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0
198 个结果
  • 简介:从系统论的视角来看,地球是由人类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系统的破坏都会带来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不稳定.因此,以协调人与自然关系为己任的环境法应将其终极价值定位为生态整体利益.这种生态整体利益是人类整体利益与自然生态整体利益的有机结合,也是当代生态整体利益与后代生态整体利益的统一.要实现环境法的生态整体利益价值,必须克服观念上、法律制度层面和国际合作方面的障碍.

  • 标签: 环境法 生态利益 国际合作 法律价值 可持续发展观 法学理论
  • 简介:海洋环境保护是全球范围内人们的共同责任,公众成为海洋环境保护的主要力量,因此,公众参与制度成为现代民主国家海洋保护环境的重要制度。近年来,南海周边各国都加快了对南海的开发利用,导致了南海海洋环境的恶化。我国南海海洋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的完善有助于南海海洋环境的保护。针对目前我国海洋环境保护中的公众参与制度还存在参与范围狭窄、公众参与的权利不明确、参与的程序没保障等问题,应在南海海洋环境保护中先行试验,以完善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制度。

  • 标签: 南海海洋环境保护 公众参与 参与范围 程序保障
  • 简介:为了应对环境犯罪的新挑战,充分发挥刑法防范风险的机能,刑法的介入时间必须提前,介入范围必须扩大。以“截短的犯罪构成”理论为视角,分析我国环境犯罪的立法现状,提出了转变立法理念、改进罪刑体系与犯罪构成要件,以及完善污染环境罪、破坏植物资源犯罪、与环境相关联的走私犯罪、渎职犯罪等个罪的建议。

  • 标签: 环境犯罪 截短的犯罪构成 立法完善
  • 简介:由福建省文化经济交流中心、福建省台湾法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福建省律师协会和福建省台湾法律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物权法学与海峡两岸经贸环境研讨会,2003年12月13日至14日在福州市召开。祖国大陆、香港、台湾三地百余名物权法学专家学者参加会议,就物权法学的若干理论问题展开深入讨

  • 标签: 物权法学 经贸环境 所有权 物权行为 不动产登记制度 用益物权
  • 简介:可持续发展是体现现代文明的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发展观,是全球范围的一场变革生产、生活方式的社会运动。目前,我国已将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原则,可持续发展已经对我国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思想等各个领域发生影响,阐明这种影响的广度、深度、力度、后果和发展趋势,对于在法制建设领域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尤其是加强和完善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可持续发展 环境 环境权 环境立法 环境执法
  • 简介: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为解决环境保护跨行政区域管辖的难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文章在把脉“专门管辖型”、“集中管辖型”、“巡回法庭型”和“指定管辖型”司法实践后,对跨行政区域环境资源案件管辖所遇到的现实难题进行了详实的分析。然后提出对跨行政区域环境资源案件的司法管辖路径需进行顶层设计,以集中管辖为主,指定管辖为辅,再针对环境要素特点及司法现状及需求有序地构建跨行政区域环境审判机构,并根据司法审级规定和审判需要科学完善环境审判机构的层级,推动环境诉讼程序的发展。

  • 标签: 跨行政区域 环境污染 审判机构多层级化 集中管辖
  • 简介:2014年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新增了环评区域限批制度的一般规则。此次立法是自2006年我国首次使用该项行政措施以来、继2008年修订《水污染防治法》和2009年制定《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后,在环境法领域的又一次有益探索。环评区域限批是指当某一地区出现超过国家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或未完成国家确定的环境质量目标的情况时,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作出暂停审批其新增重点污染物排放总量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行政措施。环评区域限批是一种抽象行政行为,而非行政处罚。应尽快修改《环境影响评价法》,详细规定环评区域限批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启动程序、措施决定主体、适用期限、行政执行手段、解除条件、验收评估、解除程序、解除决定主体、信息公开、公众参与、监督措施和法律责任等规则,并重点配套规定“拒绝受理”的例外情形和“暂停审批”的许可中止情形,以符合《行政许可法》的有关规定。

  • 标签: 区域限批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保护法》
  • 简介:在经济犯罪发展为社会主流犯罪的趋势中,伴随银行卡产业高速发展,信用卡犯罪逐渐成为高发性金融犯罪,广东信用卡犯罪形势尤为严峻。现有理论研究与司法实践探索一定程度上推进了我国信用卡安全与信用卡犯罪防范机制的建立,但未能治本。治本之策在于优化社会信用环境。基于信用环境现状,广东应以信用基础立法制定为着力点,构建社会信用环境正式制度框架,并通过信用道德规范建设,重塑社会信用非正式制度环境

  • 标签: 信用卡犯罪 广东 社会信用环境
  • 简介:文章提出京津冀协同保护大气环境的十大对策建议:协同制定保护大气环境战略;协同建立组织和政策形成机制,强化协同保护;协同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协同立法,使京津冀协同保护大气环境有法可依;协同执法,统一环境执法标准;协同司法,统一三省区的环境司法标准;协同进行守法宣传,共同保护大气环境;协同强化机动车尾气排放的管控;协同管控“小散乱污”企业与农村燃煤;协同推进环境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

  • 标签: 京津冀 协同发展 协同保护 大气环境
  • 简介:为了积极开展对投资法律环境相关理论与实务问题的研究,深入探讨改善我省投资法律环境的对策,省法学会于2003年12月10日在福州召开福建省投资法律环境问题与对策学术研讨会。省人大、省高院、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省总工会、省地税局、省政府法制办和部分法律院校、法学研究单位、律师事

  • 标签: 福建 法律环境 投资立法 投资行政执法 投资司法环境 政府信用
  • 简介:精准脱贫与环境保护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利益关联性。二者之间利益的失衡既使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存在冲突,也使精准脱贫行为与环境保护管制行为之间存在冲突,更使法律利益耦合与法律行为规范之间存在冲突。精准脱贫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多维法律利益的冲突与失衡进一步加剧了精准脱贫地区的生态恶化和生态“贫困”。矫正二者之间的失衡利益关系,需要尊重环境正义原则,建构与完善程序化与非程序化的法律实施机制和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共同推动精准脱贫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共进。

  • 标签: 精准脱贫 环境保护 利益衡平 法律实施机制
  • 简介:<正>本文拟就在环境行政处罚中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意义、法院对行政自由裁量权审查的范围、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原则以及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应考虑的因素等作一探讨。一、在环境行政处罚中行使行政自由截量权的意义裁量乃裁度推量之意。所谓行政自由裁量,系指行政机关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和幅度内,采取具体的行政措施时,基于行政目的,斟酌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行为。一般来说,在环境行政处罚中,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依法行使环境监督管

  • 标签: 行政自由裁量权 行政机关 行政处罚决定 行政处罚权 法律规定 人民法院
  • 简介:环境影响评价规则最初起源于美国,这种实践经过数十年被其他国家广泛接受为法律,国际条约和国际组织在环境影响评价形成习惯法的过程中也起到了帮助其传播的作用。跨界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在可能产生重大跨界环境影响的规划或项目的环评中的应用,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环评法律明确地排除了对项目的跨界影响的评估。国际法院、联合国海洋法法庭和国际常设仲裁法院等国际司法机构从二十一世纪开始,审理了数个涉及跨界环境影响评价的案件,数次肯定了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已经成为一项国际法规则,并且通过不同案件的判决,陆续澄清了该规则的内涵。中国也通过自己签署的多边条约、区域性条约和双边条约对这一规则表示接受,并且在一些项目上开展了跨界环评的实践。

  • 标签: 跨界环境影响评价 重大环境影响 国际习惯法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的迅速发展,成为汕头经济发展的特色和亮点。目前,全市共有民营企业6.87万家,2002年创工业产值649.44亿元,上缴税收22.7亿元,分别占汕头市总量的77.4%和43%。同时,民营经济成为汕头吸纳就业的主渠道,目前全市民营经济吸收的劳动力52.36万人,其中吸纳国有企业下岗职工4936人,城镇待业人员6万多人。可以说,民营经济已成为汕头建设“经济强市”的主要支柱。

  • 标签: 民营经济 法治环境 民营企业权益 监督管理机制 法律服务 法律保障
  • 简介:程序性环境违法行为适用按日连续处罚具有理论与现实的必要性。根据差别化的需求,程序性环境违法行为适用按日连续处罚应采取合理的适用路径。以“立法适用”为基础的路径无法穷尽和预设多样化的程序性环境违法行为。程序性环境违法行为适用按日连续处罚的合理化问题实质上就是“执法适用”的合理化问题,对程序性违法行为适用按日连续处罚的适用路径应作方向性调整,即在明确“立法适用”的前提下转向完善“执法适用”。

  • 标签: 程序性环境违法行为 按日连续处罚 适用路径
  • 简介:地方立法应关注有关开发项目的环境与社会效益,并在遵循上位法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在条文中予以规范和调整。通过借鉴国际金融公司环境和社会可持续性绩效标准,建立地方开发项目环境与社会效益评判指标,包括实体性指标和程序性指标,对提升地方立法的科学性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地方开发项目 环境和社会效益 地方立法
  • 简介:一、概述2000年我国环境资源法学与往年相比有更快的发展,其中有四方面原因:一是新旧世纪之交学者们对于与人类生存悠关的环境问题的深刻历史性思考;二是国家对于西部大开发提出的环保先行方针引发的环境保护制度与思维的创新;……

  • 标签: 2000年 环境资源法学 学术研究 环境权 环境法律责任 国家主权
  • 简介:论加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资源法制建设蔡守秋随着市场经济下环境资源工作的迅速发展和变化,这个领域的法制建设任务越来越重要和紧迫。概括起来,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资源法制,一要深人理论研究、加强理论指导,二要制定正确的政策、为法制建设提供政策基础...

  • 标签: 环境资源法学 市场经济体制 法律规范体系 法制建设 目标体系 法律制度
  • 简介:近年来,公众在环境保护领域的参与活动成为公共生活民主化的典型符号。环境立法与环境执法中的公众参与已经相当普遍,但环境司法中的公众参与尚待拾遗补缺。本文试图从法理和制度分析的框架对环境司法中的公众参与进行探讨,认为我国有必要通过社会权利的可司法化,赋予公民救济其环境权的司法途径,旨在为我国环境司法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供可资参酌的共识。

  • 标签: 环境权 环境执法 公共精神的培育 环境公共财产 公民社会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