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8
360 个结果
  • 作者: 邱锡俊
  • 学科: 艺术 > 戏剧戏曲
  • 创建时间:2009-07-17
  • 出处:《戏剧之家》 2009年第7期
  • 机构:如何写好戏曲剧本,是我们剧作者非常关心和执著探讨的一个课题。在多年的创作实践中,我深深地感受到,取材的优劣对于戏曲创作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有专家早就说过,如果取材取得好,作品就成功了一半。这话很有道理。鲁迅先生也说过,“选材要严,开掘要深”。歌德甚至说:“还有什么比题材更重要呢?离开题材还有什么艺术学呢?如果题材不适合,一切才能都会浪费掉。”可见这个道理是不用怀疑了。但是,取什么材料好,按照什么标准,这个问题就很具体很复杂了。明末清初的戏剧家李渔老先生曾经给予我们一个很明确的答复,他说:“……必此一人一事果然奇特,实在可传而传之,则不愧传奇之目。”他又进一步强调说:“古人呼剧本为‘传奇’者,因其事甚奇特,未经人见而传之,是以得名,可见非奇不传。”古希腊的哲学家、文艺理论家亚里斯多德和李渔也持有相似的观点。他认为,一出戏中最重要的是写出一个令观众惊心动魄的事件,这个事件的奇特在他看来远比写人物性格更加重要。所以他把情节放在第一位。他在《诗学》里说:“悲剧必须包括如下六个决定其性质的成分,即情节、性格、言语、思想、戏景和唱段……”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还没有哪位男性作家像曹禺这样如此痴迷于女性人物形象塑造.关注妇女的悲欢离合、精神状态及未来走向。在曹禺剧作中,那些塑造得最为成功、最为感人、最为亮丽的艺术形象均为女性。热情、泼辣、带着原始情欲的蘩漪、金子们是曹禺戏剧作品中塑造得最为独特、引人、成功的艺术形象;温柔、善良具有中国传统女性美德的愫芳、侍萍、瑞珏们则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女性人物形象画廊.至今仍闪耀着诱人的艺术光芒。

  • 标签: 曹禺剧作 女性关怀 戏剧创作 中国现代文学史 意识 人物形象塑造
  • 简介:科技的发展是舞台灯光设计的基础,不可忽视;但设计师更应重视自身的创造力,调整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我国目前的舞台管理仍很落后,需要向智能化的管理体系发展。

  • 标签: 舞台灯光 灯光技术 知识结构 舞台管理
  • 简介:春寒乍暖的三月,我接到山东省文化厅的通知,到青海的海北州导演我们山东省戏剧室创作完成的歌舞话剧《草原之子》.一想到马上就可以去向往已久的青藏高原,心里既高兴又忐忑,高兴的是去雪域高原是自己的梦想,忐忑的是自己正身患感冒还要到海拔3000多米的地方工作,身体是否吃得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下午我义无返顾地到达西宁,稍作停留便赶赴海北州委所在地——西海镇,车行驶在蓝天白云中虽然有耳压的不适,但心情很好.当天下午当我爬上海北州民族歌舞团的四楼排练厅挑选演员的时候,心脏几乎跳到了嗓子眼,平生第一次吞下了速效救心丸,面对没有一个专业话剧演员的创作团队和演员平均年龄只有25岁的尴尬,我没有退路地开始了一次特殊的生命之旅.

  • 标签: 民族歌舞团 话剧演员 创作 草原 生命 山东省文化厅
  • 简介:地震发生的时候,我正在德国慕尼黑.当时接到妻子的短信.说上海发生了地震,吓出一身冷汗,赶紧上网查看,原来大半个中国都有震感。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人们纷纷离开高楼大厦.逃到街上,地震发生时各地人们的反应也被迅速地放到网上。问了问剧院的同事,他们反馈的信息是在剧院的楼里甚至没有感觉到地震发生,原来只是一场虚惊而已。第二天赶去希腊雅典参加戏剧节.从慕尼黑机场出发.突然发现几乎所有报纸的头版都是都江堰震区的照片。从雅典机场出来.来迎接的出租车司机知道我是从中国来的,立即对中国刚刚发生的大地震表示同情。

  • 标签: 《震颤》 后记 创作 剧诗 文献 出租车司机
  • 简介:一九九一华东六省一市戏剧创作年会于十月三十日到十一月四日在上海国际教育交流中心召开。此会议的中心议题是现代戏创作的经验与问题。主要针对近几年来的现代戏创作的得失作一些有益的探讨和总结。特别是自扬州现代戏汇演以来,各地的现代戏创作已十分繁荣,涌现了一大批可供借鉴和探讨的剧目。今年的上海戏剧舞台现代戏创作也同样是色彩纷呈、好戏连台。如沪剧的《明月照我心》、越剧的《疯人院之恋》、话剧的《大桥》、《魂系何方》、滑稽戏的《CPT不正常》、《世界真奇

  • 标签: 戏剧创作 华东六省 国际教育交流 戏剧舞台 一九 陈恭敏
  • 简介:瓦格纳是欧洲音乐史上地位独特而又影响深远的艺术家。他是一位站在历史发展的转折点上的伟大人物,一般认为,自《罗恩格林》以来,瓦格纳告别了浪漫派的歌剧风格.走向真正的乐剧创作。如果说。在《罗恩格林》以前的浪漫歌剧中瓦格纳还是理性时代音乐结构原则的使用者和破坏者。在此之后的乐剧中他已是非理性音乐结构原则的筹建者。从此,瓦格纳离开了他在音乐中原先据以的理性的浪漫主义立场,开启了二十世纪非理性音乐的一大主流无调性音乐的先亩.

  • 标签: 歌剧创作 瓦格纳 心理因素 结构原则 理性时代 音乐史
  • 简介:由陕西省戏剧家协会主办,西北大学承办的“陕西省剧本创作研讨(培训)会”于2013年5月22日至23日在西北大学隆重举行。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理论研究室主任崔伟,陕西省剧协党组书记甄亮、副秘书长罗顺庆,省内戏剧界知名专家孙豹隐、胡安忍、孙见喜、丁科民和西北大学部分高校领导、师生作者及省内各院团剧作者、戏剧爱好者代表约100余人出席了会议。

  • 标签: 陕西省戏剧家协会 剧本创作 培训 综述 西北大学 副秘书长
  • 简介:在当前对于戏曲的现状和未来进行热烈讨论的时候,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建国三十七年来戏曲创作所走过的道路。戏曲的悠久传统能否延续,三十七走过的道路提供了怎样的经验教训,是与戏曲的前途命运直接相关的问题。

  • 标签: 戏曲创作 否定之否定 道路
  • 简介:新中国成立后的“十七年”,老舍将主要精力转向话剧创作,不断掀起观演热潮。本文主要从戏剧接受的角度切入,考察老舍创作的观众接受意识及接受视域下老舍的再创作,并以《方珍珠》《春华秋实》《茶馆》等为例,论述“十七年”时代语境下老舍话剧创作与接受的互动关系,总结其中的经验与教训。

  • 标签: “十七年” 老舍话剧 创作与接受
  • 简介:本文以时间为脉络,梳理出四川地区筝乐创作的发展概况。新中国成立后,靠几位前辈老师艰难起步,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改编。1980年代以后,创作的新生力量开始注入,除了大量弹筝人的创作,开始有专业作曲家介入。21世纪以后,作曲家开始积极投入筝乐创作,弹筝人积极学习作曲,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作品,研究生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筝团的成立,推动了筝乐室内乐创作的长足发展。

  • 标签: 四川筝乐 创作 本土化
  • 简介:咏叹调《不能尽孝愧对娘》是歌剧《野火春风斗古城》男主角杨晓冬在剧中的主要唱段。该部歌剧根据李英儒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创作,生动地描写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党地下工作者在保定地区的战斗生活,在创作方法和表现内容上深刻表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是当代歌剧创作的典范。文章从这首咏叹调的创作背景、戏剧情节、音乐特点和演唱实践等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歌剧的作品创作有较深入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标签: 歌剧 咏叹调 《野火春风斗古城》 《不能尽孝愧对娘》 杨晓冬
  • 简介:《聊斋志异》作为我国文言小说的巅峰之作,是一部具有奇情异彩和浓厚人文意识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它的传奇色彩与我国大众的审美心理相一致,从问世以来就被改编为俚曲、评书、白话小说等多种艺术形式,但最为突出的还是清代中叶以来在杂剧、传奇和地方剧种中不断涌现的“聊斋戏”。

  • 标签: 《聊斋志异》 文言短篇小说集 取材 传奇色彩 文言小说 人文意识
  • 简介:悠久的中国历史孕育出古老的中华文明,广袤的中国大地传唱着风格各异的民族歌曲。苗族是中国最古老的,也是中国最早定居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云南、湖北、海南、广西等地。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有自己的语言,在苗族人民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中产生并一直流传下来的丰富的民间歌曲,具有鲜明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笔者从苗族传统民歌的分类、苗族传统民歌的曲体以及苗族民歌的演唱来分析其特点,从而进一步了解我们民族的精髓,让苗族民歌这一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进一步继承和发展。

  • 标签: 苗族民歌 特色 风格
  • 简介:陕北民歌,既有粗犷豪放的阳刚之气,又有温婉细腻的阴柔之美。受多元文化因素的影响,它逐渐形成了具有不同特色的类型。本文以音乐体裁为分类角度,分析了号子、信天游和小调三种类型的陕北民歌的艺术特色,以期使人们对陕北民歌有更广泛、更深入的了解。

  • 标签: 陕北民歌 产生原因 分类
  • 简介:音乐剧概述音乐剧是舞台剧的一种,属于一种戏剧的表演形式,音乐剧是音乐、舞蹈、戏剧三大艺术门类的统一,在遵循戏剧原则的基础上设计出简单而又与众不同的故事结构,以音乐为母体,通过剧本、剧诗、音乐、舞蹈、舞美的有机整合,在这五种艺术元素相互协调的作用下完成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音乐剧的发展也正是这五大艺术元素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

  • 标签: 有机整合 音乐剧 创作发展 中国 艺术表现形式 艺术元素
  • 简介:女性戏曲创作与批评自二十世纪初始,先后得到众多学者的研究。他们的研究,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女性戏曲创作与批评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我们不可回避女性戏曲创作与批评存在着严重弊病,即“剧场性”的缺失,这也是女性缺席中国戏曲吏的重要原因。本文即以此作为研究核心,首先对女性戏曲创作与批评“剧场性”缺失的现象做出具体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通过对这一问题的研究,以期对中国戏曲吏和女性文化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 标签: 女性戏曲作家 女性戏曲作品 女性戏曲批评 女性文化
  • 简介:陈铨把人物的塑造看作是评判戏剧深浅的标准,他认为成功的戏剧中只有典型人物是不够的,还应塑造典型人物的个性。他剧作中人物形象塑造以女性形象较为典型,文章从女性形象的分类及个性特征两个角度分析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

  • 标签: 陈铨 戏剧作品 女性形象
  • 简介:"十七年文学"中"革命加恋爱"创作模式中的叙事方式呈现了政治对文学的干预作用,尤其是国家意识形态对文学的掌控,也揭示了性别政治在现代革命叙事中的存在。

  • 标签: “十七年文学” “革命加恋爱” 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