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8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支气管镜与常规吸痰在呼吸相关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80例VA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给予观察组患者支气管镜吸痰处理,给予对照组常规方法吸痰处理。比较两组在治疗后CPIS评分差异与两组患者通气时间、治疗时间与VAP相关住院费用的差异。结果治疗3、5、7d治疗组患者CPI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治疗时间及VAP相关住院费用均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支气管镜治疗VAP临床疗效优于常规吸痰,不仅能有效清除气道分泌物,还能减少治疗时间与住院费用。

  • 标签: 支气管镜 常规吸痰 呼吸机相关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对降低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反应采取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判定。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献血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2015.06—2016.01)期间,将其依据信封式随机分组为对照组(30例)、研究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优质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献血者经优质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35.44±8.31)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36.99±8.58)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显著较对照组更具有优势,P<0.05。结论对降低采血小板献血者不良反应采取优质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推广、实施。

  • 标签: 采血小板献血 优质护理 负面情绪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方法在预防呼吸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方法应用计算机网络检索有关文献,并对证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做出评价,制定护理计划,再施以有效的护理干预。结果实施循证护理,减少了VAP的发生率。结论循证护理不仅提高了护理质量,对患者有益,而且可丰富护理人员的知识,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

  • 标签: 循证护理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预ICU重症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有效护理方式。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1月—2018年6月90例ICU重症患者,随机将患者分组,对照组予护理常规操作,干预组予预防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有效护理方式、比较结果。结果干预组满意状况、血氧饱和度监测指标、血氧分压和PH情况、ICU住院、总住院、呼吸应用时间、呼吸相关性肺炎率方面相较于对照组更好,P<0.05。结论ICU重症者实施预防呼吸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有效护理方式效果好,可改善血氧饱和度监测指标、血氧分压和PH情况,减少呼吸相关性肺炎率。

  • 标签: ICU重症患者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有效护理方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ICU呼吸相关性肺炎病原菌情况及其预防措施。方法以2015年7月28日至2017年3月2日我院60例ICU呼吸相关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所有患者痰标本,并进行病原菌检查及药敏试验。分析病原菌种类、联合用药及耐药情况。结果二联用药概率为36.67%,三联用药概率为16.67%,在病原菌种类方面,铜绿假单胞菌所占比例最大(43.33%),其次为鲍曼不动杆菌;白色念球菌未出现耐药现象,其他病原菌均出现多重耐药,以耐甲氧西林最为常见(30.00%),其次为环丙沙星(25.00%)。结论ICU呼吸相关性肺炎病原菌种类较多,且可见多重耐药现象,临床应重视药敏试验等检查,合理使用抗生素,采取有效预防措施。

  • 标签: 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防治 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重症监护病房呼吸相关性肺炎的感染因素和护理措施。方法在本院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治疗患者中选取100例作为本研究中的观察对象,其均为2017年5月至2018年5月期间入院,依据患者是否有呼吸相关肺炎发生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未有呼吸相关肺炎)与观察组(发生呼吸相关肺炎)各占50例,分析比较具体感染因素,结合相应因素总结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较对照组低,其抗酸剂使用占比、胃内容物反流占比、预防使用抗生素占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呼吸使用时间则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病房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较高,且导致该病症的因素较为复杂,临床应当结合具体因素给予患者针对性的预防干预措施,以提升治疗安全性。

  • 标签: 重症监护病房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感染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使用无创呼吸治疗的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实施舒适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参照组患者实施传统护理措施,给予观察组患者传统护理加以舒适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的心率及呼吸频率改善状况进行比较,并收集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结果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率及呼吸频率改善状况较参照组显著更优;观察组患者有且仅有1例患者不满意,满意度为98.3%,较参照组的67.2%(39例)明显更高,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无创呼吸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实施舒适护理临床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 标签: 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舒适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气管切开术后使用呼吸的护理效果。方法选择42例呼吸衰竭经气管切开术后使用呼吸的患者,在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脱机情况与患者的满意度。结果42例患者均无感染,其中38(90.48%)例逐渐脱机,4(9.52%)例患者病情严重,需要呼吸继续辅助治疗;42例患者中只有1例对护理不满意,因此护理满意度为97.62%。结论气管切开术后使用呼吸治疗时,采取护理干预可以促进患者脱机,加快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

  • 标签: 呼吸衰竭 气管切开 呼吸机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慢阻肺无创呼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到2017年4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无创呼吸治疗的60例慢阻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模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的护理模式,而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及护理效果。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气指标水平明显由于对照组,且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性化护理在慢阻肺无创呼吸护理中的运用,能够有效的提升护理效果,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水平,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 标签: 慢阻肺 无创呼吸机 人性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种类。方法以2011年6月-2016年6月为期,共选择患者271例,对导致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的各类因素进行整理,并使用微生物培养方式确定患者感染的病原菌类型。结果临床危险因素中气管插管所占比例最高,为56.83%(154/271),其次分别为置管时间、体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等。患者感染的病原菌中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占比76.01%(206/271),其次是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结论引发老年患者呼吸相关性肺炎的主要因素为机械性通气治疗,其中以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率最高,需要医护人员重点注意。

  • 标签: 老年患者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病原菌
  • 简介:摘要目的本实验主要是在研究哮喘的中医病的基础之上,对能够缓解危重症哮喘患者的有效措施进行探究,本实验主要是探究使用联合治疗的方法治疗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在2015年1月-12月期间,我医院收治的58例危重症哮喘患者,并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手段进行治疗3个月,实验组患者使用中医汤剂“哮喘1号”治疗,均联合治疗的内容主要包括多索茶碱静脉滴注、甲强龙静脉滴注、溴化异丙托品气雾剂吸入等治疗措施,并且加上一系列的抗代谢紊乱的药物、抗感染的药物、通气平衡等药物进行辅助治疗。对比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接受3个月的治疗措施之后的治疗效果。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措施之后,实验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5%,对照组患者的有效率为80%,可见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实验结果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危重症哮喘患者联合茶碱类药物、β受体激动剂、机械通气药物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联合使用的办法,取得了明显有效的治疗效果,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推广意义和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讨血清降钙素原在新生儿呼吸相关性肺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于2016年1月2日至2017年8月1日期间收治的100例患儿按照是否患有呼吸相关性肺炎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应45例和55例,前组患有呼吸相关性肺炎,后组未患有此病。将两组入院第一天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进行比较,观察呼吸相关性肺炎患儿血清降钙素原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儿入院第一天的血清降钙素原水平(1.70±0.10μg/L)高于对照组,并且经过治疗后测得的数据都较第一天更低(P<0.05)。结论血清降钙素原可作为呼吸相关性肺炎诊断指标,同时还可评估预后。

  • 标签: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新生儿 血清降钙素原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重症监护室呼吸相关肺炎发生的原因,结合具体原因提出相应解决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2015年重症监护室42例呼吸相关性肺炎患者基本临床资料。结果61.9%(26/42)因机械通气时间>10d致VAP,11.9%(5/42)因穿刺置管致VAP,14.3%(6/42)因留置胃管致VAP,7.1%(3/42)因意识障碍致VAP。结论及时找出导致呼吸相关肺炎发生的原因并积极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治疗是降低重症监护患者死亡率的关键。

  • 标签: 重症监护 呼吸机相关肺炎 原因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心电导联超声一体引导下行PICC置管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根据对比心电导联一体机上体表心电图和腔内心电图的P波改变,确定PICC尖端最佳位置。结果在心电导联一体引导下行PICC置管术,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及有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结论实验组30名肿瘤患者,导管尖端到最佳位置的占置管人数的90%,比起常规方法,导管尖端到位率提高了30%。操作方法快捷简单,而且不增加患者的费用。通过对比心电导联一体机上体表电图和腔内心电图的P波变化,PICC导管尖端可达理想最佳位置,减少了尖端位置不佳导致的并发症,患者更安全,减少病人痛苦和损失,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心电导联一体机 PICC置管 临床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有创呼吸不同雾化器位置对肺炎患者的气道疗效对比。方法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ICU行有创呼吸机械通气治疗的60例呼吸衰竭患者按不同雾化器位置分为三组,A组位于气管导管处,B组位于湿化器出口端,C组位于Y型管吸气端15cm处,比较三组的气道雾化疗效、雾化前后气道评分、吸入性肺炎发生率。结果C组气道雾化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雾化后气道症状评分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有创呼吸雾化器位置位于Y型管吸气端15cm处对气道的疗效最佳,能有效缓解气道症状,促进呼吸功能的早期改善,降低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 标签: 肺炎 呼吸衰竭 有创呼吸机 不同雾化器位置 气道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纳洛酮治疗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入选92例病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抗感染、解痉平喘、糖皮质激素、止咳化痰,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剂(0.4mg/支),首剂负荷量0.8~1.2mg静脉推注,以后给予纳洛酮注射剂4~6mg加生理盐水至50ml,用微量泵24h持续静脉泵入,连用3天。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改变显著高于对照组,临床各项表现改善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临床疗效确切、安全。

  • 标签: 纳洛酮 高碳酸血症型呼吸衰竭 肺性脑病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呼吸相关性肺炎独立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的对象是2014年7月-2016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75例重症监护室呼吸相关性肺炎患者,回顾性分析重症监护室呼吸相关性肺炎独立危险因素,并将收治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针对组。常规组采取常规护理;针对组采取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1)护理满意度;(2)住院时间、治疗所需费用;(3)医疗投诉发生率。结果(1)针对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显著比常规组高,P<0.05;(2)针对组住院时间、治疗所需费用显著比常规组少,P<0.05;(3)针对组医疗投诉发生率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结论重症监护室呼吸相关性肺炎独立危险因素包括病房环境、人工气道管理不当、营养支持不足、未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通过采取针对性护理对策,可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提高其满意度,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费用,降低投诉率,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监护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独立危险因素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重点分析对呼吸衰竭行无创呼吸治疗患者采用舒适化心理护理的体会。方法从我院2016年1月到12月收治的124名行无创呼吸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当中筛选符合研究条件的45名患者作为研究样本,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实行舒适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对照组23名患者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在进行舒适化护理干预后其心率、呼吸频率、收缩压、舒张压均较之对照组要平稳。(P<0.05)。结论对呼吸衰竭无创呼吸治疗的患者进行舒适化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 标签: 呼吸衰竭 无创呼吸机 舒适化心理护理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2种血细胞分离采集血小板对献血者血液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站57例血小板捐献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研究组29例与参照组28例。研究组2个治疗量的血小板采用TRIMA血细胞分离进行采集,参照组1个治疗量的血小板采用南格尔全自动血液成分分离进行采集。将两组血小板捐献者的血常规指标进行检测并观察。结果相比于采集前,两组献血者采集血小板后的血小板计数(PLT)明显降低(P<0.05),但是研究组的降低幅度比参照组更大,组间具有明显差异(t=7.02,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献血者采集前后的各项血常规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2种血细胞分离采集血小板均能够有效地将献血者采后即刻的血小板计数进行减少,但减少后仍均处于正常范围内。2种采集方式均具有显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 标签: 血细胞分离机 血小板 血液指标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对经伤椎与跨伤椎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症疗效作对比分析。方法研究中对照组用经伤椎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观察组用跨伤椎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详细整理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后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伤椎与跨伤椎经皮椎弓根内固定均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并发骨质疏松症,但跨伤椎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手术操作方面更具优势。

  • 标签: 经伤椎 跨伤椎 经皮椎弓根内固定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 骨质疏松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