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活性维生素D3与脂肪组织的关系密切,参与了脂肪组织在生理、病理过程中诸多功能的调控。为了深入探究活性维生素D3在促进自体脂肪移植再生中应用的科学性,该文作者综述了活性维生素D3与脂肪组织之间的相关作用,特别是活性维生素D3对脂肪生成、细胞凋亡及炎性反应的调控,为临床应用实践拓展了新思路。

  • 标签: 骨化三醇 胆骨化醇 脂肪组织 自体移植 巨噬细胞 脂肪细胞 炎症
  • 简介:摘要近年来,基于组织工程技术修复节段性气管缺损领域出现了大量新的支架材料、制备技术和构建理念,丰富了组织工程气管的临床转化前景。脱细胞、三维打印、静电纺丝和细胞膜片等技术使组织工程气管软骨化日趋稳定成熟,上皮细胞种植或上皮细胞膜片移植加速了组织工程气管的上皮化进程,血供丰富的肌肉筋膜等组织的包裹联合带血管蒂移植修复策略的可靠性也获得了证实。如何整合上述方案,同时实现组织工程气管软骨、上皮及血管组织再生,以期最终实现节段性气管功能重建,尚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气管 组织工程 修复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角膜病是全球最重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所导致的角膜混浊严重损害视功能,如发生角膜溃疡可导致穿孔,甚至可丧失眼球。尽管角膜移植是临床上常规的治疗方法,但我国不仅角膜供体严重缺乏,与临床需求差距巨大,同时移植手术后的各类并发症难以避免。近年来,随着再生医学的飞速发展,人们发现间充质干细胞在适宜的诱导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包括角膜组织在内的多种功能细胞,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在诸多方面为角膜病治疗和角膜盲复明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旨在对间充质干细胞在各学科的诱导方法及角膜方面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 标签: 角膜 间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再生
  • 简介:摘要第5版WHO乳腺肿瘤分类(2019),将小叶瘤变定义为“起源于终末导管小叶单位(terminal ductal lobular units)失黏附上皮细胞的不典型增生,伴或不伴有终末导管的派杰样播散”。小叶瘤变包括不典型小叶增生(atypical lobular hyperplasia)和小叶原位癌(lobular carcinoma in situ)。根据细胞形态将小叶原位癌细分为经典型小叶原位癌、旺炽型小叶原位癌和多形性小叶原位癌3种组织学亚型。近年来,随着分子病理学不断发展,对组织学形态特征的认识不断深入,加深了对小叶瘤变及其亚型的研究和分析。本文将对小叶肿瘤各组织学亚型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分子病理学等方面进行综述。

  • 标签:
  • 简介:摘要气管长段损伤或狭窄一直都是临床有待解决的棘手难题,当病变气管切除并行端-端吻合无法满足临床需求时,组织工程气管为气管替代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支架为细胞的黏附、生长及细胞因子的作用发挥提供了保证,因而合适的气管支架是组织工程气管成功实施的关键,支架材料的选择也成为了重要部分。随着学科交叉理念的不断深入,生物材料不断被研究与应用。聚己内酯具有良好的溶解性、生物相容性、生物降解性和稳定的力学性能等特点,以其独有的优势在支架材料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本文就聚己内酯在组织工程气管支架中的应用与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 标签: 聚己内酯 组织工程 气管 支架
  •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PAH)是结缔组织病肺血管受累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患者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结缔组织病相关性肺动脉高压(CTD-PAH)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免疫及炎症可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近年来,能量代谢异常在与肺动脉高压的联系引发较多关注。免疫炎症与能量代谢互为因果,互相调节,在CTD-PAH发病中可能有独特的作用。本文主要总结免疫代谢研究进展并探讨其在CTD-PAH背景下所发挥的潜在作用。

  • 标签: 结缔组织病 高血压,肺性 能量代谢 免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正畸治疗中成年女性颊颞部不同区域的软组织变化。方法选取40位接受正畸治疗的成年女性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拔牙患者20例,非拔牙患者20例;对照组为未接受正畸治疗的成年女性20位。实验组在正畸治疗粘矫治器之前(T0)及正畸治疗开始后5个月(T1)、10个月(T2)、15个月(T3)、20个月(T4),用3dMDface™扫描仪拍摄面部软组织三维图像。T0-T4平均20.3个月。对照组距首次拍摄后平均17.6个月后再次拍摄面部软组织三维图像。通过Geomagic2013 Wrap对三维图像进行二次处理,重叠T0-T1、T0-T2、T0-T3、T0-T4期图像,比较分析颊颞部不同区域软组织突度变化。结果成年女性开始正畸治疗5个月后,拔牙组软组织突度变化量颞部-0.46 mm,上颊部内侧区域-0.55 mm,上颊部外侧区域-0.66 mm,下颊部内侧区域-0.97 mm,下颊部外侧区域-1.31 mm。随治疗进展,软组织突度变化量无明显的增加或进一步减小。拔牙与否对颊颞部软组织的减小量无明显影响。17.6个月后未进行正畸治疗的成年女性颊颞部软组织突度几乎没有变化。结论成年女性正畸治疗过程中,颊颞部各区域软组织变化量随治疗时间推移没有明显变化,拔牙与否及短期内增龄性变化对软组织变化没有明显影响。

  • 标签: 正畸治疗 三维测量 面部软组织 增龄性变化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股骨截骨术增大股骨前倾角和髌骨内外侧软组织失平衡手术制作髌骨脱位模型,观察股骨滑车局部形态和骨小梁结构的变化。方法取40只3个月龄的新西兰幼兔,分别对其右膝进行两种手术方式(每组20只):①截骨组,接受股骨旋转截骨术,股骨远端内旋来增大股骨前倾角;②软组织组,行髌骨内侧支持带松解和外侧支持带紧缩缝合术。所有左膝作为正常对照组。术后观察4个月至骨骼成熟,将股骨远端进行Micro-CT扫描,测量滑车形态:外侧髁、滑车沟和内侧髁的高度,滑车沟角,滑车的外侧和内侧关节面倾斜角等,并对骨小梁进行分析: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分离度和骨密度等。相关指标的结果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截骨组中1例发生髋关节脱位,而髌骨未发生脱位;3例在屈膝状态下出现完全性的髌骨脱位;16膝在膝关节被动伸直时,髌骨发生脱位。软组织组中15膝在屈膝状态下出现完全性的髌骨脱位,5膝未发生髌骨脱位。截骨组的股骨滑车在滑车入口处伴有局部的突起形成,称为"骨突",而滑车关节面比较光滑,未出现明显的软骨破裂等,而软组织组的股骨滑车未见"骨突"形成,滑车关节面出现软骨破裂、缺损等关节炎表现。与对照组相比,截骨组和软组织组的滑车均变浅和变宽,滑车沟高度和滑车沟角变大,但两组比较没有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截骨组骨小梁发生汇聚,内侧髁和外侧髁的骨小梁厚度增大,内侧髁骨小梁数量减少,而软组织组表现为骨质疏松,内侧髁和外侧髁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和骨密度都减少,骨小梁分离度增大。与软组织组相比,截骨组内侧髁和外侧髁的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和骨密度都较大,骨小梁分离度较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股骨截骨术增大股骨前倾角和髌骨内外侧软组织失平衡手术可成功构建髌骨脱位的骨性和软组织型模型,并继发形成不同的滑车形态学改变和骨小梁结构变化。

  • 标签: 髌骨脱位 股骨 髌韧带 截骨术
  • 简介:摘要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HLH),即噬血细胞综合征(HPS),主要分为原发性HLH与继发性HLH,前者主要由HLH相关基因突变导致,后者主要由感染、肿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触发。HLH的主要特征为在各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引起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反应性增生,释放大量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细胞因子,导致多器官、系统功能受损,并且进行性加重。HLH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肝、脾大与全血细胞减少,亦可表现为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高甘油三脂血症、肝功能异常、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及神经系统症状等。HLH是一种临床表现复杂、疾病进展迅速及病死率高的疾病,目前其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尚在探索中。为了进一步了解HLH相关研究进展,并为其治疗方法的完善提供基础,笔者拟就近年HLH发病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介绍。

  • 标签: 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噬血细胞性 细胞毒性,免疫 突变 细胞因子类 发病机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中KAI1表达对患者肿瘤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1年11月唐山市人民医院92例接受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病理组织标本,根据随访结果将患者分为肿瘤复发组(33例)和未复发组(59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癌组织中KAI1表达。采用χ2检验分析KAI1表达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Spearman法分析KAI1表达与患者复发时间的关系,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结肠癌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肿瘤复发组癌组织中KAI1阳性率低于未复发组[39.39%(13/33)比62.71%(37/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38,P=0.031)。KAI1表达与结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及肿瘤最大径均无关(均P>0.05),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高、中分化比低分化:70.3%(26/37)比43.6%(24/55),χ2=6.324,P=0.012;淋巴结转移比未转移:43.2%(19/44)比64.6%(31/48),χ2=4.238,P=0.039]。癌组织中KAI1表达与肿瘤复发时间呈正相关(r=0.845,P<0.05)。Cox多因素分析表明,肿瘤低分化、淋巴结转移及KAI1阴性表达为结肠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HR=1.736,95% CI 1.598~5.391,P=0.019;HR=1.526,95% CI 1.175~3.029,P=0.037;HR=1.799,95% CI 1.756~5.825,P=0.013)。结论结肠癌组织中KAI1低表达与肿瘤复发密切相关,检测结肠癌组织中KAI1表达对预测患者肿瘤复发具有一定的价值。

  • 标签: 结肠肿瘤 基因,肿瘤抑制 KAI1 复发
  • 简介:摘要因炎症、外伤、肿瘤等导致的口腔颌面部骨缺损是常见的骨缺损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临床上治疗的难点,给口腔医生带来了重大挑战。目前,骨缺损治疗最有效的是自体骨移植,但存在数量有限、增加患者痛苦等问题。异体骨治疗骨缺损效果也较佳,但异体骨同样存在许多缺点,如免疫排斥、交叉感染等。因此,为了解决骨缺损的治疗难题,骨组织工程应运而生。海藻酸盐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可降解等优点,广泛用于骨组织工程;同样锶离子具有促进成骨、成血管的作用,也被广泛应用于骨组织工程。但目前这两者的研究状况没有系统论述,故本文将对锶和海藻酸盐水凝胶在骨组织工程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 标签: 钠,藻酸盐 骨,组织工程 骨再生 水凝胶类
  • 简介:摘要瘢痕是由烧伤或创伤导致皮肤真皮深层损伤引起的皮肤组织过度修复、细胞外基质沉积紊乱的一种皮肤纤维增生性疾病,伴有瘙痒、疼痛等症状,可导致患者外观毁损和心理障碍,是烧伤整形外科门诊常见的病种之一。当前,脂肪组织及脂肪成分移植被认为是瘢痕最前沿的治疗方法之一。脂肪成分移植包括纳米脂肪、脂肪来源干细胞基质胶、基质血管成分和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脂肪组织及脂肪成分具有组织再生、细胞外基质重塑和抗纤维化的功能,局部移植可改善瘢痕的外观及症状。因此,本文就脂肪组织及脂肪成分移植在瘢痕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旨在为瘢痕的脂肪疗法提供理论参考。

  • 标签: 瘢痕 脂肪组织 脂肪来源干细胞 纳米脂肪 基质血管成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前多模态MRI序列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接受血管内治疗并成功再通后脑组织转归的预测能力。方法选择郑州大学人民医院介入中心脑血管病科自2019年1月至12月行血管内治疗并成功再通的45例AIS患者,应用影像后处理软件对患者术前和术后1周内随访的MRI图像进行分析,测量并比较弥散加权成像(DWI)显示的脑梗死核心区、病变逆转区及脑梗死增加区术前ADC值的差异,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术前ADC值对患者DWI上病变逆转的预测能力。结果所有患者血管成功再通后,均存在术前DWI上病变逆转区和脑梗死增加区。脑梗死核心区、病变逆转区及脑梗死增加区的术前ADC值依次增加,分别为0.555×10-3(0.515×10-3,0.608×10-3) mm2/s、0.637×10-3(0.600×10-3,0.728×10-3) mm2/s和0.948×10-3(0.907×10-3,0.950×10-3) 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分析显示术前ADC值预测患者DWI上病变逆转的准确度为87.1%(曲线下面积为0.871,95%CI:0.868~0.875,P=0.000),最佳ADC临界值为0.57×10-3 mm2/s,其预测的敏感度为97.2%,特异度为68.3%。结论AIS患者血管成功再通后不同转归脑组织的术前ADC值有明显差异,其可用于预测AIS患者脑组织的最终影像结局。

  • 标签: 弥散加权成像 病变逆转 脑梗死增加 表观扩散系数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 简介:摘要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CTD-ILD)发病率高,生存时间明显缩短。早期检测、在疾病过程中动态评估疾病进展、及时给予适当的治疗可以改善CTD-ILD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预后。一些简单易得的方法可能在疾病早期就检测出结缔组织病患者合并的间质性肺病。为CTD-ILD患者制定治疗方案时,一些特异性较好的预后因素(如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肺功能,高分辨率CT,病理类型,复合死亡预测模型等)可能会让治疗更加有针对性。随着新的治疗方法的出现,未来的临床试验可能会提出更好的管理CTD-ILD的方案。本文对近几年CTD-ILD诊断、病情评估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结缔组织病相关间质性肺病 结缔组织疾病 间质性肺病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组织工程技术为气管重建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功能性血管网的形成是确保组织移植术后长期存活的关键。如何快速恢复血供以支持细胞的新陈代谢、促进组织愈合与再生是气管替代治疗面临的最大挑战。传统气管移植血管化构建方法创伤较大,且需要二期手术,不符合当前快速康复外科理论要求。采用3D生物打印技术,将细胞、生物材料及生长因子进行一体化打印,构建新型微血管化气管支架,有望成为组织工程气管血管化发展的新方向。

  • 标签: 组织工程 气管 血管化 3D生物打印 生物墨水
  • 简介:摘要目的应用自组织神经网络为长寿研究选择对照组,以改进长寿基因研究设计。方法本研究基于2013年中国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监测与全国死因监测数据融合形成的自然人群队列,纳入年龄≥90岁的老年人或年龄<80岁且已死亡的汉族人群(对照组),排除死于伤害、传染病、寄生虫病和恶性肿瘤的个案,利用自组织神经网络方法,通过多次迭代和自组织聚类,选取人口学特征、患病、生活习惯、社会行为、精神心理等多方面因素相似的≥90岁老年人和对照组,开展全基因组测序。研究采用PLINK 1.9软件评估测序数据质量,开展常染色体上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和长寿的logistic回归,用Q-Q图可视化SNPs与长寿关联的P值。结果研究从基线177 099例调查对象中筛选出1 019例人群基因组样本开展全基因组测序,其中长寿组517例、对照组502例。长寿组和对照组在吸烟、饮酒、饮食、睡眠时长、血脂水平和自评口腔健康状况总体相似,在社会经济状况、身体活动时间、BMI和自评健康状况差异较大。全基因组测序结果经质控,4 618 216个SNPs进入关联分析。长寿组相关SNPs分析结果P值的Q-Q图显示在P值1e-4的区域有明显小于预期P值的富集,P<1e-7区域也检出了显著信号。结论自组织神经网络可综合考虑社会经济和生活行为方式的影响,从大规模自然人群队列中有真实死亡年龄和死亡原因的样本中选取长寿对照样本,提高长寿基因组关联分析检验效能。本研究为大规模自然人群队列筛选样本开展巢式病例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参考。

  • 标签: 长寿 队列 巢式病例对照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 简介:摘要近几年鼻内镜外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许多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后会伴随各种鼻腔的组织缺损,影响手术的预后和鼻腔功能的恢复。国内外许多学者采用了各种鼻腔内部或者外部的皮瓣来修复缺损,重建鼻腔组织缺损的结构。本文就鼻腔带蒂黏膜组织瓣的制备及临床应用做一综述,以期推动该技术在我国的临床研究与应用发展。

  • 标签: 鼻腔 内窥镜检查 修复外科手术 结缔组织 带蒂隔黏膜组织瓣
  • 简介:摘要空间流行病学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和空间分析技术研究疾病的空间分布特点及发展变化规律、探索影响特定人群健康状况因素,近年来逐渐应用于艾滋病防控领域。本文对其应用于艾滋病时空分布模式分析、非监测点地区数据推算、流行影响因素探索、卫生资源分配利用等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为未来空间流行病学在我国艾滋病防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标签: 艾滋病病毒/艾滋病 空间流行病学 地理信息系统 空间分析
  • 作者: 杨淑娟 贾鹏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2年第05期
  • 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华西第四医院,成都 610041 武汉大学空间全生命周期流行病学国际研究中心,武汉 430072,武汉大学空间全生命周期流行病学国际研究中心,武汉 430072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武汉 430072
  • 简介:摘要近年来,慢性病致病因素的研究从专注行为生活方式等非空间因素逐渐向地理环境等空间因素延伸。空间全生命周期流行病学是健康地理学的分支方向。作为全生命周期流行病学和空间流行病学的融合,空间全生命周期流行病学结合先进的地理信息、测绘遥感、移动定位、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个体的全生命周期暴露史(暴露组)进行精准回溯、测量及模拟,采用累积风险模型和关键期/敏感期风险模型等全生命周期模型研究暴露史在个体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对健康的影响。本文对空间全生命周期流行病学在慢性病研究中的理论基础、分析策略及重点研究内容进行综述,旨在促进其在慢性病领域的致病因素研究中的应用,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和建议,推动健康地理学的发展,最终实现全生命周期精准健康管理。

  • 标签: 全生命周期 流行病学 健康地理学 慢性病 累积风险模型 关键期风险模型 敏感期风险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龄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言语感知和空间听觉能力发育规律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31例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男16例、女15例,年龄(2.3±1.2)岁(x¯±s,下同),分别在术前、开机6个月以及开机12个月,应用普通话婴幼儿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Infant-toddler 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IT-MAIS)/普通话有意义听觉整合量表(Meaningful Auditory Integration Scale,MAIS)和普通话早期言语感知测试(Mandarin Early Speech Perception test,MESP)评估听觉能力和言语感知能力发展,应用言语空间听觉质量量表父母版问卷(Speech,Spatial,and Other Qualities of Hearing Scale for Parents,SSQ-P)评估空间听觉能力的发展。应用SPSS 2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开机时间延长,31例人工耳蜗植入儿童IT-MAIS/MAIS、MESP得分率持续提高,术前、开机6个月及开机12个月三个时间节点的得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SSQ-P(Speech)和SSQ-P(Spatial)得分:术前分别为(0.9±0.2)、(0.8±0.3)分,开机6个月为(4.6±0.2)、(2.6±0.3)分,开机12个月为(6.2±0.2)、(6.3±0.3)分,两项得分在术前、开机6个月、开机12个月三个时间节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SSQ-P(Spatial)从术前至开机12个月的增长率为675.3%、开机6个月至12个月期间的增长率为140.6%,明显高于IT-MAIS/MAIS、LV-MESP及SSQ-P(Speech)的增长率。CI开机后12个月,SSQ-P(Speech)得分与SSQ-P(Spatial)得分呈中度相关(r=0.465,P=0.008)。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儿童随开机时间延长,其听能、言语感知能力、空间听觉能力均呈现持续性显著进步。开机12个月时空间听觉能力增长率大于言语感知能力,且空间听觉能力在人工耳蜗开机6个月后仍呈现快速发育特点。

  • 标签: 耳蜗植入术 言语知觉 空间听觉 儿童,学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