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白血患儿治疗中预防感染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54例白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传统护理方法组)和循证组(循证护理方法组),每组83例。对照组采用儿科白血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循证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采用医院自制院感知识调查问卷,记录两组患儿感染发生的部位以及发生率,比较两组儿童的调查结果。结果医院自制院感知识调查问卷显示循证组院感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感染发生情况显示循证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白血患儿感染率下降,自身管理意识提高,建立主动-合作型护患关系,提高了患儿满意度及生存质量。

  • 标签: 循证护理 白血病 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患者住院期间参与护理安全管理的需求及现状分析。方法筛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上锦分院血液科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96例各类缓解期急性白血住院患者,通过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患者参与护理安全管理需求的资料。结果本组参与护理安全管理的首要需求为保证化疗药物输注期间以及保证安全度过低谷期的护理措施;次要需求为日常的常规治疗和护理的观察与配合;基本需求是一些具有共性的管理制度和患者认知度较低的项目。结论急性白血患者的参与需求多与疾病和切实的治疗相关,护士应主动促进患者参与护理安全管理,体现优质护理。

  • 标签: 白血病 患者参与 护理需求 护理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白血患者化疗期间的呼吸道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化疗前后实施强化呼吸道护理及心理护理,内容包括化疗前、后的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有效咳嗽排痰方法的训练及湿化呼吸道,协助排痰;合理病房管理与感染患者的有效隔离,观察疗效,总结经验。结果实施呼吸道护理期间,白血患者化疗后合并呼吸道感染的病例有所减少,同时重症感染的患者减少。结论白血患者化疗期间的呼吸道护理可以显著提高化疗患者临床护理质量,有助于白血的治疗及患者的康复治疗。

  • 标签: 白血病 化疗呼吸道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白血的化疗期间为患者行综合护理所能获得的临床效果。方法择取2013年5月到2015年6月期间于我院血液科就诊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30例,联合进行药疗与化疗,针对化疗期间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进行护理干预,并观察护理干预效果。结果经护理干预,30例患者中有14例实现了完全缓解,13例实现了部分缓解,仅有3例未得到缓解,护理总有效率高达90%(27/30)。结论在白血患者化疗期间实施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各种不良反应发生。

  • 标签: 化疗 护理干预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缓解程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遵义地区急性白血患儿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8年8月在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规律化疗的100例急性白血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其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00例AL患儿中,B-ALL有68例,T-ALL有10例,AML有22例;ALL融合基因阴性的占68%,TEL/AML1基因阳性占12.8%,E2A/PBX1占5%,MLL/AF占2.8%,SIL/TAL1、ETV6/RUNX1、TCF/PBX1基因阳性率均为2.5%,染色体正常与异常各占50%;22例AML患儿中,PML/RARα(bcr1)基因阳性率22.7%,AML1/ET0基因阳性率13.6%、MLL基因阳性率为27%;ALL与AML的发病比例为3.51,ALL的发病年龄高峰为4~6岁之间,AML患儿中以学龄期儿童居多;ALL的男女比例为1.61,AML男女比例为1.41;相关危险中,儿童自身因素中第二胎在发病出生胎次占多数,部分患儿有经常进食膨化食物及碳酸饮料的习惯;母亲相关因素中,怀孕年龄普遍年龄在20~25岁之间,没有明确接触放射性及化学物质的病史;在父亲相关危险因素中,生育年龄高峰在26~30岁之间,70%的父亲有经常吸烟的习惯,其中烟龄在5~10年占50%,经常饮酒占30%;环境相关因素中,农村与城市的比例约为31,32%患儿居住附近有化工厂及发病1年内曾在装修的房屋中居住。结论急性白血的发病与性别、年龄、环境、遗传等因素有关。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儿童 流行病学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白血患者的生命质量,对影响其生命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5年10月来我院治疗急性白血的患者70例为研究对象,对其生命质量和主要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患者的功能状况评分最低,社会/家庭状况评分最高,整体生命质量评分在62分以上;患者生命质量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状况、治疗方案的针对性、身体功能状况评分和近期出血与否。结论急性白血患者的生命质量不高,医师应该根据主要影响因素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 标签: 急性白血病患者 生命质量 主要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白血患者家属的健康教育和护理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0例白血患者及其家属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患者家属健康教育及相应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家属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家属(P<0.05),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白血患者家属系统的健康教育及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家属健康知识掌握水平,让家属积极参与到患者的护理工作中,提高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标签: 白血病 患者家属 健康教育 护理
  • 简介:摘要白细胞介-11(IL-11)是由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一种多效性造血细胞因子,近年来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回顾了近年来对IL-11在急性白血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中的应用研究,就其疗效、不良反应及药物经济学价值做了简要的总结和评论,以便今后对IL-11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 标签: 白细胞介素-11 急性白血病 血小板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对培门冬酰胺酶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进行治疗时的不良反应以及防治措施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治疗和不良反应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2年2月-2014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患者86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者,对照组患儿接受左旋门冬酰胺酶治疗,观察组接受培门冬酰胺酶治疗,对这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对照组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88%,观察者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0.2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类型包括过敏反应、凝血异常、高血糖、胃肠道反应等。结论培门冬酰胺酶在对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进行治疗时可以有效避免患儿对左旋门冬酰胺酶过敏,但是依旧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临床应对其给予关注。

  • 标签: 培门冬酰胺酶 左旋门冬酰胺酶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与重组人白介素-11对急性白血化疗后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3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72例急性白血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6例,A组接受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B组接受重组人白介素-11治疗,对两组患者血小板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观察。结果A组血小板最大值、最小值均较B组高,血小板恢复至70×109/L时间均较B组短,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11%,明显较B组41.67%低(P<0.05)。结论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治疗急性白血化疗后血小板减少效果优于重组人白介素-11,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 重组人白介素11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血小板减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小儿白血患者化疗期间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对我院2008年9月~2011年2月间收治的25例确诊为急性白血并住院接受化疗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所有病例在良好的治疗和护理下均获得较好恢复,延长了小儿们的寿命。结论良好的心理护理结合优质的专科护理,可以减轻患者的化疗毒副作用,提高病情的缓解率,延长了患儿的生命。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儿童 化疗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白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白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50例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采用综合护理模式,并对干预后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化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患者。结论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在化疗过程中可有效的缓解患者在治疗前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减少治疗与病痛给患者带来的不适感受,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满意度。

  • 标签: 护理干预 白血病 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白血患儿心理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2月—2017年9月收治的54例白血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传统护理方法组)和循证组(循证护理方法组),每组27例。对照组采用儿科白血常规护理方案进行护理,循证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比较两组患儿在儿童行为量表(CBCL)、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诊断量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评分。结果循证组患儿儿童行为量表(CBCL)、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诊断量表(SCAR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有效改善白血患儿的心理状况。

  • 标签: 循证护理 白血病 心理干预
  • 简介:摘要预防及减少化疗性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痛苦,促进受损血管的恢复。化疗前的卫生知识宣教,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化疗过程中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掌握好输液速度,发生静脉炎后及时对症处理。促进急性白血患者化疗后静脉炎受损血管的恢复。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及护理,对化疗性静脉炎的转归和减轻患者的痛苦有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化疗 静脉炎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白血患者负面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白血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50例)和对照组(n=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SAS评分(48.98±0.16)、SDS评分(46.32±1.83)均低于对照组的SAS评分(54.38±0.78)、SDS评分(58.02±0.5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模式应用于白血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具有较好的效果,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负面情绪的发生,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优质护理干预 白血病 负面情绪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白血患者化疗期的护理体会。方法本研究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救治的急性白血患者2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临床护理路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各14例,均采用DA方案进行化疗,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副作用、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患者化疗后副作用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白血患者化疗期间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副作用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值得在临床上应用和推广。

  • 标签: 急性白血病 化疗期 临床护理路径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干预对白血患儿心理状况的影响。方法搜集56例白血患儿,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为28例。其中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强化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前,两组焦虑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1个月、3个月后两组焦虑评分均有所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治疗依从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3%(P<0.05)。结论对白血患儿开展心理护理干预有利于减轻患儿焦虑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其临床应用价值应予以肯定。

  • 标签: 白血病 小儿 心理状态 治疗依从性 影响
  • 简介:摘要白血疫苗能够激活机体产生特异抗白血的细胞和体液免疫效应,清除微小残留病变(minimalresidualdisease,MRD),是延长白血患者化疗后无病生存期的有效途径。白血树突状细胞疫苗(DC疫苗)具备诸多传统疫苗不可比拟的优势,是一种很有希望的细胞疫苗。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