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在门诊理疗工作中,经常有家长抱着五六个月大的婴儿来就诊。这些孩子有的左右脸面不对称,有的枕部很扁平,有的前额和后枕均凸像“棒槌”。不少家长怀疑孩子是先天发育不好,问能否有挽救方法,以防孩子长大后影响美丽容貌。

  • 标签: 面部发育 婴儿 睡姿 不对称 孩子 家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婴儿贫血的相关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选取新街口社区儿保门诊2018年1月-2022年12月进行健康体检的556例6-12月龄婴儿,经血常规检测,以血红蛋白数值在110g/L以下作为诊断贫血的标准,统计贫血发病情况。结果:556例婴儿中发现 71例贫血患儿,未发现中、重度和极重度贫血,婴儿贫血发生率为12.77%。母亲孕期无贫血的婴儿贫血率低于母亲孕期贫血的婴儿(P<0.01);母乳喂养的婴儿贫血率低于人工喂养的婴儿(P<0.01);4-6个月添加辅食的婴儿贫血率低于6个月以上添加辅食的婴儿(P<0.01);合理添加辅食的婴儿贫血率低于未合理添加辅食的婴儿(P<0.01)。结论:婴儿贫血的相关因素主要是母亲孕期贫血、人工喂养、辅食添加不及时和不合理等。需加强健康宣教,提升家长保健意识,指导孕期保健,提倡母乳喂养,指导合理添加辅食,降低婴儿贫血的发病率。

  • 标签: 婴儿 贫血 相关因素 干预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许伯林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创建时间:2019-03-13
  • 出处:《中国保健营养》 2019年第3期
  • 机构:(三台县人民医院四川绵阳621000)【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3-0069-02麻醉是利用药物对病人进行催眠和镇静,麻醉主要分为全身麻醉和局部麻醉、椎管内麻醉等三大类别。而全身麻醉主要包括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这两者虽然都是对病人进行全身的麻醉,但从本质上来看,两者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不论是从给药方式方面来说,还是从使用功效方面来说,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之处。1吸入麻醉吸入麻醉是在病人手术时,通过让病人吸入一些带有麻醉作用的药物或者气体,让患者在吸入后意识逐渐丧失,但没有疼痛的感觉,主要是对病人起着缓解疼痛或者镇静安眠的作用,是一种以控制病人的中枢神经为基础的麻醉方式。2静脉麻醉静脉麻醉又叫做静脉复合麻醉,它是发挥各类麻醉药的特点,综合所用药物的麻醉药性,保证病人麻醉状态足够平稳,并减少麻醉对人体的部分副作用,主要是把麻醉药物进行综合使用后,将药物注射到病人的静脉血管,促进病人全身血液循环,使病人逐渐丧失意识,慢慢进入睡眠状态,最终达到全身麻醉效果。3吸入麻醉和静脉麻醉的区别3.1给药方式的不同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的第一个不同就是给药方式的不同,在手术中,吸入麻醉是让病人通过呼吸机让麻醉药物进入患者口腔和鼻腔,最后取得全身性的麻醉效果。而静脉麻醉则是通过把药物注射进病人的静脉里,最终实现全身麻醉。3.2优缺点的不同吸入麻醉的优点:(1)吸入麻醉起效快,在进行吸入麻醉时,麻醉医生可以通过调节病人对于麻醉药的吸入浓度,和改变氧气流量,来快速达到手术所需要的麻醉程度。(2)吸入麻醉排除快,在手术结束后,麻醉医生可以通过调整吸入浓度、氧气流量,使麻醉药品通过肺部快速排出体内,保证患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恢复清醒。(3)吸入麻醉对病人的循环和呼吸系统影响比较小,吸入麻醉使用的药物当中,七氟烷和地氟烷的麻醉作用较强,并且在手术后患者意识能迅速恢复,这也可以看出吸入麻醉不会对患者的呼吸、循环起到抑制作用。(4)吸入麻醉副作用较少,在吸入麻醉药物中,只有使用氟烷进行麻醉,才会对患者有轻度的肝功能损坏,但近几年更新麻醉药物后,麻醉药物对肝肾功能几乎没有明显的影响。吸入麻醉的缺点:(1)长期使用吸入麻醉药物会污染工作环境,有的护士和医生因为长期吸入麻醉药物,可能会导致不孕、流产、畸胎的风险。(2)在用吸入麻醉的时候,必须将药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观察小儿麻醉苏醒期间的麻醉护理效果。方法 本次将我院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78例患儿作为研究的对象,按随机盲选法分成两组,对照组39例在麻醉苏醒期间采取常规麻醉护理方法,观察组39例采取针对性麻醉护理方法,进一步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13%,与对照组的20.51%比较明显更低,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2)护理前,两组睡眠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小儿麻醉患儿,在苏醒期间采取有针对性的麻醉护理方法,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睡眠质量;因此,值得推广及应用。

  • 标签: 小儿麻醉 苏醒期间 麻醉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麻醉效果。方法选择在近段时间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剖宫产的临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Ⅰ组腰-硬联合麻醉50例,Ⅱ组硬膜外麻醉50例,观察比较两组用药后血压变化、上升到各个麻醉平面上界的时间、麻醉效果、新生儿评分及麻醉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血压下降发生时间Ⅰ组明显早于Ⅱ组,上升到各个麻醉平面上界的时间Ⅰ组短于Ⅱ组,麻醉效果Ⅰ组优于Ⅱ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新生儿评分及麻醉并发症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均能满足剖宫产手术的要求,但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肌松完善、不良反应少,更适用急症剖宫产。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术 麻醉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研究腰硬联合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优越性。方法将520例剖宫产的临产妇随机双盲分为两组,每组260例,A组为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为单纯硬膜外麻醉组。观察两组用药后血压变化、显效时间、麻醉效果、新生儿评分及麻醉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血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血压下降发生时间A组明显早于B组,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5。新生儿评分无显著性差异,术后恶心、呕吐、头痛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A组显效时间与B组相比有高度显著性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与单纯硬膜外麻醉均能满足剖宫产手术的要求,但腰硬联合麻醉起效快、肌松完善、不良反应少,更适用于剖宫产手术。

  • 标签: 腰硬联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在手术患者中的麻醉效果、麻醉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间84例外科手术患者为调查对象。患者在系统随机分组下分为干预组、常规组,各42例。干预组患者予以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常规组患者予以静吸复合麻醉,比较患者麻醉拔管前后生命体征,同时比较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插管即刻平均动脉压为(91.4±5.2)mmHg、常规组为(99.3±6.6)mmHg;此刻干预组患者心率为(79.4±4.9)次/min、常规组为(86.5±4.2)次/min;干预组患者拔管后平均动脉压为(93.7±6.2)mmHg、常规组为(104.9±5.3)mmHg;此刻干预组患者心率为(81.2±5.5)次/min、常规组为(88.4±4.5)次/min,P<0.05。两组患者拔管时间、苏醒时间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4.2%,常规组为35.7%,P<0.05。结论静吸复合麻醉联合硬膜外麻醉的安全性更高,效果更理想。

  • 标签: 静吸复合麻醉 硬膜外麻醉 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