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60 个结果
  • 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分析 64螺旋 CT血管造影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 2015年 10月 -2017年 10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治疗的 28例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所有患者进行 64螺旋 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相同技术参数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将原始数据上传到工作站自动减影,并对减影后数据进行 3D-VR、 MPR、 MIP等处理,评估诊断价值。结果:经 64螺旋 CT血管造影诊断证实, 28例头颈部血管性疾病患者中 3例患者颈脑血管属完全正常,有 2例为颅内动脉瘤, 1例为颅内动静脉畸形, 12例为血管变异,且主要是动脉血管变异(其中包括起源和行径以及发育粗细等), 13例为动脉硬化、狭窄(大脑前、中动脉、基底动脉、椎动脉、颈内和颈总动脉等狭窄)、闭塞,诊断率和检出率高。结论: 64螺旋 CT血管造影具有无创和高效的特点,对头颈部血管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可广泛推广应用。    【关键词】 64螺旋 CT; 血管造影; 头颈部; 血管性疾病; 诊断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在产前超声筛查胎儿畸形中孕早期胎儿颈项透明(NT)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检查的92例11-13+6周单胎妊娠孕妇,对其腹部进行超声检测,了解胎儿头臀径(CRL)长度,在胎儿正中矢状切面连续测量3次NT,并且对其最大值予以跟踪记录,直到生育全程,探索超声测定CT对胎儿畸形诊断的影响。结果92例孕妇中,18例CT增厚,大于2.5毫米,其中胎儿患有先天性异常5例,颈部淋巴水瘤无脑儿2例,泌尿系统畸形2例,胸腹膜积液2例,全身皮肤水肿2例,脉络丛囊肿2例,消化系统畸形2例,内脏外翻1例。结论超声测量NT的最佳时间为11-13+6周,CRL在45-84毫米之间。NT增厚可以作为早期胎儿畸形筛查的重要指标,并且无创伤,适合各年龄孕妇的检查,由此可以看出,NT测量在胎儿畸形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孕早期 颈项透明层 超声筛查 畸形
  • 简介:背景:目前已有应用蚕丝蛋白、结缔细胞、生物高分子材料、合成高分子材料、纳米材料、传感器制成的生物人造皮,以及非生物人造皮,应用于临床试验都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它们与真正皮肤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的:观察表皮干细胞/猪脱细胞真皮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大鼠全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取20只SD大鼠,建立背部皮肤缺损模型,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于皮肤缺损处植入人表皮干细胞-猪脱细胞真皮组织工程皮肤,对照组植入猪脱细胞真皮。植入后4周,进行大体、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与结论:①大体观察:实验组创面愈合良好,皮肤弹性佳;对照组移植区域呈现瘢痕愈合,触之质地偏硬;②组织学观察:两组在镜下均可见良好的表皮和真皮结构,表皮可明显区分为基底层、棘和角化不全的角质,与实验组相比,对照组可见较多纤维结缔组织;③免疫组织化学观察:实验组愈合创面抗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型抗原呈现阳性,对照组愈合创面抗人类白细胞抗原-Ⅰ型抗原呈阴性;④结果表明:人表皮干细胞/猪脱细胞真皮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动物全皮肤缺损,可有效抑制瘢痕形成及挛缩。

  • 标签: 皮肤移植 干细胞 组织工程 生物材料 材料相容性 皮肤缺损
  • 简介:目的探讨64螺旋CT血管成像在研究发育正常椎动脉直径和横截面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8例临床诊断或拟诊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患者组)及9例健康体检者(体检组)行头颈64螺旋CTA检查,应用容积再现、最大密度投影、曲面重建和高级血管分析等后处理技术对其进行观察,统计分析发育正常椎动脉直径和横截面积、C4横突孔直径和横截面积。结果对患者组及体检组双侧椎动脉直径和横截面积、双侧C4横突孔直径和面积分别进行正态性检验,患者组0.998〉P〉0.855,体检组0.997〉P〉0.81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患者组及体检组双侧椎动脉直径和横截面积、双侧C4横突孔直径和面积分别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及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方差齐性检验0.855〉P〉0.196,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0.990〉P〉0.66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患者组与体检组数据合并后(合并组)对双侧椎动脉直径和横截面积、双侧C4横突孔直径和面积分别进行正态性检验,0.999〉P〉0.6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合并组双侧椎动脉直径和横截面积、双侧C4横突孔直径和面积分别进行多元相关分析,

  • 标签: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血管成像 椎动脉 直径 面积
  • 简介:目的探讨采用1470nm激光悬挑法剜除术治疗非肌浸润性膀胱肿瘤的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22例非肌浸润性膀胱肿瘤患者,采用1470nm激光行膀胱肿瘤悬挑法剜除术,即将亚甲蓝稀释溶液用一次性膀胱注射针在距离肿瘤基底边缘2cm处黏膜下环形多点注射,使基底部与肌分离,用1470nm激光直射光纤,调整激光功率为70~80W,沿肿瘤周围环形注射标记点切开膀胱黏膜及黏膜下层,此时可见亚甲蓝染色的肿瘤基底部与肌的分离面,光纤金属保护鞘头端插入分离面,将肿瘤整体从肌挑起剜除。观察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22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平均(30±9)min,术中出血少,无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等并发症,术后无需膀胱冲洗,导尿管保留72h,随访3~18个月,肿瘤无复发、无尿道狭窄及大出血发生。结论1470nm激光“悬挑法”剜除术治疗非肌浸润性膀胱肿瘤具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安全性高、肿瘤形态保留完整等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 标签: 膀胱肿瘤 悬挑法 剜除术 1470nm激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B超检测胎儿颈项透明厚度在早孕期筛查胎儿畸形的效果。方法选取孕11-14周且均为单胎妊娠的孕妇300例纳入研究,均接受B超检测,仔细观察记录其腹中胎儿的具体解剖结构并测量胎儿颈项透明厚度。结果本次研究中,胎儿畸形共有23例,占7.67%;正常胎儿的NT平均值为(1.65±0.28)mm,与畸形胎儿有明显差异,P<0.05;随着腹中胎儿NT厚度值增加而灵敏度降低,导致临床漏诊率增加。结论在早孕期筛查胎儿畸形中应用B超检测胎儿颈项透明厚度具有重要价值。

  • 标签: B超检测 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 早孕期筛查 胎儿畸形
  • 简介:目的探讨喉罩全麻联合肌松剂下保留膀胱浆膜的经尿道膀胱部分切除术治疗非肌浸润性膀胱癌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手术治疗的非肌浸润性膀胱癌患者73例,行全麻联合肌松剂下保留膀胱浆膜的经尿道膀胱部分切除术,术后随访1年;对患者围术期情况及术后随访情况记录、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可耐受手术,手术过程顺利,手术时间为46~68min,平均(56±13)min。术中出现闭孔神经反射1例。术后随访1年总生存率为100%,所有患者术后未见肿瘤原位复发或异位复发。结论该手术方式是治疗非肌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膀胱肿瘤 经尿道手术 膀胱部分切除术 喉罩全麻 肌松剂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与64螺旋CT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0月-2017年10月接收的64例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资料予以探讨,均予MRCP与64螺旋CT检查,比对分别影像诊断及病理结果。结果本组MRCP与CT梗阻水平定位诊断与定性诊断符合率对比(100.00%vs100.00%)、(96.88%vs93.75%)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MRCP检查的梗阻原因诊断符合率93.75%较之CT诊断符合率75.00%显著更高(P<0.05)。结论MRCP与CT检查应用于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临床诊断中各具优势,前者于梗阻原因推断方面价值更高,后者更方便、快捷。

  • 标签: 磁共振胰胆管造影 64层螺旋CT 恶性梗阻性黄疸
  • 简介:<正>膀胱癌是我国临床上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是一种直接威胁患者生存的疾病。目前对膀胱癌的诊断、治疗等诸多方面尚缺乏比较统一的标准。为进一步统一膀胱癌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以利于对膀胱癌不同治疗方式的疗效判定以及不同地区间膀胱癌诊疗结果的比较,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我国《膀胱癌诊断治疗指南》,以便为我国不同医疗条件下泌尿外科医师选择合理的膀胱诊断与治疗方法提供有益的

  • 标签: 肌层浸润 灌注化疗 灌注治疗 尿路上皮癌 治疗指南 肿瘤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磁共振多序列成像用于诊断子宫内膜癌肌浸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89例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Ⅰ期患者,选例时间为2017年9月至2021年1月。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后病理检查、磁共振T1WI、T2WI序列、DCE序列和DWI序列检查。比较两种检查序列单项、联合与术后病理检查的检出结果及其诊断效能。结果 89例确诊为子宫内膜癌Ⅰ期患者经T2WI序列检查后,确诊为ⅠA期69例,ⅠB期20例;经DCE序列检查后,确诊为ⅠA期72例,ⅠB期17例;经DWI序列检查后,确诊为ⅠA期69例,ⅠB期20例;联合检查后,确诊为ⅠA期72例,ⅠB期17例,T2WI序列检查准确率为87.64%,T1WI-FSDCE序列三维动态增强检查其准确率为88.76%,DWI序列检查准确率为80.90%,联合检查准确率为93.26%;三种序列单项及联合检查对ⅠA期子宫内膜癌均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差异无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多序列成像中,T2WI、T1WI-FSDCE序列三维重建动态增强检查及、DWI序列与联合检查对子宫内膜癌不同肌浸润深度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术前浸润深度评估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肌层浸润 磁共振 多序列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子宫内膜癌Ⅰ期肌浸润程度检查中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0年1月-2021年4月期间收治的子宫内膜癌Ⅰ期患者60例患者为对象,患者经过手术病理确诊,在术前进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诊断结果和肌浸润程度。结果 手术病理检查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在肌浸润程度的准确度、病理分期结果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癌Ⅰ期的效果理想,对浸润程度做出准确分析,将其作为依据开展有效治疗,提升疗效。

  • 标签: 子宫内膜癌Ⅰ期 肌层浸润程度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磁共振多序列成像用于诊断子宫内膜癌肌浸润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选取89例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癌Ⅰ期患者,选例时间为2017年9月至2021年1月。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后病理检查、术前磁共振T1WI、T2WI序列、T2WI-FS序列、T1WI-FS多期三维增强和DWI序列检查。比较两种检查序列单项、联合与术后病理检查的检出结果及其诊断效能。结果 89例确诊为子宫内膜癌Ⅰ期患者经T2WI序列检查后,确诊为ⅠA期69例,ⅠB期20例;经DCE序列检查后,确诊为ⅠA期72例,ⅠB期17例;经DWI序列检查后,确诊为ⅠA期69例,ⅠB期20例;联合检查后,确诊为ⅠA期72例,ⅠB期17例,T2WI序列检查准确率为87.64%,T1WI-FS序列三维动态增强检查其准确率为88.76%,DWI序列检查准确率为80.90%,联合检查准确率为93.26%;三种序列单项及联合检查对ⅠA期子宫内膜癌均具有较高的诊断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磁共振多序列成像中,T2WI、T1WI-FS序列三维重建动态增强检查及DWI序列联合检查对子宫内膜癌不同肌浸润深度均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子宫内膜癌术前浸润深度评估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子宫内膜癌 肌层浸润 磁共振 多序列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检查胎儿颈项透明厚度在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价值。方法:将2020年5月到2022年3月在我院进行产检的70例孕妇分别作为研究时间与研究对象,对其实施超声检查胎儿颈项透明厚度,观察胎儿染色体异常情况,同时对颈项透明厚度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关系进行分析。结果:经统计分析发现,在70例孕妇中,共有4例胎儿存在染色体异常情况,检出率为5.71%。颈项透明厚度与胎儿染色体异常存在正相关。结论:超声检查胎儿颈项透明厚度在筛查胎儿染色体异常中的运用具有较高的价值。

  • 标签: 超声检查 胎儿颈项透明层厚度 胎儿染色体异常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64螺旋CT腹部检查中轴扫技术的应用效果及对辐射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研究者医院影像科提供的样本进行研究,共计56例开展64螺旋CT腹部检查的患者,入院时间2023年1月~2023年12月。随机分组,抽签法,均分2组。对照组28例,予以常规64螺旋CT腹部检查。观察组28例,联用轴扫技术。比较两组的检查质量、辐射量。结果 观察组图像质量评分、噪声水平较对照组高,辐射量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 64螺旋CT腹部检查中,轴扫技术应用效果良好,可提升检查质量,并降低辐射量,值得推广。

  • 标签: 64层螺旋CT 腹部检查 轴扫技术 检查质量 辐射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便携式尿装置在24小时尿标本采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 目的:分析国家药品集中采购政策下某三甲医院糖尿病药物应用情况的影响。 方法:应用医院信息系统分析某三甲医院部分集采药品在执行周期前后一年的相关数据,对药品价格、总消耗量、用药频度(DDDs)、药物利用指数(DUI) 、销售金额等指标进行比较。 结果:在国家采政策执行后,本次分析的药品价格均下降,其中盐酸二甲双胍片降价幅度最大(91.8%)。药品总消耗量较采前有明显增幅,其增幅度为33.3%~105%,其中总消耗量增加前三的品种为盐酸二甲双胍片、门冬胰岛素30注射液(诺和锐30)、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R)。执行采后本次分析的品种年销售金额均有明显降幅,降幅区间3.38%~93.51%。多数品种DDDs有所增加,增加幅度14.37%~133.80%。采前药品DUI区间0.05~3.55,采后0.11~7.25。 结论:国家采政策实施后对药品经济性带来正向影响,主要表现在降低患者人均医药费用、节省医保基金等方面。

  • 标签: 国家集采 糖尿病药品 药物利用指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