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容量双侧竖脊肌阻滞用于腰椎手术围术期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我院行后路腰椎手术的60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对60名病人进行分组。观察30例,在全身麻醉诱导之前,在超声引导下行双侧竖脊肌平面神经阻滞;对照组30例,均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比较两组患者在麻醉状态、用药剂量以及手术后的疼痛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血压、心率、血液动力学不稳定性明显降低,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的使用情况,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拔管后1,12,24,48小时VAS评分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48小时以内自控式静脉镇痛(PCIA)及补救镇痛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容量双侧竖脊肌平面阻滞复合全麻在腰椎后路手术中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适合临床推广应用。在未来的发展中,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和普及,这种麻醉方式有望在更多手术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患者提供更安全、舒适的手术体验。

  • 标签: 低容量双侧竖脊肌阻滞 腰椎手术 围术期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地方甲状腺微小乳头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两种治疗方法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2017年3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的意愿,将患者分为切除组以及消融组,经过研究切除的患者共有110名,消融的患者共有124名,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复发率等。结果:在临床中两种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均为100%,目前为止未发现局部复发,住院时间操作时间激素水平等消融组明显高于切除组,相关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笔者的研究表明,通过采取两种方法,能够有效的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进行有效治疗,通过采取消融的方法,具有住院时间短,这俩效率高的特点,因此消融是这一类患者的最佳治愈方案。

  • 标签: 消融术 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切除术 短期疗效
  • 简介:文章介绍了燃气燃烧的原理以及对医院锅炉大气污染物的控制方法,并详细阐述了氮燃烧技术及燃烧器装置的种类,通过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锅炉改造情况的解析,为医院锅炉氮改造提供借鉴。

  • 标签: 锅炉 燃烧 低氮改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流量吸氧联合沙丁胺醇对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1日~2020年6月30日期间到我院治疗的95例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观察组47例,对照组采用流量吸氧治疗,观察组采用流量吸氧的基础上增加沙丁胺醇,对比两组患者肺部功能、呼吸功能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肺部功能水平、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和心率对比(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肺部功能FEV1、FVC、FEV1%和血氧饱和度指标水平均有所上升,呼吸频率和心率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指标水平更优于对照组。结论:慢阻肺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流量吸氧联合沙丁胺醇治疗能够有效改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具有优异的安全性能。

  • 标签: 低流量吸氧 沙丁胺醇 慢阻肺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坡卧位逐步抬高床头在心脏体外循环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4月-2020年12月本院70例实施心脏体外循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每组35例,对照组术后选择半卧体位,观察组术后选择坡卧位,然后逐步抬高床头到半卧体位,对两组心功能、呼吸机应用时间进行比较。结果 左室射血分数、心脏指数方面,两组术后4h未见明显差异(P>0.05);术后24h,观察组比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

  • 标签: 心脏体外循环 术后护理 低坡卧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室保温护理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及体温发生的影响。方法:将我院骨科收治住院需行股骨手术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患者采用手术室保温护理,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和体温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凝血功能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体温发生率为4%,对照组为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术室保温护理对股骨骨折患者术后康复具有良好疗效,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凝血功能,还能降低其术后体温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手术室保温护理 股骨骨折 凝血功能 低体温发生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术中保温护理对手术患者凝血功能及体温发生概率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人员均为我院患者,病例时间为2016年2月至2021年2月,患者例数为60例,将其作为本次分析人员,分组措施为数字分组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术中保温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及体温发生概率。结果:观察组凝血功能指标比对照组有优势,体温发生概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术中保温护理方法应用于手术患者中,有利于改善患者凝血功能,降低体温发生概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 标签: 术中保温护理 凝血功能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清单式教学法在骨科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我院骨科实习的护为调查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对照组开展传统带教方法,观察组开展清单式教学法,调查评价护生学习花费时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带教满意度等。结果 两组护生在学习花费时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和带教满意度方面存在差异,清单式教学法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结论 清单式教学法适于在骨科临床护理教学中开展,能够调动护生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 标签: [] 清单式教学法 骨科 临床护理 教学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西门子64排CT颈部CTA低剂量对比剂用量扫描方案的临床研究。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实施颈部CTA检查患者总计5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CT扫描模式,观察组采取低剂量对比剂用量扫描方案,对两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CTDIvol、DLP、ED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1分、2分、3分、4分人数占比为8.00%、16.00%、8.00%、48.00%,与对照组12.00%、12.00%、4.00%、52.00%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西门子64排CT颈部CTA中应用低剂量对比剂,对扫描结果不存在影响,且应用碘剂量和辐射剂量降低,且获取较佳的图像质量。

  • 标签: 低剂量 低对比剂 扫描 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体温新生儿护理中鸟巢式-袋鼠式-沐浴-转运护理模式的效果。方法 68例体温新生儿为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接收,随机单盲法分组,每组34例,对照组为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鸟巢式-袋鼠式-沐浴-转运护理,分析效果。结果 观察组体温波动幅度与对照组相比更小,体温复温时间、住院时间更短,观察组出现并发症的情况少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低体温新生儿 鸟巢式-袋鼠式-沐浴-转运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在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护理实践中运用术中保温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98例于我院妇科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研究的对象,实验开始时间为2020年10月,实验完成时间为2021年7月,以奇偶数法为客观依据将患者进行两个小组的划分,乙组与甲组每小组患者各计49例。采用常规护理方式护理乙组患者,甲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术中保温护理,比对两小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各相关指标。结果:组间数据对比后甲组患者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低于乙组患者,各相关指标优于乙组患者,P

  • 标签: 术中保温护理 妇科腹腔镜手术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通量血液透析和通量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5月~2021年5月期间收治的尿毒症患者100例,按照其入院顺序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各5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通量血液透析进行治疗,研究组患者接受高通量血液透析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情况,内容包括:BUN、SCr;结果:研究组患者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肾功能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

  • 标签: 高通量血液透析 低通量血液透析 尿毒症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麻醉苏醒护理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调查时间选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在此期间随机选取5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分组法将50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25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麻醉苏醒护理,比较两组术后6h以及12h的疼痛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后6h以及12h的疼痛评分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护理中,增加麻醉苏醒护理,效果显著,具有临床使用价值。

  • 标签: 麻醉苏醒护理 胸腔镜 肺癌根治术
  • 简介:摘要:丙酮溶解包衣是硝苯地平渗透泵控释片制备的重要环节,其容易使得药品制剂中残留一定的丙酮,影响药品品质。基于药品质量安全管理需要,需就丙酮残留量进行系统测定,本文采用气相色谱顶空进样技术,就硝苯地平渗透泵控释片丙酮残留量展测定,期望能实现丙酮残留量的精准把控,进而保证硝苯地平渗透泵控释片的品质与安全。

  • 标签: 硝苯地平渗透泵控释片 丙酮 气相色谱顶空进样
  • 简介:摘要:随着医学行业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现状对于医学需求的增加,医学护理成为推动我国人口发展的重要主力之一,占据着重要地位。社会对于护理人才的巨大需求,意味着高职学校将通过专业知识学习以及系统资格考试获得护理资格作为教育目的,缺乏了对护理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严重影响着护理医学专业的长期发展以及社会医学的实践运用。因此,将人文素质教育融入至护理专业课程中进行同步教学是不可或缺的。本文主要从现实护理教育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出发,提出将人文素质教育有效融入护理教育中的方法。

  • 标签: 人文素质教育 护理专业课程 融合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