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8 个结果
  • 简介:在近年欧美的中国佛教史研究中,杨圣的《汉地对印度祖师的构想》是一本值得关注的作品。该书广泛征引了中古时期的僧传、注疏、密教仪式文本乃至石刻史料,细腻展现了龙树、马鸣、提婆三位印度佛教史上的重要人物在汉地的接受史和形象演变,对我们理解宗教史料的性质乃至文化影响的模式都有启发意义。笔者读到的几篇英文书评都对该书给予了较高评价A。鉴于国内学界尚未有书评译介,即使英文书评,也仅有对方法论的分析,缺少对史料解读的检讨,因而尚有重新评介的必要。

  • 标签: 印度 祖师 佛教史研究 中古时期 形象演变 启发意义
  • 简介:2017年5月9日,在韩国第十九届总统选举中,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在寅(MoonJae—in)以41.08%的得票率、超过竞争对手18个百分点的压倒性优势登上总统宝座。①在寅的当选,结束了韩国长达数月的政治动荡和保守党派近十年来对韩国的统治,韩国原有的内政外交政策将面临较大调整。

  • 标签: 总统选举 韩国 竞争对手 政治动荡 外交政策 民主党
  • 简介:2017年5月9日,韩国共同民主党候选人文在寅在第19届大选中胜出并于翌日宣誓就职,①结束了韩国因朴槿惠遭弹劾导致的政治空白期,也结束了李明博、朴槿惠两届长达9年的保守党执政史。在寅作为韩国进步势力的代表,能否改变前两届政府强硬的对朝政策基调,能否在日趋恶劣的半岛环境下力挽狂澜稳定半岛局势,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

  • 标签: 政策构想 对朝政策 社会关注 朴槿惠 民主党 韩国
  • 简介:为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30周年,今年7月24日至29日,由日本社会教育团体碧波会和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主办的第六届日中友好儿童绘画展将在日本福冈市亚洲美术馆举行。

  • 标签: 日本社会 儿童画 中日和平友好条约 新疆 作品 陕西
  • 简介:澳大利亚陆克新政府力图通过“首创精神”来实现“富有创造力中等强国外交”。为此,澳采取了一系列“以先动谋主动”的外交行动。本文认为,美澳同盟关系限制了澳大利亚外交的独立性,澳外交政策中“通过同盟政治保障安全”和“通过地区参与获取影响”两大变量竞争的内在矛盾、亚太权力竞争的现实、再加上澳实力有限,使得陆克“中等强国外交”面临困境。

  • 标签: 澳大利亚 陆克文 中等强国外交 首创精神
  • 简介:正,印尼姓名莫哈达尔·里亚迪(MochtarRiadi)是印度尼西亚仅次于林绍良的一位著名华人银行家。他是林绍良的“中央亚细亚银行集团”的主要伙伴,也是“力宝集团”的创办人和拥有者之一。李正原籍中国福建省莆田县江口新墩乡。1929年5月出生于印尼东爪畦省玛琅市。父李亚排,母施碧兰。早年从莆田家乡移居印尼东爪畦普居南镇。后开有一间经营印尼花裙及日常用品的小杂货店,维持一家生计。李正有兄弟姊妹五人。长兄李

  • 标签: 李文正 林绍良 力宝集团 银行集团 创办人 银行业务
  • 简介:基族世居北方,现为俄罗斯联邦的一个少数民族。埃基语属于阿尔泰语系满—通古斯语族,20世纪30年代创建了文字。埃基族语言教育从生存的手段,到赋予精神文化教育内容,直至今天的承担传承民族文化重任,在社会经济文化变迁中的作用不断调适,语言教育模式不断演变。

  • 标签: 埃文基族 语言教育 俄罗斯
  • 简介:近五年来,中印边界地区领土争端问题既有缓和,也有紧张的局面.中国政府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提出了“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同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不惹事,也不怕事”等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重要理论.中印双方通过高层互访、经济合作、外交和谈、军事沟通、民间交流等形式深化了中印边界地区领土争端问题的危机控机制.中国政府在应对“帐篷对峙”、“藏南演说”、“中国入侵论”等危机事件中较好地控了中印边界地区领土争端危机,维护了国家领土主权.

  • 标签: 中国 印度 领土争端 危机管控 实践
  • 简介:唐代文献有关参半国的方位,向来是学界争论的焦点。上个世纪,国内外学者对参半国的方位作了许多讨论,但其结论都缺乏说服力。既然《新唐书·真腊传》说“单西北属国日参半”的说法找不到出路,笔者改以《太平御览》引《唐书》云:“参半国……,其国在真腊西南千余里,城临大海,土地下湿”的角度来思考。据泰国的考古发现,尖竹汶帕涅古城的地理环境与《太平御览》有关参半的记载十分一致啊!尖竹汶府帕涅古城正是参半国所在。《郑和航海图》中柬埔寨与暹罗之间有一地名叫占贲港,占贲正是参半的对音。占贲即今之尖竹汶。

  • 标签: 参半 占贲 尖竹汶
  • 简介:“集体性失明:反思中国学界对伊战、阿战的预测”一通过分析部分中国国际问题专家十年前对阿富汗、伊拉克两场战争的预测与判断得出一个悲观的结论,并由此对中国国际关系理论与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近乎“休克式”反思。该文在材料选择与使用方面均存在明显缺陷,其悲观的结论不能不让读者质疑;且文章“破”多“立”少,不利于推进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的深入发展。

  • 标签: 选材 用材 观点 质疑
  • 简介:东盟自1967年成立以来,一直尽可能地规避他国对其内部团结与发展的影响,保持和不断塑造自身的独立性。始于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南海问题,给东盟自身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特别是随着1991年我国与东盟开始正式对话及柬埔寨问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之后,南海问题凸显为制约我国—东盟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变量。从2002年《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的签署,到2017年"南海行为准则"框架协议的达成,正是我国和东盟共同付出的努力。2018年3月开始,中国和东盟将开始逐步启动有关"准则"的案磋商,但鉴于地缘政治的复杂性,这一过程注定将是异常艰巨的。本文通过回顾并对比《宣言》与"准则"达成的历史进程,分析"准则"案磋商过程中将面临的种种挑战与考验,并在这一基础上提出合理的对策思考。

  • 标签: 中国 东盟 “南海行为准则”案文磋商 南海各方行为宣言
  • 简介:机制外霸权的规则执行会引发潜在的冲突,而美国航行自由项目的军事行动宣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却不引发冲突,行动层面的自约束是降低冲突爆发可能的主要因素。沉没成本与文化内化使得美国的航行自由行动宣示形成了长期化的自维持,而常态化与长期化的航行自由项目可能为美国带来议程设置权,这一情形既有可能继续约束冲突的发生.也会侵蚀沿岸国的权益。

  • 标签: 机制外霸权 航行自由 危机冲突管控 中美关系 行动互信
  • 简介:鄂温克族是一个跨界民族,分布在中国、俄罗斯和蒙古境内。俄罗斯称鄂温克人为埃基人。目前,一部分埃基人居住在俄罗斯阿穆尔州谢列姆金斯克区伊万诺夫村,且民族语言使用情况令人担忧,当地的埃基民族语言面临着被俄语替代并逐渐消失的命运。

  • 标签: 俄罗斯 埃文基人 语言
  • 简介:<正>一、萊武裝起义的始末1962年12月8日,萊爆发了人民武装起义。起义軍公开宣布要为推翻英国的殖民統治和成立一个包括萊、沙捞越和北婆罗洲的北加里曼丹單一的独立國而斗争。发动这次起义的是萊人民党,起义軍曾—度控制了萊的大部地区,包围了萊苏丹的王宮,占据了二十多个城市,占领了詩里亚鎮和附近的英国石油公司的油田、瓜拉勿拉耶、丁

  • 标签: 加里曼丹 武装起义 英国石油公司 沙捞越 人民党 婆罗洲
  • 简介:南海争端涉及六国七方,美国本不属于该区域争端国,但作为域外最有影响力的大国,美国在南海问题上的作用举足轻重。冷战后美国的南海政策由最初的“消极中立”、“积极中立”到如今的“积极干预”,由“离岸制衡”逐渐向“危机控”过渡,参与力度明显增强。但鉴于中国在南海区域的客观存在及中美在相关领域合作的需要,美国在南海问题上较为克制,现阶段美国的南海政策已发生变化,其走向将会成为今后中美南海战略博弈的重点。

  • 标签: 离岸制衡 危机管控 美国 南海 外交政策
  • 简介:国际体系中的权力更迭,尤其是权力转移,常常与(军事)冲突相伴.权力转移理论对此现象做出了分析,却没有提出解决之道.因此可以在大国协调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全新的非正式多边安全治理机制,以缓和目前全球权力更迭出现的紧张局势.19世纪的欧洲协调机制,以共同的规范和程序为基础,通过建立合作框架,在一代人的时间里,避免了大国之间的战争.文章以现代大国协调机制为框架,探索控未来权力更迭的可行性,并借此为权力转移理论补充了两点新内容:衰落霸权国对未来秩序的(不)满意情绪的重要性;以更广泛的大国多边合作框架,取代权力转移理论传统的双边“决斗”情势.唯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实现机制化的权力转移控。

  • 标签: 权力转移 权力更迭 大国协调 多边主义 国际秩序 国际机制
  • 简介: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国家安全界对气候变化形成比较统一的认识,即气候变化对美国国家安全构成潜在威胁.与这种认知形成、加深相伴随的是,美国的国家安全体系逐渐开始将气候变化因素纳入其战略规划与日常实践.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安全政策中的气候因素不仅没有淡化或终结,相反,在某些方面或在某种程度上还有强化的迹象.但是,这种强化趋势却出现了新的变化,并通过以下两种方式突显出来:第一,军方对气候变化的侧重点从长期威胁转向近期威胁、从间接威胁转向直接威胁、从全球性灾难转向特定灾害.第二,军方应对气候变化的手段从减排和适应并重转向侧重适应.支撑上述变化的不仅是基于现实的安全利益考量,也是美国决策者内部的矛盾及调和使然.未来,预计美国军方的气候政策进程仍将持续,但是,美国军方的气候政策是否会产生“外溢效应”,进而向上传递到联邦政府决策,仍旧取决于政府与国会之间的博弈.

  • 标签: 气候安全 气候变化 气候风险 美国军方 特朗普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