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9
36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方法:以本院2021年5月~2022年3月收治的68例心血管内科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运用常规管理模式,研究组运用护理风险管理模式,最终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管理情况进行对比评估。结果:研究组护理质量优于对照组,不良事件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心血管内科 重症患者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护理风险管理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 在某医院于2020年1月~12月在普外科就诊的患者中,选择150例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分组法将这些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法,给予观察组患者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在分别对两组研究对象采取不同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护理投诉事件以及护理纠纷发生率,并且详细记录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使用护理质量评分量表和自制的护理文书,评估护士病历资料书写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从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风险事件、护理纠纷以及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来看,对照组低于观察组;从两组研究对象的1次穿刺成功率来看,观察组高于对照组。调查结果表明,观察组护士的病历文书书写质量和护理分别为(97.42±2.40)分和(92.48±2.60)分, 对照组分别为(82.15±4.30)分和(83.30±5.45)分,由此可见,观察组的护理文书质量和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使用护理风险管理方法,能够显著降低护理纠纷和投诉率,同时还具有降低护理风险,提高1次穿刺成功率的作用,这种方法的应用效果良好,值得全面推广应用。

  • 标签: 普外科 护理管理 护理风险管理 管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风险管理对临床安全用药的影响。方法文章研究时限定为2021年1月到2022年1月,共有研究对象100人,医护人员20人,结合信息随机分组,每组50例患者、10名护理人员,组间差异在于对照组在整个治疗期间实施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予以风险管理,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不合理事件发生情况、护理错误发生情况、工作人员考核成绩。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工作人员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不合理事件发生情况、护理错误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质量管理法 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 风险管理 安全用药
  • 简介:摘要:在制药过程中,建立质量和安全风险管理标准至关重要,这不仅可以预测后果,还可以预防潜在的危险。近年来,国家药品生产管理标准越来越完善,逐步走在世界前列,风险管理的质量和安全性越来越高,因此药品工程设计中质量风险管理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质量风险管理在制药工程设计中的应用,供参考。

  • 标签: 质量风险管理 医药工程设计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风险管理在静脉输液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6-12月我院在实施静脉输液风险管理后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150例作为观察组,选择2022年1-5月我院未实施静脉输液风险管理之前进行静脉输液的患者15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结果:实施风险管理之后,观察组患者静脉输液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得到显著改善,且较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

  • 标签: 风险管理 静脉输液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主要分析风险因素管理在医院门诊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到医院就诊的门诊的患者,一共抽取患有门诊且为患者200例,接收的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分组形式为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数量为两组,命名为对照组和风险组,通过针对分组后的病人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对照组100例为常规管理方式,及风险组100例为风险因素管理)。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以此来评估哪种管理方式更有效。结果:各组之间的满意度差异明显(P值均<0.05)。结论:门诊病人在管理中给予风险因素管理,病人的满意度很高,值得推广。

  • 标签: 风险因素管理 满意度 门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1年我院在手术室护理管理时采取传统管理模式,从中选取103例手术患者,设置为对照组。2022年应用风险管理方式,选取104例手术患者,设置为观察组,其他条件保持基本一致。结果:对比两年时间内两种管理模式下的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率和患者满意度,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患者投诉率较低,且患者满意度更高。结论:在进行手术室护理管理时,应用风险管理能够有效降低风险,也能让患者对护理的评价更高,因此,应当得到广泛应用。

  • 标签: 风险管理 手术室护理管理 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析。方法:选择我院普外科于2023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随机分组方法分为对照组(50例,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方法)和观察组(50例,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方法),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进行比对和分析。结果:两组在护理后均取得一定效果,但观察组的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普外科护理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取得明显的效果,可显著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较高的价值。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的风险因素及临床护理干预应对措施。方法 选取60例本院在2018年9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胎盘早剥患者,针对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以及相关表现,分析其出现胎盘早剥的原因,并且针对患者的已有症状制定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所有患者的分娩情况。结果 经过相关的诊断检查后发现,60例患者中45例患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5例患者妊娠期进行同房,6例患者出现胎膜早破,2例患者羊水过多,1例患者曾在孕期患有外伤;经过相关护理干预措施后,46例患者通过剖宫产分娩,占比76.67%,14例患者实施自然分娩,占比23.33%。结论 女性在妊娠期间进行同房、患有合并妊娠期高血压以及相关外伤史和羊水过多均可以使其出现胎盘早剥,但是如果患者及时入院检查采取相关的护理干预,将会提高胎儿以及孕产妇的生命安全。

  • 标签: 胎盘早剥 分析因素 护理干预 剖宫产 自然分娩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胃肠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我院胃肠外科抽取186例患者进行实验,将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常规的护理管理,实验组则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增加护理风险管理。2个月后将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和护理风险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表明:实验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93.54%)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44.09%),P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胃肠外科 护理风险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肿瘤内科应用护理风险管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90例肿瘤内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双盲原则分为对照组与观察所分别为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护理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康复期间的风险事故发生率为6.7%显著低于对照组20.0%,观察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各指标数据统计分析,P

  • 标签: 肿瘤内科 护理风险管理 风险事故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乳腺外科护理中开展护理风险管理的作用。方法:选择62例在2022年1月到2023年3月期间到院进行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并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对干预组的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对参照组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再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数据情况,干预组满意度更高,护理服务治疗比参照组更好,并且干预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更少,数据差异明显P

  • 标签: 乳腺外科护理 护理风险管理 护理满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血液净化中心常见的护理风险并加强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3月至2023年3月我院收治的接受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中抽选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实验组患者例数为43例,分析常见的护理风险,并且加强干预策略,对照组患者例数为43例,接受常规护理,对比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人员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血液净化 护理风险 干预策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风险管理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普外科患者100例应用单双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为50例,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管理方式,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管理基础上实施风险管理,对两组患者风险预防质量、评估质量、处理质量以及风险事件发生率与护理满意度进行相应统计并做比较。结果研究数据显示观察组患者风险预防质量、评估质量、处理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各项数据进行相应比较,差异明显,纳入统计学范畴有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住院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护理过程中风险事件的发生率,减少护士和患者的情况,充分提高患者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和一般外科护理质量。

  • 标签: 风险管理 普外科 护理管理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诊科门诊输液病人潜在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将我院从2017年9月-2018年9月收治的98例急诊输液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输液护理;观察组根据风险因素进行相应的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经过研究发现,在急诊科门诊患者中,以老年人和小孩多见,一般患者均在白天输液,在急诊科门诊内大多数病人的情况较为紧急,出现的不良反应较多,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明显多于观察组,P<0.05,具有明显差异。结论经过研究发现,在急诊科门诊患者输液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潜在风险因素主要包括输液的时间;患者的年龄;患者病情的轻重以及护理人员的输液操作水平等因素。根据这些相关风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发现;患者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减少医患矛盾的发生。

  • 标签: 急诊科门诊 潜在风险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针对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当中护理风险管理对于治疗的效果。研究方法 : 本次的研究结果选择了我院在 2019 年 7 月到 8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一百七十名 , 通过随机分配的护理方式平均将患者划分为了对照组和实验组 , 对照组患者使用了常规医疗护理 , 实验组在使用常规医疗护理的模式上进行了护理服务风险管理 , 对于实验组和其他对照组患者分析了医护服务纠纷 , 风险事件等等的护理服务发生几率 , 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研究结果 : 对照实验组在关于医疗护理的满意度 , 护理服务质量评分等的指标明显的优于了使用普通医疗护理服务方式的对照组患者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 , 并且对于医护纠纷和其他风险事件的发生几率更低 , 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研究结论 : 在对照组冠心病的介入和治疗当中 , 通过使用医疗护理服务风险管理系统可以有效的帮助患者降低了医护纠纷的风险事件发生几率 , 提高了患者的医疗护理质量和满意程度 ,

  • 标签: 护理风险管理 冠心病 介入治疗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消毒供应中心湿包产生的风险防范及控制措施。方法消毒供应中心常见湿包现象,及发生率、影响因素及管理措施.提出针对湿包问题和随着医疗器材的不断更新,跟进和完善管理制度,以避免湿包,保证消毒灭菌质量。结果实施后清洗消毒灭菌、灭菌物品储存以及湿包发生率均低于风险管理实施前,且风险事件发生率仅有0.63%,明显低于实施前的5.38%,差异对比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实施风险防范措施,加强环节质量控制,可有效减少消毒供应中心湿包的产生,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确保医疗安全,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后续服务。

  • 标签: 消毒供应中心 湿包 风险防范 护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