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动态监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HIE)血清钙(Ca2+)、NO、IL-18的水平变化,进一步采用钙离子抑制剂尼莫地平干预,观察其对HIE患儿症状缓解的积极作用,证实尼莫地平在新生儿HIE治疗中临床应用价值及前景。方法HIE患儿为对照组,并依次设常规治疗组,尼莫地平治疗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及硝酸还原酶法对生后72h及不同程度HIE患儿进行血清Ca2+、NO、IL-18水平检测。结果新生儿HIE组血清Ca2+对照组降低,NO和IL-18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1);与轻度组相比,中、重度HIE组血清Ca2+含量降低,血清NO和IL-18含量增高,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尼莫地平治疗组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尼莫地平治疗后,HIE新生儿血清Ca2+、NO、IL-18水平恢复正常时间明显早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血清Ca2+、NO、IL-18水平在HIE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其水平的增高与该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可作为早期辅助诊断HIE及判定病情严重程度的可靠指标;尼莫地平可降低HIE所致的脑细胞损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及应用前景。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钙离子抑制剂 血清钙 NO IL-18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无创正压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合并肺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呼吸兴奋剂治疗)与观察组(无创正压通气+呼吸兴奋剂治疗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有效率、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联用呼吸兴奋剂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合并肺的临床疗效显著。

  • 标签: 无创正压通气 呼吸兴奋剂 肺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与呼吸兴奋剂用于慢性阻塞肺病(COPD)伴肺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在我院治疗的COPD伴肺病人80例,分为治疗组与常规组,各40例,常规组使用BiPAP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使用尼可刹米治疗,分析两组病人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的PH明显高于常规组,PaCO2明显比常规组低,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联合应用BiPAP以及呼吸的兴奋剂治疗COPD伴肺病人,可以有效改善病人呼吸的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应用的价值。

  • 标签: 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 呼吸兴奋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治疗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亚低温治疗弥漫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67例弥漫肿胀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情况。结果亚低温治疗组患者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亚低温疗法可明显改善弥漫肿胀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提高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广泛推广。

  • 标签: 弥漫性脑肿胀 亚低温 治疗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肝是在严重肝病进展过程中出现的神经精神综合征,若治疗和护理不及时就会导致生命危险。为了减少其发生、改善肝病患者的预后,现对其常见诱因、早期表现和护理进行综述;强调护理重点在于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正确治疗。

  • 标签: 肝性脑病 诱因 护理
  • 简介:摘要瘫痪是儿童致残的主要疾病之一。近年来,瘫痪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痉挛型瘫痪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瘫痪类型,占瘫痪患儿的60-70%。痉挛型瘫痪属于中医学“五迟”、“五硬”等范畴。“五迟”指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五硬”指头项硬、手硬、足硬、口硬、肌肉硬1。本文分析中医药治疗改善痉挛型瘫痪儿童肌张力的综合治疗方案,探讨一种具有疗效快、远期效果佳、副作用小的安全可靠的中医治疗痉挛型脑瘫的康复疗法。

  • 标签: 痉挛型脑性瘫痪 中医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MRI检查在小儿瘫痪(cerebralpalsy,CP)中的诊断价值和脑瘫类型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在我院住院确诊的95例脑瘫患儿的临床与MRI表现。结果95例CP患儿MRI异常表现率为90.52%,主要表现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先天性发育畸形,弥漫或局灶脑萎缩,基底节苍白球异常信号,髓鞘发育不良和侧脑室扩大。其中痉挛型CP主要以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和先天畸形为主,其中的偏瘫病例以裂畸形或穿通畸形及软化并脑萎缩多见。而不随意运动型以基底节苍白球异常信号多见。肌张力低下型和混合型CP的MRI表现则多样化。结论颅脑MRI检查为早期脑瘫的诊断及分型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脑性瘫痪 磁共振成像 肌张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小儿瘫痪采取家庭康复护理的方法以及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小儿瘫痪患者资料100例,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所选取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平均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常规综合康复治疗,研究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之上接受家庭康复护理,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康复效果,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之前的GMFM评分对比没有明显差异,治疗之后,研究组患者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之后的独立行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针对小儿瘫痪患者开展家庭康复护理,能够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恢复,使康复效果得到提升,应该在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脑性瘫痪 家庭康复护理 康复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小儿瘫痪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以及护理效果,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小儿瘫痪患者资料100例,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100例患者分为两组,平均每组50例,其中对照组50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50例患者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情况,将所得各项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小儿瘫痪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有效的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提高护理效果,使患者自理能力得到提升,应该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大力推广使用。

  • 标签: 小儿脑性瘫痪 早期康复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亚低温治疗外伤弥漫肿胀的临床疗效。方法调查对象主要为2005年~2013年在我院接受亚低温治疗外伤弥漫肿胀的患者共45例,随机将所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共22例,治疗组患者在入院后确诊需要手术治疗后应立即进行亚低温治疗;对照组23例,主要采用常温组进行外伤弥漫肿胀治疗,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显著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3.46%,X2=11.3834,P<0.01。结论亚低温治疗方法是目前临床上治疗外伤弥漫肿胀较为理想的方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亚低温治疗 外伤性弥漫性脑肿胀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本文试图构建一种关于精神分裂症发病的新理论。本文作者认为,外慢性隐性细菌性感染作为精神分裂症的始发原因,感染灶释放的毒素进入血液循环,经血液运输,穿过血脑屏障进入大脑,对大脑发生毒素性脑损伤,形成精神分裂症。在这个致病过程中,具有了毒素性损伤的过程,这种损伤具有退行变的特性,还具有炎症过程及对发育中的大脑的阻滞而具有了发育障碍的特性。在致病的过程中,心理因素可充当诱因,遗传因素遗传的是易感素质。

  • 标签: 精神分裂症 病因 发病机制 慢性细菌感染 毒素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去大骨板减压术治疗弥漫肿胀术中急剧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弥漫肿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去大骨板减压术治疗,观察患者术中、术后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对术后患者予以随访3~6个月,患者中恢复良好28例(46.7%)、轻度残疾7例(11.7%)、重度残疾11例(18.3%)、植物生存5例(8,3%)、死亡9例(15%)。随访患者中无感染、消化道出血以及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去大骨板减压术治疗弥漫肿胀术中急剧膨效果明显,可以减少患者颅内压,降低死亡率。

  • 标签: 去大骨板减压术 弥漫性脑肿胀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氦氖激光照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疗效的影响。方法78例HIE新生儿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39例,2组给予常规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氦氖激光照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治疗组血清SOD活力增高(P<0.05),MAD含量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氦氖激光照射能够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强度,是用于HIE治疗的理想方法之一。

  • 标签: 氦氖激光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 简介:摘要脓毒性是脓毒血症常见并发症,是其死亡的重要原因。但对脓毒相关的病因学、流行学、发病机制、诊断标准仍存有争议,其诊断尚无特异性。本文综述了脑电图对脓毒性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

  • 标签: 脑电图 脓毒性脑病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的发病情况。方法通过病史、体检及头颅CT扫描确诊,神经心理学测验是了解患者有无痴呆及其程度;CT扫描是判定腔隙灶的大小、范围及其分布特点。结果42例老年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在头颅CT扫描,经颅多普勒检查,心电图检查,认知功能检查均出现明显异常。结论老年人皮质下动脉硬化性的临床表现有高龄者居多,病程长,多数有高血压或糖尿病史及其他动脉病变危险因素,可出现卒中发作,智能障碍明显。

  • 标签: 皮质下动脉硬化性脑病 痴呆 动脉硬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并发心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9月~2011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90例,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观察并发心综合征的发生率,并分析发病机制和防治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并发心综合征55例,发生率为61.11%。其中出血性脑血管48例,占87.27%;缺血性脑血管7例,占12.73%。经卧床休息、吸氧、扩张冠脉、保护心肌功能、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综合治疗后,好转53例,好转率为96.36%。结论心综合征的发生可能与急性脑血管的类型有关,出血性脑血管高于缺血性脑血管

  • 标签: 急性脑血管病 脑心综合征 临床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对缺氧缺血性新生儿进行循证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缺氧缺血性病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两组各纳入患儿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循证护理。结果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几率及护理满意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果均显示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缺氧缺血性新生儿予以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患儿发生各类并发症的几率,促进患儿康复,缩短患儿的住院治疗时间,提高患儿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缺氧缺血性脑病 新生儿 循证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3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进行新生儿胆红素的患病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我院新生儿科收治的35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式分析,探讨新生儿胆红素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已确定的可以引起新生儿胆红素发病的因素包括感染、溶血等,但仍有许多相关因素处于研究阶段,譬如胎龄、出生体重、相关围生期因素、低蛋白血症、酸中毒、低糖血症、以及干预时间等,对新生儿胆红素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同时为降低新生儿胆红素病死亡和后遗症发生提供帮助。

  • 标签: 新生儿胆红素脑病 危险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