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5 个结果
  • 简介:采用高温、高压消解罐法前处理页岩矿石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了页岩标准物质中的多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实验过程中确定了最佳工作条件,选择了最佳分析谱线。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线性相关系数良好r〉0.9998,方法检出限低,精密度高,RSD小于3.0%,可同时测定页岩矿石中的多种金属元素,方法完全能满足岩石、土壤、沉积物中多种元素的检测需求。

  • 标签: 地质 页岩 微量元素 多元素测定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 简介:研究了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测定Al-Cu-Li系合金中Cu、Li、Ag、Mg和Zr的方法。对样品溶解、共存元素干扰、基体效应进行了研究。采用硝酸和过量盐酸溶解试样,选择Cu324.752nm、Li670.784nm、Ag328.068nm、Mg285.213nm和Zr343.823nm作为分析线。配制标准工作曲线溶液时用纯铝打底消除基体效应。Cu、Li、Ag、Mg和Zr的分析范围分别为0.10%-4.00%、0.10%-2.00%、0.10%-1.00%、0.10%-1.00%和0.01%-0.50%,各元素的检出限均小于0.01μg/mL,加标回收率在94%-106%,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用于标准物质的测定,结果与认定值一致。

  • 标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 AL-CU-LI合金 CU LI 微合金元素
  • 简介:本文通过电化学测量(循环伏安法)和量子化学计算(CNDO/2法)对几种原子簇化合物[(MoS4)2FeL]3-(其中配位体L为O2CH3CN,O2,O)的氧化还原活性进行了研究.实验测量与理论计算所得结果相符.研究结果表明这几种阴离子的还原皆为不可逆的单电子转移过程.它们接受电子的能力按如下次序递增:[(MoS4)2FeO2CH3CN]3-<[(MoS4)2FeO2]3-<[(MoS4)2FeO]3-

  • 标签: 氧化还原活性 Mo-Fe-S MoS4 eL 原子簇 单电子转移
  • 简介:本文报道了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的硝酸镧和硝酸钕的15-王冠醚-5络合物[La(NO3)3·C10H20O5(La—L)和Nd(NO3)3·G10H20O5(Nd—L)]的晶体结构.测定表明,La—L和Nd—L是同构的.稀土金属离子没有进入冠醚环的平均平面,而是被夹在冠醚环与三个硝酸根的中间.冠醚环上的五个氧从一侧全部同中心金属离子形成配位键,而三个硝酸根则各有两个氧原子从另一侧与金属离子络合,使络合分子的稳定性得到满意的解释.而La—O平均键长比Nd—O的平均键长大0.056,同镧系收缩理论相符.

  • 标签: 冠醚 晶体结构 硝酸钕 中心金属离子 配位键 稀土金属离子
  • 简介:提出了使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红土镍矿中Cd、Co、Cu、Mg、Mn、Ni、Pb、Zn、Ca的分析方法。采用盐酸、硝酸和氢氟酸处理样品,以盐酸作为测定介质,在选定的仪器工作条件下直接测定。各元素的测定检出限为0.0001~0.0033μg/mL,相对标准偏差(RSD,n=6)为0.15%~1.89%。对样品进行加标回收试验,回收率在91.4%~107.2%之间。经比对试验证明,本法测定值与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值一致。

  • 标签: 红土镍矿 ICP-AES 多元素 同时测定
  • 简介:标题化合物(C25H16Cl2O2S)通过3-(2-(4-氯苯基)-2-氧代乙烯基)吲哚-2-酮和1-(4-氯苯基)-2-硫氰酸乙酮以体积比1∶2的比例反应,在N,N-二甲基甲酰胺做溶剂,叔丁醇钾为碱性促进剂作用下,经微波辐射合成得到.其结构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法确定,晶体属三斜晶系.晶体结构用直接法解出,经全矩阵最小二乘法对原子参数进行修正,最终的偏离因子为R1=0.0544,wR2=0.1256.经分析得出,在晶体结构中新形成的噻吩环为共平面结构.

  • 标签: 噻吩衍生物 合成 微波 晶体结构
  • 简介:根据Mezey的最速下降分区方案对势能超曲面进行了详细的临界分区。同时,应用微观反应可逆性原理和拓朴几何原理给出了势能超曲面各临界分区和各类临界点的分布结构。并给出了描述势能面临界分区结构的势能拓朴图。

  • 标签: 势能超曲面 临界点分布结构 表面吸附扩散
  • 简介:通过双桥反应机理、电环合反应和催化反应三个不同类型的过渡态优化,说明当标准方法难以给出结果时,对物理问题本身的分析有助于给出过渡态优化的线索.第一个例子根据化学问题给出限制条件,通过平衡几何构型优化方法优化得到过渡态;第二个例子是在使用标准过渡态优化方法失败后,根据物理问题从反应途径上用平衡几何构型优化方法选择过渡态优化的初始结构;第三个例子通过Gaussian98程序中的标准方法QST2直接得到过渡态.

  • 标签: 过渡态结构 优化方法 线性协同转化方法 量子化学 双桥反应机理 二芳基乙烯
  • 简介:运用多种方法、多种基组对PF(X3∑-)的平衡结构进行优化计算.用QCISD/6—311G(df)方法得到的平衡结构为RPF=0.1589nm,与实验值RPF=0.15897nm进行比较,最为接近,得出QCISD/6—311G(d,)基组为最优基组;然后对PF(X3∑-)进行单点能扫描计算,用正规方程组拟合Murrell-Sorbie函数,得到相应电子态的势能函数解析式,由势能函数计算了与PF(X3∑-)态相对应的光谱常数,结果与实验数据较为一致.这些数据为反应动力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离解能 Murrell—Sorbie函数 光谱常数
  • 简介:在对木聚糖来源及其结构进行分类比较的基础上,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及MaterialsStudio4.0软件对蔗渣木聚糖及木糖单元等进行微观模拟计算.通过原子净电荷、电子密度和Fukui函数分析等分析方法,对蔗渣木聚糖的木糖单元进行结构优化,得到了蔗渣木聚糖的木糖单元优化构型的键长、键角和电荷密度.木糖单元原子的Hirshfeld净电荷与Fukui函数分析数据表明,木糖单元的活性中心主要在C(3)上的羟基位置,且羟基氧原子易受亲电试剂的攻击,羟基氢原子易受亲核试剂的攻击.对蔗渣木聚糖单分子链及无定形结构进行模拟,得到了蔗渣木聚糖的微观结构模型,显示蔗渣木聚糖分子具有链状结构,大致呈螺旋状.获得了蔗渣木聚糖的最优化无定形结构,并通过计算得到了其最优化无定形结构的X射线衍射图谱.研究结果为系统探讨蔗渣木聚糖及其衍生物的结构与性能关系奠定了基础.

  • 标签: 蔗渣木聚糖 分子动力学模拟 微观结构模型 无定形结构
  • 简介:从松木层孔菌发酵菌丝体中分离制备碱提水溶性多糖(PEP).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表明,PEP为单一级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6×10^4.GC分析PEP的单糖组成为甘露糖、半乳糖和葡萄糖,其物质的量比为3.11∶1.32∶0.54.PEP经部分酸水解、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和甲基化分析,其结构主要为β-(1→2)Man且在6-0处构成分枝结构,PEP的支链部分由(1→4)-Man,(1→6)-Gal构成,末端残基为Gal和Glc.初步考察,PEP对小鼠离体淋巴细胞有较显著的促增殖作用.

  • 标签: 松木层孔菌 多糖 结构分析 淋巴细胞转化
  • 简介:以镍离子为中心离子,4-[(8-羟基-5-喹啉)偶氮]-苯磺酸(H2L)为配体,通过溶剂热合成反应成功合成配合物Ni2{4-[(8-羟基-5-喹啉)偶氮]-苯磺酸}2(乙二胺)4.通过红外光谱(IR)、元素分析、单晶X-射线衍射(XRD)、粉末X-射线衍射(PXRD)和热重分析(TGA)等方法对其结构进行表征.通过结构分析确定配合物是由2个H2L配体与2个镍离子分别配位形成的离散结构,并且离散结构之间通过多种N—H…O氢键连接形成二维超分子层状结构.荧光测试和理论计算表明,配合物的荧光性能主要来自于配体.

  • 标签: 镍配合物 氢键 超分子配合物
  • 简介:从被超声波破碎的猴头菌发酵菌丝细胞热水提取液中,经乙醇分级分离得到单一级分,HPA经SepharoseCL-6B柱层析测得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56×105.经部分酸水解、高碘酸氧化、Smith降解和甲基化分析确定此多糖以(1→4)糖苷键连接,平均每8个残基上有1个分枝,分枝点在O-3上,分枝末端残基为Glc1-.

  • 标签: 猴头菌 菌丝体 水溶性多糖 HPA 化学结构 甲基化产物
  • 简介:借助于G03W程序包,对系列氨基羧酸分子的羰基铼配合物进行了结构优化,并对其中的相关能量、键长、键角、布局数等进行了研究.计算结果表明:各配合物相对于羰基铼中间体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配体分子结构中含有杂环或者较多数目杂原子时,有形成相对更稳定配合物的趋势;配体分子结构中应含有适宜的间隔体,否则需经较大的结构扭转或局部原子的拥挤方可形成相应配合物.

  • 标签: 羰基铼 成键 结构 G03W 配合物
  • 简介:应用光流线量子力学理论,分析了微盘激光器的腔模结构,为半导体微盘谐振腔的"回廊耳语模"~[7](WhisperGalleryMode)现象做出了理论解释,并对不同尺寸的微盘可能存在的模式做出了理论计算,为微腔激光器的设计。制作及输出光模式的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谐振腔 光场流线结构 微腔激光器 光传输模式
  • 简介:利用水热法合成了2个新的对咪唑基苯甲酸镉配合物Cd(C10N2O2H7)2·H2O(1)和Cd2(H2O)5(C10N2O2H7)(C9O6H3)·4H2O(2),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化合物1属于正交晶系,Pnna空间群,a=1.3895(5)nm,b=1.6654(5)nm,c=0.8282(5)nm,V=1.9165(15)nm3,Z=4,R1=0.0263,wR2=0.0793;化合物2属于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晶胞参数a=1.3702nm,b=1.7511nm,c=1.2557(4)nm,β=114.819(6)°,V=2.7346(14)nm3,Z=4,R1=0.0573,wR2=0.1667.

  • 标签: 均苯三甲酸 对咪唑基苯甲酸 水热合成 晶体结构
  • 简介:利用同源模建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搭建了鼠源雌激素硫酸转移酶的三维结构,并用Profile-3D和Prostat评估了模型的可靠性.鼠源雌激素硫酸转移酶的三维结构的提出对硫酸转移酶家族催化机理的深入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 标签: 鼠源雌激素硫酸转移酶 分子动力学模拟 同源模建
  • 简介:采用密度泛函方法,以键解离焓(EBD)和电离势(EIP)为理论指标评价了硫辛酸清除自由基的活性,发现硫辛酸的EBD和EIP均小于具有抗氧化活性的VC、VE和没食子酸.结合优势构象的几何构型、电荷分布和前线轨道的布居分析结果,发现二硫五元环是分子中的活性区域,电荷密度较大,可以与金属离子螯合;S—S键较长,且EBD和EIP均较小,可以形成自由基而发挥抗氧化作用.羧基部分可以调节分子的水溶性,且电荷密度较大,也可以和金属离子螯合.初步明确了硫辛酸的"结构-抗氧化性"关系.

  • 标签: 硫辛酸 抗氧化性 密度泛函 理论研究
  • 简介:阿魏酸是一种有效的天然油脂抗氧化剂.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和从头算HF两种方法,在6-311++G**基组水平上对阿魏酸分子的几何结构进行全优化,得到其几何结构参数,进一步计算得到阿魏酸的红外和拉曼振动光谱.计算结果表明,采用B3LYP和HF2种方法优化得到的几何结构及频率值是一致的,对在B3LYP方法下计算得到的红外和拉曼振动频率进行合理的理论归属并与SDBS数据库实验数据进行比较,发现计算得到的红外和拉曼振动频率与实验测定结果符合较好.阿魏酸分子结构和振动光谱的研究,为研究阿魏酸及其衍生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理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提供依据.

  • 标签: 阿魏酸 密度泛函 分子结构 红外光谱 拉曼光谱
  • 简介:利用Gaussian03软件包,采用多种方法和多种基组对CCl和CCl2分子的基态结构进行优化计算,优选出B3P86/6-311+G(3df)方法对CCl分子进行计算得到基态为X2Π、键长RCCl=0.16442nm,谐振频率ωe=886.3062cm-1;优选出B3P86/6-311G(2df)方法对CCl2分子进行计算得到基态为X1A1,平衡核间距RC—Cl=0.17194nm、键角βCl—C—Cl=109.2457°、离解能De=3.4635eV,并计算出了谐振频率和力常数,其结果与实验值符合很好.并采用多体展式理论推导出CCl2自由基的解析势能函数,其等值势能图准确呈现出CCl2分子的结构特征及能量变化曲线.由此讨论了Cl+CCl和C+ClCl分子反应的势能面特征.可用于研究该分子的微观反应动力学特性.

  • 标签: CCL CCl2 分子结构 势能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