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6
313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新型的血管内栓塞装置,Pipeline栓塞装置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不断凸显,且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逐渐证实,成为多种类型颅内复杂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案。然而,Pipeline栓塞装置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不明确。本文对Pipeline栓塞装置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尚未见野战训练环境中专用的烧伤部位快速降温装置,针对此问题,本研究团队设计了一款野战训练中烧伤用快速降温装置。该装置利用液氮快速降温的原理,通过温度监测仪监测创面温度以调节液氮的释放,以达到降低创面温度的目的。该装置设计简单、材料轻便、体积小,便于携带,可用于身体各个部位,且操作便捷,预计可对烧伤部位起到快速降温的效果,以避免热力向深层组织传导所致的继发性损伤。

  • 标签: 烧伤 设备设计 野战训练 快速降温
  • 简介:摘要安瓿瓶是临床常见的盛装药液的容器,使用后的安瓿瓶会占用大量空间,不但会消耗大量的锐器盒,而且多次更换空锐器盒会占用工作时间降低效率,并且开瓶过程容易造成操作者手部划伤。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岳池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医务人员设计了一种新型安瓿开瓶及破碎装置,并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该装置包括开瓶结构和破碎结构,兼具有开瓶功能和破碎功能,且使用便捷、安全性能高,适合在临床推广。

  • 标签: 安瓿瓶 破碎装置 应用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新型的血管内栓塞装置,Pipeline栓塞装置在颅内动脉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不断凸显,且其临床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被逐渐证实,成为多种类型颅内复杂动脉瘤的首选治疗方案。然而,Pipeline栓塞装置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尚不明确。本文对Pipeline栓塞装置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固定托装置在腹部皮瓣修复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手外科收治的47例手部组织缺损行腹部皮瓣修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术后使用自行设计的固定托装置进行护理。对2组患者腹部皮瓣的伤口愈合情况、皮瓣术后伤口撕裂情况、术后蒂部溃疡的发生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伤口一期愈合7例、二期愈合16例,观察组伤口一期愈合18例、二期愈合6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9.368,P<0.01)。对照组伤口撕裂发生率为26.1%(6/23),观察组为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7.177,P<0.05)。对照组皮瓣蒂部溃疡发生率为69.6%(16/23),观察组为33.3%(6/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170,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8 ± 8.4)分,观察组为(90.4 ± 6.5)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640,P<0.01)。结论腹部皮瓣术后使用固定托装置有助于伤口愈合,减少伤口撕裂和蒂部溃疡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 腹部皮瓣 伤口愈合 伤口撕裂 满意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行设计的固定托装置在腹部皮瓣修复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深圳沙井医院手外科收治的47例手部组织缺损行腹部皮瓣修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术后使用自行设计的固定托装置进行护理。对2组患者腹部皮瓣的伤口愈合情况、皮瓣术后伤口撕裂情况、术后蒂部溃疡的发生情况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伤口一期愈合7例、二期愈合16例,观察组伤口一期愈合18例、二期愈合6例,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9.368,P<0.01)。对照组伤口撕裂发生率为26.1%(6/23),观察组为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7.177,P<0.05)。对照组皮瓣蒂部溃疡发生率为69.6%(16/23),观察组为33.3%(6/24),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6.170,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6.8 ± 8.4)分,观察组为(90.4 ± 6.5)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4.640,P<0.01)。结论腹部皮瓣术后使用固定托装置有助于伤口愈合,减少伤口撕裂和蒂部溃疡的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护理 腹部皮瓣 伤口愈合 伤口撕裂 满意度
  • 简介: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已成为我国第三大致死性疾病,疾病负担重。吸入疗法作为慢阻肺治疗的首选给药方式,起效快速、使用方便;但临床仍存在医患对吸入装置特性认识不足、吸入装置使用不当、吸入药物选择不同、吸入方法掌握不妥等情况,导致患者症状控制不佳、急性加重增多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文将重点介绍吸入药物的类型和作用机制、吸入装置的种类和特点、影响吸入药物疗效的因素等,以利于医护人员指导患者正确选择和使用吸入装置,从而实现慢阻肺的全程规范化管理。

  • 标签:
  • 简介:摘要肠造口灌肠是从造口处灌入适当液体,以起到清洁肠道、保持大便通畅、缓解梗阻的一种治疗方式。由于肠造口无括约肌,排气排便无法控制,因此在实施清洁灌肠时,易出现一边灌肠一边外溢甚至外喷、外射的现象。影响灌肠效果并增加患者的医疗费用,且造成患者和护理人员的心理负担,增加临床护理工作量。鉴此,我们设计了一款防喷施压造口灌肠装置

  • 标签: 结肠造口 灌肠 防喷施压
  • 简介:为了在满足环保排放标准的条件下,降低火电机组脱硝成本,本文针对某300MW燃煤机组的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系统,建立了度电脱硝成本的计算模型。该模型将脱硝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度电固定脱硝成本包括折旧成本、会计成本、催化剂更换成本、大修成本、人工成本、补偿电价、其他成本,度电变动脱硝成本包括电耗成本、喷氨成本、排污成本。以度电脱硝成本作为评价指标,利用支持向量机与粒子群耦合算法建立了脱硝系统运行优化模型,对脱硝系统进行了全负荷段优化。结果表明,预测模型能精确预测度电脱硝成本,最高相关系数可达99.9011%;经模型优化后,脱硝所需喷氨量降低至0.1578t/h,度电脱硝成本显著降低,系统经济性得到提高,可用于指导电厂经济运行。

  • 标签: 选择催化还原 度电脱硝成本 算法 优化运行
  • 简介:摘要目的为规范复杂腔镜手术术野周围器械、管道、导线管理,自制优化复杂腔镜手术台布控集成装置,并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浙江省人民医院2018年10月—2019年7月符合纳入标准的386台复杂腔镜手术为观察组,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9月符合纳入标准的382台复杂腔镜手术为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优化的复杂腔镜手术台布控集成装置固定术野周围导管、管道及放置与管道、导线相连或者频繁、交替使用的操作器械,对照组采用组织钳钳夹于手术巾固定术野周围导管、管道,与管道、导线相连或者术中频繁、交替使用的器械随意置于术野周围。比较两组术中滑落污染腔镜器械件数、腔镜器械损坏件数;术野周围管、线固定时间,术者更换1件操作器械所需时间。结果观察组术中滑落污染的腔镜器械件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因腔镜器械滑落导致其性能损坏不能继续使用的件数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的术野周围管、线固定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者更换1件操作器械所需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优化复杂腔镜手术台布控集成装置的使用规范了复杂腔镜术野周围管道、导管及术中频繁、交替使用器械的管理,减少了滑落污染腔镜器械的数量及腔镜器械滑落导致其性能损坏不能继续使用腔镜器械的数量,能够使手术过程更流畅,提高了手术室工作效率。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腹腔镜器械 污染 损坏 工作效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的安全性。方法设计一种用于新生儿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前预测患儿血容量变化的模拟装置,在模拟装置启动前用2袋生理盐水预冲2台输液泵的输血器管路,然后连接3袋生理盐水,同时开启2台输液泵,运行0.5~1 h,开启输液泵前后电子称称量3袋生理盐水的重量,计算动、静脉端流速差异,预估患儿的血容量变化。根据计算结果,在换血时另开一道外周静脉输液补偿通路,以补偿换血过程中的血容量丢失。2018年1—12月13例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2019年1—12月11例设为观察组,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前使用该模拟装置预估患儿血容量变化。结果两组患儿换血效果均理想,但对照组患儿MAP、HR、RR和SpO2在换血45 min后均出现明显波动(均P<0.05),提示该组患儿在换血过程中存在一定程度的血容量变化。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上述生命体征指标均持续稳定,且观察组中无1例患儿出现失血性休克和循环充血的表现,提示该组患儿在换血过程中血液动力学是稳定的,其血容量没有明显变化。结论该装置可精确预测动、静脉端血流速度差异和患儿血容量变化,确保换血过程中患儿血容量稳定,提高新生儿换血的安全性。

  • 标签: 新生儿 同步换血 模拟装置 血容量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相流模型对轴流式血泵溶血性能预报的研究。方法利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对轴流泵的水动力性能、流场、切应力分布进行分析,建立一种基于切应力的溶血预报模型。体外6次溶血实验,每次应用2 000 ml新鲜抗凝小牛血,在流量为5 L/min,流出道压力100 mmHg(13.3 kPa),转机4 h,每30 min取血样本,测量血浆中游离血红蛋白(free hemoglobin,FHB)含量和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同时留静置的牛血作为对照组,计算标准溶血指数(normal index of hemolysis,NIH)。结果计算预测FHB变化与体外溶血实验基本吻合,体外验证实验计算NIH结果0.0055 g/100L,与多相流模型预测NIH结果一致。结论多相流模型可用于心室辅助装置溶血液性能的定量预报,该方法可应用于血泵设计选型阶段。

  • 标签: 心室辅助装置 多相流 数值模拟 溶血
  • 简介:摘要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不适症状和(或)并发症的一类疾病。据报道,对于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磁性括约肌增强装置是抗反流手术的一种创新替代方法。尽管已在实践中使用,但对其评估方式知之甚少。本文于中英文数据库中检索出自2001年1月至2020年2月相关研究共51篇,并从机制、手术技术、效果评估、术后并发症及经济效益方面做出归纳总结。旨在系统性地总结和评估磁性括约肌增强装置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 标签: 磁性括约肌增强装置 胃食管反流病 抗反流
  • 简介:摘要目的制作一款动脉留置针装置应用于重症医学科(ICU)患者中,探讨研制的动脉留置针装置在ICU患者中的使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8月住院治疗进行有创血压监测的40例患者,采取自身对照法,将患者左手或右手使用传统静脉留置针为对照组,右手或左手使用自制动脉留置针为观察组。比较2组的操作人数、穿刺成功率、操作时间、血液污染、平均动脉压。结果观察组操作人数只需1人,低于对照组2人。观察组穿刺成功率和血液污染率分别为67.5%(27/40)、0,优于对照组的30.0%(12/40)、77.5%(31/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11.257、50.612,P<0.01)。观察组操作时间和平均动脉压分别为(50.53 ± 14.12)s、(65.38 ± 18.03)mmHg(1 mmHg=0.133 kPa),对照组分别为(76.21 ± 8.28)s、(68.24 ± 17.07)mmHg,2组比较操作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13.63,P<0.01),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动脉留置针装置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操作简便,缩短了操作时间,并节省人力成本同时避免了血液浪费和医源性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危重症 有创血压监测 自制动脉留置针 应用
  • 简介:摘要心力衰竭(心衰)发病率高,反复住院导致医疗负担加重,有效降低心衰再住院率面临巨大挑战。血流动力学变化出现在心衰症状之前,及早发现心室充盈压变化是心衰管理的关键。近年来具有远程血流动力学监测功能的心血管植入型电子器械应用于临床指导心衰治疗。本文综述了5类监测慢性心衰患者的植入型电子装置研究现状,并简要介绍了这几类电子装置主要应用价值及植入物相关并发症等。

  • 标签: 心力衰竭 远程监测 植入型监测装置
  • 简介:摘要现阶段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用电负荷不断增加,并对发电企业的电力供应稳定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发电系统中的同步发电机中,其静止励磁装置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本文在基于可控硅静止励磁装置运行原理的基础上,对影响同步发电机稳定运行的比较常见的静止励磁装置故障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故障处理措施,以供参考。

  • 标签: 同步发电机 静止励磁装置 故障 处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