腺癌根治术有诸多优势。

  • 标签: 乳腺肿瘤 胸前神经 肋间臂神经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指中小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手指中小面积皮肤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患者选择的治疗方式分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4例,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手臂逆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治疗,观察组采用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治疗,对比两组的住院治疗时间和治愈率。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住院治疗时间短,治愈率更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指中小面积皮肤缺损,有较高的治愈率,让患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能够有良好的康复状况,在手指小面积修复治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场运用价值,应该广泛的推荐运用。

  • 标签: 臂外侧穿支皮瓣 皮瓣修复 手指小面积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从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我院收治的接受丛麻醉上肢手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丛神经阻滞,对照组42例,接受超声引导下肌间沟丛阻滞,对比两组麻醉效果。结果实验组麻醉效果优良率(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X2=10.5306,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接受丛麻醉上肢手术的患者中采取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更为显著,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痛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超声引导 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心理干预对丛神经损伤后疼痛患者手术前抑郁、焦虑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8月~2012年8月期间择期行脊髓背根入髓区毁损术(DREZ)治疗丛神经损伤后疼痛患者30例为对照组,选取2012年9月~2014年8月期间择期行脊髓背根入髓区毁损术(DREZ)治疗丛神经损伤后疼痛患者30例为干预组,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与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入手术室前后的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干预前后患者焦虑和抑郁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通过心理干预,干预组患者术前一日SAS评分(52.12±3.46)分和SDS评分(47.49±5.44)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8,6.87;P<0.05);干预组入手术室后平均动脉压(88.5±2.8)mmHg)和心率(87.5±3.6)次/min)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64,3.23;P<0.05).结论术前心理干预能够解决丛神经损伤后疼痛患者的各种负性情绪及心理问题,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有效缓解术前应激反应强度,使手术治疗效果得到充分保障.关键词心理干预;丛神经损伤;疼痛;负性情绪中图分类号R4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194-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颈丛+丛联合麻醉结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导致心动过缓的原因。方法分析一例行颈丛+丛联合麻醉结合舒芬太尼静脉镇痛患者心动过缓的原因及处理经过并复习麻醉药利多卡因、罗哌卡因、舒芬太尼的副作用。结果该例患者于丛+颈丛联合麻醉下行左侧肱骨内固定取出术,于手术开始时静脉加用少量舒芬太尼后患者迅速出现心动过缓,后经对症处理恢复正常。结论大剂量局麻药结合静脉阿片类药物的使用可以使其毒副作用叠加而导致严重后果,临床麻醉中应慎重选择麻醉药种类及剂量。

  • 标签: 局麻药 舒芬太尼 毒性反应 心动过缓
  • 简介:目的:探讨保乳术与乳房改良根治术对乳腺癌的疗效及肋间神经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150例乳腺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保乳组75例和根治组75例,术后两组患者随访3年,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手术时间、出血量、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用(x-±s)表示,采用成组t检验;胸肌萎缩、胸壁外形改变、感觉功能障碍、复发、远处转移、生存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与根治组比较,保乳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显著缩短,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保乳组胸肌萎缩、胸壁外形改变、感觉功能障碍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根治组(P<0.05);术后保乳组(2.6%)上肢水肿、切口感染、皮下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根治组(44.0%)χ2=25.814,P<0.05;生活质量显著高于根治组,以上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保乳术对乳腺癌患者创伤更小,能避免对肋间神经的损伤,对于满足手术适应证的患者,保乳术可以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 标签: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改良根治性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丛神经损伤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使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对20例健康者以及20例丛神经损伤患者进行相应的磁共振扫描检测成像,丛神经损伤患者为观察组,健康者为对照组.记录相应数据并整理原始图像,最终分析观察两组患者的综合状况以进行相应的定位诊断从而协助治疗.结果OCorSTIR序列和OAx3D-Fiesta-c及OAx3D-Fiesta-c序列用于显示丛神经干成像较好,并且可以显示出神经干的信号异常或粗细,来帮助更加准确的定位神经损伤.结论磁共振成像技术应用于丛神经损伤中能更好的对其进行定位诊断,增强了诊断效率以帮助对该病症进行更加迅速有效的治疗,值得进行广泛的临床推广运用.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技术;丛神经损伤;神经干;定位诊断;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44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1335-02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应用地佐辛超前镇痛对于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20年6月—2021年6月期间接收的80例进行骨科手术需要进行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患者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为采取超前镇痛、地佐辛超前镇痛。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麻醉情况以及术后不同时间段的疼痛情况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地佐辛 臂丛神经阻滞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重点围绕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不同术式治疗后,对保留肋间神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月-2021年1月早期乳腺癌患者32例纳入研究。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接受改良根治术的16例患者为参照组,另外16例接受保乳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为研究组,对比两组应用效果。结果 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各项指标均低于参照组指标,表示研究组更具优势性;研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低1(6.25%),参照组数据显高6(37.50%);研究组肢体各项感觉发生率均低于参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化(P<0.05)。结论 早期乳腺癌患者接受不同术式治疗后治疗效果明显,有效优化手术相关指标的同时对于肋间神经起到很大程度的保留作用,并且促使并发症发生的几率减少,建议广泛应用。

  • 标签: 乳腺癌 肋间臂神经 不同术式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用于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我院收治的丛神经阻滞行上肢手术麻醉治疗的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50)采用罗哌卡因进行麻醉,观察组(n=50)采用舒芬太尼复合罗哌卡因进行麻醉,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更快,麻醉维持时间更长,镇痛持续时间更久,P

  • 标签: 舒芬太尼 罗哌卡因 臂丛神经阻滞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乳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神经手术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44例乳腺癌患者作为样本人群,利用抽签法将所有患者均分,2组患者分别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内患者例数是22例。给予对照组患者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但术中不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神经,给予观察组患者改良式乳腺癌根治术治疗且术中尽量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神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胸前神经与肋间神经术后均得到有效保留,复发率较低,转移率显著更优于对照组,2组患者转移率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神经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较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乳腺癌 保留胸前神经与肋间臂神经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方法:共纳入60例丛神经阻滞麻醉患者参与此次研究,病例选取时间为2020年5月至2022年4月,以计算机软件将其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前者行传统解剖定位肌间沟入路丛神经阻滞,后者行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丛神经阻滞,比较两组麻醉指标、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麻醉效果、不良反应。结果:较参照组,研究组阻滞起效时间更短,阻滞持续时间更长(P<0.05)。与入室神级阻滞前相比,两组患者在神经阻滞完成后15分钟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更高(P<0.05),两个时间点,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组间比较并无明显差异(P>0.05)。较参照组,研究组的麻醉优良率更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肌间沟入路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理想,对平均动脉压以及心率有一定影响,不易产生不良反应,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 标签: 臂丛神经阻滞 超声引导 肌间沟 麻醉效果 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