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位应用于胎方位异常分娩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6年5月—2018年5月收治的78例胎方位异常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采取自由卧位,观察组给予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位。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分娩结果。结果观察组活跃期、第二产程、总产程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第三产程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然分娩比例高于对照组,剖宫产和阴道助产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胎方位异常产妇实施苯三酚联合同侧俯卧位方式,缩短了产程,促进了自然分娩。

  • 标签: 间苯三酚 同侧俯卧位 胎方位异常 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高龄股骨转子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期我院收治的76例高龄股骨转子骨折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n=38)与对照组(n=38)。对照组行动力髋螺钉(DHS)内固定术治疗,研究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治疗优良率更高,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骨折安全、有效,具有手术时间段、术中出血量少等优点,值得推广与应用。

  • 标签: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传统内固定术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骨折应用PFNA内固定和关节置换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不稳定型转子骨折高龄患者纳入课题研究,随机分为PFNA组(n=20)和关节置换组(n=20),分别进行PFNA术和关节置换术。结果PFNA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手术时间显著低于关节置换组患者,P<0.05;关节置换组患者术后卧床时间和出院时间、术后一年的髋关节功能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显著优于PFNA组患者,P<0.05。结论PFNA内固定及关节置换均是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转子骨折的有效方式,在临床工作用应当结合患者的综合因素选择。

  • 标签: 高龄 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 PFNA内固定 关节置换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血液保存液对血液筛查ELISA4项检测(包括梅毒螺旋抗体、抗-HCV、抗-HIV、HBsAg)和ALT检测结果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进行血清ALT检测、ELISA4项检测阳性、阴性献血者共352名,对其血袋管标本及试管标本同时进行血清ALT检测、ELISA4项检测,分析其结果。结果血袋管标本检测的ALT、梅毒螺旋抗体、抗-HCV、HBsAg阳性率与试管标本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袋管标本检测的抗-HIV阳性率与试管标本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保存液对血清ALT检测、ELISA4项检测有重要影响,可造成弱阳性标本漏检,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以保证血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血液保存液 ALT检测 ELISA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PF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骨折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2例股骨粗隆骨折的患者,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实验组患者行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PFN髓内钉固定治疗。对照组行PF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骨折。治疗后,观察各项相关指标以及对关节活动度进行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关节活动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内侧柱支撑重建联合PFN髓内钉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骨效果优越,骨折愈合明显加快,关节活动度增强。

  • 标签: 内侧柱支撑重建 PFN髓内钉 股骨粗隆间骨折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手术护理。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骨科行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的84例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围术期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护理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下肢深静脉血栓、便秘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效果显著,能有效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骨水泥型加长柄人工关节置换术 手术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心理干预措施在股骨粗隆骨折患者抑郁症中的应用,对患者生活质量和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对130例股骨粗隆骨折手术的患者进行统计,随机分为观察组(n=65)和对照组(n=65)通,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治疗和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常规护理加心理干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量表评定并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状况通过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并比较。结果生活质量量表评分8个因子的评定,观察组患者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AS和SDS的评分,在干预前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无差异(P>0.05),在干预后,对照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改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状态。

  • 标签: 心理干预 股骨粗隆间骨折 抑郁症 生活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护理在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对2016年8月至2017年6月于我院骨1和骨2病区76例患者行微创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骨1病区收治的40例患者行常规护理)与观察组(骨2病区收治的36例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于出院当天收集患者住院期间的满意度及患者围手术期的疼痛评分进行评分,并做对照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在围手术期的满意度及疼痛评分上有显著差异,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小于0.01)。观察组的围手术期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小于0.01)。结论将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老年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满意度及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的疼痛评分。值得在临床工作中推广和运用。

  • 标签: 股骨粗隆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加速康复外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颈后路经皮椎孔镜下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护理方法。方法总结分析了长征医院2015-2016年38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实施颈后路经皮椎孔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围手术期护理,并随访6个月,评估病人术后效果及满意度。医患及时沟通交流,告知患者术中可能发生的症状,以求患者的理解,从而使患者更大程度地配合围手术期间的护理工作。通过平均住院日,术前及术后VAS评分,术前及术后患者教育,术前及术后标准化护理,总结颈后路经皮椎孔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护理方法。结果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为3~5天。实行颈后路椎孔镜手术的单节段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术前VAS评分,术后1天VAS评分,术后6个月VAS评分,患者疼痛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术前术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住院期间无护理并发症发生。随访6个月,有2例微创治疗无效,再次实行开放手术,总有效率为94.7%,术后患者对护理满意度达99%。结论颈后路经皮椎孔镜是治疗经保守治疗无效的单节段神经根板型颈椎病的有效、安全、微创、经济的手术方法。而围手术期护理术前心理护理及有效及时的人文关怀,术后住院期间的细致病情观察,标准化护理及功能锻炼,出院患者的出院宣教是取得手术成功及患者满意的重要保障措施。

  • 标签: 颈椎 经皮椎间孔镜 围手术期 护理 神经根型颈椎病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对超声引导下肌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影响效果。方法本研究采用分组方法进行研究,调查时间为2017年1月到2018年5月,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为我院收治的进行上肢手术的患者,选择210例患者随机分为低、中、高三个浓度组别,每组患者均为70例,低浓度组选择采用0.45%的甲磺酸罗哌卡因进行麻醉,中浓度组选择采用0.6%的甲磺酸罗哌卡因进行麻醉,高浓度组选择采用0.9%的甲磺酸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对于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和评价。结果从结果而言,本研究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本研究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本研究的低浓度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比中浓度组和高浓度组更低,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超声引导之下进行肌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为患者选择采用低浓度的罗哌卡因进行麻醉可以取得良好的麻醉效果,同时不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 标签: 不同浓度 罗哌卡因 神经阻滞麻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骨折的疗效表现。方法随机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40例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选用PFNA技术治疗方案,结合病案资料评价疗效。结果40例患者,手术时间(51.21±12.15)min,术中出血量(115.41±46.52)ml,合并症3例。结论PFNA治疗技术的优势在于适合于老年人股骨结构组织恢复,修复性好、创伤影响小。

  • 标签: 股骨近端 抗旋髓内钉 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疗效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动力髋螺钉(DHS)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收治的高龄股骨转子骨折患者分为PFNA组和DHS组,PFNA组54例,DHS组50例,其中PFNA组治疗方式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DHS组则采用动力髋螺钉内固定,分别比较两组各项指标,包括术中出血量,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长、手术并发症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在随访期间,按Harris标准进行髋关节功能评分,PFNA组优良率达92.2%,DHS组优良率达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高龄股骨转子骨折的治疗,采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的手术方式更优,能显著减少患者创伤和术中出血,提高治疗效果,利于患肢功能恢复。

  • 标签: 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 动力髋螺钉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苯三酚在协调性顽固性宫缩乏力中促进产程进展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我院收治的40例协调性顽固性宫缩乏力的产妇,将其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分别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方法,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Bishop宫颈成熟评分法评价产妇的宫颈软硬程度,低于2分者,静脉滴注160mg苯三酚软化宫颈。结果研究组产妇的第一产程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剖宫产率及新生儿窒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产妇的观察指标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研究结果表明,苯三酚对于促进协调性顽固性宫缩乏力产程有显著效果,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产科中进一步推广使用。

  • 标签: 间苯三酚 宫缩乏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在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并比较两种方式对患者术后恢复造成的影响。方法收集我院接诊的患股骨粗隆骨折的80例高龄患者进行临床研究,均行闭合复位PFNA髓内钉固定方案进行治疗,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包含40例患者,给予全身麻醉;研究组包含40例患者,给予椎管内麻醉。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患者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更短(P<0.05),研究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更低(P<0.05)。结论与全身麻醉相比,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采用椎管内麻醉的术后恢复更快,并发症更少,值得推广。

  • 标签: 高龄 股骨粗隆间骨折 全身麻醉 椎管内麻醉 恢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椎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就诊于本院的3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实验组则采用经皮椎孔镜治疗,比较两组最终疗效。结果两组VAS、ODI评分结果比较,实验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椎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治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孔镜 开放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在膝关节内侧室骨关节炎患者中关节镜手术+腓骨近端截骨的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在我院医治的膝关节内侧室骨关节炎患者(16例)当分析的对象,此次研究患者均由关节镜手术+腓骨近端截骨治疗,总结临床情况和Lysholm评分、外翻角、内侧间隙。结果本次研究患者的手术时间是(49.82±11.52)min;手术出血量是(21.52±2.52)ml;引流量是(16.05±3.21)ml;住院时间是(10.02±1.41)d。术后患者的Lysholm评分大于术前,术后患者的外翻角小于术前,术后患者的内侧间隙大于术前,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膝关节内侧室骨关节炎患者中,关节镜手术+腓骨近端截骨的应用效果确切,创伤性小,且明显改善膝关节功能。

  • 标签: 膝关节骨关节炎 内侧间室 关节镜手术 腓骨近端截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肾脏早期损伤尿液检测指标。方法选我院在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就诊的肾脏早期损伤患者30例(患病组),选同时期的健康人员30例(健康组),对两组人员进行常规性尿液指标检测。结果患病组患者的尿液检测指标较高,尿微量白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健康组人员的尿液检测指标,差异较为明显(P<0.05)。结论肾脏早期损伤患者采用尿液检测指标的诊断效果明显,可以提供更加准确的临床诊断参考数据,减少漏诊及误诊现象,在临床治疗上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肾脏早期损伤 尿液检测指标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糖的检测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4年6月-2015年12月之间收治的30例患者的葡萄糖检测。结果本组30例患者均行葡萄糖检测,其中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7例,己糖激酶速率法5例,氧消耗率法6例,葡萄糖氧化酶电极法12例,检测结果均正确。结论对患者行葡萄糖检测,可为其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葡萄糖 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分析儿童尿碘的检测结果,为合理指导辖区儿童碘营养缺乏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北京中生金域诊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尿液碘测定试剂盒,半定量目测法检测人体尿液中碘的浓度。结果受检的309例儿童中,碘缺乏总检出率为44.98﹪,其中男童检出率42.13%﹪;女童检出率48.85﹪,女童略高于男童,性别无统计学差异。儿童碘缺乏呈偏态分布,0岁组、1岁组儿童碘缺乏明显高于其它年龄组。1岁之后随年龄的增长,碘缺乏呈下降趋势。结论2岁以内儿童是碘缺乏防治的重点人群。

  • 标签: 儿童 尿碘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QFT和T-SPOT.TB两种法分别检出的结核效应T淋巴细胞,在诊断结核病时的灵敏度。方法对我院确诊的1000例结核病患者同时用QFT和T-SPOT.TB法进行检测,比较两种方法的可靠性。结果QFT法的阳性率为82.3%,T-SPOT.TB法的阳性率为64.0%,TQFT法的阳性率大于T-SPOT.TB法,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分析两种方法的结果,对选择检查方法有指导意义。

  • 标签: 结核 QFT T-SPOT.T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