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门静脉高压规范化诊疗应强调早筛早诊、三级预防、急诊救治等链条式病程管理。针对临床实践中关键科学问题或热点难点问题开展高质量研究并转化应用,是实现门静脉高压患者个体化、精准化管理的有效手段。纷繁复杂的门静脉高压病程管理需要依靠一个个终点明确、严格纳排、良好对照的临床研究,加之一个个有效转化、客观评价、良好推广的产品技术,才有可能不断优化现行诊疗实践——至繁归于至简。

  • 标签: 门静脉高压 全程管理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男性,50岁,体重质量指数(BMI)26.7 kg/m2,初始诊断为"低位直肠癌",肿瘤分期为cT3CN1M0;经过术前新辅助放疗后的肿瘤分期为ycT2N0M0,肿瘤下缘距离肛缘的距离为4.5 cm。患者在放疗后6周接受了腹腔镜辅助经肛直肠系膜切除术,我们采用经腹和经肛两组手术医生团队同时实施手术,经下腹部小切口取出直肠系膜切除的标本,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消化道重建,并采用荧光腹腔镜吲哚菁绿显像的方法检测吻合口血运。

  • 标签: 直肠肿瘤 放射疗法,辅助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瓷修复体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6月在萍乡市人民医院口腔科接受口腔修复的62例(74颗牙)患者,按照就诊前后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31例38颗牙给予金属烤瓷修复体进行修复,观察组31例36颗牙给予瓷修复体进行修复,比较两组边缘适合性、修复体折断及修复体崩瓷情况。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4.44%(34/36),高于对照组的76.32%(29/38),P<0.05。观察组修复体折断、修复体崩瓷发生率为2.78%(1/36),低于对照组的23.68%(9/38),P<0.05。结论口腔修复中应用瓷修复体可以有效降低修复体折断、崩瓷的风险性,并提高边缘的适合性。

  • 标签: 全瓷修复体 口腔修复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健康管理是对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将科理念用于体检中心的健康管理,可以优化体检流程,便于健康指导。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采用科医学的理念管理体检中心后,体检人数增加,投诉率下降,体检阳性患者就诊等待天数及就诊挂号费用等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科医生对大部分体检人员进行了健康处方指导,提高了健康管理质量。

  • 标签: 健康管理 全科医学 健康处方 服务质量
  • 简介:摘要科医生是居民健康的守门人,提高科医生的综合能力直接影响社区人群健康水平和卫生服务质量,以岗位胜任力为基本切入点,建立与完善科医生培养与评价体系,有助于强化科医生队伍建设和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水平。现就国内外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进行比较研究,通过分析国内模型异同之处,为建立我国科医生岗位胜任力模型提供重要依据。

  • 标签: 全科医生 岗位胜任力 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Vikram Patel和Shekhar Saxena讨论了将精神障碍和其他慢性疾病纳入初级卫生服务,以实现健康保障覆盖的策略。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卷积网络的左侧乳腺癌放疗三维剂量分布预测方法,并对其预测精度进行评估。方法利用卷积网络实现三维剂量分布预测。首先建立60例左侧乳腺癌患者的容积调强弧形治疗(VMAT)计划库,从库中随机选取10例作为测试集数据,其他50例作为训练集数据;然后,构建U-Net模型,利用该网络在器官结构矩阵和剂量分布矩阵间建立相关模型;最后,利用模型预测测试集病例的剂量分布,并将预测结果与实际计划结果比较。结果10例测试患者的PTV、患侧肺、心脏、双侧肺、脊髓的剂量平均绝对离差分别为(119.95±9.04)、(214.02±9.04)、(116.23±30.96)、(127.67±69.19)、(37.28±18.66) cGy。处方剂量80%、100%范围计划剂量和预测剂量的Dice相似性指数分别为0.92±0.01和0.92±0.01。处方剂量80%和10%范围内区域3 mm/3%标准的γ通过率分别为0.85±0.03、0.84±0.02。结论利用卷积网络可实现左侧乳腺癌行VMAT患者的三维剂量分布预测。

  • 标签: 全卷积网络 剂量预测 乳腺肿瘤/容积调强弧形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腮腺叶切除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丽水市中心医院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治疗的腮腺叶切除患者66例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3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围术期综合护理。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后恢复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停止输液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4.11±1.28)h、(1.37±0.41)d、(2.66±1.15)d、(3.08±0.73)d,均短于对照组的(6.25±1.37)h、(2.56±0.62)d、(6.12±1.25)d、(7.20±1.3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410、9.197、11.702、15.782,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06%(2/33),低于对照组的48.48%(16/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972,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0.91%(30/33),高于对照组的69.70%(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94,P<0.05)。结论对腮腺叶切除患者实施围术期综合护理,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加快患者术后康复速度。

  • 标签: 腮腺疾病 腮腺全叶切除术 围手术期护理 手术后并发症 住院时间 病人满意度 循证护理 对比研究
  • 作者: 姜岳 沙悦 杨凯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3
  • 出处:《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00124,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全科医学科(普通内科)100730,北京市怀柔区琉璃庙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01409
  • 简介:摘要术中切开回结肠血管蒂下缘系膜进入正确层面,处理回结肠血管并清扫203组淋巴结;继续扩展右结肠后间隙,处理右结肠血管并清扫213组淋巴结,处理中结肠血管并清扫223组淋巴结;裁剪右侧半大网膜及横结肠系膜,游离结肠肝曲,向下游离整个右半结肠;腔镜下行回肠横结肠侧侧吻合,标本装袋后取出。

  • 标签: 结肠肿瘤 腹腔镜 右半结肠切除术
  • 作者: 闵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贵州省贵定县盘江镇中心卫生院,贵州 贵定551300
  • 简介:科医学是面向社会和家庭,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学科,是临床二级学科;它涵盖了所有年龄、性别、器官系统和疾病。其主要目的是强调以人为本、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导向、以维护和促进整体健康为导向、整合个人和群体健康的长期综合和负责任的护理。目前,我国农村基层卫生项目也在迅速的发展,基层卫生服务方面也是做到更加全面。但是目前医学人才仍然有缺失,特别是科的医生更是少数,由于农村部分地区偏远,交通不方便,医院的设施设备也难以运输,农村基础医生的待遇不好,这些因素限制了农村基层卫生服务的发展,为农村居民就医带来了许多的不便,影响人们的健康,为了进一步改变这些现状,发展科医学是很有必要的。因此如何快速发展科医学,改善农村基层卫生的现状是当前受到关注的问题。

  • 标签: 全科医学;农村基层;卫生服务
  • 简介:摘要受益于全新的手术入路途径,经肛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与腹腔镜直肠系膜切除术(laTME)相比,尤其是对于男性、肥胖、骨盆狭窄或前列腺肥大的患者而言,手术视野更佳。尽管如此,taTME术后泌尿生殖系统功能及与之相关的生活质量是否优于laTME依然有待于进一步证实。在男性患者泌尿系症状方面,taTME相较于laTME没有显著优势,而且taTME术后尿路机械性损伤的发生率更高。目前,并没有研究对女性患者泌尿系症状及生活质量作详细阐述。taTME与laTME对男性患者术后性功能均有损害,随着术后恢复时间的延长,患者性功能会有不同程度好转,但两者相比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女性患者的性功能方面,taTME相比laTME更具有优势。目前,taTME与laTME术后短期泌尿生殖系统功能比较未见明显的差异,因此,taTME作为一种新的术式对术后泌尿生殖系统功能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然而,taTME与laTME术后泌尿生殖功能是否有差别,有何差别,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另外,患者功能学结果需要综合评定,且需完善术前基线资料评估,男性与女性的功能学评估应该分开进行,不能混为一谈。用于评价患者功能学结果的量表也需要验证其有效性。

  • 标签: 直肠肿瘤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泌尿生殖系统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倒刺线改良褥式内翻缝合相比传统Overlap在腹腔镜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中的优势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病例纳入标准:(1)年龄为18~80岁;(2)术前病理证实为胃腺癌;(3)施行腹腔镜根治性胃切除术;(4)采用Overlap法行食管空肠吻合;(5)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为Ⅰ~Ⅲ级;(6)随访资料完整。排除同时有其他恶性肿瘤病史或多源性肿瘤者、急症手术者、非R0切除者以及存在远处转移者。收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胃肠外科收治的89例接受腹腔镜根治性胃切除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食管空肠吻合方式的不同进行分组:32例采用双倒刺线改良褥式内翻缝合关闭食管空肠吻合的共同开口(改良吻合组),57例采用传统Overlap吻合法(共同开口改用倒刺线关闭,传统吻合组)。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切口长度、中转开腹情况、食管空肠吻合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进食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等吻合口并发症)。结果两组基线资料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全腹腔镜胃癌根治性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正中切口长度、术后第1天进食比例以及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吻合口出血等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传统吻合组比较,改良吻合组食管空肠吻合时间[26(19~62)min比36(20~50)min,Z=-2.546,P=0.011]和术后住院时间[7(6~12)d比9(7~42)d,Z=-4.202,P<0.001]均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肿瘤TNM分期为Ⅲ期和Siewert Ⅱ型及新辅助化疗等亚组分析中,两组的吻合口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但改良吻合组的术后住院时间均少于传统吻合组,其中SiewertⅡ型患者改良吻合组的食管空肠吻合时间也少于传统吻合组[26(19~62)min比38(21~50)min,Z=-2.105,P=0.0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腔镜食管空肠Overlap吻合采用双倒刺线改良褥式内翻缝合关闭食管空肠共同开口安全可行,且具有操作时间更短、术后恢复更快的优势。

  • 标签: 胃肿瘤 倒刺线 褥式内翻缝合 腹腔镜 食管空肠吻合 Overlap
  • 简介:摘要直接前路是理想的髋关节微创手术入路,特征是通过神经肌肉间隙显露髋关节。与其他入路相比,直接前路髋关节置换术具有术后疼痛轻、功能恢复快和患者满意度高等优势。然而,直接前路髋关节置换存在明显的学习曲线和较高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将患者体位由经典的仰卧位转换为侧卧位,旨在秉承直接前路的优点且克服仰卧位直接前路髋关节置换术中股骨侧显露困难的难题。侧卧位时髋关节后伸、外旋和内收程度较仰卧位明显增加,可以更加安全有效地完成股骨髓腔扩髓和股骨假体的精确植入。侧卧位直接前路髋关节置换术中髋臼视角与熟知的后方入路一样,术者无需改变髋臼侧操作习惯。熟悉直接前路解剖和理解技术难点是直接前路髋关节置换手术成功的关键。

  • 标签:
  • 简介:摘要经肛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作为一项外科新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但taTME在发展过程中,其安全性、有效性和适用性也引起不少争议,具体包括:(1)尿道损伤、CO2栓塞、吻合口漏和盆腔感染等手术并发症的增加,引起了人们对taTME手术安全性的担忧;(2)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标本质量不良、局部复发率增加、肛门功能受损又使得人们对taTME的有效性产生了质疑;(3)taTME的病例选择、手术操作和成本效益等方面。但不管从理论,还是目前的实践来看,taTME都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尤其是对于低位直肠癌患者,taTME是一种相对安全有效的补充术式。未来我国taTME的发展应重视对初学者的结构化培训和开展高质量的临床研究,以保障taTME的安全实施并获得高级别的循证医学证据,进而规范taTME的临床实践。

  • 标签: 直肠肿瘤 全直肠系膜切除,经肛
  • 简介:摘要经肛直肠系膜切除术(taTME)是近年来结直肠外科领域的热点之一,虽然大部分研究证实taTME安全可行,但仍有部分研究显示,taTME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局部复发率高于传统腹腔镜手术。目前研究发现,taTME在主要近期和远期疗效方面与传统腹腔镜直肠系膜切除术(TME)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且taTME在术后功能恢复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度过学习曲线后的病例研究结果提示,taTME具有较好的近、远期疗效。此外,随着taTME技术的成熟,经肛腔镜在治疗复杂盆腔疾病逐渐显现出优势,未来单孔机器人的应用将进一步促进经自然腔道行结直肠手术的开展。

  • 标签: 直肠肿瘤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经肛 腹腔镜 机器人
  • 作者: 高畅 迟春花 杜雪平 吴浩 郑家强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8-14
  • 出处:《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1年第08期
  • 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 100034,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复兴医院月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0045,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丰台区方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100078,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全科医学科 100034 英国伯明翰大学应用卫生研究学院,伯明翰 B15 2TT,英国
  • 简介:摘要以几个代表性国家和地区的科医师学会或家庭医师学会官方网站所记录的学会命名和更名过程为主要依据,对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和家庭医学(Family Medicine)两个名词的起源、演变过程和应用场景进行梳理,论述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不同阶段科医学或家庭医学学科发展的过程和定位;并对我国科医学相关名词的定义、内涵与应用范围等进行了阐述。

  • 标签: 全科医学 家庭医学 全科医生 家庭医生
  • 简介:摘要1例42岁女性患者因发热10 d、怀疑巨细胞病毒感染,予更昔洛韦150 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和头孢哌酮钠他唑巴坦钠2.25 g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用药前白细胞计数(WBC)12.71×109/L,血小板计数(PLT)262×109/L,红细胞计数(RBC)2.99×1012/L,血红蛋白(Hb)84 g/L。2 d后因患者出现水肿,将更昔洛韦用法调整为150 mg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1次/d,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2.25 g入0.9%氯化钠注射液50 ml静脉滴注、2次/d。用药第11天,实验室检查示WBC 3.01×109/L,PLT 92×109/L,RBC 2.39×1012/L,Hb 68 g/L。用药第13天,WBC 1.98×109/L,PLT 86×109/L,RBC 2.44×1012/L,Hb 69 g/L。查阅患者既往住院病历资料,患者曾因使用更昔洛韦发生轻度骨髓抑制,考虑为更昔洛韦致血细胞减少。停用该药并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200 μg皮下注射、1次/d和重组人促红素注射液10 000 U皮下注射、1次/周,5 d后实验室检查示WBC 3.82×109/L,PLT 197×109/L,RBC 3.12×1012/L,Hb 92 g/L。本例患者3年前曾行肾移植术,根据其肌酐清除率水平计算,该患者使用更昔洛韦属于超剂量用药。

  • 标签: 更昔洛韦 全血细胞减少 巨细胞病毒感染
  • 简介:摘要髋关节置换术在多种股骨髋骨疾病的终末期诊疗中起到关键作用,但是传统骨水泥假体带来的脱位风险一直是髋关节置换术的关键制约因素之一。Bousquet在股骨头和髋臼之间增加了高分子内衬,使得内衬与髋臼之间活动分离,形成的双动髋髋臼系统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假体脱位的发生率。第一代双动髋髋臼系统以聚乙烯作为内衬,随着现代材料医学技术的进步,逐步形成了光滑表面、仿生涂层和高交联聚乙烯衬垫的新型双动髋髋臼系统,性能有所提高。双动髋髋臼系统由于内衬的存在,股骨头与髋臼距离较大,能够容许更大的活动度,稳定性较高不易脱位,相同时间的假体磨损程度也较低。因此,双动髋髋臼系统在临床应用中越发广泛,特别适用于具有高脱位风险的老年人群、翻修手术或神经肌肉功能障碍的患者。但是在另一方面,基于双动髋关节假体的设计原理,多种因素造成的假体内脱位以及缺乏固定孔等缺点导致双动髋系统在针对严重骨缺损等患者时容易引发髋臼松动,因此制约了其进一步使用。双动髋系统可以针对不同的临床应用情况,如针对不同特点的人群,以及针对初次手术的不同方法,采用不同的应用策略,从而降低术后翻修的发生率。以双动髋髋臼系统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为核心,系统的阐述双动髋髋臼系统的原理,与传统骨材料相对比,介绍其优点及缺点,并揭示其在临床中的应用策略,为未来双动髋髋臼系统的在骨科的应用做出展望。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