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8 个结果
  • 简介: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世界格局多极化亦继续推进。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格局多极化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经济全球化为世界格局多极化提供物质基础,并成为推动其发展的重要力量。经济全球化带来的两极分化和贫富差距也会对世界格局多极化产生影响。另一方面,世界格局多极化对经济全球化具有一定的能动作用和影响。世界格局的演变是经济全球化发展结果的一种反映并对其进程产生影响,世界格局多极化有利于并推动经济全球化进程。但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格局多极化之间也有一定的矛盾性,并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全面把握经济全球化与世界格局多极化及其相互关系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所面临的挑战并采取可行的应对策略。

  • 标签: 经济全球化 世界格局多极化 互动关系
  • 简介:<正>如何实现韩半岛的和平、稳定、发展和统一,这是韩半岛南北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是关系到东北亚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的大问题。本论文的目的就是要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方案。本论文大体上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个是明确作为国际要素的外部因素对韩半岛有什么影响,另一个是明确作为内部因素对

  • 标签: 韩半岛 国际格局 东北亚地区 问题研究 冷战后 北韩
  • 简介:欧洲共产主义“新思维”对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影响梁云彤周小梅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是戈尔巴乔夫等人为苏共制定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理论的基本“原则”早在戈尔巴乔夫1985年上台执政之前就已经确定下来,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产生,不是个人的“...

  • 标签: 戈尔巴乔夫 新思维 社会主义模式 欧洲共产主义 “布拉格之春” 人道主义
  • 简介:世纪之交,国际风云变幻,存在了半个世纪之久的两极对峙格局消失了。过去的终究过去,未来的也将开始,变化的世界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回顾20世纪的历史,国际格局的变迁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特征、规模甚至发展方向;同时社会主义运动自身的发展,也构成了20世纪国际格局变迁的一个重要动因和方面。那么,在世界格局变迁中,社会主义占有怎样的地位?两者相互间的影响和走向如何?世纪之交我们要借鉴历史,正视现实,思考未来。为此本刊记者彭萍萍采访了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王逸舟研究员,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 标签: 国际格局 社会主义 社会变迁 意识形态 苏东剧变 政治形态
  • 简介:对联合国大会投票数据分析后发现,发展和裁军、中东问题、非殖民化及核裁军、特定国家人权状况,是解释成员国投票偏好的主要议题因子.研究还发现,联合国成员国依据其投票偏好形成四个国家集团.其中发展中国家群体是联合国内最大的集团,在发展和裁军议题上具有清晰的统一立场;其次是欧盟成员国和日本、澳大利亚等北方国家群体;加拿大和太平洋岛国组成一个群体;美国和以色列形成独特的两国集团.分析联合国成员国在大会四个议题因子上的投票后发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围绕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变革展开较量,南北关系是界定联合国大会投票格局的主要因素.这一发现还有助于推动学术界关于当今世界主要矛盾以及发展中国家群体分化的争论.

  • 标签: 联合国大会 投票格局 发展中国家 南北关系
  • 简介:人们普遍认为,全球化通过制度趋同使世界变得“更小”,全世界的经济秩序变得日益相似。本文论述了2008/2009年金融危机引发的制度变革,并通过对比欧洲和亚洲的新兴市场的发展,挑战了这种世界趋同化的一般观念。本文遵从“资本主义多样性”研究方法来分析制度趋同化的程度,该方法区分了资本主义的两种“理想”类型:自由市场经济和协调市场经济。就制度变革而言,自由市场经济和协调市场经济应该以不同的方式应对外部冲击。本文提出欧洲的新兴市场经济属于自由市场经济的阵营。至于亚洲的新兴市场,我们看到了另一种发展,存在一种向协调市场经济趋同的制度变革,其特点是强大的国家影响力和专制的官僚政治。欧洲和亚洲两种新兴市场经济内部预期中的趋同化使人们确信两者之间存在差异。

  • 标签: 全球化 制度经济学 资本主义多样性 新兴市场
  • 简介:2014年5月下旬,28个欧盟成员国陆续进行了第八届欧洲议会选举。对于11个中东欧成员国[1]来说,在经历了数年的经济危机之后,选举的结果也是喜忧参半。对于部分中东欧国家的内政,本次选举已经造成了一定影响。

  • 标签: 中东欧国家 议会选举 国家政局 欧洲 欧盟成员国 经济危机
  • 简介:法国社会党2002年总统选举及立法选举的失败主要是由于其自身的身份特征危机和来自其他左翼政党及极右翼政党的竞争造成的,而这两个因素的形成又与不断深入的欧洲一体化密切相关.欧洲一体化所带来的对自由市场原则的认同和国家主权的让渡导致了社会党身份特征的危机,而欧洲议会直选促进了小党的成长,同时欧洲一体化所带来的移民问题和社会部分群体的边缘化使国民阵线夺走了本应属于社会党的选票.法国社会党的政治实践和选举失败意味着'第三条道路'在应对欧洲一体化所带来的后果时,遇到了挫折.

  • 标签: 法国社会党选举欧洲一体化
  • 简介:国际格局研究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理论属性和取向,有关国际格局的理论深深地植根于现实主义关于国际关系的基本假定之上,采用的是现实主义的分析逻辑,特别是它还被现实主义导向了同外交政策的实用联系。现实主义本身既具有对国际关系的深刻洞察力,又存在着不容置疑的局限性,这两方面的特点必然影响到国际格局研究的理论品质。以此观察中国关于国际格局问题的研究,可以看到:国际格局的概念反映了中国式的现实主义取向和理性主义的内涵逻辑,特别是在国际关系理论领域的西方话语霸权之下,它营造了一个中国式的现实主义语境,为认识国际关系的本质和特征提供了某种便利的条件。但是,从学科的进一步整合来看,对于国际格局的研究仍需要结合新现实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的研究成果做出内涵和容量上的扩张,以使这一概念更加适应国际关系的实际状况。

  • 标签: 国际格局 国际关系 现实主义 中国 国家利益 国际结构
  • 简介:吸食大麻和吸烟经常共现,同时吸烟和大麻的青少年更容易出现呼吸困难和社会心理问题。本文运用"世界卫生组织-学龄儿童健康行为"模型收集了欧洲和北美33个参与国家在2002-2010年间有关15岁青少年在吸烟和吸食大麻方面的时间变化趋势。

  • 标签: 青少年 吸烟和吸食大麻共现 时间变化趋势
  • 简介:本文对德国《国际政治与社会》杂志推出的《社会民主主义的未来》专刊(2010年四季度出版)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评述。目前西欧社会民主党人普遍认为社会民主主义运动处在一场艰难的低潮期之中,西欧各国社会民主党在提出能够赢得选民支持的政治计划、参与竞选及执政、吸引政治支持者、加强自身的改革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迫待解决的难题。但《社会民主主义的未来》专刊的很多作者也认为,如果从全球范围以及从西欧范围这两个层面对世界左翼政治力量的整体现状加以考察,那么,对社会民主主义政治的未来发展前景不必作出过于悲观的预测。

  • 标签: 社会民主党 社会民主主义 欧洲 左翼 第三条道路
  • 简介:为什么中国在春秋战国之后最终走向“大一统”的普世帝国,而欧洲在罗马帝国覆亡之后就一直保持多国均衡的分裂局面?为什么中国长期以来国家权力保持着一种“超稳定结构”,而“公民社会”则始终无法孕育,而欧洲国家却能够发育出公民社会和宪政民主?美籍华裔学者、美国圣母大学政治学系副教授许田波(Hui,VictoriaTin-bor)的《战争与国家形成:古代中国与近代早期欧洲之比较》(以下简称《战争与国家形成》)一书试图通过构建世界政治的动态理论来解释这两个问题。

  • 标签: 古代中国 欧洲国家 国家形成 近代早期 战争 悲观
  • 简介:自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讲演中提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2013年10月访问印度尼西亚时提出致力于同东盟国家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来,"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逐渐铺开。在"一带一路"筹建过程中,有关沿途国家的风险问题(包括政治风险和经济风险)一直是人们关注的话题。这一关注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推进而显得愈发突出。2015年1月,希腊激进左翼联盟甫一上台就表示将停止出售该国最大港口比雷埃夫斯港67%股权计划,直接影响到中国"一带一路"在欧洲的布局。

  • 标签: 比雷埃夫斯 纳扎尔巴耶夫 海上丝绸之路 东盟国家 筹建过程 投资风险
  • 简介:2005年12月8—17日,意大利重建共产党全国书记贝尔蒂诺蒂应中国共产党邀请率团访华。本刊记者就资本主义、苏东剧变、全球化、欧洲左嚣党联合等问题采访了他,主要内容如下。

  • 标签: 中国共产党 意大利 社会主义 贝尔 书记 欧洲
  • 简介:2016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编译局马克思主义研究部举办"欧洲替代左翼力量的现实基础与发展空间"学术会议,来自法国加布里埃,佩里基金会、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中国政法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等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本次会议是中共中央编译局与法国加布里埃·佩里基金会联合举办的首届中法学者高端论坛的系列会议之一。

  • 标签: 中共中央编译局 马克思主义研究 学术会议 左翼力量 空间 欧洲
  • 简介:美国将于11月5日举行中期选举。届时,参议院100个席位中的1/3和众议院全部435个席位都将重新选举。这将是“9·11”事件之后美国举行的第一次全国性大选,也是对布什政府执政两年来各项政策的全面检验,势将对未来两年美国的政治走向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颇为令人关注。

  • 标签: 中期选举 执政 布什政府 反恐 大选 众议院